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_第1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_第2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_第3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_第4页
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音版音乐欣赏课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外婆的澎湖湾一课的教学中,不追求学生的识谱能力、歌唱技巧,主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感受音乐情境的美,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歌唱,流露出真实感情。新课标基本理念中以审美为核心,就是说音乐美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美育推动德育的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爱因斯坦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以

2、兴趣为动力,音乐兴趣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即是学生在人生旅途中不断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自身音乐能力的催化剂。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阿细跳月是人音版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欢快、热烈的彝族舞蹈音乐。阿细跳月是一首复合拍子的乐曲,主旋律中含有切分节奏,但欢快的主题不断重复,带给人们尽情舞蹈的感受,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阿细人在月下跳舞的情景。本课是一节欣赏课,选自三年级第四单元夜色美。在阿细跳月中,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

3、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动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被人们喜爱的阿细跳月。学生在听、唱、奏、即兴表演和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从中得到愉悦。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作为音乐欣赏课,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因此,本课以听觉实践为核心,使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形象的舞蹈场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只有植根于民族土壤的音乐艺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阿细跳月是作曲家秦鹏章根据我国云南彝族地区民间音调,

4、运用单主题变奏手法改编创作的三段体结构的民族管弦乐曲,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音区、音色、力度、速度、调式、织体的变化,充分发挥了民族管弦乐队的表现力,使乐曲虽然音调朴素、结构简练,但十分生动形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创造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感受,使他们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时期,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简谱、认识常见的节奏的能力,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

5、他们感性大于理性。判断能力较弱,需要通过老师正确的引导,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逐渐形成欣赏美的能力,本课就是以教师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其充分体验每一教学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彝族“跳月”独有的欢快、热烈情绪,想象音乐所表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乐情景,并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音乐创作的喜悦。2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能够简单分析乐曲,初步了解彝族音乐的特点。感受并知道力度、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本课作品,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

6、识和理解。教学重点: 全体学生能够关注并愉悦地参与到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去。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突破重点的方法:整个教学设计重点由听入手:以阿细跳月为主教材,通过对已学歌曲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乐曲说表达的意境;其次,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情绪、速度和节奏上的对比;在认知乐曲的演奏乐器方面,采取了“视听”的方式,获取相关音乐人文信息,使学生增加民族自豪感,并感受彝族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憧憬。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能和着阿细跳月的音乐节拍,进行即兴表演。突破难点的方法:利用体验感受聆听创造与表现

7、深入体验的方法彰显本课重点。设计思路:我在设计本课时,除了让学生欣赏到阿细跳月的歌曲外,还让学生学习一些“跳月”的音乐知识,初步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彝族音乐的特点。教学设计重点由听入手:完整地静心聆听,唤起学生情感投入,引发联想;听动互补的感受活动,感知并掌握乐曲的节拍特点;打击乐器创编实践,从切身的活动体验中加深对阿细跳月活动的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有机渗透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领略民族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族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听、奏、演、唱的多样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丰

8、富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体会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阶段目标:通过旧知导入新知1复习傣族歌曲金孔雀。提问:你们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乐曲。二、欣赏阿细跳月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准确演唱歌曲主题。1教师简介阿细跳月的传说(出示多媒体)。2初听全曲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设计说明:老师首先介绍阿细跳月的传说,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曲阿细跳月的喜爱,巧妙地落实“两纲”民族精神教育,同时也培养同学们探索音乐的好奇心。3问题引入,再欣赏:乐曲有什么变化?乐器的演奏有何变化?4熟悉主题旋律a.出示主题旋律,看看是几拍子的,揭示5/

9、4s, dm dm s, rd s m md ms, rds, dl,dm srd s, sm dms, rd b.请学生拍拍节奏;全班一起尝试拍。设计说明:采用听动结合的听赏方式,引导学生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并重点感知乐曲节拍特点。尝试能借助于肢体语言,将内心的感受与外部行动相统一,体验到节拍韵律。c.老师唱主题旋律d.找出每小节的共同点,师生对唱。e.学跳“跳月”基本舞步,小结:5/4拍的节拍特点,前三拍跳三步,后两拍拍手,其实是很符合“跳月”舞步的基本特征的。设计说明:“跳月”是彝族阿细人一项集体舞蹈的民俗活动,男女老少都会参与其中,舞蹈过程中体现了“和”与“乐”。学生先欣赏、后舞蹈,在

10、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也掌握阿细跳月的基本舞步,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由此能较好地体验到阿细人跳月时的欢快情绪,获得情感共鸣和交流。5听尾声,感受乐曲尾声是怎样变化的?三、阿细跳月尾声拓展延伸阶段目标:学生展开想象,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和老师合作,再现乐曲尾声越来越欢快,越来越热烈的场面。a.老师用打击乐器示范,学生跟着老师在凳子上打节奏。b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并与老师共同演奏乐曲再现部分。c.小组合作创编,用打击乐器再现阿细跳月的尾声。d.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奏起来。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在创编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感受,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师生共舞更是体现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使他们领略音乐作品的

11、艺术魅力,体会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四、小结:学生总结阿细跳月的特点,教师补充总结。五、课后小结: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新,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对于相对后进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发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学习之中,品尝学习的乐趣,实现“不同的人在音乐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本课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综合音乐、舞蹈、民俗等各种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体现的比较丰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创造活动中对音乐要素的分析和感受,使他们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民族音乐的强大生命力,从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本课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