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2. 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 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 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特别是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让我更加感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妈妈洗脚)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 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2. 理清一条线索 (谈

2、整体感受, 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第 1页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 “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三、再读探究1. 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 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 母亲的老迈、 顺从,儿子的诚恳、 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

3、“我”的文化修养。 )(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第 2页-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2. 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

4、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 对生命的珍爱)3. 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 既要赡养老一代, 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4. 感悟一种亲情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第 3页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5、?-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 多么幸福。5. 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四、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散步 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 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 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五、课堂小结课后习题1. 结合语境

6、,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第 4页(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2. 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句中的“熬”换成“度过”行不行?为什么?答案与提示: 1. ( 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 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散步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

7、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难点】第 5页1、在朗 中 美、品 美,逐步提高 美文的能力。2、理解“我” 生活的使命感。教学 程一、【音 ,深情 入】播放背景音 回家 克斯 情是甘泉, 我 枯干的心灵以滋 ;家庭是港湾, 我 遮蔽一生的 雨。家因 有了深深的 而温馨,家庭生活因 有了 的 情而美好。二、【听 文,概述情 】【 】 同学 上眼睛,一 静静地 听文章的配 朗 ,一 在 海中浮 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 我 跟着

8、莫 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用一句 概括文中 了一件什么事?三、【我看文中的人物】在 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 的人是 呢? 用“我最欣 ,因 ,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 写 ,字里行 表达的都是真 的情感:母子情、 夫妻情、祖 情、婆媳情。 一个 就是“相 相 ”或“互敬互 ”第 6页四、【我从文中学写作】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 事写入文章 ? 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 光的地方, 种写法叫什么?五、【美点 踪,品味 言】 找出你 最妙的一个 、最美的一句 ,最精彩的一段文字, 一 ,品一品。如生

9、的景物描写; 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 深刻的 句;精当的用 ( 1)写景的句子( 2) 情的句子( 3) 称的句式( 4)含 深刻的 句六、【 我和爸爸 的故事】 的同学 ,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 分歧 ?当 你是怎么 理的?学了 篇文章后,你 得以后遇到 似的情况,你 怎 做?七、【 要大声 出来】某天,当他 老去 ooooooo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 大;如果你的父母 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 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 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 ; 如果有一天,你 家中的碗筷好像没第 7页洗干 ; 如果有一天,你 母 的 子不再雪亮;如果有一天,你 父 的花草 木已 荒 ;如果有一天,你 家中

10、的地板橱柜 常沾 灰 ;如果有一天,你 母 煮的菜太咸太 吃;如果有一天,你 父母 常忘 关瓦斯; 如果有一天,你 老父老母的一些 不再是 ,就像他 不再想要天天洗澡如果有一天,你 父母不再 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 父母 吃煮得 的菜;如果有一天,你 父母喜 吃稀 ;如果有一天,你 他 路行 反 都慢了; 如果有一天,你 在吃 他 老是咳个不停,千万 以 他 感冒或著凉( 那是吞咽神 老化的 象 ) ; 如果有一天,你 他 不再 出 如果有一天 , 他 站不 , 走也走不 孩子!当你 很小的 候,我花了很多 ,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 西 .教你穿衣服、 鞋 、系扣子 .教你洗 ,教你梳 .

11、教你擦鼻涕、擦屁股.教你做人的道理. 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 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 , 我一点 ,等我一下, 我再想一想因 极可能最后 要 什么,第 8页我也一并忘记。孩子!你忘记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你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儿时代的儿歌时,请你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希望,你有空也能陪着我闲话家常!孩子 ,现在我常忘了扣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颤抖。请不要催促我,我也不想这样 . .孩子,希望你对我多一点耐

12、心和温柔。因为只要有你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 走也走不动, 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所以,当他们有天老去时,当他们器官已经退化到需要别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请你替他们找人照料,并请你千万千万要常常探望他们, 不要让他们觉得被遗弃了。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当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时候,为人子女要警觉,他们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可能会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间有异味,可能他们自己也闻不到,第 9页请不要嫌他脏或嫌他,请不要对他们呼

13、喝,为人子女的要帮他清理,并请维持他们的 自尊心。 当他们不再爱洗澡时,请抽空定期帮他们洗身体,因为纵使他们自己洗也可能洗不乾净。当我们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请替他们准备一份大小适当、容易咀嚼的一小碗,因为他们不爱吃可能是牙齿咬不动了。 从我们出生开始,喂奶换尿布、 生病的不眠不休照料、教我们生活基本能力、供给读书、吃喝玩乐和补习,关心和行动永远都不停。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动不了,角色互换不也是应该的吗?为人子女者要切记,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如果有一天,你像他们一样老时,你希望怎么过?现在的你,是在当单身寄生虫、还是已婚双料或多料寄生虫?你有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请关心和留意他们正在

14、逐渐老化的过程,也别忘了花多点时间陪陪爸妈 . 多关心他们!同学们,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把你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散步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积累“分歧”“霎时”“水波粼粼”等词语, 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3、领会文章主旨, 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第 10 页4、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感悟亲情美。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揣摩文章的语言美。学习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萨克斯( 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 家 , 多么温馨的字眼。家是避

15、风的港湾 , 为我们遮风挡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 , 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 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二、梳理情节,感知文意:(1) 第一、散步的时间 ?初春第二、散步的地点 ?田野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第 11 页答 ) 分歧第五、最后一家人又在一起: 散步(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我们一家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三、研读赏析,把握主旨:1、你能具体地说说散步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分歧吗?最后如何解决 ?2、在散步的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从他们身

16、上看到了什么 ?四、揣摩含义,品味语言: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 或者最精彩的一段文字 , 读一读 , 品一品 , 说说它好在哪里?重点品味 :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我蹲下来 , 背起了母亲 ,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 然而很瘦 , 自然不算重 ; 儿子虽然很胖 , 毕竟幼小 ,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 稳稳地 , 走得很仔细 ,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五、拓展延伸,抒写亲情:以“亲情”为话题, 仿照示例写话。示例 1:亲情是受伤时 , 父母那温暖的怀抱。亲情 _,。第 12 页 情 _ ,。示例 2:那回

17、着 声与笑 的餐桌上充 着 情。_ _ 情。_ 情。六、 堂小 : 的同学 :家 , 是一个幸福的 , 需要我 用心灵来呵 。家 , 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 , 需要我 每个人用 任来担当。只有 样 , 我 才能撑起一片 的天空 , 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七、 后作 :1、真 行 :回家 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 捶捶背、 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2、抒写心情 : 以“ 情” 主 , 写一段 50 字以内的温馨 句, 写在 卡上送 你的 人。散步教学 四教学目 1整体感悟 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文的能力。2引 学生合作探究,品 清新 朴的 言。3培养尊老 幼、珍惜 情、珍 生命的情

18、感。第 13 页教学重 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文能力的培养。2透 朴 的 言品味 的 情。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 程一、情境 入 文段,揣摩情 的 展。文段 :几年前,我探 期 返回无 的 候,母 送我到 站,我的旅行包的拎 突然被 断,眼看就到 二、感知 文1听 文,思考 。(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 2)在什么季 、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 概括主要事件)( 3)散步中 生了什么事? 果如何?2用自己喜 的方式 文。三、合作探究(一)捕捉 人物文中的几个人物分 你留下什么印象? 合 文内容加以分析。第 14 页(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二)各抒己见提观点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