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儿科共识_第1页
微生态儿科共识_第2页
微生态儿科共识_第3页
微生态儿科共识_第4页
微生态儿科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3/141 微生态制剂儿科共识 2021/3/142 目 录 前 言 国内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适用范围 妈咪爱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微生态制剂使用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今后研究建议 2021/3/143 前言前言 2021/3/144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环境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 生命科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方面。 p人体肠道中定植着400-500种(最近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 鉴定有1000余种),大约1013-1014个细菌,其数量约为人体细 胞总数的10倍。 p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

2、人体处于共生状态,肠道菌群正常的 形成与演替过程,以及维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对保护机体的健康 和防治某些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2021/3/145 微生态制剂 p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的 正常微生物或其促进物质制备成的制剂,具有维持或调整微生 态平衡,防治疾病和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 p在国外已经制定了相关药物临床效果的循证评价和使用指 南,但由于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而国外所 使用的益生菌菌株与国内不完全相同,基于国外产品制定的评 价和使用指南不适合于国内。 2021/3/146 国内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国内临床使用的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分为益生菌、益

3、生元(原)和合生元(原)。 益生菌(probiotics)是指给予一定数量的、能够对宿主健康 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宿主肠道内一种 或几种有益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又不能被宿主消化和吸收的 物质。 合生元(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制成的复合制剂。 2021/3/147 益 生 菌 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 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类 p原籍菌制剂 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 挥作用,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 p共生菌制剂 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

4、生作用,服用后能 够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孢杆菌、枯 草杆菌等。 p真菌制剂 布拉氏酵母菌属真菌制剂,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2021/3/148 原籍菌制剂 商品名通用名菌种和菌株cfu/包、袋或片 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散剂 青春型双歧杆菌(菌株 DM8504) 5107 培菲康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剂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粪链球菌 1107 贝飞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粪链球菌 1107 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 菌、嗜热链球菌 5107 思连康 普乐拜尔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婴儿双歧杆菌、

5、嗜酸乳杆菌、 粪肠球菌、蜡状芽孢杆菌 0.5107 常乐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散剂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CGMCC0313.1、婴儿型双 歧杆菌 1107 宝乐安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片剂、散剂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CGMCC0313.1 1107 适怡酪酸梭菌糖化菌肠球菌活菌制剂酪酸梭菌、糖化菌、肠球菌1109 米雅酪酸梭菌片、散剂宫入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8107 2021/3/149 共生菌制剂 商品名通用名菌种和菌株cfu/包、袋或片 妈咪爱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 维颗粒 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1.5108 美常安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 囊 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1.5108 抑菌

6、生枯草杆菌活菌胶囊枯草芽孢杆菌 整肠生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颗 粒、片剂 地衣芽孢杆菌(菌株 BL20386) 5108 爽舒宝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凝结芽孢杆菌TBC169 肠复康促菌生/肠复康片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4108 源首胶囊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乐复康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 蜡样芽孢杆菌(菌株 DM423) 6108 2021/3/1410 真菌制剂 商品名通用名菌种和菌株cfu/包、袋或片 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布拉氏酵母菌5109 2021/3/1411 益 生 元 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 糖(FOS)、低聚

7、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 果糖等 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 作为药物在临床使用的仅有乳果糖 2021/3/1412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适用范围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适用范围 2021/3/1413 一、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1、腹泻病 p益生菌能够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失调,分泌抑 菌或杀菌物质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反应有效地清除病毒和细 菌等机制,明显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几乎可以 应用于所有的腹泻病 p绝大多数感染性腹泻病儿存在着肠道菌群紊乱。对轮状病 毒等病毒性肠炎,积极推荐早期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 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 p对

8、细菌或真菌感染性肠炎,在给予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治疗的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益生菌药物 2021/3/1414 一、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肺炎继发性腹泻主要由肠道菌群紊乱所 致,积极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 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 对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防治,布拉氏酵母菌有更 可靠的证据支持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 菌群紊乱,在排除特定病因以外,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 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 物 2021/3/1415 2、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p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9、病因不明确 p益生菌具有酸化肠道、改善排便和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反 应的作用 p某些益生菌能够全面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 p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和功能 性腹痛,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 酪酸梭菌等益生菌药物 p此外益生元药物(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推荐 使用 一、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16 2、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 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部分IBS患者发生在急性肠道感 染之后 并且IBS的发病与抗生素使用有关 IBS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结肠发酵异常和肠道菌 群失调

10、 推荐使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药物 一、推荐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17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1、肝胆疾病 p益生菌可以促进胆红素转化和排泄 p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对肝病(包括婴儿肝炎 综合征)患者,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芽 孢杆菌等益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p防治高血氨,推荐使用乳果糖作为辅助治疗 2021/3/1418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适用范围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pNEC发病机制尚不确切 p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延迟或缺乏,致病菌过 度生长繁殖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p某些益生菌可以预防NEC的发生、降低

11、其严重程度和死亡率 p对NEC的预防和治疗,推荐使用双歧杆菌制剂 p对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或喂养困难,部分报道使用双歧 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取得了 一定的效果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19 3、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p婴儿湿疹与遗传、食物过敏、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通透性 增加有关 p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酪酸梭 菌制剂作为辅助治疗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20 4、乳糖不耐受 p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b-半乳糖苷酶,能够分解乳 制品中的乳糖,减轻乳糖不耐受病人的症状 p或在肠道

12、中迅速分解乳糖,使乳糖不耐受患者不易发生腹泻等症 状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21 5、炎症性肠病(IBD) p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 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p发病机制可能为肠道细菌和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 导致肠粘膜免疫反应过高所致 p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22 6、幽门螺杆菌感染 p在成人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联合抗幽门螺 杆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能够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减少抗 生素引起的副作用,在儿童可以试用 7、其他 p预防

13、腹部外科手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放疗及化疗病人副 作用以及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 p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疾病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范围 二、推荐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2021/3/1423 p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疾病、使用抗生 素、喂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出现菌群紊乱 p菌群紊乱既可以引起感染等急性疾病,又与一些慢性疾病如过敏 性疾病等有关,对儿童的健康可能产生长远影响 p微生态制剂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钙、 铁和各种维生素等吸收作用,在理论上对儿童有增进健康和预防 疾病的作用 p目前的确切证据有限,其实际效果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三、健康

14、促进作用 2021/3/1424 微生态制剂使用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2021/3/1425 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 p益生菌药物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即某一 菌株的治疗作用并不代表本属或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 多种菌与单一菌、活菌与死菌制剂的评价 p各种益生菌药物使用的菌株和剂量不同,目前很难评价多种菌与 单一菌制剂的优劣 p益生菌应该为活的菌株,而不包括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与抗生素合用问题 p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 间隔2-3小时以上 p布拉氏酵母菌、酪酸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 抗生素同时使用 个体化 p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15、,了解病人是否已经或有可能存在菌群紊乱, 是否有使用的指征 2021/3/1426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2021/3/1427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微生态制剂是比较安全的一类药物,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 有微生态制剂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 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的担心主要是药物所使用的菌株能否引 起潜在的感染,是否能携带和传递耐药性和能否产生有害的代谢 产物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菌种,也是目前 微生态制剂应用最多的菌种,在发酵乳制品中的长期应用已经被 证明了其安全性,极少有报道其潜在的致病性 肠球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菌之一,其对万古霉素耐药 菌株日益增多,已经引起人们的

16、密切关注。但至今国内未见到使 用微生态制剂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的报道 2021/3/1428 今后研究建议 2021/3/1429 基础研究方面 p正常菌群与机体免疫和免疫相关性疾病 p正常菌群与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p正常菌群与机体代谢紊乱 2021/3/1430 临床研究方面 p微生态制剂对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 防、对高危人群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的防 治、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防治研究等 p同一制剂不同剂量或不同疾病不同剂量的效果评 价,以及对市场上益生菌药物的安全性监测 p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时,最好采用多中心、随机对 照(RCT)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 2021/3/14

17、31 妈咪爱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妈咪爱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2021/3/1432 腹泻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便秘便秘 厌食厌食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 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 2021/3/1433 妈咪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妈咪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研究目的:用妈咪爱治疗RV肠炎的临床及菌群变化 研究对象: 健康对照组:30例 常规组:30例 妈咪爱组:30例 研究方法: 健康对照组: 常规组: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补液、和对症等) 妈咪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 观察指标:小儿腹泻会议评定标准 2021/3/1

18、434 两组疗效比较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总有效率(例/%) 妈咪爱组12(40%)14(46.67%) 4(13.33%)36(86.67%86.67%) 常规组9(30%)7(23.33%) 14(46.67%)16(53.33%53.33%) P0.01 武玉芝,CHINESE JOURNAL OF MICROECOLOGY, August 2005,vol.17 No.4 止泻时间比较: 妈咪爱组(3+1.34)d ,常规组(4.27+0.89)d ,t=2.27, P0.05 2021/3/1435 妈咪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

19、儿童医院 12例HRV-RNA阳性患儿,6例妈咪爱治疗后3天内转阴, 1例第5天转阴,余5例出院当日(5-7天)未转阴。 2021/3/1436 妈咪爱迅速缓解患儿腹泻症状 40例患儿治疗48-72小时后,对腹泻症状的疗效对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021/3/1437 妈咪爱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研究目的:探讨应用妈咪爱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效果 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对照 对照组:166例 预防组:174例 研究方法: 对照组: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对症治疗 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 观察指标: 腹泻发生率 2021/3/1438 继发腹泻发生率 继发腹泻例数未发生腹泻

20、例数腹泻发生率 对照组166例848250.6%50.6% 预防组174例3713721.3%21.3% P0.01 妈咪爱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黄雪华,右江医学 2009,37(2) 2021/3/1439 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观察婴幼儿口服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 泻情况及同时妈咪爱防治效果。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呼吸道感染婴幼儿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A组:头孢克肟组386例,口服头孢克肟(3mg,bid) B组:头孢克肟+妈咪爱 338例 疗程7-10天 指标指标: 大便性状、颜色及次数 2021/3/1440 两组腹泻发生率比较两组腹泻发

21、生率比较 组别组别例数例数1岁(岁(n) 腹泻率腹泻率 (n%) A组 头孢克肟组 38611527(23.47%)27139(14.39%) B组 加妈咪爱组 3381028(7.84%)23614(5.93%) 组别组别例数例数 1-3天腹泻率天腹泻率 (n%) 1-7天腹泻率天腹泻率 (n%) 重症腹泻率重症腹泻率 (n%) A组 头孢克肟组 38611(2.85%)66(37.8%)7(1.8%) B组 加妈咪爱组 338022(13.77%)0 王询等,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2008 NO.23 2021/3/1441 妈咪爱治疗小儿便秘112例临床观察 研究目的

22、研究目的:妈咪爱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观察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对照 对照组:92例 妈咪爱组:112例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治疗组:妈咪爱口服 对照组:大黄碳酸氢钠片口服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显效:排便恢复正常,大便软1-2次/天 有效:排便间隔天数缩短1-2天1次 无效:临床症状与用药前相同 2021/3/1442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疗效比较 显效(例/%) 有效(例/%)无效(例/%) 总有效率(例/%) 治疗组112例51(45.5%) 58(51.8%)3(2.6%)109(97.3%97.3%) 对照组92例20(21.7%) 36(39.1%) 36(39.1%)56(60.8%

23、60.8%) P0.01 卢芳萍,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11(10):6 治疗组:妈咪爱口服 对照组:大黄碳酸氢钠片口服 2021/3/1443 妈咪爱治疗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和对肠道胆红素的影响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妈咪爱”对中轻度母乳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 床应用价值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20例新生儿或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对照组:32例葡萄糖+肌酐+维生素 治疗组:14例妈咪爱1g/次,Tid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十二指肠液及粪便中- 葡萄糖 醛酸苷酶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杂志2000(17)4,150 2021/3/1444 两组治

24、疗前后十二指肠液- 葡萄糖醛酸苷酶值比较 (u/100ml) 组 别例 数十二指肠液- GD(u/100ml) 妈咪爱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14 14 6 6 1859.91908.60 858.26260.90 1688808.06 1520924.04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杂志2000(17)4,150 *P0.05 2021/3/1445 两组治疗前后粪便中- 葡萄糖醛酸苷酶值比较 (XSD) 组组 别别例数例数粪便中粪便中- GD(u/100ml) 妈咪爱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20 20 10 10 4053983.0 2110

25、.91541 38861021 37041122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杂志2000(17)4,150 *P0.05。用妈咪爱治疗后血 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组 别例数血清胆红素(mol/L) 妈咪爱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20 20 8 8 129.4212.89 49.371.67 118.10110.68 106.6810.86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杂志2000(17)4,150 *P0.05 2021/3/1447 10000例 新生儿口服“妈咪爱”临床观察 *大连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大连市妇产医院新生儿科 观察例

26、数观察例数 结果结果 未出现黄疸未出现黄疸出现黄疸出现黄疸 第一组第一组 生后即服妈咪爱者生后即服妈咪爱者 共共60006000例例30003000例例(50%)(50%) 30003000例例(50%)(50%) 程度轻程度轻, ,2-32-3天治愈天治愈 第二组第二组 生后三天服妈咪爱者生后三天服妈咪爱者 共共20002000例例 400400例例(20%)(20%) 服药后无黄疸服药后无黄疸 或很轻或很轻 16001600例例(80%)(80%) 服药后第二天减轻服药后第二天减轻, , 大部分第三天消退大部分第三天消退 第三组第三组 生后三天以上出现生生后三天以上出现生 理性黄疸者理性黄

27、疸者 共共20002000例例 黄疸极重者(经皮胆红素黄疸极重者(经皮胆红素17mg/dl17mg/dl以上)以上), ,服药服药 后后, ,大部分黄疸三天内减轻大部分黄疸三天内减轻, ,6-76-7天治愈天治愈, ,极极 个别患者需光疗。个别患者需光疗。 妈咪爱是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良药妈咪爱是早期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良药 2021/3/1448 “妈咪爱”营养健肠功能临床观察 研究目的:观察妈咪爱对新生儿至3个月内小儿的生长发育和健 肠功能,以及对上感、肺炎、肠炎和脐炎的防治作用 研究对象:新生儿60例 研究方法: 观察组:32例,妈咪爱 1g/天 ,4-10内开始服用“妈咪爱”,

28、连 服3个月 对照组: 30例 指标: 体重、身高、大便次数、性质,有无腹泻及其他感染情况 2021/3/1449 对婴儿营养、健肠功能的临床观察对婴儿营养、健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一)一) 正常新生儿服用妈咪爱正常新生儿服用妈咪爱 后消化道症状及疾病发生的后消化道症状及疾病发生的比较比较 *北京妇产医院 2021/3/1450 对婴儿营养、健肠功能的临床观察对婴儿营养、健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二)二) N=22 天数天数 体重(体重(Kg) 正常新生儿服用妈咪爱正常新生儿服用妈咪爱 后体重增长比较后体重增长比较 2021/3/1451 2021/3/1452 益生菌对婴儿湿疹预防作用的临床观

29、察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现察生后6个月内口服益生菌对婴儿湿疹的预防作用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200 5 年 3月一1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235例 对照组:119例 正常喂养 治疗组:116例 正常喂养+益生菌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 对照组:正常喂养 治疗组:生后3d开始口服益生菌,每次半包,2次/d;3个月后每次1 包,2次/d,连续服用6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湿疹发病率 组别组别例数例数婴儿湿疹例数婴儿湿疹例数百分率百分率 观察组观察组11924 20.69% 对照组对照组11661 51.26%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 林立等 儿科药学杂志 2007年第13卷第4期 2021/3/145

30、3 国际益生菌研究进展 2021/3/1454 益生菌制剂研发最新进展 给药 体内 存活 临床 疗效 提高应对制备和储存以 及给药过程中所面临的 压力的耐受性 提高肠内定植力和耐受 力 通过对菌株的修饰靶向性 作用于特异病原体或毒素 提高预防或治疗效果 2021/3/1455 Six-Month Frequency and Proportion of Ever Experiencing Episode of Influenza-like Symptoms and Antibiotic Use During Intervention, 6个月干预期间发生流感样症状和抗生素使用的比例 *:plac

31、ebo vs Lacto p0.05 #:placebo vs Lacto/bifido P0.05 Pediatrics 2009;124;e172-e179 发热咳嗽流涕使用抗生素 2021/3/1456 Symptom Duration According to Study Group During 6-Month Follow-up Period 6个月随访期间的症状持续时间 Placebo Placebo 安慰剂组安慰剂组 Lactobacillus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组嗜酸乳杆菌组 Lacidophilus/Lacid

32、ophilus/ Bifidobacterium Bifidobacterium lactislactis嗜酸乳杆嗜酸乳杆 菌菌+ +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组 N N104104110110112112 MeanMeanSD,dSD,d平均天数平均天数6.56.57.37.34.5 4.5 4.74.73.4 3.4 3.73.7 Reduction vs placebo, % Reduction vs placebo, % 相对安慰剂组下降比例相对安慰剂组下降比例NANA31.831.847.747.7 25th percentile, d25th percentile, d1 11 11 1

33、50th percentile, d50th percentile, d4 43 32 2 75th percentile, d75th percentile, d10106 65 5 Pediatrics 2009;124;e172-e179 2021/3/1457 益生菌和过敏症 According to the “hygiene hypothesis,”atopy results from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1and Th2 type immune responses. Microbial stim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duction of interleukin (IL)-12 and Th1-type responses. 根据“卫生假说”, Th1和Th2型免疫反应的不平衡导致过敏 症。微生物刺激与诱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