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常见急症_第1页
针灸治疗常见急症_第2页
针灸治疗常见急症_第3页
针灸治疗常见急症_第4页
针灸治疗常见急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概概 述述 概概 述述 急症急症,是指突然发生的疾病或意外损伤而言, 有时也包括轻的病症骤然转剧或慢性病症的 急性发作。 针灸治疗急症针灸治疗急症,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 急症病急势猛,多应就地施治,以免 贻误抢救时机。 针灸治疗急症最有长处:由于针灸方 法简便,起效迅速,不受地点、时间、 设备、药物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器具 简单,随时随地,均可应急。 概概 述述 明代著名针灸家杨继洲, 著针灸大成, 立针灸治证89种, 其中包括各科急性病症。 概概 述述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针灸治疗各科急症:针灸治疗各科急症 内科急症内科急症 外科急症外科急症 妇科急症妇科急症 儿科急症儿科急症 五官科

2、急症五官科急症 丹毒、痄腮、疔疮、痈疽、乳痈、破伤风等丹毒、痄腮、疔疮、痈疽、乳痈、破伤风等 崩漏、难产、产后血晕、胎衣不下等崩漏、难产、产后血晕、胎衣不下等 小儿赤游风、痄腮等小儿赤游风、痄腮等 目赤肿痛、耳聋气闭、乳蛾、舌肿、牙痛、咽喉肿痛等目赤肿痛、耳聋气闭、乳蛾、舌肿、牙痛、咽喉肿痛等 中风、中暑、哮喘、咳嗽、肺痈、中风、中暑、哮喘、咳嗽、肺痈、 泄泻、痢疾、癃闭、黄疸、呃逆、泄泻、痢疾、癃闭、黄疸、呃逆、 狂证、痫证、霍乱、血证、疟疾、狂证、痫证、霍乱、血证、疟疾、 心痛、胃脘痛、伤寒、头痛、胸心痛、胃脘痛、伤寒、头痛、胸 胁痛、腰痛、腹痛、发痧等胁痛、腰痛、腹痛、发痧等 概概 述述

3、 急症针灸的证治原则急症针灸的证治原则 (一) 辨证与辨病结合 (二) 判断针灸适应症 (三) 严密注意病情变化 概概 述述 急症常用刺灸法急症常用刺灸法 1、 毫针刺法 2、 刺血法 3、 火针刺法 4、急症灸法 概概 述述 5、电针法 6、穴位注射法 7、耳针法 8、皮内针法 9、指针法 急症救治要点:急症救治要点: 1、抓紧时机,抓住重点; 2、辨证辨病力求准确,取穴少而精; 3、针灸技术娴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病人痛苦; 5、态度和霭,鼓励病人增强信心; 6、密切观察病情。 概概 述述 临床上,针灸最常用于痛经、临床上,针灸最常用于痛经、 晕厥、抽搐、胃痛、腹痛

4、、胆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 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绞痛、头痛等急症的治疗。 概概 述述 痛经的诊断要点痛经的诊断要点 1、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 2、疼痛可放射到胁肋、乳房、腰骶部、股内侧、阴 道或肛门等处。 3、月经来潮的先兆。甚者疼痛难忍,面青肢冷,呕 吐汗出,周身无力,甚至晕厥。 4、妇科检查、盆腔B超扫描和腔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晕厥的诊断要点晕厥的诊断要点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 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 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 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反射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

5、暑、低血糖昏迷以及 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抽搐的诊断要点抽搐的诊断要点 筋脉拘急导致四肢不自主抽动、颈项强直、口 噤不开、角弓反张为主要特点。 严重者可伴有昏迷。 常见于西医学的高热惊风、急性颅内感染、高 血压脑病、癫痫、妊娠痫证、破伤风、颅内占 位性病变、颅脑外伤、癔病等疾病过程中。 胃痛的诊断要点胃痛的诊断要点 “胃脘痛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 现。 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常见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黏膜脱 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腹痛的诊断要点腹痛的诊断要点 胃脘以下、耻骨联合以上部位疼痛。

6、腹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见于内科、 妇科、外科等多种疾病中,以肠道疾病 和妇科病引起的腹痛较为多见。 可分别表现为全腹痛、脐腹痛、小腹痛、 少腹痛等。 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胃肠痉挛、肠 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引起的腹痛。 胆绞痛的诊断要点胆绞痛的诊断要点 常见急腹症,以突发性右上腹剧痛、 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特征。 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 右肩背部放射。 常见于西医学的多种胆道疾患如胆囊 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头痛的诊断要点头痛的诊断要点 “头风”,以头部疼痛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头痛的部位:头痛的部位:多在前额、巅顶、一侧额颞,或左或右,或 呈全头痛而辗转发

7、作。 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性质:昏痛、隐痛、胀痛、跳痛、刺痛或头痛如裂。 辨位归经辨位归经: 前头痛、 偏头痛、 后头痛、 头顶痛 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 另有偏正头痛(即前额及两侧头部的疼痛)和全头痛。 常见于西医学的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以及脑膜炎、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头颅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等疾病。 治治 法法 痛经:针灸并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头痛:针灸并用,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胃痛 实证针为主,用泻法;虚证针灸并用,用补法。 腹痛 寒证针灸并用,补虚泻实。 胆绞痛:针为主,用泻法。 抽搐:只针不灸,实证用泻法,虚证平补平泻。 晕厥:实证只针不灸,用泻

8、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用补法。 主主 穴穴 痛经:关元痛经:关元 三阴交三阴交 地机地机 十七椎十七椎 晕厥:水沟晕厥:水沟 百会百会 内关内关 合谷合谷 抽搐:水沟抽搐:水沟 大椎大椎 筋缩筋缩 合谷合谷 太冲太冲 阳陵泉阳陵泉 胃痛:中脘胃痛:中脘 天枢天枢 梁丘梁丘 足三里足三里 内关内关 公孙公孙 腹痛:中脘腹痛:中脘 天枢天枢 关元关元 足三里足三里 胆绞痛:中脘胆绞痛:中脘 胆俞胆俞 日月日月 阳陵泉阳陵泉 胆囊穴胆囊穴 头痛:百会头痛:百会 印堂印堂 太阳太阳 头维头维 阳白阳白 合谷合谷 风池风池 外关外关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痛经:关元痛经:关元 三阴交三阴交 地机地机 十七

9、椎十七椎 关元穴关元穴 十七椎十七椎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晕厥:水沟晕厥:水沟 百会百会 内关内关 合谷合谷 水沟穴水沟穴 百会穴百会穴 内关穴内关穴 合谷穴合谷穴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抽搐:水沟 大椎 筋缩 合谷 太冲 阳陵泉 太冲 阳陵泉阳陵泉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胃痛:中脘 天枢 梁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中脘中脘 天枢天枢 梁丘梁丘 足三里足三里 太白太白 公孙公孙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腹痛: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胆绞痛:胆绞痛:中脘中脘 胆俞胆俞 日月日月 阳陵泉阳陵泉 胆囊穴胆囊穴 胆俞胆俞 日月日月 阳陵泉阳陵泉 胆囊穴胆囊穴 主穴定位主穴定位 头痛:百会 印堂 太

10、阳 头维 阳白 合谷 风池 外关 印堂穴印堂穴 阳白阳白 头维头维 太阳太阳 风池风池 外关穴外关穴 头痛取穴头痛取穴 阳明头痛:印堂阳明头痛:印堂 上星上星 阳白阳白 攒竹透鱼腰丝竹空攒竹透鱼腰丝竹空 合谷合谷 内庭内庭 少阳头痛:太阳少阳头痛:太阳 丝竹空丝竹空 角孙角孙 率谷率谷 风池风池 外关外关 足临泣足临泣 太阳头痛:天柱太阳头痛:天柱 风池风池 列缺列缺 后溪后溪 申脉申脉 昆仑昆仑 厥阴头痛:百会厥阴头痛:百会 通天通天 太冲太冲 行间行间 太溪太溪 涌泉涌泉 偏正头痛:印堂偏正头痛:印堂 太阳太阳 头维头维 阳白阳白 合谷合谷 内庭内庭 外关外关 足临泣足临泣 全头痛:百会全

11、头痛:百会 印堂印堂 太阳太阳 头维头维 阳白阳白 合谷合谷 风池风池 外关外关 加减配穴加减配穴 虚证补虚配足三里、气海、关元; 实证泻实配太冲、行间、涌泉; 气行气配膻中、合谷、行间; 血活血、补血配膈俞、血海、合谷; 化痰配丰隆、中脘 ; 发热配大椎、曲池、合谷、井穴; 肝肾阴虚肾俞、肝俞、三阴交、太溪。 一般配穴规律一般配穴规律 治疗操作注意治疗操作注意 晕厥晕厥: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 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 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 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 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 灸,或重灸“五心穴”。 治疗操作注意治疗

12、操作注意 抽搐抽搐:热极生风者用强刺激、泻法,中 冲可点刺出血;风府、风门不可深刺, 以免刺伤脊髓和肺尖;虚风内动者中等 刺激,平补平泻。抽搐频繁者每日治疗 23次。 治疗操作注意治疗操作注意 胆绞痛:胆绞痛: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 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 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 灸至皮肤灼热;余穴宜强刺激,久留针 (可根据病情留针12小时),间歇行 针以保持较强的针感。每日2次。 治疗操作注意治疗操作注意 头痛头痛:风池穴应严格注意针刺的方向 和深浅,防止伤及延髓;气滞血瘀、 肝阳上亢可在阿是穴点刺出血。急性 头痛每日治疗12次,每次留针30分 钟至1小时;慢性头

13、痛每日或隔日l次。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 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 醒为度。 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 会、太阳、委中、十宣。点刺出血。 耳 针 皮肤针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穴位贴敷 穴位注射 热熨法 艾灸 刮痧 按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 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 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的地 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 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 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 意外。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病人抽搐发作时,不可过 度用力对抗抽搐肢体,以 防伤及患者

14、,并且小心将 软毛巾等塞入患者口中, 以防咬舌。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病人在抽搐时针刺或针刺 中出现抽搐,特别要注意 防止断针、滞针、弯针等 现象发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胃痛须注意与肝胆疾患、 胰腺炎、心肌梗塞等鉴别。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急腹症(如胰腺炎、腹 膜炎、肠梗阻、肠穿孔 等)引起的腹痛需特别 注意。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面口针合谷,眩晕配太冲; 风池清头目,颞痛太阳攻。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鼻塞迎香穴,印堂眉额中; 目疾睛明取,承泣球后同。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牙关面颊症,下关与翳风; 口眼歪斜疾,颊车地仓从。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15、: 阳白与四白,面痛治亦同; 牙痛咽喉痛,合谷透劳宫。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落枕成斜颈,外关或悬钟; 急性项背强,均可取人中。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耳聋取耳穴,耳门透听宫; 中渚外关配,哑门与翳风。 头面颈项部病症:头面颈项部病症: 廉泉主喉舌,治哑先治聋; 新穴供选用,听会及聋中。 胸腹部病症:胸腹部病症: 心胸内关取,肚腹三里求; 胃痛刺中脘,天枢治脐周。 胸腹部病症:胸腹部病症: 下腹三阴交,关元气海由; 中极阴陵伍,能导尿潴留。 胸腹部病症:胸腹部病症: 泌尿生殖症,上穴一般优; 胁痛刺夹脊,阳陵与支沟。 胸腹部病症:胸腹部病症: 腹痛背俞穴,夹脊相应投;

16、若遇阑尾炎,阑尾穴针留。 腰背四肢部病症:腰背四肢部病症: 急性腰脊痛,下可取殷门; 夹脊按部取,腰穴适当深。 腰背四肢部病症:腰背四肢部病症: 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 胸背须谨慎,胁肋不可深。 腰背四肢部病症:腰背四肢部病症: 上肢取曲池,肩髃合谷分; 下肢阳陵泉,环跳绝骨扪。 痛取局部穴,阿是亦可针。 其他病症:其他病症: 昏迷人中主,足心取涌泉; 有热刺出血,十宣十指端。 曲池降血压,退热亦可兼; 疟疾取大椎,至阳间使连。 其他病症:其他病症: 三里调肠胃,内关利胸间; 宁心止呕吐,并可治失眠。 神门三阴交,安神疗效传; 哑门治癔病,人中内关捻。 其他病症:其他病症: 癫痫长强穴,百会

17、大椎延; 风池及太冲,头昏眩晕旋。 喘发定喘穴,胸闷配膻中; 天突能止咳,痰多加丰隆。 其他病症:其他病症: 肝炎肝胆俞,至阳及太冲; 阳陵足三里,大椎作用洪。 天枢足三里,止泻有奇功; 脱肛承山穴,长强百会中。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适应症适应症 隔物灸法适应于治疗“寒湿凝滞 型”原发性痛经患者。 适应症适应症 (1)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婚的年轻妇女。 (2)在经期或经

18、行前后出现小腹冷痛,痛及腰骶, 得热则舒,有 时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甚者出现面色 苍白、肢冷汗出、昏厥。经量少,色紫黯有块。苔白,脉细或 沉紧。 (3)B超、妇科检查生殖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根据症状在证候中的权重赋予不同的分值,进行量化评分,分 出轻、中、重三级,治疗中根据轻、中、重的不同程度,确定 相应的灸量(艾炷大小及壮数)。因此,隔物灸对轻、中、重 不同程度的痛经均可治疗。 禁忌症禁忌症 (1)经检查证实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如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狭窄、子宫肿瘤等所致的 痛经。 (2)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 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3)中医辩

19、证属气滞血瘀、肝郁湿热、肝肾亏损 等证型。 (4)不适应本疗法者(发热者、身体震颤者等)。 技术操作方法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的准备器械的准备 电子天平用来测定艾炷重量,使之规范 统一。 施灸所需物品:治疗盘、大弯盘、玻璃 盘、大号镊子、艾绒、艾柱模具、火柴、 酒精灯、线香、姜、盐、切姜板、三棱针、 刀、小勺、治疗孔巾等。 技术操作方法技术操作方法 取穴及操作方法:神阙穴艾炷隔盐灸,关元穴艾 炷隔姜灸。 灸量:选用大艾炷,根据痛经程度(症状评分) 确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用6壮,重者用8壮。 施灸物品备制:统一制作大号艾炷(底直径约 2cm;高约2.5cm,重约每壮1.5g;);盐料选用 纯净干

20、燥精细食盐;鲜姜片统一切制成直径约 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 技术操作方法技术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操作步骤: 病人仰卧,取神阙、关元穴;将备用食盐填于神阙穴中, 使之与脐平,上置鲜姜片和大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 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 然后再将备制好的鲜姜片放在关元穴处,上置大艾炷点燃 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燃,直至规定壮数。 在施灸时,若患者感觉灼热,可用镊子上下移动姜片,以 减轻灼热感,以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切勿烫伤。 在施灸时,若灸壮数较多时,姜片有可能变干变薄,此时 应更换姜片。 治疗时间及疗程治疗时间及疗程 隔物灸法共治疗三个疗程(即三

21、个月经周期), 第一个疗程于月经来潮疼痛时开始治疗,1日1次, 连续治疗3天; 第二、三个疗程均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 次,6天为一个疗程; 若经第一个疗程治疗后不再疼痛属于巩固治疗, 第二、三个疗程仍于月经前3天开始治疗,1日1 次,6天为一个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关键技术环节 (1)取穴要统一、准确(神阙、关元),按照腧穴学 要求取穴。 (2) 统一艾炷规格及灸量:统一制作大艾炷,每壮重量 约1.5g,底直径约2cm,高约2.5cm;根据痛经程度(症 状评分)确定壮数,轻者用4壮,中度用6壮,重者用8壮。 (3)统一姜片规格:将鲜姜统一切制成直径约3cm,厚 约0.3cm的薄片,中间用针刺10个孔。 (4)统一用线香点燃艾炷,以免用火柴烧伤。 (5)严格掌握统一规范的操作步骤。 (6)掌握统一的治疗时间及疗程。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对于初诊患者应注意观察,防止出现“晕灸” 现象。 (2)在施灸时,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 时调整施灸部位的温度、掌握灸量,以防止灸伤。 (3)在治疗时,要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嘱咐其 不要任意变动体位,以防艾炷脱落烧伤皮肤或烧 损衣物。 (4)在施灸时,医生应小心更换艾炷,以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