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地的题目库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地的题目库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地的题目库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地的题目库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地的题目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题1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是:BA .革命性和批判性B .实践性阶级性C.科学性和历史性D .辩证性和彻底性2、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D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 的观点D .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3、“万物皆备于我”是DA .形而上学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4、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要得出这一结论AA .必须通过人的意识 B.根本不要通过人的意识 C.完全依赖于 人的意识D .纯粹依赖于自然物的存在5、 列宁对辩证唯物

2、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CA .存在 B .精神 C.物质 D .原子7、“运动应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他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 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 .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8、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则表明 D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B .时间随着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9、实践最本质

3、的特征是 AA. 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主观能动性D .社会历史性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是CA.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1、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B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1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以AA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B.事物的共同性为前提的 C事物之间相互转化为前提的 D .事物的发展为前提1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是D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

4、对立B .发展的观点和不变的观点的对立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D .是否承认矛盾和精彩文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的动力观点的对立14发展的本质是A事物的量的变化B.一切变化和过程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 .事物范围的扩大二、多项选择题 5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BCDA、意识和精神的关系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D、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E、存在与物质同一性的问题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BDEB.物质的存在方D.宇宙中发生的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式C .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一切变化和过程E物质的根本属性3、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

5、学的物质范畴的联系表现BC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B .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C .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D .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E.后者为前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4、 人脑和意识的关系ABD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人脑自生的D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E.人脑的生理活动就是意识活动5、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 B D.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

6、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 解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6、 下列论断是对矛盾概念的理解和表述的有ABCDEA. “独中又自有对” B .“反者道之动”C万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D .无独必有对 E.“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动、静, 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C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三、辨析题 10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 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

7、具有 阶级性,所以就是不科学的。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科 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是其全部理论的基础。2.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 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 要代表的中

8、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 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 展了的理论才能知道发展了的实践。3、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对立统一规律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它是划分

9、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因此,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归结为提供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这是不全面的。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5、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所以不存在静止状态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的,而静止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们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属性。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

10、界。”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意识依赖于物质,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是指意识通过实践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和能力意识能动性特别表现在它的创造性上。 无论是认识还是改造客观 世界,都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意识的再创造过程。意识活动在对于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把握基础上,借助于实践创造出 原来自然界所没有的物质形态,它可以追溯以往,推测未来,创造出 一个理想或幻想的世界。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 答题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中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表现在 四个方面第一,联系的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变化发展和静止不

11、变 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和片面观点的对立;第四,承认矛盾及矛盾 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是否承认事物是发展的,只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之一,它们对立的焦点是承认矛盾及矛盾是发展的动力和否认矛盾及不 懂矛盾是发展动力观点的对立。8、“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一般和个别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表现在:一般是指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别是指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统一表现在: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个别也不能脱离一般而存在,因为个别包含了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

12、面、或本质。9、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不是说斗争性的存在不需要任何条件,不是处在一定的条件中。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一是与有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相比较,斗 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是指斗争性虽然受同一性的制约,但 它能打破制约它的那些条件,并创造事物转化所需要的新的条件。 表现斗争性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的趋势。此题割裂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10、人的衰老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因此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仅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的衰老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的过程此题把人的衰老

13、只看成量的变化,割裂了量变质变相互渗透的关 系。11、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 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唯心主义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 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四、材料题 3第一题材料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 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

14、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 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 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 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 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材料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 化为效益之后,就往往偏重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 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 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15、。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 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 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3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 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 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 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 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 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 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 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 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

16、。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 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 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 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 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 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 成本过高等等。摘自中国化工报 2001年3月10日材料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 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17、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 把水 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 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 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 良性循环。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请回答:(1) 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 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2) 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 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3) 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

18、践活动中主观 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答案要点】(1)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应当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 直接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协调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没有同时关爱自然界;而深层原因则是人们没有正确处理好人与人 的利益关系,导致各个利益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2) 解决水资源问题,就是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 类的方向发展。在材料3中,就是努力将不能直接利用的海水转化为 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而矛盾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人们必须充分 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既要创造技术条件,又要

19、创造社会条件,如降低成本、改变观念等等。(3)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目的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及其规律 的制约。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人类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和 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转变实践活动方式,以最少的水资源耗费 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题材料1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母牛。这家主人准备在一个月后请客时用 牛奶招待客人。主人考虑如果预先把 牛奶挤下来,牛奶积存多了会变质,不如这段时间暂不挤奶,牛奶在 牛肚里保存既是最好的保鲜办法,同时也可以储存足量的待客用的牛奶。 于是,主人就把母牛和小牛实行了 隔离,停止了挤奶。转眼间到了请客的日子,客人纷纷光临。主人把母牛从牛

20、棚里牵出来,却再也挤不出牛 奶。材料2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有一鲁国人擅长编草鞋,其妻擅长织白绢。他欲携妻迁越国。友 人说:“你到越国一定会很穷的。”“为什么?”他问。友人回答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而越国人习惯于赤脚走路; 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而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 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材料3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

21、以 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材料4姓石的匠人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这个地方,看到一棵可以造数以 十计的船的树。但匠人却不看,一直不停地赶路。他的学生很奇怪,问:“我随先生学艺以来,从来没有见 过这样好的木材,而先生却看也不看,为什么? ”匠人说:“这是一棵疏脆无用的树,用来造船会沉,用来 造棺材腐朽得快,用来造器具会很快被虫蛀,这是一棵不能做木料的树,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才会这么长寿。 请回答:(1 )从哲学的角度说明材料 1中主人最后为什么挤不出牛奶来?(2)从材料2中分析,过江者所看到的“引婴儿而欲投江中” 的情况和想迁到齐国去的那对会编草鞋、织白绢的鲁国

22、夫妇,是违背 了哪些哲学原理?【答案要点】(1 )材料1说明,奶牛需要定期挤奶,这是奶牛的生理要求; 到了适当的时候不挤牛奶,牛奶就会挤不出来。主人试图积攒牛奶的 做法,忽视了奶牛产奶的这种规律性。由于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律,自然达不到主观预期的目的。(2)材料2中过江者所看到的情况与携妻迁越的鲁国夫妇,都 违背了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基本原理。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 施,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去做事。因此,一切从实际出 发,从事物本身的规定性和基本要求出发,分析不同情况的不同特点, 才能把事情做成功。(3)材料4中,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所

23、蕴涵的哲学道理主要在于:齐人由猎狗不 好转而耕田,耕田赚钱买好猎犬,有了好猎犬即捕获了很多猎物;在 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犬是最关键的。齐人善于把握事物与事物 之间的主要联系;而在把握事物的联系中,又能够准确的抓住其中关 键性的联系。这些原理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能盲目蛮干,一定要考虑事物与事物 间的相互联系;在了解事物一般联系的情况下,再认真找出关键性的 联系,然后再想法加以解决。因此,既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又必须善 于把握问题的症结,这样才能达到主观预期的目的。(4)材料5所蕴涵的哲理表明:看事物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要了解事物的本质;通过对

24、事物本质的了解,再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 采取合理的措施。第三题材料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有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这一学说得 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 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 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 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 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 区别。【答案要点】该材料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比较典型的例证。(1 )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

25、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辩证的否 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既“肯定一一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从内容上看, 是自己 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 式前进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 )从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来看,牛顿就光的组成部分有一 个基本的认识,但却不成熟,因而不久就被光波动学说所否定,这是 关于这个问题的第一次否定;接下来,光波动学说被量子力学所验证 的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所否定,这是第二次否定。显然,在 这两次否定中,后者并不是简单地全盘抛弃前

26、者,而是在继承前者基 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即扬弃。最终找到了组成光的基本成分一一具有 波动性的微粒,这是一个典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五、论述题 31、运用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相关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在自我发 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试述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答案要点:(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2 )社会主义的发展也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这是因为社会主 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一 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没有新时 期,就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也

27、就无所谓新时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 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4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 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 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 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带来的 发展进步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是理论的不断创新。2、论述马克思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 意义。答案要点:(1)世界统一性问题即世界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就是在本原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