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_第1页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_第2页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_第3页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_第4页
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彰先贤启后昆略谈冯国瑞的表彰先贤之作_张澍论文导读::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张澍(1776-1847)。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论文关键词:冯国瑞,邢澍,张澍,表彰先贤清代乾嘉时期是一个学术比较繁荣的时期,尤其是朴学思潮在当时激为时尚。涌现出了如顾炎武、惠栋、戴震、钱大昕、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阮元以及俞樾、孙诒让等学贯古今、精通六艺的大师。甘肃虽地处边陲,但秦魏汉唐间一直是一个学术繁荣、文化昌盛的地区。宋元时期虽学术有所衰退,但到了明清,甘肃学术由沉寂又变得活跃起来。出现了李梦阳、胡缵宗、赵时春、金銮、胡釴等大师,奠定了甘肃学术在全国

2、的地位。在乾嘉朴学兴盛、大师辈出时期,甘肃也有两位闻名全国的大学者巍然立于乾嘉大师之列。他们就是有“陇上二澍”之称的凉州张澍和阶州邢澍。邢、张二公,皆精于考据文章、金石文字,又都善诗词、能文章,著述宏富。但由于他们一生大都在外地做官,学行著述很少为人所知。诚如邓宝珊所说:“有清一代,吾甘学人以淹博著闻海内,卓然成家者,厥推凉州张介侯、阶州邢佺山二公,然介侯历任黔蜀,晚居长安;佺山宦游浙赣,投老方归。人往风微,沾被未溥,朴塞固陋,靡自开拓,士气隳薄,有由然也。”所幸,上个世纪初期,同是陇右学者的天水冯国瑞先生对邢、张二公的学行及其历史地位做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邢佺山先生著述考、邢佺山先生事迹考两

3、文张澍,并著张介侯先生年谱,守雅堂稿辑存刊印行世,以表彰先贤德行风范。(一)邢澍(1759-1823),字雨民,号佺山,阶州(甘肃武都)人,二十一岁举于乡,三十二岁成进士,三十五岁出知永康县;三十八岁,调长兴,四十九岁由长兴迁署江西饶州府知府,寻迁南安知府。五十岁,由江右归秀水寓斋,省墓归籍。六十一岁回到阶州。道光三年(1823)八月八日卒于阶州,享年六十五岁。邢澍为官期间,补修城垣,重修地志,兴建同善堂、育婴堂,重建平政桥、丰乐桥,为当地办了许多实事,为官清正廉洁、不徇私情、案无遗牍,深得百姓爱戴,有“邢青天”之誉。邢澍“谦谨淡泊,朴学华辞,渊穆湛深。”是清代陇右学术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著

4、名的朴学大师、藏书家和诗人。在金石学、文献学、方志学、姓氏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著作据漆子扬先生邢澍著述考考辨,“有文献记录的著作和手稿总计16种,曾刻印者11种,现在所能看到的仅有6种:寰宇访碑录、金石文字辨异、长兴县志、守雅堂文集、南旋诗草、关右经籍考,其余著作(两汉希姓录、十三经释天、全秦艺文录、旧雨诗谭、金石札记、司马法辑本、尸子辑本、孙子辑本、宋会要、晋书辨惑)或密而不闻,或佚而不传。”(邢澍)“守雅堂文集计1卷。据贩书偶记续编,文集与南旋诗草合为守雅堂集,清史稿邢澎传、张廷济南旋诗草后序载守雅堂集有刻本,张廷济瘗鹤铭诗注、昭代名人尺犊小传、清史列传文苑传作守雅堂诗文集,但原刊

5、本不见于世怎么写论文。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集本系未加整理的抄本,凡20篇,品类参差不一,次序乱而无类。”冯国瑞对于乡先贤邢佺山敬慕已久,且一直认为表彰先贤是“是固余小子之责也”。又从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二十九日大公报第一百九十二册图书副刊,王重民阅张介侯先生遗稿记得知伯希和由西安购佺山遗稿数十种,凡八十四册,携归巴黎归家图书馆收藏。孤本流传海外,而陇上频经兵燹,流传未知何所。乡人友人,亦无详其事者,诚可慨也!遂有搜集整理佺山著作之志。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冯国瑞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抄录了邢佺山守雅堂文集和南旋诗草两部著作,将守雅堂文集重新“排比次第,董理而附笺,增益若干首。南旋诗草也增益

6、若干首,征引史志原传数首张澍,且编事迹、著述二考,间采和清人阮(芸台)、钱(竹汀)、孙(渊如)、洪(稚存)、张(介侯)、张(叔未)、章(实斋)、秦(小岘)、吴(兰庭)、施(希闰)、何(承燕)、吴(思亭)诸人往还酬唱之作,分编数目,曰杂俎,成守雅堂稿辑存四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行世,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二。扉页为冯国瑞题写书名。前序有五篇,分别为张鹏一、邵力子、孙蔚如、冯炳奎、温天纬所撰。后序一,为冯国瑞撰。卷一为事迹考、著述考;卷二为文集;卷三为诗集;卷四为杂俎。1938年冯国瑞辑本守雅堂稿辑存今已不多见。现在所能见到的是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编陇右文献丛书之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

7、。该书由漆子扬、王锷两先生校点,李鼎文先生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年出版。依校点者,校点本守雅堂稿辑存对原书的序次做了调整,“卷一为文集,卷二为诗集,而将原书卷首的序、传,原书卷一的事迹考、著述考,卷四的杂俎列为附录一。又搜集了清史稿文苑传等七篇,列为附录二。又在文集中补入金石文字辨异序一文”。内容较原本更为翔实,且多有考证补遗,文字悉用简体,版式横排,句读清晰,便于今人阅读研究,是研究冯国瑞先生以及邢澍学行不可多得之校本,弥足可贵。(二)张澍(1776-1847),字伯瀹,又字寿谷、时霖,自号介侯,凉州(甘肃武威)人,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经学家,史学家。自幼聪颖过人,七岁开始从乡贤

8、刘星武先生受学。九岁丧母。十四岁举于乡,朱石君题续黔书诗:“张生天下英,胸罗武库富,十四歌鹿鸣!”十九岁成进士,博闻丽藻,才气无双,一时惊以为异人。二十一岁出都赴贵州玉屏任,后又调署遵义、四川屏山、江西永新、泸溪等县,一度代理贵州广顺州知州,期间曾讲学兰山书院、汉南书院。晚年寓居西安整理著作。道光二十七年五月丙戍卒于西安。终年七十二岁。清史稿文苑传有传。张澍自幼就有远大的抱负,想往成为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良吏:“余自幼负志,耻为文人,思为吏,稍有树立,冀附于古循良后耳。”但他的仕途很坎坷,所任多为贫山僻壤间的山城小县,其抱负难以实现,而且他性格耿介,常与上级发生争执张澍,得罪上级。因而屡不得升

9、迁,抱负难以施展。“以子之精心,果立著书当可传,以子之直气严情,筮仕实不合。”虽然张澍仕途上不甚称意,但是在学术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梁启超近代学者之地理分布中说:“甘肃与中原隔,文化自昔朴塞,然乾嘉间亦有第一二流之学者,曰张介侯(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甘肃人物志谓其“博学强记,于书无所不读,精考据,为海内名家,”张澍一生著述很丰富,已刊行的有姓氏寻源、姓氏辩误、西夏姓氏录、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凉州府志备考等;未刊行的著作有诗小序翼、元史姓氏录、帝王世纪辑本、续敦煌实录、鹊野诗微、文字指南、韵学一得、小学识别、叠字谱、

10、天文管窥、消夏录等。张澍在姓氏学、辑佚学方面的成就最为人称道。张介侯辑佚学方面的代表作当属二酉堂丛书。二酉堂丛书,一名张氏丛书。二酉堂丛书收集了唐以前甘肃人的著作和甘肃古代地理书的辑佚本二十一种,是研究古代甘肃乃至西北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鲁迅先生曾仿效张介侯辑佚之书,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书,他说:“幼时,尝见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而会稽故籍,零乱至今,未闻后贤为之纲纪。乃创就所见书传,刺取遗篇,累为一帙。”11张澍姓氏学方面的巨著是姓氏五书,此书按韵布姓,以姓氏述人事,是研究中华姓氏谱系、族源变迁的必读书。 张澍在当时已名噪海内,与阮元、钱仪吉、段玉裁、王引

11、之、郝懿行、臧在东等都有交游。但由于他后半生一直生活于西北,为官又在偏僻之地,因而其大量著作未被人注意和重视,散失殆尽怎么写论文。对于张澍的事迹,也很少有人知晓。诚如冯国瑞所说:“其治学务矜博大,于舆地、姓氏、谱牒造诣特深。以彼其才,生及盛世,获遍交当代学者,腾达京华,漫游江湖,朴学华辞,兼长并茂,巍然在乾嘉大师之列,而清代关陇学者,介侯允为大宗矣。综其平生所著述,都数十种,如干巷里中,后学至举其姓字,而或茫然,其遗书流传日渐散鲜。”12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是在他的清华同学刘盼遂的启发下写成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冯国瑞来到北平,借宿在刘盼遂宿舍中,两人闲谈中,刘盼遂出示所著段王三先

12、生年谱(注:指乾嘉大师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并且谈到段王三先生与张澍有过交游,说张澍是“一代石师”,“ 此固一代石师,将徯于后学之表彰者。”冯国瑞听完之后,当即“瞿然而起曰:有是哉,是固余小子之责也。”“辑逸之心,油然而生。”实际上,冯国瑞在西宁时,就已经“得其手校本二酉堂丛书,增补钩乙,颇见完善。”来到北平后,又获得张澍遗书多种,“尝欲为之重校而合刊之,以饷士林。”这年暮春,冯国瑞“山居无事”,于是“参以他籍”张澍,撰成张介侯先生年谱遗书,张介侯先生学行大端,略见于兹。张介侯先生年谱初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不分卷一册,被列为慰景庐丛刊之一扉页有谢国祯题字,书首有刘盼遂和冯国瑞序

13、。另外,武威文史资料第一辑收录了张志春先生的点校本张介侯先生年谱,对于正文部分进行了断句转载。格式改竖排转为为横排,并保存了原有的异体字和古文字。对文中所录养素堂文集的段落部分以原文进行了校正。张介侯先生年谱详尽地著录了张澎一生的主要经历和学术成就。其中还收录了张澍部分著作的片段,如五凉旧闻自序、与陆平泉前辈学使书、上那绎堂制军师书姓氏寻源自序、姓氏五书自序、姓韵自序、三史姓录自序、姓氏辩误自序等,对于研究整理张澍著作提供了材料。尤其是收录了张澍与段玉裁、王引之、郝懿行、臧在东、钱衎石、朱香初诸人论学之作十篇,为研究张澍学术及乾嘉学术提供了直接的材料。(三)冯国瑞对于“二澍”著作的整理和研究,

14、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刘盼遂云:“君生与介侯同乡里,其后风遗沫之服膺者应多。则是编能得介侯之真,足以信今而昭后者又何疑焉?是亦陕甘文献一大事业也。”邵力子云:“邢佺山在乾嘉诸贤中不愧为卓然大家,岂仅为西北一隅之学者哉?仲翔所辑之著述考,可见其学术梗概,其纲罗散失之功不可没矣。”孙蔚如云:“今关西艺文诸志,佺山既辑于前,仲翔又辑存佺山之佚,陇右文化其将日进而益上,而永远弗歇益盛欤?”13事实上,冯国瑞和“二澍”在学术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搜罗、整理乡贤的著作,目的都是要表彰先贤,激励后人,延续关陇学风,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家乡情、爱国情。作为陇上后学小子,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冯国瑞的这种传承乡邦文化的精

15、神,为挖掘、整理、研究、保护陇上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号牛翁,一号渔翁,晚年自号麦积山樵、石莲谷人、敦煌长史,有书斋,名曰“绛华楼”。甘肃天水市秦城区和平巷人。著名学者,陇上一代文宗。在金石考据、文章诗词、石窟遗存、古籍辑佚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任承允:桐自生斋集诗文集邓宝珊序冯国瑞:守雅堂稿辑存后序M .漆子杨、王锷校点,李鼎文审订,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漆子扬:邢澍著述考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漆子扬:邢澍著述考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3期冯国瑞:张介侯年谱刘盼遂序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年冯国瑞:张介侯年谱自序M .陇南丛书编印社铅印本,1935 年冯国瑞:守雅堂稿辑存后序M .漆子杨、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