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_第1页
十年生死两茫茫_第2页
十年生死两茫茫_第3页
十年生死两茫茫_第4页
十年生死两茫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关背景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苏轼在密州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

2、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的好干部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而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 宋神宗熙宁七年宋神宗熙宁七年( (一七四一七四)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 (今诸城,宋时辖胶西、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五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五县) )任职,担任该州的最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高长官“知州知州”。当时的密州是个贫穷山区,经济萧。当时的密州是个贫穷山区,经济萧条,文化落后,百姓生活困苦,政府官员的薪俸也很条,文化落后,百姓生活困

3、苦,政府官员的薪俸也很低。这与有低。这与有“天堂天堂”之称的杭州不啻天壤之别之称的杭州不啻天壤之别。苏东坡被贬密州正如苏轼在正如苏轼在超然台记超然台记一文中所写:一文中所写: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身为地方长官,在杭州时出门是舟楫画舫,住的是画栋雕梁,满目是迷人的湖光山色。而到密州后,出行是车马劳顿,住的是木屋草房。出门所见,尽是桑麻遍野,荒山连绵。而且甫一到任,就遇上天灾,庄稼歉收,盗贼遍地,民间纠纷不断在此情况下,他这密州的“一把手”也

4、一贫如洗,连粮食都不够吃,每天只吃些枸杞、菊花等野菜充饥。密州政绩一、收养40多个弃婴二、参加灭蝗行动三、抗旱四、抑制盗贼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灾情基本得到控制,百姓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密州的灾情基本得到控制,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社会秩序也明显好转。的负担有所减轻,社会秩序也明显好转。苏轼的“爱”两年后,苏轼被贬黄州时,还把收养弃婴的经验传授给鄂州太守朱寿昌。(因当时岳鄂民间有“溺婴”的恶俗,许多婴儿刚生下来就被放到水盆里淹死,出生晚的女孩几乎无一幸免。)苏轼建议朱寿昌依法禁止溺婴行为,并在黄州成立一个名为“育儿会”的慈善机构,动员人们捐钱捐米救助婴儿。他虽然囊中羞涩,也给“育儿会”捐了十千钱

5、的善款。 苏轼在密州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期间最难过、最沮丧的时光。思念亲人是最重要的主题,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秋月夜,“兼怀子由”。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该词大意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面,鬓发如霜。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

6、见妻子正在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地方。标题理解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妻” 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 而上片实是梦前所思,既思念亡妻,又联想自己十年的坎坷虚实相生正文鉴赏十年生死两茫茫直接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

7、念和伤悼。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感情基调。不思量,自难忘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 不敢思量,却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不思量”其实是思量 。即便是“不思量” ,仍“自难忘”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 与苏不同感情表达考试中可以这

8、样答:“不思量”,故作决绝语,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 “尘满面

9、,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尘满面,鬓如霜” 暗含了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感。 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忽:梦境的恍惚迷离 ,悲中寓喜。 亲切、熟悉 ,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阕“思量”、“难忘”之言之不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永雨霖铃)由喜再转悲。如今得以“还

10、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光洒满大地,这是一种怎样孤寂凄哀的情景啊!身处此情此景之中的亡妻自然是悲痛难言,而念及此情此景的诗人亦不免肝肠寸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呼应开头:作者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更是惓惓不已。十年生死两茫茫将“悼亡”内容写于作品中始于诗经。 西晋 潘岳 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坏永幽隔。望庐思其人,回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中唐 元稹遣悲怀、六年春遣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儿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期然。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晚唐 李商隐 亦有悼亡之作。苏轼言立志之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