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物进展_第1页
精神药物进展_第2页
精神药物进展_第3页
精神药物进展_第4页
精神药物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 精神药物的概念精神药物的概念 精神药物的分类精神药物的分类 精神障碍治疗的历史精神障碍治疗的历史 精神药物的发展精神药物的发展 各类精神药物的发展各类精神药物的发展 精神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精神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精神药物的概念精神药物的概念 一般来讲,凡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般来讲,凡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并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并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 动有影响的药物统称为精神药物动有影响的药物统称为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 drug)。)。 拟精神病药物(拟精神病药物(psychotomimetic drug) 精神病

2、治疗药物(精神病治疗药物(therapeutic drug) 精神药物的概念 Drugs that have effects mainly on mental symptoms are called psychotropic. Oxford Psychiatry 精神药物的分类精神药物的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 Antipsychotics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 Antidepressants 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 Mood stabilizer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 Anxiolytic 镇静催眠药物镇静催眠药物 Hypnotics 精神兴奋剂精神兴奋剂 Psychostimulant

3、 Oxford Psychiatry 精神药物的分类精神药物的分类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 Antipsychotics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 Antidepressants 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 Mood stabilizer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 Anxiolytic 催眠药物催眠药物 Hypnotic -CNS News 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精神疾病治疗的历史 精神疾病的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精神疾病的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 近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精神疾病的治疗,近代医学的发展促进了精神疾病的治疗,20世世 纪初以物理疗法为主,如:放血疗法、发热疗纪初以物理疗法为主,如:放血疗法、发热疗

4、法、泻法、睡眠和冬眠疗法等。法、泻法、睡眠和冬眠疗法等。 药物治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如鸦片、抗胆药物治疗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如鸦片、抗胆 碱能药物等,镇静药物等,但精神疾病的药物碱能药物等,镇静药物等,但精神疾病的药物 治疗起步较晚。治疗起步较晚。 精神药物治疗起始于精神药物治疗起始于20世纪世纪50年代。年代。 半个世纪以来精神药物的发展迅速半个世纪以来精神药物的发展迅速 精神疾病治疗大事记精神疾病治疗大事记 1934年年 胰岛素休克治疗胰岛素休克治疗 1936年年 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 1936年年 Metrazole 抽搐治疗抽搐治疗 1938年年 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

5、 1949年年 锂盐锂盐 1952年年 氯丙嗪被氯丙嗪被Delay等首次应用于临床等首次应用于临床 1954年年 Benzodiazepines 精神疾病治疗大事记精神疾病治疗大事记 1957年年 异烟酰异丙肼异烟酰异丙肼 1957年年 丙咪嗪丙咪嗪 1960年年 氯氮平合成,但不久由于粒缺而打入氯氮平合成,但不久由于粒缺而打入 冷宫冷宫 1966年年 丙戊酸盐用于治疗双相障碍丙戊酸盐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1967年年 氯丙咪嗪用于治疗强迫症氯丙咪嗪用于治疗强迫症 1971年年 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1988年年 第一个第一个SSRI被批准用于临床被批准用于临床 精神疾

6、病治疗大事记精神疾病治疗大事记 1988年年 氯氮平用于治疗难治性精氯氮平用于治疗难治性精 神分裂症神分裂症 1994年年 利培酮通过美国利培酮通过美国FDA批准批准 1996年年 奥氮平上市奥氮平上市 2002年年 阿立哌唑获美国阿立哌唑获美国FDA批准批准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发展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发展 30s 40s 50s 60s 70s 80s 90s 00s ECT 氯氮平 利培酮 胰岛素 氯丙嗪 氟哌啶醇 奥氮平 氟奋乃静 思瑞康 硫利达嗪 齐哌西酮 奋乃静 阿立哌唑 胰岛素休克治疗胰岛素休克治疗 1933年,年,Sakel首次将胰岛素休克(首次将胰岛素休克(ICT) 引入精神障碍的治

7、疗。引入精神障碍的治疗。 疗程疗程60次左右,次左右, 不良反应较明显,不良反应较明显,1%的死亡率。的死亡率。 曾在欧洲广泛使用。曾在欧洲广泛使用。 对精神症状具有奇迹般的改善作用。对精神症状具有奇迹般的改善作用。 随着氯丙嗪的引入,胰岛素休克治疗逐随着氯丙嗪的引入,胰岛素休克治疗逐 渐被淘汰,目前仍有胰岛素低血糖治疗。渐被淘汰,目前仍有胰岛素低血糖治疗。 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与胰岛素休克治疗几乎同时用于临床与胰岛素休克治疗几乎同时用于临床 Metrazole 抽搐治疗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 较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在临床治疗中占

8、较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在临床治疗中占 有一席之地有一席之地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改良电抽搐改良电抽搐 适用于急性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自杀、适用于急性精神障碍,尤其是严重自杀、 拒食、兴奋冲动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拒食、兴奋冲动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 欠佳的患者。欠佳的患者。 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抗精神病药物的发展 氯丙嗪的引入开始了精神药物治疗的先氯丙嗪的引入开始了精神药物治疗的先 河,河,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在随后的在随后的3040 年间迅速发展。年间迅速发展。 80年代起年代起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问世问世 2002年年第三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三代抗精神病

9、药物诞生,阿立诞生,阿立 哌唑(哌唑(Aripiprazole) 多巴胺通路多巴胺通路 黑质纹状体通路黑质纹状体通路与运动功能有关与运动功能有关 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中脑边缘系统通路与精神病的阳性与精神病的阳性 症状有关症状有关 中脑皮层通路中脑皮层通路与阴性症状和情感症与阴性症状和情感症 状有关状有关 漏斗结节通路漏斗结节通路与内分泌调节有关与内分泌调节有关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为代表的抗精神病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为代表的抗精神病 药物药物 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而发挥作用 作用谱较窄,主要对阳性症状作用谱较窄,主要对阳性症状 较

10、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EPS和和TD 耐受性较差,依从性不高耐受性较差,依从性不高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酚噻嗪类 氯丙嗪(Chlopromazine)甲硫哒嗪(Thioridazine)奋乃静 (Perphenazine)三氟拉嗪(T rifluoperazine)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硫杂蒽类 氯丙噻吨(泰尔登)(Chlorprothixene)氟哌噻吨(三氟噻吨) (Clopenthixol) 氯哌噻吨(氯噻吨)(Flupenthixol)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al) 苯甲酰胺类 舒必利(Sulpiride) 氯丙嗪

11、2-4h达峰,一周左右达稳态水平,半衰期达峰,一周左右达稳态水平,半衰期28-35 小时小时 易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易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代谢产物百余种代谢产物百余种 急性期急性期200-600mg/d 阳性症状,兴奋激越阳性症状,兴奋激越 过度镇静,抗胆碱能样作用,明显的心血管反过度镇静,抗胆碱能样作用,明显的心血管反 应和致痉挛作用应和致痉挛作用 第一代药物的局限性 不能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使记忆恶化 阴性症状作用微小:可能继发阴性症状 约30%患者其阳性症状不能有效缓解 引发锥体外系和TD的比例较高 患者依从性不好 对工作能力的改善作用较小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分

12、类 多受体结合:奥氮平、氯氮平、奎多受体结合:奥氮平、氯氮平、奎 硫平硫平 主要为主要为5-HT2受体结合:利培酮、受体结合:利培酮、 齐哌西酮齐哌西酮 主要为选择性的主要为选择性的D2受体结合:阿米受体结合:阿米 舒必利舒必利 氯氯 氮氮 平平 首先不应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尤其是首发首先不应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尤其是首发 病人病人 适用于对其他药物缺乏疗效的患者适用于对其他药物缺乏疗效的患者 适用于无法耐受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适用于无法耐受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 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白细胞和分类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白细胞和分类 特别关注心脏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特别关注心脏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利培

13、酮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羟利培酮:CYP2D6 食物不影响吸收食物不影响吸收 过量中毒过量中毒 药物相互作用:氟西汀、帕罗西汀、卡马西平药物相互作用:氟西汀、帕罗西汀、卡马西平 与心境稳定剂合并:双相情感障碍,尤其是躁与心境稳定剂合并:双相情感障碍,尤其是躁 狂发作狂发作 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催乳素、镇静、头晕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催乳素、镇静、头晕 奥氮平 噻吩苯二氮卓类衍生物噻吩苯二氮卓类衍生物 CYP1A2、CYP2D6代谢:活性代谢产物尚未代谢:活性代谢产物尚未 发现发现 多受体作用药物多受体作用药物 阻断苯环己啶(阻断苯环己啶(PCP)效应:作用涉及谷氨酸)效应:作用涉及谷氨

14、酸 系统(系统(S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 过量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动过速、和过量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心动过速、和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非常类似恶性综合征;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非常类似恶性综合征;致 死死 药物相互作用:乙醇、吸烟、西米替丁、卡马药物相互作用:乙醇、吸烟、西米替丁、卡马 西平西平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优势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优势 作用机制不同,作用机制不同,D2和和5-HT2的双重作用的双重作用 除对阳性症状外,对阴性症状、情感症除对阳性症状外,对阴性症状、情感症 状、认知损害均有治疗作用状、认知损害均有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轻,尤其是不良反应

15、相对较少且轻,尤其是EPS和和 TD,较少催乳素升高,较少催乳素升高 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阿立哌唑 美国百时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和日本大冢制药公司施贵宝和日本大冢制药公司(Otsuka)开发开发 (Aripiprazole),已经获得美国,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批准。 1988年开发的多巴胺年开发的多巴胺D2受体受体/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受体部分激动剂, 5-HT2A受体拮抗剂,对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对多巴胺5羟色胺系统有稳定羟色胺系统有稳定 作用,因此与现已上市的典型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因此与现已上市的典型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 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作用机理完

16、全不同。 其其III期临床的试验资料显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期临床的试验资料显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 氟哌啶醇相仿,能较好耐受,且具有明显优点。氟哌啶醇相仿,能较好耐受,且具有明显优点。 极少数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了临床上可见的体重增加极少数病人在服药期间出现了临床上可见的体重增加 及高泌乳血症。及高泌乳血症。 三代药物作用机制的不同三代药物作用机制的不同 第一代药物的受体作用谱较窄第一代药物的受体作用谱较窄主要主要 作用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作用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D2)受体,)受体, 拮抗亢进的多巴胺功能。拮抗亢进的多巴胺功能。 第二代药物的作用谱较广第二代药物的作用谱较广D2和和5- H

17、T2受体,平衡多巴胺和受体,平衡多巴胺和5-羟色胺功能。羟色胺功能。 第三代药物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第三代药物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多多 巴胺受体的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是个巴胺受体的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是个 代表。代表。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药物+酯类:溶解于芝麻油中注射 长效氟奋乃静、长效氟哌啶醇长效氟奋乃静、长效氟哌啶醇 药物逐渐从油媒介物中扩散进入周围组织,限速步骤为药物的扩药物逐渐从油媒介物中扩散进入周围组织,限速步骤为药物的扩 散速度。达到稳态慢,消除也慢。散速度。达到稳态慢,消除也慢。 微粒结晶水溶液 口服五氟利多口服五氟利多 在体内形成微粒结晶储存库,然后在组织中缓慢溶解释放在体内形成微

18、粒结晶储存库,然后在组织中缓慢溶解释放 长长 效效 制制 剂剂 适用于恢复期的维持治疗,而不宜在急适用于恢复期的维持治疗,而不宜在急 性期的患者使用性期的患者使用 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口服,而差者宜注依从性好的患者可以口服,而差者宜注 射长效制剂射长效制剂 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巩固治疗,预防复能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巩固治疗,预防复 发发 宜从小剂量开始,缩短注射间隔并不能宜从小剂量开始,缩短注射间隔并不能 提高疗效提高疗效 疗效不好时的思考疗效不好时的思考 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患者是否遵医嘱服药?按时按量? 疗程是否足够?疗程是否足够? 是否合并用药?是否合并用药? 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

19、确? 心境稳定剂的发展心境稳定剂的发展 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以前也称抗躁狂药以前也称抗躁狂药 Cade 于于1949年首次发现锂盐能减轻躁狂年首次发现锂盐能减轻躁狂 症状。控制躁狂,预防复发症状。控制躁狂,预防复发 1966年年 丙戊酸钠用于治疗双相障碍丙戊酸钠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1971年年 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双相障碍卡马西平用于治疗双相障碍 候补心境稳定剂:利培酮、奥氮平、拉莫候补心境稳定剂:利培酮、奥氮平、拉莫 三嗪、加巴喷丁、妥泰等三嗪、加巴喷丁、妥泰等 拉莫三嗪 合用治疗快速循环型及双相抑郁发作, 也可作为难治性抑郁的增效剂,但对双 相躁狂疗效不好 对药酶无自身诱导作用 半衰期24h:卡

20、马西平加速代谢,丙戊酸 抑制代谢 托吡酯(妥泰) 新的抗抽搐药 抗躁狂优于抗抑郁 对抑郁及快速循环有效 100-300mg/d 半衰期21h 抗抑郁药物的发展抗抑郁药物的发展 50年代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年代第一个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丙咪 嗪诞生(嗪诞生(1957,Kuhn)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异丙肼,1957, Krane and Kline)作为二线药物,用于)作为二线药物,用于 不典型的抑郁症,(焦虑、神经症性、不典型的抑郁症,(焦虑、神经症性、 睡眠过多、食欲旺盛)睡眠过多、食欲旺盛) SSRI(70年代研制,年代研制,80年代上市)年代上市) 其他抗抑郁药其他

21、抗抑郁药 例如例如SNRI (90年代上市)年代上市)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噻萘普汀(噻萘普汀(Tianepine),商品名达体朗),商品名达体朗 (Tatinol)。该药的作用机制非常独特,为选)。该药的作用机制非常独特,为选 择性增加择性增加5HT系统功能,促进突触前膜对系统功能,促进突触前膜对5 HT的再摄取从而减少突触对的再摄取从而减少突触对5HT的利用。的利用。 曲唑酮(曲唑酮(Trazodone),商品名是美抒玉,为),商品名是美抒玉,为 一种三唑吡啶类抗抑郁药,是一种三唑吡啶类抗抑郁药,是5HT2A受体的受体的 拮抗剂及拮抗剂及5HT再摄取抑制剂,同时能轻度抑再

22、摄取抑制剂,同时能轻度抑 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万拉法新(万拉法新(Venlafaxine),商品名博乐欣和怡),商品名博乐欣和怡 诺思,是诺思,是5HT/NE再摄取抑制剂。再摄取抑制剂。 米他扎平(米他扎平(Mirtazapine),商品名瑞美隆,),商品名瑞美隆, 是是NE/5HT选择性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其作选择性拮抗剂的代表药物,其作 用机制比较特殊,它并不直接抑制用机制比较特殊,它并不直接抑制5HT或或 NE的再摄取,而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的再摄取,而是通过阻断突触前膜2-肾上肾上 腺素能自身受体,从而增加腺素能自身受体,

23、从而增加NE的释放,增强的释放,增强 NE能神经传递;并刺激能神经传递;并刺激5HT能神经元胞体能神经元胞体 上兴奋性的上兴奋性的1-肾上腺素受体,使肾上腺素受体,使5HT能神经能神经 元放电增加,元放电增加,5HT释放增加。释放增加。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安非他酮(安非他酮(Bupropion),是一种胺基酮,),是一种胺基酮, 自身对多巴胺(自身对多巴胺(DA)有一定的再摄取抑)有一定的再摄取抑 制作用,而代谢产物羟化安非他酮对制作用,而代谢产物羟化安非他酮对DA 和和NE都有再摄取抑制作用。都有再摄取抑制作用。 纳法唑酮(纳法唑酮(Nefazodone),它的作用机),

24、它的作用机 制是拮抗制是拮抗5HT2A受体及抑制受体及抑制5HT和和 NE的再摄取,从而增强的再摄取,从而增强5HT和和NE系统系统 的功能。的功能。 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 路优泰(路优泰(Neurostan),是从圣),是从圣 约翰草约翰草 (Saint Johns Wort,贯叶连翘)中提,贯叶连翘)中提 取的第一个抗抑郁植物药。路优泰是一取的第一个抗抑郁植物药。路优泰是一 种多组分药物,含有贯叶金丝桃素、金种多组分药物,含有贯叶金丝桃素、金 丝桃素、黄酮等活性成分。它能够同时丝桃素、黄酮等活性成分。它能够同时 非特异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非特异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E)、)

25、、5- 羟色胺(羟色胺(5-HT)、多巴胺()、多巴胺(DA)的重吸)的重吸 收,收,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优点新型抗抑郁药物的优点 疗效肯定疗效肯定 半衰期较长,服用方便半衰期较长,服用方便 不良反应小,过量安全不良反应小,过量安全 依从性提高依从性提高 特别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剂量选择的影响因素 Lower Doses E u ro p e General Practice Medical Practice E l d e r l y F e m a l e Mild Depre s s i o n First Episode No Prior Tre a t m e n

26、 t Prior Response Prior Intolerance Higher Doses U . S . Psychiatric Practice Clinical Tr i a l Young Adult M a l e S e v e re Depre s s i o n R e c u rrent Depre s s i o n h Prior Nonre s p o n s e Prior To l e r a n c e 抗焦虑药物的发展抗焦虑药物的发展 巴比妥类抗焦虑药物巴比妥类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

27、物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抗焦虑作用抗焦虑作用 镇静和催眠作用镇静和催眠作用 肌肉松弛作用肌肉松弛作用 抗抽搐作用抗抽搐作用 常用的药物是罗拉、阿普唑仑、氯硝西常用的药物是罗拉、阿普唑仑、氯硝西 泮等,镇静作用相对较弱的适宜抗焦虑。泮等,镇静作用相对较弱的适宜抗焦虑。 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物 丁螺环酮(丁螺环酮(buspirone)是通过兴奋)是通过兴奋5- HT1A受体而产生抗焦虑作用。该受体亚受体而产生抗焦虑作用。该受体亚 型主要存在于脑干的型主要存在于脑干的神经元。神经元。 坦度螺酮(坦度螺酮(tandospirone)该药选择性作)该药选择性作

28、 用于大脑边缘系统高密度分布的用于大脑边缘系统高密度分布的5HT1A 受体,抑制在焦虑状态下亢进的受体,抑制在焦虑状态下亢进的5HT 能神经系统,由此而发挥抗焦虑作用。能神经系统,由此而发挥抗焦虑作用。 镇静催眠药物的发展镇静催眠药物的发展 巴比妥类巴比妥类 苯二氮卓类苯二氮卓类 非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 巴比妥类主要用于抗惊厥、抗癫痫和麻 醉。本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 用有剂量依赖关系,即随剂量增加相应 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和中枢 麻痹,与苯二氮卓类相比安全性较差。 苯二氮卓类以地西泮为代表,此类药物 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 中枢肌松作用,和相应的临床应用。 苯二氮

29、卓类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按使用方法分为口服和非肠道给药按使用方法分为口服和非肠道给药 不宜长期服用不宜长期服用 宜选用短效宜选用短效 老年人和体弱者应慎重老年人和体弱者应慎重 缺点是依赖和耐受性提高,无力,及宿醉缺点是依赖和耐受性提高,无力,及宿醉 效应效应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Zopiclone (佐匹克隆,忆梦返)(佐匹克隆,忆梦返) 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相似,在缩短入睡时间上与短效苯二氮卓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与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相似,在缩短入睡时间上与短效苯二氮卓

30、类药物相近,服药后残余效应和宿醉现象比苯二氮卓类药物要少。类药物相近,服药后残余效应和宿醉现象比苯二氮卓类药物要少。 Zopidem (唑吡坦,思诺思)(唑吡坦,思诺思) 氨基丁酸氨基丁酸A(GABAA)苯二氮受体激动剂,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的)苯二氮受体激动剂,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的1苯二苯二 氮受体亚型。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和轻微的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氮受体亚型。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和轻微的抗焦虑、肌肉松弛和抗惊厥作用 Zaleplon (扎来普隆)扎来普隆) 是最新的药物,作用快,达峰时是最新的药物,作用快,达峰时1小时,半衰期小时,半衰期1小时,可以在半夜的任何时候使用小时,可

31、以在半夜的任何时候使用。 右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 右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单一异构体形式。单一异构体药物右佐匹克隆是佐匹克隆的单一异构体形式。单一异构体药物 的开发是目前国外新药研发的热点,一般认为,多数药物在的开发是目前国外新药研发的热点,一般认为,多数药物在 体内只有其中某一构型发挥与父药相应的生理作用,另一对体内只有其中某一构型发挥与父药相应的生理作用,另一对 应的的构型不具备生理活性甚至在体内产生与预期疗效无关应的的构型不具备生理活性甚至在体内产生与预期疗效无关 的不良反应,单独开发其活性异构体形式不但可以增强活性,的不良反应,单独开发其活性异构体形式不但可以增强活性, 减少药物使用剂量,

32、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减少药物使用剂量,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对苯二氮唑受体的亲和力是左旋佐匹克隆的对苯二氮唑受体的亲和力是左旋佐匹克隆的50倍,右佐匹克倍,右佐匹克 隆的隆的LD50为为1500mg/kg,左旋体为,左旋体为300mg/kg,而消旋体为,而消旋体为 850mg/kg。因此较佐匹克隆具有疗效强、毒性低等优势。因此较佐匹克隆具有疗效强、毒性低等优势。 精神药物处方时的注意事项精神药物处方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熟悉的、临床证实疗效好的使用熟悉的、临床证实疗效好的 药物药物 选择剂量选择剂量给予恰当的剂量,最大的障碍是给予恰当的剂量,最大的障碍是 药物的不良

33、反应,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药物的不良反应,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 重以及其他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重以及其他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选择换药选择换药充分的理由,在剂量和疗程恰当充分的理由,在剂量和疗程恰当 的情况下,换药时最好选择药理学特性不同的的情况下,换药时最好选择药理学特性不同的 药物药物 选择合并用药选择合并用药谨慎,权衡利弊之后决定谨慎,权衡利弊之后决定 精神药物处方时的注意事项精神药物处方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服药间隔选择服药间隔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 选择服药间隔,较少的服药次数可以增选择服药间隔,较少的服药次数可以增 加依从性,使护士进行更多的心理护理加依从性,使护士进

34、行更多的心理护理 选择对治疗的解释选择对治疗的解释医生应该在治疗医生应该在治疗 开始前向患者解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开始前向患者解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疗效出现的时间,首先改善哪些症状,疗效出现的时间,首先改善哪些症状, 患者将服药多长时间等患者将服药多长时间等 精神药物的概念精神药物的概念 一般来讲,凡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一般来讲,凡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并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并对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 动有影响的药物统称为精神药物动有影响的药物统称为精神药物 (psychotropic drug)。)。 拟精神病药物(拟精神病药物(psychotomimetic drug) 精神病治疗药物(精神病治疗药物(therapeutic drug) 奥氮平 噻吩苯二氮卓类衍生物噻吩苯二氮卓类衍生物 CYP1A2、CYP2D6代谢:活性代谢产物尚未代谢:活性代谢产物尚未 发现发现 多受体作用药物多受体作用药物 阻断苯环己啶(阻断苯环己啶(PCP)效应:作用涉及谷氨酸)效应:作用涉及谷氨酸 系统(系统(S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的谷氨酸功能低下假说) 过量中毒:中枢神经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