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1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2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3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4页
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重点复习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试题型题型:单项选择题( 10 题,每题 1 分) 多选选择题( 6 题,每题 2 分) 判断改错题( 6 题,每题 4 分) 简答题( 6 题,每题 6 分) 综合体( 2题,每题 10 分)分布发动机原理和汽车理论各占 50%发动机原理部分重点复习内容一)识记及理解层次重点复习内容1. 热力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理论循环及其热效率高低的比较(压缩比相同的情 况下)2. 有效功率、指示功率的含义及其大小比较,示功图3. 柴油牌号的选用、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804. 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 1565. 分层给气燃烧 191、柴油机的理想放热规律6. 燃

2、油消耗量测量方法分类 2477. 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 238: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和常规性试验,发动机的性 能特性:负荷特性、速度特性、调速特性和万有特性8. 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 1279. 压力升高比与燃烧噪声的关系 9610. 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及燃烧室扫气的特点 38二)理解及简单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1. 车用增压系统分类2. 机械损失功率测定方法3.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损失:排气损失,进气损失4. 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5. 汽油机、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6. 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现象:爆震燃烧,表面点火及其 比较 1267. 发动机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 318. 外特性 14

3、19. 辛烷值与抗爆性的关系10. 机内、机外净化技术;三效催化转换器 、EGR 及其主要目的11. 燃料热值及燃料低热值的含义三)简单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1. 汽油机对其燃烧室的要求2. 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特点3. 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4. 爆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5. 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使用因素6. 发动机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的优点7. 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8. 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系统的分类9. 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概念及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四)综合应用层次重点复习内容1. 充气效率的定义、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2. 进气迟闭角的作用、进气迟闭角过大对充气效率的

4、影响及其原因、结合发动 机速度特性曲线分析进气迟闭角变化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的综合 影响3. 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定义, 结合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曲线分析负荷大小对过量空气系数 、指示热效率 i 、机械效率 m、最高燃烧压力 PZ的影响一、选择题( 10 题,每题 1 分)1、以下哪个是热力效率的计算公式循环做功 W与循环加热量 Q1之比,评定经济性。2、在等压缩比、等加热量 Q1条件下,下列哪种循环方式的热效率最高 tvtmtp(定容循环 混合循环定压循环)3、示功图是怎么表示的? 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随气缸工作容积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图形(示功 图),即 - 示功图和 - 。4、下列哪个是

5、有效功率 它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5、下列哪个是指示功率 它是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所做的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6、同一台发动机,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哪个大? 指示功率大于有效功率。7、柴油牌号的选用? 柴油牌号是柴油的凝点,有 10、0、-10、-20、-35 号 5 个牌号,最低环境温度 要高于凝固点 5以上。如当地气温为 -5 ,选用 -10 号柴油。8、柴油自燃温度对起动性能的影响 柴油的自然温度和十六烷值有,十六烷值越高,自然越容易。柴油的十六烷值过高过低,对燃烧都不利。 过高:燃料分子量加大,燃油蒸发性变差,粘度增加,导致燃烧不完全,经济性 变差,排气冒黑烟。过低:柴油机

6、工作粗暴,起动困难。9、下来那些是发动机排放物中主要有害气体成分一氧化碳 CO、碳氢化合物 HC、氮氧化合物 NOx(汽油机常见污染) ,如果是多 选,二氧化硫 SO2 也是。10、柴油机有害排放物中主要有害颗粒 黑烟(或叫碳烟)也就是没有完全燃烧的碳的颗粒11、什么是分层给气燃烧,其混合气浓度是如何分布的? 合理组织燃烧室内的混合气成分分布, 即在火花塞附近形成具有良好着火条件的 较浓的混合气,空燃比 A/F=12-14,保证形成火焰中心,并由此向外传播。在燃 烧室大部分空间形成较稀的混合气, 在二者之间, 为了有利于火焰的传播, 混合 气从火花塞开始从浓到稀逐渐过渡。12、什么是柴油机的理

7、想放热规律要先缓后急。放热开始时刻要适当提前 ,持续时间为 40CA 。尾巴要尽量的短。13、燃油消耗量测量方法分类? 汽油机 容积法 柴油机 质量法14、汽车发动机试验分类A. 常规试验(严格按照国家标准) 性能试验 凡重新设计或重大改进 可靠性试验 凡重新设计或重大改进B. 单项专题性研究试验(参照标准)研究改进发动机的性能15、什么是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转速不变时,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16、什么是速度特性 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调节机构位置一定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Me、Ne、 ge)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 外特性是指节气门开度最大或喷油泵齿条位置处于标定功率 循环供油量位置时发动机的

8、速度特性。其余情况下的速度特性为部分负荷特性。17、什么是调速特性在调速器起作用时 ,柴油机的性能指标 (Ne、Me、ge)随转速或负荷而变化的关系。18、什么是万有特性 为了能在一张图上全面表示内燃机性能,经常应用多参数特性,即万有特性。19、点火提前角与发动机转速的关系?n 最佳点火提前角20、压力升高比与燃烧噪声的关系? 压力升高率越高,发动机工作越粗暴,噪音越大,发动机零件负荷过大,寿命下 降。压力升高率越低,发动机工作越柔和,功率下降。21、换气过程的阶段划分1)自由排气阶段2)强制排气阶段3)进气阶段4)燃烧室扫气22、燃烧室扫气的特点? 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 进气门提前开启, 因

9、此存在进排气门同时打开的现象, 称 为气门叠开,也称扫气阶段,清除残余废气,增加进气。二、选择、判断改错题1、车用增压系统分类? 按照实现增压所提供的能量可分: 机械增压; 废气涡轮增压; 气波增压; 复合增压2、机械损失功率测定方法? 用以评定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功率: 倒拖法; 灭缸法(适用于多缸发动机) ; 油耗线法(柴油机) ;3、四冲程发动机换气损失:排气损失,进气损失排气损失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损失进气损失4、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燃料性质负荷转速供油提前角5、汽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A. 着火延迟期B. 明显燃烧期C. 补燃期(后燃期)6、柴油机正常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A. 着火

10、延迟期B. 速燃期C. 缓燃期D. 后燃期7、汽油机不正常燃烧现象:爆震燃烧 8、表面点火 9、爆震和表面点火的区别与联系 10、发动机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 11、什么是发动机外特性 12、辛烷值与抗爆性的关系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好13、发动机机内净化技术有那些? 14、发动机机外净化技术有那些? 15、三效催化器的作用是什么? 16、EGR 的作用是什么?17、燃料热值及燃料低热值的含义是什么?三、简答题1、汽油机对其燃烧室的要求结构紧凑;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火花塞位置安排得当燃烧室形状合理分布 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 末端混合气要有适当的冷却2、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性能特点 低速转矩特性变差 加

11、速性能变差 改善经济性 降低排气污染和噪声 起动、制动困难3、影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运转因素1) 燃料性质:发火性(十六烷值)和蒸发性。2) 负荷影响:负荷加大,油多,空气变浓(过量空气系数 a 变小),着火延 迟期缩短,柴油机工作柔和;过大,燃烧不充分,冒黑烟,经济性下降。3) 转速 N 的影响:转速增加,气流运动加强,有利于混合气形成;过高, 充气系数下降, a 减小,热效率下降。4) 供油提前角:对于每一工况,都有一最佳供油提前角,此时功率最高而 耗油率最低。4、爆燃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1. 爆燃定义: 压缩比过高或点火太早, 导致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前锋形状发 生急剧变化。2. 影响因素:

12、燃料性质:辛烷值 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 火焰前锋传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取决于燃料性质,发动机的运转条件和燃烧室设计5、影响汽油机燃烧过程的使用因素1. 混合气浓度: a=0.80.9,着火延迟期最短, 最高压力 PZ,TZ,压力升高率, Pe 最大,爆燃倾向大; a=1.031.1,燃烧完全,燃油消耗率最低。2. 点火提前角:对应每一工况都有一最佳点火提前角, 使得发动机功率最大, 燃油消耗率最低。过大,功率下降,爆燃倾向增加,过小,温度高,功率 下降,爆燃倾向减小。3. 转速:转速增加,点火提前角增大;转速增加,爆燃倾向减小。4. 负荷:负荷小,节气门开度小,混合气中废气多,燃烧不充分,速度

13、慢, 功率小,燃油消耗率高,适当增加点火提前角。6、发动机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的优点1. 增压比定义:增压后的空气压力 PZ 与增压前空气压力 PO 之比。2. 优点:同等功率下减小发动机排量,比质量和外形尺寸 提高热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率降低发动机单位功率造价 对补偿高原功率损失十分有利7、充气效率的影响因素1. 进气终了状态压力 Pa 的影响: Pa越大,充气效率越高。2. 进气终了状态温度 Ta的影响: Ta 越高,充气效率越低。3. 残余废气系数的影响:残余废气系数越高,充气效率越低。4. 配气相位的影响:合适的配气定时。5. 压缩比的影响:提高压缩比,充气效率提高。8、增压比的概念及增压

14、系统的分类1. 增压比定义:增压后的空气压力 PZ与增压前空气压力 PO 之比。2. 增压系统分类: 机械增压系统 废气涡轮增压系统 复合增压系统 气波增压系统9、柴油机燃烧放热规律的概念及燃烧过程的阶段划分1. 燃烧放热规律概念: 单位曲轴转角的放热量 (或称放热速度) 随曲轴转角 的变化关系。2. 燃烧过程阶段:? 着火延迟阶段? 速燃期? 缓燃期? 后燃期结合 P-V 图理解。四、论述题 1、充气效率的定义、充气效率影响因素、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的措施( 1)充气效率的定义: 实际进入汽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汽缸工作 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衡量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指标。(2)充气

15、效率的影响因素:A. 进气终了状态压力 Pa 的影响: Pa越大,充气效率越高。B. 进气终了状态温度 Ta的影响: Ta 越高,充气效率越低。C. 残余废气系数的影响:残余废气系数越高,充气效率越低。D. 配气相位的影响:合适的配气定时。E. 压缩比的影响:提高压缩比,充气效率提高。 (3)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1)减少进气系统的流动损失 减少气门座处流动损失:增大进气门直径,选择合适排气门直径; 增加气门数目; 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 采用较小的 S/D 值(短 行程发动机); 减少整个进气道的流动阻力:进气道和进气管应有足够的流通截 面,表面光滑,拐弯小,多缸发动机要考虑歧管布局;空气滤

16、清器阻力小;化油器结构采用多喉管;2)减小对新鲜充量的加热:减少活塞、气门等热区零件的温度和接 触面积,充分利用扫气;3)减小排气系统阻力:有利于降低排气压力,减少残余废气。4)合理选择配气相位:对于每一工况,都有一最佳配气相位,使得 充气效率最高,可通过实验来确定。2、进气迟闭角的作用、进气迟闭角过大对充气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结合发动 机速度特性曲线分析进气迟闭角变化对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和动力性的综合影 响?(1)进气迟闭角作用:进气迟闭角是利用气流的过后充气现象来增加每循环的 气缸充量。(2)过大的影响:过大 , 新鲜充量被上行的活塞推回进气管,充气效率下降。要 求迟闭角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

17、而增加。(3)结合速度特性分析综合影响:(结合理解图3-9 )加大迟闭角,高转速下充气效率提高, 有利于发动机最大功率发挥, 但对中低转速性能不利; 减小迟闭 角可加大发动机中低转速的转矩,但对高速时最大功率发挥不利。3、发动机的负荷特性定义,结合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曲线分析负荷大小对过量 空气系数 、指示热效率 i 、机械效率 m、最高燃烧压力 PZ的影响。(1)负荷特性定义:发动机转速不变时,经济性指标随发动机负荷变化而变化 的关系。( 2)结合曲线分析(图 8-2,8-3 ) 低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较小,中等负荷时,过量空气系数逐渐增大,大负 荷时,过量空气系数变小。指示热效率:随着负荷的

18、增加而增加,节气门加大,气缸内残余废气相对减 少,燃烧速度加快,热损失减少,燃料气化条件改善。机械效率:当转速为一常数时,机械损失功率变化不大,随着节气门开度增 加,指示功率增加,根据公式,机械效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提高。最高燃烧压力:最高燃烧压力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负荷增加,混 合气形成质量提高,燃烧速度快。汽车理论重点复习部分重点部分 滚动阻力是怎么产生的? 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 汽车的动力方程式 后备功率与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选择主减速器最小传动比 i0 考虑四点因素: 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角 侧偏刚度和侧偏特性的影响因素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汽车稳态响应 1、什么是

19、汽车的动力性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 (混凝土或沥青) 上直线行驶时, 由汽车受到 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2、动力性的评价指标 ( 1)最高车速 uamax ( 2)加速时间 t ( 3)最大爬坡度 imax3、汽车驱动力大小的影响因素Ttq 发动机转矩; ig 变速器传动比; i0 主减速器传动比; T传动系的 机械效率。 R车轮半径4、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图? 一般用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 Ft-ua 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 称为 汽车的驱动力图。5、汽车行驶中有那些阻力? 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 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存在的

20、。 坡度阻力只有在上坡时存在, 加 速阻力只有在加速行驶时存在。6、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有那些? 与路面的种类、轮胎的结构、材料、胎压以及车速等有关。7、以下那些属于道路阻力?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8、写出汽车的动力方程式9、汽车的驱动条件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必要充分条件10、影响负着系数的因素? 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路面的种类和表面状况、 轮胎结构和材料、 胎面花纹、 行驶 车速。11、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作用?在驱动力图上画出汽车受到的行驶阻力 Ff +F w ,即是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利用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行驶方程式, 可以确定汽车在节气门 全开时汽车可能达到 最高车速、加速能力

21、和爬坡能力 。行驶方程式:计算最高车速 uamax (P282)由上图可知,第档的驱动力曲线与行驶阻力曲线的交点处对应的车 速即为最高车速。12、什么是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用纵坐标表示功率, 横坐标表示车速, 将发动机功率与经常遇到的阻力功率对车 速的关系绘制在直角坐标图上,就得到功率平衡图。13、后备功率的概念?它与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后备功率大,动力性强,但燃油经济性差。在一定车速下,选择低档的后备功率 最大,动力性最强,但燃油经济性差;高档的后备功率最小,动力性最差,但燃 油经济性最好,因为高档的发动机负荷较大

22、,燃油消耗率较低。14、装有液力变矩器的动力性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汽车起步平顺柔和无冲击,起步加速性好。15、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发动机的转矩特性2)主减速器传动比3)变速器的档数和传动比4)汽车总质量5)使用因素16、汽车的动力性试验怎么分类的?道路试验主要测定:最高车速、加速能力、最大爬坡度等评价指标 实验室内主要测量:汽车的驱动力和各种阻力17、什么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18、汽车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 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单位L/100

23、km 在美国为 MPG这( 个数值越大, 汽 车燃油经济性越好 )19、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使用方面:( p309) 正确的技术保养与调整 驾驶操作技术 合理组织运输2)汽车结构方面( p311) 汽车尺寸和质量 改进发动机 传动系(传动系效率、变速器档数、传动比) 汽车外形与轮胎20、汽车动力装置的参数主要包括哪些? 指发动机的功率、最小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 i0 )、最大传动比(变速器档 传动比 ig1 )、变速器的档位数和各档传动比。21、发动机功率大小如何确定首先根据最高车速,然后利用比功率来确定。22、主减速器最小传动比的概念,选择的影响因素? 最高车速: i0 应该选择到

24、汽车的最高车速相当于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车速, 这时的最高车速是最大的。 汽车的后备功率: i0 增大,发动机功率曲线左移,后备功率增大,动力性强, 但燃油经济性变差; i0 减小则相反。 驾驶性能:最小传动比对转矩相应有很大影响。例如,最小传动比过小,发动 机在重负荷下工作,加速性不好,出现噪声与振动,但发动机功率利用率高,燃 油经济性好。最小传动比过大,燃油经济性差,发动机高速运转噪声大。 燃油经济性:应选择适中的后备功率兼顾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23、传动系的档位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确定档位数应该考虑: 传动系的档位数和燃油经济性的关系: 就动力性而言, 档位数多, 增加了发动 机发挥最大

25、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 提高了汽车的加速与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 性而言,档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 降低了油耗。 所以增加档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档位数增多会使变速器结构 复杂。 档位数还取决与最大传动比与最小传动比之间的比值, 比值过大会造成换档困 难,一般比值不大于 1.71.8 。 汽车类型不同,档位数也不同。 中间各档传动比的确定:理论上变速器各档传动比按等比级数分配,实际上24、汽车制动性的概念? 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 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25、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即制动距

26、离与制动减速度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 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 的性能制动效能是指在良好的路面上, 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 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 抗热衰退性能: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 动效能保持的程度。26、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三者的关系?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 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 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27、什么是滑移率 S?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S=15%-20%28

27、、滑移率和附着系数之间的关系?峰值附着系数出现在一般出现在 之间。29、什么是滑水现象? 高速行驶的汽车经过有积水层的路面时, ,当车度达到某一值时, 胎面下的动压 升力增大到与法向载荷等值,轮胎与路面完全被水膜隔开 (B 区和 C 区不复存 在) ,附着力接近为 0,汽车将丧失制动和转向能力。30、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有哪些?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最大制动减速度(或最大制动器制动力);制动初速度31、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热衰退: 汽车在高速下制动或短时间连续制动, 尤其是下长坡和缓制动时, 制动 器温度上升 (300) 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 制动效能的热衰退。水衰退

28、:制动器摩擦表面侵水后, 将因水的润滑作用而使摩擦系数下降, 并使汽 车制动效能降低,称为制动效能的水衰退。试验和数据表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效能的恒定性较鼓式制动器好。32、制动跑偏的原因?汽车左右车轮, 特别是前轴左、 右车轮(转向轮) 制动器的制动力 不相等 。左、 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的原因是制造、装配误差的存在造成的。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 不协调(相互干涉) 。这种跑 偏是设计造成的,每次制动时跑偏的方向固定不变。33、制动侧滑试验表明?1)制动过程中,如果只有前轮抱死或前轮先抱死拖滑,汽车基本上沿直线向前 行驶,汽车处于 稳定状态 ,但丧失转向能力;2)若后轮比前

29、轮提前一定时间先抱死拖滑,且车速超过某一数值,汽车在轻微 的侧向力作用下就会发生侧滑, 路面越滑、 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越长, 后轴侧滑 越剧烈。34、制动时对汽车方向稳定性的三点要求: 从保证汽车方向稳定性的角度出发, 首先不能出现只有后轴抱死或后轴比前轴车 轮先抱死的情况,以防止危险的后轴侧滑; 其次,尽量减少只有前轴车轮先抱死, 或前后轮都抱死的情况, 以维持汽车的转 向能力; 最理想的情况是避免任何车轮抱死,以确保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35、什么 I 曲线,什么是线?I 曲线:理想的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时前、后 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曲线; 线:前、后制动器制

30、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关系 曲线。36、什么是同步附着系数?线与 I 曲线(满载)交点处的附着系数。制动过程和同步附着系数 0的关系:当 0时,线位于 I 曲线上方,制动时总是 后轮先抱死,危险工况;当 =0时,制动抱死,理想工况。37、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提出一些要求: 为了防止后轴抱死而发生危险的侧滑, 汽车制动系的实际前、 后制动力分配线 (线)应始终在理想的制动力分配线( I 曲线)的下方; 为了减少制动时因前轮抱死而丧失转向能力的机会, 提高附着效率, 线应靠 近 I 曲线越好。38、ABS的优点和组成 自动防抱死系统(简称 ABS)能充分发挥轮胎与地面的

31、潜在附着能力,全面满 足制动过程中汽车对制动力的要求。 在紧急制动时可防止车轮抱死而充分利用轮 胎与地面间的纵向附着系数和高的侧向力系数, 提高制动减速度值, 缩短制动距 离以保证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P342) 组成部分:传感器、控制器(计算机)、压力调节器。( P342)39、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概念? 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 疲劳的条件下, 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 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 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 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 的能力。40、转向盘输入有两种形式: 给转向盘作用一个角位移,称角位移输入,简称角输入 给转向盘作用一个力矩,称力矩输入,简称力输入 稳态转

32、向特性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41、什么是轮胎的侧偏特性 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侧偏角间的关系。 由于轮胎具有侧向弹性,车轮受侧向力的作用使轮心速度方向 ( 车轮行驶方向 ) 偏离车轮平面的现象称为侧偏现象。 即车轮行驶方向与车轮旋转平面不一致, 存 在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叫侧偏角。侧向力因转向、路面倾斜、风力等引起。转向引起的侧偏力总是指向汽车内侧。 侧偏角总是位于和侧偏力指向相反的一侧 (与侧向力一致) 。侧偏力与侧偏角的 关系:42、侧偏刚度和侧偏特性的影响因素 轮辋较宽的轮胎侧偏刚度较大; 尺寸相同的子午线轮胎比斜交胎的侧偏刚度大; 同一型号、同一尺寸的轮胎,帘布层数越多,帘线与车轮平面的夹角越小,气 压越高,侧偏刚度越大; 侧偏刚度随车轮法向载荷的增加, 先增加,之后减小, 最大值对应与轮胎的额 定法向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