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_第1页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_第2页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_第3页
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埋怨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 习兴趣缺乏,甚至连举手回答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 现代教育的真谛是: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超越自我。作为 教师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 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便是激发 求知欲和培育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钥匙。一.什么是批判意识批判意识就是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既定理论、观点提出 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 的角度、新的领域的勇气和思维。二.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必要性牛顿在对亚里斯多德力学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三 大定律,爱因斯坦又在对牛顿经典力学批判基础上创立了相 对

2、论。可以说,没有批判就没有创造, 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1. 培养批判意识是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批判思维要求从反向去思考,用一分为二的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如愚公移山中主人公愚公的形象,在学习他坚 忍不拔毅力的同时,移山的办法值得商榷。通过对“开卷是 否有益”的讨论和辩驳,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2. 培养完善人格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多注重合作、顺 从、随大流等品质,这些品质固然重要,但对于培育创造性 人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真实的个性是什么?是独立人格, 是自由精神,是判断力和批判意识。没有主见,谨小慎微, 一味的循规蹈矩,不是人格完善的现代人。学生的批判意识 既是学习中主人翁精

3、神的体现,也是个性协调发展的标志。人性3. 培养阅读兴趣和写作个性的需要 阅读过程中,只有阅读主体的感情投入,思维的积极参 与,才能获取独特的体验,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通过对作 品人物、结构、主题、感情、语言等要素的反思,从而获得 个性解读。写作当中师生都习惯于写“世界的美好” 、“ 的善良”,不愿或不敢去揭人间的烂疮疤,以致学生作文跳 不出歌功颂德、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俗套。而对身边的不 良现象,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只看到表象,写不出有个性有 深度的作品。批判意识则可促使学生穿透生活表象,写出生 活的多层面。.培养途径1. 不迷信权威,有挑战精神。批判意识首先要有批判勇气 ,“尽信书不如无书”

4、 ,同样 尽信师不如无师。这里教师应该作出榜样。现在教学资料习 题庞杂,同一篇文章同一道习题往往会有不同说法。教师就 不可“到哪个山头唱哪首歌” ,人云亦云了。 教师实事求是、 不迷信书本的精神,是学生最好的榜样。2. 注意培养反向思维和辩证思维。很多时候,不仅需要顺向思维,也需要逆向思维。它使 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获得新发现。例如孔乙己 的结尾处理手法妙在哪里?如果直接交代主人公的结局好 不好?诸如此类的反向思考,可以更深入的领会作品的艺术 手法和主题思想。辩证思维则要求在分析主流的同时不忽略 “支流”,看到正面的同时不忽略反面。比如桃花源记 在赞赏作者抨击社会离乱,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

5、同时,也应 引导分析其消极避世的一面。3.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 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呢? 首要的要让学生有问题意识,而问题意识培养要抓住“牛鼻 子” 着重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阅读教学为例,我 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文章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 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对传统评价中的人物形象的反思。比如学习曹操煮酒 论英雄时提出:作者罗贯中以汉刘为正统的立场来刻画刘 备和曹操的形象,结合史料,同学们对作者的态度完全认同 吗?不少学生各抒己见:刘备宽厚守信,讲义气。文中可见 大智若愚,随机

6、应变。但明有志向又装傻,显得虚伪。曹操 虽然多权术和奸诈, 有时心狠手辣, 却豪放直率, 爱惜人才, 多有可爱之处。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文才出众。通过讨 论让学生懂得小说的“拥刘反曹”倾向和历史背景,学习以 批判眼光评价作品和人物形象。对艺术手法的反思。在分析木兰诗材料的剪裁时, 学生提出: 诗歌塑造木兰女英雄形象, 为什么对她驰骋沙场、 英勇善战的场面写得这样简略,反而对出征前的准备、回乡 时的情景着力叙写?好像详略颠倒。可引导思考:木兰的闪 光点是否仅在英勇善战?诗歌表现的主题是否仅是战争? 事实上,木兰的淳朴、勤劳、坚强、聪慧溢于字里行间,尤 其她的热爱家乡、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和平幸福 生活的理想才是作品表现的重点。这样,既对作品的详略处 理手法作了反思,也对自己的“问题”本身作了反思。对作品立意和作者思想的反思。例如在读到沁园春 雪时,对词的点睛之笔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的理解, 不少学生不认同注解说法,认为“风流人物”是作者自指。学生能说出这种理解是自然的,从批判意识的角度看是可贵 的。教师可结合词作的背景加以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