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 归去来兮辞 _高一语文教案【教学目的】一、诵读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重点】一、课文的思想内容二、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教学设想】一、诵读的准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三、 .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学时安排】1 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预习准备1、明确诵读要求 读出语调;读出语气;读出语速;读出语顿;读出语意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以课下题注为准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课堂教学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是谁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理想社会?(齐答:陶潜)那么,关于陶潜你们了解多少呢?(东晋大
2、诗人,一名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等)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见陶潜的高尚情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去了解一下他的隐士情怀。(板书课题、作者)二、范读课文要求:注意听停顿的特点 三字句 2、 1 顿;四字句2、 2 顿;五字句2、 3 顿;六字句 3、 3 顿或 1、 2、1、 2 顿。三、研习课文(一)、读悟第 1 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 “大济苍生 ”,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来
3、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 “田园将芜 ”),自悔( “已往不谏,来者可追 ”),自觉、自醒(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 ”)。这里的 “心为形役 ”中的 “心 ”和 “役 ”,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 “心意 ”和“形体 ”,应该深入理解为 “心 ”是 “志趣人格 ”,“形 ”是作者 “出仕为官 ”的这种行为。(二)、读悟第2 段 本段。 : 1、 家途中的迫切体 在哪里?2、抵家 的欣喜有体 在哪些 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 适有从何看出?明确: 1、 “舟遥遥 ”“ 征夫 ”“恨晨光 ”,尤其一个 “恨 ”字,迫切之情,溢于
4、言表。2、 “ 欣 奔 ”“童仆 迎,稚子候 ”,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 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 “有酒盈樽 ”可知妻子比 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 之 啊!3、 “引 以自酌 孤松而 桓”,既有室中之 ,也有园中之 , 是真正的 士之 ,和刘禹 陋室 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 的 士情 ?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 适自在的 士情 。(三)、 悟第3 段“ 去来兮 ”“息交以 游 ”,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 官 ,固 守 的 定决心,也是其 士情 之三。指定小 朗 此段。思考:本段中,陶潜 居 村的生活 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5、明确:( 1)、促膝而 的家庭之 悦 戚之情 ;( 2)、 琴消 的本色生活 琴 以消 ;( 3)、与 交往之 告余春及,有事西畴;( 4)、巾 孤舟出游之 窈窕 壑,崎 丘。中国士大夫写 , 都是倡 人去 , 自己是旁 者, 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 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 酒琴 的 士情 之四。(四)、 悟第4 段魏晋焦 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 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 尾 两句 “善万物之得 ,感吾生之行休 ”已 端倪,在第 4 段中又有何表 ? 本段。 :如何正确理解 尾 两句 “聊乘化以 尽, 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 自然, 夫天命超生死,有 于“立德 ”“立功 ”留名于世的儒
6、学家,也有 于 丹学道求 生的道学家, 里 有他 世独立、超脱生死的 达 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 听天由命的思想情 , 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 ,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 。四、 .总结陶潜, 入仕 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 是他的 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 是他生活的保障, 琴 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 守 是他 意念的巩固, 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去来兮辞 ,是了解陶潜的 士情 ,了解中国古代的 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五、布置作 明本 元的教学目 是: “了解 文的思想内容,重 ”。依据以上两点,特确定两个教学目 和 悟。 了便于研 文, 前必 作好充分的 , 所以布置了明确的 目 ,
7、 其中包括 指 、疏通 文。在研 文的 程中, 主要是 和 悟互 推 ,同 在感悟 文某一点内容的 候,适当地引用陶潜的其他诗句,以达到以此篇带动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反过来, 对陶潜整个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主要采用问答法、 讨论法和讲解法。 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法中,群策群力,归纳提炼;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语文教案归去来兮辞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明出处 !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
8、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 ”,虚词 “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并解题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 ”,说 “从师风尚 ”的文章,叫师说 。“说 ”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二、作家作品韩愈( 768 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
9、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 “文 ”,故又称 “韩文公 ”,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 ”,“文道结合 ”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 语言质朴, 主张学习先秦、 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三、 .写作背景魏晋以来, 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 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
10、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 文,看 下注 , 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 ,不清楚的地方作出 。2教 板 需正音的字:3 学生朗 文,熟悉 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 等。五、分析 文1第 1 段( 1) 充注 古之学者必有 。学者,古今异 ,今指学 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生乎吾前。乎,在。吾从而 之。 ,以 , 的意 用法。吾 道也。 ,从 学
11、。( 2)理解分析本文的中心 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 。 ” 教 的 “ 者,所以 道,受 ,解惑也。 ” 从理 上 明从 学 的必要性。“惑而不从 ,其 惑也, 不解矣。 ” 的 准。“生乎吾前 ”,“生乎吾后 ”,凡先 道者我就可以拜他 。从 的原 。“是故无 无 ,无 无少,道之所存, 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 第 1 自然段。六、布置作 1背 第1 段。2 后 二、三、四。第二 一、 作 1 后 二、三、四。2 充 解( 1)通假字 者,所以 道受 解惑也。受通 “授 ”。或 焉,或不焉。不通 “否 ”。( 2)虚 之:古之学者之,助 ,的。巫医 百工之人之,助 道之不 也久矣
12、之,取独句读之不知之,倒装标志作师说以贻之之,代词其:其为惑也其,代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人称代词其可怪也欤其,副词,表推测于其身也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耻学于师(形 意动)吾从而师之(动 意动)句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二、分析课文1第 2 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 “师道 ”指什么?明确: “师道 ”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为了批评 “耻学于师 ”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明确:a古之圣人今
13、之众人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爱其子于其身也结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结论: “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3)背诵2第 3 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明确: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总结: “圣人无常师 ”语出论语 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 “圣人无常师”出发,针
14、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 。3第 4 段。( 1)分析:作者用哪些 明确表示了他的立 ?明确: “不拘于 ”,表示他反 “耻学于 ”的坏 尚。“能行古道 ”,表示他 成以道 的从 尚。 “古道 ”中的 “道 ”指什么?明确:儒家道德。本段的作用是什么?明确: 明了.写作 由。( 2)背 。三、本文 .写作特点1 言上,多用整句, 句,便 更生 , 理更深刻。例如, “生乎吾前 ”, “生乎吾后 ”, “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 ”等。2 上有破有立。例如:第 1 段,教 , 准。(立)第 2 段, 道不 的原因。 (破)第 3
15、段,推知 “弟子不必不如 , 不必 于弟子” 断。(立)3 比 。四、布置作 背 全文。附:板 说 愈一、解 : ,一种文体。二、 愈及本文.写作背景三、分析 点:古之学者必有 。 据:“古之圣人 ”与 “今之众人 ”。“ 其子 ”与 “于其身也 ”“巫医 百工之人”与 “士大夫之族 ”四、 .写作特点1有破有立2 比 师说教学 示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 道https:/搜集整理,版 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 ! 忌 王 的教学 范文教学目的: 学 文言中一些 、虚 的用法。学 本文运用 道理和表明 解的方法。体会古代志士 了国家利益勇于 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 的大度胸 欣 忌的 。教学重
16、点:文中出 的句式和 活用 象。教学 点:本文第二段 忌以自己的事情 , 王 是教学 点。第 1 课时 教学 程一、 向:1、 :“人 在自知。 ” 国的 臣 忌就是 一位 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 不及,妻子偏 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 他比徐公美。 忌由此 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 ?今天,我 就来学 一位杰出的人物 忌,看看他是如何 威王 除蔽,修明政治的。2、揭示目 : 学 文言中一些 、虚 的用法。学 本文运用 道理和表明 解的方法。体会古代志士 了国家利益勇于 的思想二、 自学:1、自 文后,把文中不 的字写在黑板的左 , 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帙 ( y)朝服( z
17、ho)衣冠( gun) ( ku)期年( j )朝于 ( cho) ( ji n)2、 累下列 :朝服衣冠朝:名 作状 ,在早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 美,形容 用作 。能面刺寡人之 者。面:当面,名 作状 。 寡人之耳者。 :使 。今 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 。 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国君旁 的近臣。 忌 王 。 :委婉 。能 于市朝。 :公开指 。3、翻 下列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 “孰与 ”的句式 )忌不自信。 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 。(把握 前置)此所 于朝廷。 就是人 所 的在朝廷上 国。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4、作者作品及相关
18、知 介: 国策 是 国末年和秦 的人 的一部重要的 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 国事等名称, 代刘向整理 ,始定名 国策。全 共33 篇。主要 的是 国 策士 的言 和行 。 国 代七雄并立, 兼并 争比春秋 代更 繁激烈, 各 侯王 招 臣策士 自己出 划策,于是 “士 ” 一 活 起来,有的主 横,有的主 合 ,所以,史称 些人 策士或 横家, 他 提出一定的政治主 或斗争策略, 某些 治集 服 , 并且往往利用当 复 的斗争形 游 侯。 国策就是着重 述 些策士 的言行的。 国策 言活 流 ,粗中有 ,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 涑的 臣 忌,任性 固的 族老 人 太后, 追
19、逐功名富 的策士 秦。 另外, 特 善于运用一些 性的小故事作比,如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南 北 ”等。 国策不愧是先秦 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 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 深 。背景 料: 忌, 国的 臣, 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 和善 著称。据史 ,一次 忌听 威王 琴,他就藉 琴, 述治国安民之道, 威王听后,大 ,封他 相。而当 的淳于 不服,就用 向 忌提出了关于修身、 世、安民、用 、治国五个 , 忌都能 答如流。 束后,淳于 他的仆人 ,看来 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 了。 一年, 威王果然封 忌 成侯。 忌不 是一个能言善 的雄 家,而且是一个有 的政治家。 威
20、王, 是一个很有作 的君王, 据史 , 他 位之初, 好 淫 , 不理政事, 果 “百官荒 , 侯并侵, 国且危亡, 在于旦暮 ”。 威王 , 士淳于 乃以 曰: “国中有大 ,止于王庭,三年不 不 ,王知此 何也 ?” 威工听后 悟曰: “此 不 已,一 冲天;不 已,一 惊人。 ”从此后, 威王励精 治,修明政治, 国大治。5、感知内容:理清 构 次第一段: 的依据。 忌与徐公比美, 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 “入朝 威王 ”。第二段: 的内容。 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 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 以事 ,启 威王省悟到 的必要性。 第三段: 的 措及 果。 威王接受 忌的
21、 告,立即 布政令, 求 。 威王 除蔽,政治清明,使 国国 盛,威震 侯。 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 威王受了蒙蔽的?“ 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威王 上、中、下三等 的区 在哪里? 者 意味着什么?批 者勇气的大小。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 国家的决心。 的 果如何? 威王接受了 忌的 言,立即 布政令,广开言路, 求 。文中依次叙述 “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者的人数, 是 什么? 明 国的政治日益清明。三、布置作 :1、熟 文,依据注 全文。2、背 文 去来兮辞 学学案 (平邑一中吴波)学海 航学 方案 学 方案一:涵咏 想象 背 。 以想象、
22、 想 中心, 通 涵咏 ( 慢的吟 ) 展开想象和 想,最后达到当堂成 。 先一 地吟 、 地品味,一 展开想象与 想,在 海中浮 出灵 的画面:晨光朦 ,微 吹拂, 人 逸,衣袂翻 , 立在一叶扁舟上。此刻的他,心里也如 的小舟,既惆 ,又 快 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 “口腹自役 ”,有 性情,有失气 ,不免 然;但面 自由的江天,想到 于知迷而返,冲出 “樊 ”,便又欣然开 。 在的他 心似箭, 不停地向行人 路。 于看到自己的家 了, 他激 不已,竟忘了自己的年 , 撩起 袍, 快地奔跑起来。 童和幼儿 早已高 地迎候在家 。 人左手拉、右手 地 着他 了屋。屋里馨意融融,妻子早已 好
23、 菜、斟 美酒。 人端起酒杯,美美地喝起来, 喝 着庭 、菊花、南窗、园 ,心里美滋滋的 这样 想, 便能逐 入 人的情感世界,与 人同 同 ,同悲同喜。 言涵咏品味得 熟后,便脱离 本, 着背 ,直至能当堂成 。学 方案二:范 理脉 背 。 以理清脉 索 中心,在范 中理清脉 ,再根据清晰的脉 背 全文。首先范 。范 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或老 。在范 程中理清全篇的脉 索。本 的叙事 索是:辞官 归途 抵家 室内生活 涉园 外出 纵情山水 如何度过余生。 抒情线索则是: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 乐天安命。然后根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学习探究 积 累 整 合 一 、 为 加 点 的
24、字 注 音 。 靡 途稔轻 飏熹 微载 欣 载奔眄岫翳翳盘桓西畴 棹耘耔皋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眄庭柯以怡颜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2、 翻译下列句子,把握特殊句式的特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寓形宇内复几时既自以心为形役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 实词积累。策:策扶老以流憩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蒙故业,因遗策就:三径就荒以缚就火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三人行,必有我师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是:觉今是而昨非是可忍,孰不可忍吾祖死于是, 吾父
25、死于是问今是何世引: 引壶觞以自酌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善: 善万物之得时素善留侯张良京中有善口技者期: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4、 虚词积累。而:而字用做连词可表示六种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和修饰关系。写出下列句中的“而 ”各表示什么关系。风飘飘而吹衣门虽设而常关鸟倦飞而知还泉涓涓而始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以:“以 ”用做介词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等,
26、可翻译为“拿 ”、 “用 ”、“把 ”、 “凭借 ”等;介绍动作施行的原因,可翻译为“因为 ”;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翻译为“把 ”、“同”;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处所、可翻译为“从”、 “在 ”;表示动作、行为的由来,可翻译为“从 ”。写出以下句中的 “以”分别属于哪种情况。农人告余以春及既自以心为形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常以身翼蔽沛公而吾以捕蛇独存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以 ”用做连词时, 主要有以下用法: 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 “和 ”、 “而 ”、 “又 ”等;表示目的关系,可翻译为“来”、 “用来 ”、 “去 ”等;表示结果,可翻译为“使得 ”、 “以至 ”等;表示因果关系,可翻译为“因为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谓语,可翻译为“地”。指出下列句中的 “以 ”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舟遥遥以轻飏云无心以出岫登东皋以舒啸引壶觞以自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5、 常识积累。关于作者陶渊明 (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故后人称 “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 “大济于苍生 ”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超声科医教研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高铁防疫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财务合法合规责任承诺书(3篇)
- 绵阳护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考理想考试题目及答案
- 高级素养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病案管理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 肝脾破裂考试题及答案
- 助理医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自考数学统计真题及答案
- 第三单元 一共有多少第1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年度安全资金投入计划
- 2023年苏州职业大学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39554.1-2020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及实施清单第1部分:编码要求
- GB/T 2942-2009硫化橡胶与纤维帘线静态粘合强度的测定H抽出法
- 电梯设计系统
- 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复习资料
- DB3301T 0286-2019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质量标准
- 道路护栏设计和路侧安全净区宽度的计算
-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轴类零件工艺工序卡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