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 主编李旸、罗维燕 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 我国物流分区地理05_第1页
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 主编李旸、罗维燕 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 我国物流分区地理05_第2页
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 主编李旸、罗维燕 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 我国物流分区地理05_第3页
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 主编李旸、罗维燕 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 我国物流分区地理05_第4页
物流经济地理(第2版 主编李旸、罗维燕 北理工版)课件:第5章 我国物流分区地理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1)广东经济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广东已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的边睡省份,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生产力水平较高、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广东省经济发展成绩显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39 082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73. 3 %(见图5-1)。广东的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发电量、邮电业务总量等多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国首位,不少指标值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

2、 8: 55. 4: 36. 8,演变为2009年的5. 1: 49. 3 : 45. 60。第三产业总量已向第二产业总量逼近,标志着广东经济正向现代化迈进。目前,广东省已培育出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和建筑材料、医药、森工造纸和汽车九大支柱产业。这九大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对广东经济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图5-1 2005-2009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迅速发展。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地区、海外华侨众多等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09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6 111. 18亿美元

3、,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7.3 %。2009年,广东实际吸收外资金额达195. 35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一,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2)福建经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福建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还很迟缓,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低谷区”。1982年社会总产值占全国不及2. 1 %,人均国民收入611元,为全国平均国民收入的94 %,在沿海省市中,上述各项指标均居末位。但福建省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是全国林业基地之一,林业产值占全国5. 3 %,居全国第四位;它也是全国主要渔区,产值占全国8. 7%,居全国第五位;福建还是全国主要糖料、茶叶生产基地,糖料产量居全国第三

4、位,茶叶产量占全国的9. 2 %,是全国唯一的乌龙茶产区;烤烟质量居全国前列,是高档卷烟不可缺少的原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福建经济发展进入重要的转拆时期,工业迅速发展,许多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地位不断上升。1998年,福建省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 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 4%,人均首次突破1万元。进入21世纪,福建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福建全省生产总值11 949. 5亿元,比2008年增长11. 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 3 62. 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96. 51亿美元。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一产业得到加强,第二产业

5、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2. 6: 49. 2: 38. 2调整为2009年的9. 9: 48. 6: 41. 5。全省农业生产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拉动作用增强,成为福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力;纺织服装、鞋帽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全省重点培育的60个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与特色产业集群,对工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全省轻重工业增速差距不断缩小,重工业主导地位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增强,表明福建已进入重工业快速增长阶段。福建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及其在东南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促

6、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地位,日益成为全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福建抓住中央继续鼓励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福建省,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走在全国前列。3)海南省经济海南省自1988年办特区以来,经济的急剧变化及持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8年到1994年,是经济迅猛增长时期。第二阶段,从1995年到1997年,是经济连续三年低速运行的困难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998-2002年,是经济缓慢回升、稳定增长时期。这一期间处置积压房地产、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全省GDP增长率从1998年的8. 3%缓慢地升

7、到2002年的9. 3%。1998年海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制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订和实施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发展工业,把工业发展和环境治理有效统一起来。2003年又提出“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新兴工业、热带农业、滨海旅游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努力形成以海口为中心的琼北经济区、以三亚为中心的琼南热带旅游区、以东线为主轴的东部沿海经济带、以中部山区为中心的生态区和西部工业走廊协调发展的格局。海南重点培育和发展石油化学工业、汽车摩托车工业、医药制造业、纺织工业、食品饮料工业等。

8、第四阶段,从2003年开始,海南省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区域合作力度的作用下,海南旅游业呈现不断加快发展趋势。经历四个阶段之后,全省经济增长从2003年开始,进入了新的增长平台,2003年全省GDP增长10. 5%,这是自1995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2009年GDP达到1 646. 6亿元,比上年增长11. 7%,继续呈现两位数增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开始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成为牵引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省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33. 33: 25. 33: 41. 34转换到2009年的28. 1: 2

9、6. 9: 45. 0,海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其独特的发展模式。东南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业已经逐渐形成了由区内、区际和海外交通组成的交通运输骨架,基本形成了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相结合的综合运输网。广东省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为主枢纽港,惠州、江门、东莞、佛山等港为重要港口及一般中小港口的分层次格局。广东省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现有民航航线300余条。2009年广东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 722. 23亿元,比上年增长4. 8 %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9 539万t,比上年增长12. 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7 416万t,增长3. 5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661.

10、31万标准箱,下降4.8%。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福建省全省共有生产性泊位48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年通过能力1. 03亿t,集装箱吞吐量能力420万标箱。现已开辟36条国际班轮航线,与世界7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福州、厦门港与高雄港开通海上试点直航,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开展直接往来。全省铁路里程1 565 km,公路通车里程56 202 km,省会福州至各地级市都通高速公路,已形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全省拥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冠穿山五个机场和厦门航空公司,开辟有全国、东亚大中城市近百条国内、国际航线。海南四周环海,海运是本省

11、交通的重点。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为港口的有24个,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海口和三亚两港口已开辟对外贸易航线69条,和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有航运业务往来。海南省的航空事业发展最快,北部的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已建成并通航,南边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于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与39个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海南岛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总里程为1 9476. 6 km,已基本建成以环岛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三纵四横”公路网。粤海铁路通道已于2003年正式开通。海口至广州的旅客列车已正式运行,并与全国铁路网并网。1)广东物流广东省针对制

12、造业比较发达、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流通业发展,增强大流通对大生产的支撑作用。2001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及其一七个配套文件,确定把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中高级批发市场作为流通业改革与发展的三大重点。(1)广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物流企业多样化。物流企业服务呈现多样化,产生了一些具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本土物流企业,一批传统物流企业正在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业转变。全省已建成综合物流企业上千家,已拥有像宝供、中海国际、招商局物流、腾俊、中外运广东公司、九川等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物流企业。这

13、些物流企业在服务功能、服务手段、服务水平上比传统物流企业有较大提高。同时,国外物流企业也已开始抢滩广东物流市场,不少国外企业认为广东物流也比其他产业更具潜力。如世界物流巨头新加坡港务集团与广州港合作成立集装箱码头,使广州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两倍多;日本知名物流企业东京镇兼公司也在珠海设立公司,从事工业零部件的生产、加工、检验及相关技术咨询、商品展示、仓储及贸易;一些大型跨国速递公司也在考虑将其设于中国香港的亚洲运营中心迁至广东;许多外商企业也纷纷来粤设厂。物流领域内的信息技术开发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深圳的招商迪辰系统

14、研制的国内首个“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系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应用最成熟的物流服务系统。其他各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种物流服务软件系统也在研制开发中,包括物流中心管理、货运、配送、仓储、商场超市管理、码头综合作业、集装箱拼拆箱、 服务、电子商务数据交互系统。这些软件系统还为国外大型企业提供服务。此外,相关的物流设备也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深圳海关采用了“联网监管”模式,将多家企业统一为一个管理对象,全封闭电子管理,远程监控,大大提高通关速度,为降低物流成本起了积极作用。企业和政府重视发展现代物流。“十五”期间,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东莞、中山等珠三角产业群基地

15、都在全面规划现代物流产业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广州市规划东、西、南、北四大物流中心,集商贸、仓储、商品、生产资料于一体,辐射海内外,“十五”期间把广州建设成为物流中心城市。深圳市把发展现代物流与高新技术、金融并列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西部港区、盐田港区、笋岗清水河、航空港、平湖、龙华、南山、龙岗八大物流园区,推出了规范市场管理、培育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平台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设、促进海港与空港发展的十大政策举措。而东莞、中山市利用其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发达的交通网络,都在着力打造现代化、全国性的物流中心。与

16、香港特别行政区多方合作,共同采取措施促进两地物流发展。在中央政府、广东省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努力下,出台了加强通关服务、简化通关手续的新政策,对广东高技术企业给予优惠,大大提高了这些企业在粤港之间的通关速度。(2)广东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与机遇,包括以下三点:全省巨大的消费总量为物流市场带来广阔前景。2009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39 081. 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 891. 8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占全国的11.8%,从1983年起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2005年,广东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7. 99亿t,货物周转量4 923. 59亿tkm,比2000年增长34.

17、 9%和44.3 %,年均增长6. 5%和8. 4%。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广东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广东省交通网络比较发达(见本节“交通运输”部分),已基本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物流设备比较齐备,2005年底,全省有专用货车和集装箱汽车达2. 94万辆和1. 58万辆,分别比“十五”期初增加1. 99万辆和0. 97万辆;民用运输船舶平均载重吨位为454. 07 t/艘,比“九五”期末增加211. 64 t/艘。铁路机车518列。电子信息网络发展迅速,全省共建有13个邮件处理中心,其中广州江高邮件处理中心成为全国邮件处理能力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邮件处理经转中心。广

18、东具有毗邻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随着广东与香港之间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快捷的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以香港地区为“龙头”的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可为广东省提供丰富的物流信息和良好的物流导向,为提高广东省物流业水平提供机遇。(3)广东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物流专业化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物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服务网络散,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未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发展。(4)广东发展物流业的对策:广东省积极加快连

19、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中高级批发市场领域的发展,开展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着力培育流通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大对流通龙头企业信息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商品市场体系;着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努力为流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2)福建物流福建物流业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福建省发展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为此,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今后一个时期集中力量在福州、厦门、泉州三个沿海城市建设三大区域性现代物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流中心

20、;同时,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并为物流业提供投融资、用地、税收等七项优惠政策。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四点:物流园区建设以辐射东南沿海为目标。福州作为省会城市,已被定位为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十一五”期间福州已建设成为沟通两岸,辐射东南沿海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是海峡西岸北端重要的物流枢纽。福州市今后将以港口、保税区、经济开发区、机场等为依托,重点打造铁路物流园、江阴港区物流园、罗源湾物流园等六大物流园以及物流分拨中心。港口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加大重要港湾的协调整合力度,完善港口功能,重点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福洲湾主枢纽港,积极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至

21、2010年前,完成厦门、福州两个吞吐量达亿吨大港的建设工作,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t。按照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厦门港将建成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的多功能现代化国家主要港口,福州港将逐步发展为以干散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货为主的国家主要港口,福洲湾逐步发展成为以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枢纽中心。六大深水港各有分工。福建六大深水港也进行了产业布局分工:宁德三都澳主要发展冶金、石化、修造船、电力以及散货物流等临港产业;福州罗源湾主要发展电力、冶金、机械等临港产业,建设大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中转基地;莆田兴化湾主要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机械制造业,创建出口加工区,同时发展冶金、电力、

22、物流等临港产业;莆田I洲湾继续加快建设石化工业园区,同时发展船舶修造、液化天然气产业和制浆造纸及木材加工业等临港产业,建设物流基地;厦门湾塔角主要作为厦门港的大型深水泊位,建设物流基地;漳州东山湾主要发展石化等临港产业,建设物流基地。高速公路网调整得更像“网”。“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完成投资额为750亿元高速公路,着力打通四条出省“大动脉”。通过高速公路的连接,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港口群的经济辐射效应。铁路、高速公路通车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里程将分别达到2 500 km和2 000 km。同时,加快建设以港口为依托,连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国道和省级干线公路的综合

23、交通通道,完善空港发展布局和机场配套设施,推进福州、厦门等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将原“三纵四横”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为总里程为4 820 km的“三纵八横三环二十联”海西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以宁德港、福州港、福洲湾港、厦门港(见图5-2)四大港口为高速公路起终点的东西走向四条高速公路主通道,打通沿海四大港口向内陆省份的集疏运通道,拓宽海峡西岸港口群的经济腹地。3)海南物流海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海南特有的物流体系,长年依赖海运和公路,早已形成了特殊的物流链,海南省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大多靠近海岸港口,以便于海运。但随着2003年粤海铁路的开通运营,目前,海南省物流已形成铁路水运平分秋色的局面。2009年,全省共完成货物运输量7 368. 8万t,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完成3 684. 3万t,占全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图5-2厦门象屿新建码头返回第三节 北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运输量的49.5 %;水运货物运输量完成3 684. 9万t,占全部运输量的49.9 %。海南省为了发展物流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具体如下:(1)建设东环铁路,构建立体交通体系。2006年底开工建设的东环铁路位于海南省东海岸,北起海口,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