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doc_第1页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doc_第2页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doc_第3页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doc_第4页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解决的措施与增值类似 , 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或负增值也是市场常态。人力资本存量贬损以就业状态为媒介 , 主要通过失业、不充分就业、退出市场表现为既有人力资本投资无法收获投资决策时点的预期投资收益。 中国飞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催生出技术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 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限制了人力资本的顺畅迁移 , 后续教育供给严重不足 , 这都可能将短期的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演变为长期失业。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 的大幅度裁员、大学毕业生的超低签约率发出了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信号。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之一 , 存量贬损首先危及个人收益 , 故本文从个体视角切入 , 分

2、析其应对贬损的投资策略。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最早提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是教育模型 , 该模型假定人力资本承载者一旦完成正规教育后 , 不再有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但实际上 , 承载者在结束正规教育走入市场后的整个经济生命周期内 , 会有在职培训等对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投资 , 对此 , 贝克尔首次提出了在职培训模型 , 将纳入投资主体的范畴。教育模型和在职培训模型都只是对人生某一阶段的某种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 , 实际上 , 在承载者一生中可能会有多次、多种形式的投资 , 这些投资分布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 因此后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研究是建立在承载者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的。本文

3、以经济生命周期作为考察时期 , 分析个体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选择。 在研究中 , 不单独选用教育模型和在职培训模型 , 而是选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 , 其核心思想为 : 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时点上 , 投资必须有利可图 , 否则 , 放弃投资。( 一) 净现值法个人人力资本投资遵循效用或收益最大化原则, 决策的主要参考因素是投资成本和收益 : 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 , 比较两者的差额 , 如果差额为非负值 , 那么投资可行 ; 否则 , 放弃投资。该模型可以表示为 Q=ti=1Bi/(1+r)i- nj=1Cj/(1+r)j0() 其中 , ti=1Bi/(1+

4、r)i 为投资收益现值 (i=1,2, ,t), nj=1Cj/(1+r)j 为投资成本 (j=1,2, ,n) 。如果净现值 Q的值为非负值 , 则投资可行 ; 反之 , 放弃投资。(二) 内部收益率法运用内部收益率法,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遵循的原则为 : 若要使投资有利可图应选用多大的贴现率。内部收益率是个人所能接受的最低利息率 , 它大于或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 计算内部收益率 , 可以继续沿用净现 值 法 的 基 本 假 设 条 件 。 首 先 , 令 B=C, 求 出 r 值 , 即 ti=1Bi/(1+r)i= ni=1Cj/(1+r)j() 如果 r 大于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 ,

5、则该项投资可行 ; 反之 , 放弃投资。二、应对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引致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原因不同、贬损形式的差异会导致承载者投资策略选择的差异性。基于贬损的投资意图不外乎补偿与防范两种, 二者分别或共同成为应对存量贬损的主要策略。在应对贬损的投资策略研究中, 仍然选用上述两模型 , 并加入存量贬损因素对之进行修正。( 一) 防范型投资策略该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防患于未然”, 针对可能的存量贬损 , 通过先期的预防性投资降低贬损风险。投资决策遵循的原则为:通过追加防范型投资以期能确定地获得既有投资的预期收益 , 使之至少能够保值。因此 , 在防范型投资模型中 , 考虑到可能的存量贬损 ,

6、仍然获得先期投资决策中预期的投资收益 , 实际付出的投资成本还要增加防范型投资部分。1. 决策模型一 : 净现值法若投资决策选用净现值法 , 则投资的净现值Q1的计算公式为Q1= ti=1Bi/(1+r)i- ni=1Ci/(1+r)i+m+up=uCp/(1+r)p()其中 m+up=uCp/(1+r)p 代表为预防人力资本存量贬损而付出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 ,t 代表从既有人力资本投资时点到经济生命周期结束的时间长度 ,n 代表既有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支出的时间长度 ,m 代表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支出时间长度 ,u 代表在既有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后的第 u 年发生防范型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如果两

7、种人力资本的决策时点相同 , 则在决策时点上 , 若净现值 Q1的值大于等于零 , 那么这项投资可行 ; 若净现值 Q1的值小于零 , 则放弃该投资。2. 决策模型二 : 内部收益率法若投资决策选用内部收益率法, 则计算 内 部 收 益 率 r 值 的 公 式 为 ti=1Bi/(1+r)i= ni=1Ci/(1+r)i+ m+up=uCp/(1+r)p() 如果 r 大于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 , 则该项投资决策可行 ; 反之 , 放弃投资。显然 , 根据公式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会比公式中的内部收益率低些 , 这是考虑到防范型投资成本而对内部收益率进行修正的结果。( 二) 补偿型投资策略在补偿型

8、投资策略中 , 若仍要获得既有投资的预期收益 , 实际付出的投资成本还要增加补偿型投资部分。1. 决策模型一 : 净现值法假定在年以后既有人力资本发生存量贬损,若选用净现值法,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 Q2的计算公式为 Q2=B1+t-ui=1B1t/(1+r)i+ -C1+ mc=1Cc/(1+r)c() 其中 ,B1 为在 u 年内已经获得的投资收益 (0 ut); t-ui=1B1i/(1+r)i 是在人力资本发生存量贬损后 , 在剩余的投资回收期内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 ; 是因存量贬损减少的收益 ;C1 代表已经发生了的既有投资的实际成本 ; mc=1Cc/(1+r)c 代表补偿型投资成本。

9、在决策时点上 , 如果净现值 Q2的值大于等于零 , 那么这项投资可行 ; 反之 ,放弃投资。需要特别指出一点 , 补偿型投资遵循的原则与防范型投资遵循的原则有相似之处 , 但决策的事实依据不同 , 且二者的决策时点不同。 防范型投资的决策时点选在存量贬损发生前 ; 补偿型投资的决策时点选在存量贬损后, 滞后于先期的投资决策 , 为简化分析 , 此处补偿型投资决策时点选在初始的存量贬损时点上。关于补偿型投资决策时点的说明 : 第一 ,B1 代表截止到既有投资发生存量贬损的时点上 , 其为承载者带来的实际收益 ;C1 代表截至既有投资发生存量贬损的时点上 , 既有投资的实际投资成本。由于补偿型投

10、资发生在既有人力资本存量贬损之后 , 故折现法不适于计算已经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第二 , t-ui=1B1i/(1+r)i表明从既有人力资本发生存量贬损的时点开始到投资周期结束时既有投资的收益,该收益值与在 u 年内已经获得的收益 B1 的和小于在既有投资决策时点上的预期收益 ; mc=1Cc/(1+r)c 表明从既有人力资本发生存量贬损的时点上, 为逆转贬损带来的投资收益下降趋势所做的补偿型投资成本。2. 决策模型二 : 内部收益率法若选用内部收益率法 , 则计算内部收益率r值的公式可由公式整理得到B1+ t-ui=1B1i/(1+r)i+=C1+mc=1Cc/(1+r)c()其中 , 根据公

11、式计算出的内部收益率会比公式中的内部收益率低些, 这正是考虑到补偿型投资成本而对内部收益率进行修正的结果。( 三 ) 两种投资策略的比较1. 共同点。二者都旨在保证先期的既有投资能够至少获得既定的预期收益 , 即人力资本存量保值 , 但实际投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第一 , 人力资本保值 , 获得了既定投资决策时点上的预期总收益 ; 第二 , 人力资本增值 , 所得收益大于既定投资决策时点上的预期总收益 ; 第三 , 投资失败 , 人力资本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存量贬损 , 或贬损态势未得到逆转。2. 不同点。二者的不同点表现在后续投资决策时点的选择上。 第一 ,防范型投资策略的决策时点主

12、要选在发生存量贬损前 , 或者与既有投资决策时点相同 , 或者滞后于既有投资决策时点。 第二 , 补偿型投资的决策时点主要选在发生存量贬损后 , 显然滞后于先期的既有投资决策 , 为简化分析 , 将该时点选在既有人力资本发生存量贬损的时点上。三、两种投资策略的应用在既有投资决策的基础上, 配合必要的补偿与防范型投资决策, 使承载者向市场提供与需求匹配的人力资本, 是使人力资本存量保值与增值的必然选择。然而 , 引致贬损的原因是不同的, 贬损的形式也有差异 , 另外 , 不同承载者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选择也不同, 故基于防范与补偿存量贬损而选择的投资策略也是迥异的。( 一 )基于贬损原因的

13、策略选择应对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选择取决于存量贬损的原因(如表 1 所示)。1. 由人力资本创造收入的能力、 拓展收入空间能力下降引发的存量贬损 , 既需要通过前期的防范型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存量贬损的发生 , 也需要后续的补偿型投资使承载者的人力资本存量至少恢复到贬损前的水平。2. 人力资本闲置将人力资本暴露于存量贬损的风险中 , 前期的防范型投资是必要的。人力资本处于闲置状态时 , 承载者后续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比较小 , 可见 , 人力资本闲置时做防范型投资也是可行的。 如果在闲置期间人力资本正经历着贬损 , 则需要做补偿型投资。3. 人力资本承载者非正常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 那么后

14、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其创造收入、 获得收入机会显然没有意义。 无论是从个体层面上考虑 ,还是从群体层面考虑, 防止提前非正常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关键在于前期的防范型投资。这种防范型投资囊括了基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投资 , 通过保持、改善、提高生理健康状况延长劳动力市场活动时间 ; 通过心理健康投资陶冶情操、提高道德修养 , 防范因为误入歧途受到法律制裁而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二) 基于贬损形式的策略选择应对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选择取决于存量贬损形式 ( 如表 2 所示 ) 。1. 无形贬损与有形贬损。其一 , 应对非市场性因素引致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形贬损重在前期的防范型投资 , 以减少有形贬损

15、发生的可能性。一旦有形贬损发生 , 基于健康的支出是非常必要的 , 但该项支出不一定具有投资性质 : 如果人力资本承载者永久性退出劳动力市场 , 该项健康支出不具有投资性质 , 不能称作补偿型投资 ; 如果人力资本承载者的劳动能力仍然存续、仍然是人力资本市场之一分子 , 则这种健康支出是后续的补偿型人力资本投资。 其二 , 应对市场性因素引致的人力资本存量无形贬损既需要前期的防范型投资也需要后续的补偿型投资。2. 可逆贬损与不可逆贬损。 其一 , 发生可逆性贬损时 , 因为存量贬损的事实可以通过后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得到逆转 , 因此 , 选用补偿型投资策略应对贬损。当然 , 在可逆性贬损发生前的

16、防范型投资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 , 发生不可逆贬损时 , 该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事实已无法逆转 , 应对此种存量贬损需要采用前期的防范型投资策略。( 三) 基于承载者经济生命周期的策略选择本文的经济生命周期指从承载者进入到永久性退出人力资本市场之前的时间周期, 将经济生命周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段。1. 前期。前期是承载者刚刚进入市场的阶段 , 其人力资本存量水平比较低 , 但学习能力最强 , 处于人力资本增值的时段 , 其人力资本存量在短时期内贬损的概率较小。 故应对可能的贬损主要选择防范型投资策略。 人力资本投资以迁移、职业和 / 或行业转换、继续接受正规教育、在职培训等获得更高收入

17、和更高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为主。2. 中期。中期人力资本存量或达到经济生命周期内的最高水平 , 或开始贬损。对第一种状态 , 承载者更多地选择提高工作效能的投资以防范健康存量贬损 ; 对第二种状态 , 防范健康存量贬损的工作效能投资必不可少 , 同时要选择补偿型投资。因为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低、成本高、收益期短 , 中期的补偿型投资选择空间比较小。就投资形式而言 , 可承受的地域上的迁移、空间上的职业和 /或行业转换为首选 ; 而后续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等成为次选。3. 后期。该时期接近退休 , 人力资本存量变得很少 , 实际分配给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资源也很少。 因为 , 虽然补偿型投资的机会成本相

18、对较小 , 但健康存量贬损导致投资效率很低 , 且回收投资收益的时间非常有限 , 导致该阶段的投资少。故虽然该时期存量贬损程度很大 , 但承载者几乎不作任何基于知识和技能的补偿型投资 , 却更多地选择基于健康的补偿型投资 , 旨在提高工作效能 , 至少维持其既有健康存量和人力资本价值存量。( 四) 基于承载者既有人力资本的策略选择承载者既有人力资本形式和水平的差异 , 会带来投资选择的差异。本文重点探讨一般型、技能型、管理型和家型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投资策略选择。 人力资本具有向下兼容性 , 其水平越高 , 应对存量贬损的选择空间越大 ; 反之 , 亦反然。1. 一般型人力资本。一般型人力资本存

19、量水平低 , 贬损风险最大。由于该人力资本无法进一步向下兼容 , 贬损对承载者的影响相当大 , 故既要注重前期防范型投资 ( 既然已经确定贬损的风险大于其他人力资本 , 未雨绸缪就势在必行 ), 也要注重后期补偿型投资( 既然贬损后果不堪设想 , 更要注重后期补偿 ) 。2. 技能型人力资本。在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 , 技能型人力资本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 , 故防范与补偿型投资都非常必要。 由于人力资本可以向下兼容 ,承载者应对贬损的选择空间比一般型人力资本大。3. 管理型和家型人力资本。与前述人力资本不同 , 在投入使用过程中 , 管理型和家型人力资本存量贬损的概率很小。由于本身的稀缺性和较强的向下兼容性 , 该类人力资本具有较低的供给价格弹性和较高的需求价格弹性 , 其市场供求状态抑制了存量贬损的态势。 实际上 , 在投入使用过程中 , 该类人力资本是不断增值的 , 其存量贬损主要表现为健康存量贬损 , 故应对贬损的投资主要是基于健康的补偿与防范型投资。( 五) 基于不同市场条件的投资选择人力资本存量贬损是源自人力资本市场的概念 ,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存量贬损的应对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