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粒缺伴发热指南解读_第1页
(医学课件)粒缺伴发热指南解读_第2页
(医学课件)粒缺伴发热指南解读_第3页
(医学课件)粒缺伴发热指南解读_第4页
(医学课件)粒缺伴发热指南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个体化应用的实践要点及解读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马马 骁骁 孙爱宁孙爱宁 吴德沛吴德沛1 现代医学模式循证指南实践2 2012年 中国粒缺伴发热指南发表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中国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病医师分会3 中国粒缺伴发热指南:制定依据参考国外指南 IDSA IDSA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发热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指南缺乏患者治疗指南(20102010) 欧洲欧洲ESM

2、OESMO中性粒细胞缺中性粒细胞缺乏相关发热临床实践指南乏相关发热临床实践指南 (20102010)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伴中粒缺乏和伴中粒缺乏和原因不明发热的肿瘤患者临原因不明发热的肿瘤患者临床管理指南床管理指南(20052005)结合国内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 细菌耐药监测细菌耐药监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观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和经验总结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693-696页4 新指南如何指导血液科抗感染临床实践?5 指南实践的核心:遵循诊治流程抗菌药物的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风险评估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6 指南实践的核心:

3、遵循诊治流程抗菌药物的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风险评估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7 定 义n中性粒细胞缺乏: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预计48h后ANC0.5109/L;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指ANC0.1109/Ln发热:指单次口腔温度测定38.3,或38.0持续超过1小时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8 粒缺伴发热是血液科的常见患者类型患者在1个疗程化疗后,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缺乏有关的发热的比例1:1.Freifeld AG,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1;52(4):e56-932.胡龙华,.中华医院感

4、染学杂志2002 年第12 卷第3 期:191-1923.de Naurois J,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10; 21(Supplement 5):v252v256在国内医疗条件下,当外周血WBC0.5109/L时,感染发生率可能达到95.3%98.1% 2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粒缺感染相关死亡率高达11%39 关于发热定义:注意事项n测量方法:中国指南与IDSA指南一致,未推荐腋温:因腋温使用不令人满意,不能准确地反映核心体温。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应避免测定直肠温度和直肠检查,以防止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进入周围黏膜和软组织。n由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判断

5、在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时起着关键作用。即使患者不能满足上述定义,需要医生仔细甄别是否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例如,对于全身状况不良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警惕感染时可能无发热或低体温表现。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Freifeld AG,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11;52(4):e56-9310 指南实践的核心:遵循诊治流程抗菌药物的调整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患者风险评估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11 为什么将风险评估作为治疗起点?不同患者看似相同,其实不同12 患者风险评估:现代医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患者风险评估基础上给予治疗,体现

6、了“个体化治疗”的精神,故在各领域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哮喘 根据新的哮喘治疗指南根据新的哮喘治疗指南(GINAGINA):): 哮喘治疗时首先要哮喘治疗时首先要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评估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然后在阶梯治水平,然后在阶梯治疗方案中选择相应的疗方案中选择相应的级别给予个体化治疗级别给予个体化治疗心脑血管病 所有国内外心脑血管病所有国内外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一致要求:防治指南一致要求: 患者风险评估是心患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管危险因素(血压、血脂)干预的第一步,血脂)干预的第一步,以此决定治疗强度及以此决定治疗强度及治疗目标值治疗目标值13 粒缺伴发热患者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7、防不足 & 防过度防不足尽管经过经验性广谱抗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平稳度过中性粒细胞缺乏期,但也有少数患者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防过度而对于全身状况良好、粒细胞缺乏时间短暂的患者,临床工作中可能存在治疗过度的情况。应将危险分层作为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应将危险分层作为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14 高危 & 低危患者定义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高危患者:符合以下任一项标准均被认为是高危患者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或预期粒缺持续7天有任一种医学合并症(包括但并不限于)血液动力学不

8、稳定口腔或胃肠道粘膜炎,吞咽困难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新发的神经系统改变或精神症状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隧道感染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肝功能不全(定义为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肌酐清除率30ml/min)低危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ANC4周或至病灶愈合、症状消失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分枝杆菌所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在拔除导管的同时全身应用抗菌治疗至少需要14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持续用于至少整个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直至ANC0.5109/L),如临床需要,用药时间可再延长。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年8月第33卷第8期42 抗

9、菌药物治疗的疗程(2)临床状况疗程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败血症糖肽类、利奈唑胺等治疗至少14天,合并迁徙性病灶者还要适当延长对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败血症体温正常后需持续抗菌药物治疗5-7天1对无法解释的发热患者建议初始治疗持续至血细胞有明显的恢复迹象;一般在ANC0.5109/L时停药。如果适当的疗程已经结束、已证实感染的所有症状和体征消失、仍旧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可以考虑执行预防性用药方案直至血细胞恢复2。1. Linda 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1997; 25:24759.2. Raad II, Escalante C,

10、 et al. Cancer 2003; 98:103947.43 高危患者:符合以下任一项标准均被认为是高危患者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或预期粒缺持续7天有任一种医学合并症(包括但并不限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口腔或胃肠道粘膜炎,吞咽困难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新发的神经系统改变或精神症状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隧道感染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肝功能不全(定义为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肌酐清除率30ml/min)低危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预期在7天内消失,无活动性合并症,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

11、轻并且稳定l中国粒缺伴发热指南对于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分层: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分级评估44 低危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预期在7天内消失,无活动性合并症,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高危患者:I级: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或预期粒缺持续7天,无活动性合并症,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II级: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109/L)或预期粒缺持续7天,并符合以下任一项标准有任一种医学合并症(包括但并不限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口腔或胃肠道粘膜炎,吞咽困难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新发的神经系统改变或精神症状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隧

12、道感染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肝功能不全(定义为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肾功能不全(定义为肌酐清除率30ml/min)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分级评估45 粒缺伴发热(低/中/高危)(主要以白血病为主)40-50%低危(10%)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分级治疗I级(20-30%)高危(30-40%)舒普深lANC0.5109/L预期在7天内消失;l无活动性合并症;l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lANC0.1109/L或粒缺持续7天;l无活动性合并症;l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并且稳定;碳青霉烯有效重新评估;lG+;lFungus;l(CR)G-;lANC0.1109/L或粒缺

13、持续7天;l一种或多种医学合并症;l肝/肾功能不全;II级(10%)无效46 评估:G+;Fungus;(CR)G-Time72h5-7天10-14天碳青霉烯治疗粒缺伴发热的高危患者评估时间轴退热未退热舒普深碳青霉烯维持舒普深碳青霉烯维持三、四代头孢或酶抑制剂停药lG+l真菌(?)l舒普深lG+l真菌(?)l碳青霉烯维持lG+l真菌l舒普深+Xl真菌lX+舒普深47 48“应将危险分层作为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初始经验性治疗使用碳氢霉烯疗效不佳时,除还要考虑对碳氢霉烯耐药的G-菌(包括非发酵菌)感染可能性,可选用非发酵菌效果较好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中国粒缺伴发

14、热指南推荐48 病例分享l 患者吴患者吴XX,女性,女性,49岁,岁,2013年年08-29确诊为确诊为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部分分化型(M2型型),),予予IA方案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一疗程达到一疗程达到PR。l 9-29再次入院,复查骨穿,形态示本病再次入院,复查骨穿,形态示本病PR,原幼,原幼7.5%;MRD:0.0*10E-4。10-01再予再予IA方案再诱方案再诱导化疗。导化疗。49 疾病进展化疗+7天,2013-10-7血象:WBC:0.34*10E9/L,N:0.08*10E9/L,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103*10E9/L。10-15出现畏寒寒战,发热

15、,体温最高39.1度,上颚充血、红肿,伴疼痛,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抽取外周血静脉导管血培养,完善GM,PCT检查。体温未得到控制。其他基本生命体征平稳。10-17出现右手腕处红肿疼痛,右前臂进行性肿痛伴高热,局部肿胀明显,皮温增高,皮下有波动感,表皮呈褐色样改变。再次抽取外周血静脉导管血培养,调整原方案为舒普深、万古霉素、伏立康唑抗感染治疗。50 51 治疗效果10-18始患者热峰下降,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右上肢肿痛略改善,等待血象回升,于10-30行创口脓液引流术,脓性引流物约40ml。分泌物送检培养及药敏。52 检查结果回报:GM试验阴性;PCT 0.686,外周血、导管血培养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3 脓液培养结果54 转归2013-11-11患者右上肢患处较前明显好转,已无脓液引出,部分伤口已愈合。血常规示:WBC 4.47109/L,N:3.81109/L,HGB 74g/l,PLT 196109/L。11-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