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_第1页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_第2页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_第3页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三篇 》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学生调查报告三篇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场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那么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伴随着青春的脚步,爱情悄悄地降临到我们的身边,随着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发。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对待爱情、追求爱情的呢?就这些问题,我对全校各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1. 普遍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的同学那么表示目前未谈,假设遇到适宜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南京大学心理协会的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在承受调查

2、的学生当中有近99%的人在校期间有过恋爱的经历。2. 成功率低。调查数据显示:希望毕业后结婚的不到3%,而在校期间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的比例竟高达85%.特别是毕业生在面临毕业、就业等诸多方面压力时“大学恋情就像温室里的牡丹,放到现实环境中不堪一击。3. 低年级化。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而且数量一直在增加。我看到南京一高校的调查统计显示:从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谈恋爱的学生在同年级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0%、40%、60%、80%. 4. 公开化。在当静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教室、图书馆、马路上还是在食堂、操场都有大学生谈恋爱的身影,一双双,一对对,随处可见;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接吻

3、的都习以为常了。如今的大学生谈恋爱生怕别人不知道一样。5. 世俗化。大学生恋爱的世俗化有两层意思:一是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冲动明显增多;二是恋爱的非责任化所谓非责任化,就是不少同学对恋爱更多地抱有一种游戏的态度,而不是以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恋爱倾向明显。6. 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1. 恋爱心态安康,择偶标准个性领先。如今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注重对方的修养、人品德等内在素质,希望双方能有思想、心灵层次的沟通,而不是单纯的把金钱、地位、漂亮的容貌放在首位。调查显示:80%的人选择“两情相悦。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恋爱心态是安康的。2. 恋爱的浪漫色彩浓烈。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现实社会真实、深化理解,

4、对将来生活的设计过于乐观,对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所以,大学生的爱情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丽虚幻,经不起矛盾和挫折的考验,在现实面前往往以分手收场。3. 恋爱盲目性较大。大学校园浓重的恋爱气氛,使一些大学生觉得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成双成对的,就想要自己进展一场不计后果的恋爱,这些人只是盲目地随风而动。4. 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才能较弱。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成眷属者少,这样就有很多人失恋。大学生感情受挫后应该对自己和对方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尊重对方的选择。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立誓:“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5、。5.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如今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历这种观点或者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场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一些大学生之所以恋爱,是为了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一些大学生那么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本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但根据调查,28%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体验爱情的幸福;38%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1

6、1%的为了是“将来能结婚成家;10%的是为了“赶时髦。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了。学生调查报告 篇2当代大学生根本上是在80年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困难,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校园问题,偶尔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就大学生的交往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大学生交往问题原因建议:一、大学生交往障碍种种大学生以专业分班级、以学科分院系,班级和院系是他们生活的团体,一个单纯的高中学生上大学后,假设不小心被别人鄙视或被回绝于团体活动之外,而他又不擅长交往,不在改变中得到进步的话,就有可能进入孤独

7、、压抑的境界,从而可能困扰大学四年的生活,甚至影响将来的行为。大学生由于阅历较浅,一般都缺乏处理人与人关系的经历。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他们一方面在本能状态驱动下渴望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于后天养成的惟我的行为形式,有时他们适应不了,承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龄人之间那种平等的争吵、合理的冲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那么,因此客观上群体包容不了他们;主观上自己也包容不下群体。主要病症:自我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的事物不适应或不感兴趣,不愿与别人交往。容易冲动:对于身边发生的一点点小事常会以过激的行为去解决。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可

8、以使人身心愉快,从而促进学习,进步工作效率。但是,如今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处在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他们心情不愉快,有时还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有损身心安康。二、大学生交往障碍的原因影响大学生交际问题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社会人口政策开展及家庭生活的影响。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形式,这些孩子聚在一个集体里,会出现中国特色的人口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家庭不仅存在纵向关系,而且还存在横向关系。横向关系表达为每个家庭根本有两个孩子以上,邻里之间的孩子互相串门。小伙伴在嬉笑玩耍中防止不了受伤挂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们在做游

9、戏的过程中学会了竞争与合作,形成人际观念。自从我国施行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方案生育政策以后,中国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横向关系没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纵向血亲爷奶、父母带来的呵护甚至溺爱,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才能;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学了,没过多久,他觉得宿舍太窄,班级无聊,单独在校外租房,又把一个来自西北的女学生招来同居,他免费供她吃住,她那么每天洗衣做饭,陪他睡觉,说不清是小两口儿还是主仆关系。这消息传到了小伍的家乡,母亲觉得孩子闹腾得太过分,于是打来长途 兴师问罪。没想到孩子挺着脖颈蛮有

10、理:你们从小对我娇生惯养,我又不会洗衣做饭,一个人怎么生存?。一叶知秋,从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当代校园的新问题。2、校园环境的影响。大学具有比较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吸纳多方面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矛盾。与中学比,大学的管理形式较为松散,强调的是个人的兴趣与开展。中学时期住宿比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规律,班主任也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风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风俗各不一样,要靠自己的交往才能来适应这个环境。大学是走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可以与社会人员交往,可以自由上网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

11、联网。3、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剧烈、最明显的时期之一,假设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开展,就会影响一生。大学生在校园里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大学生可以钻研浩瀚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在广阔虚拟的internet空间里遨游。糟糕的是迷恋游戏的同学,在反恐、传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无视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活动,因为实际的远不如虚拟的精彩。这样的大学生假如自控才能弱小,就会觉得自己不顺,甚至对别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际关系培养的大学生,在剧烈竞争社会中喜欢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与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小灵是个文静内向的学生,以较高分数

12、从乡下考入大学,刚开场满怀激情,但不久后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与别人交流,看着别人开开心心地谈天说地,高快乐兴地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她感到心理极其紧张和不安,甚至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现,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头。从认知心理学方面理解,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来自经历与感受。与别人交往的经历就像输入大脑的信息,交往时所产生的感受好似一个软件包,经过当时的加工处理与施行那么组合成文件。像小灵及那些常一个人在家里的孩子们,中学时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平时极少与别人接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客观环境,缺乏与人语言交流的才能,所以形成不了与人交往的经历和与人交往的现实感受,因此也就无从形成人际交往的认知意象。

13、这就使得他们在大学校园相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无措和缺乏信心。三、进步大学生交际才能的建议根据内因主导外因的辩证思想,要进步大学生的交际才能,首先要设立必修课程,以求改变他们的思想;然后,开展针对个体的信息咨询活动,做到点、面结合。1、设立交际与心理的专业必修课,进展公开的正面宣传教育。每个人都有发现别人内心机密的欲望,一般来说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才可能走进别人的心里,主动向别人示好是获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过程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角色置换来对待问题,也许你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时要明白每个人都有保存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不要强迫改变别人,尊重别

14、人,不过高要求别人,以豁达心胸与别人合作。室友的好友来访,热情接待,休息时间,切勿大声喧哗,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开场的。2、开展心理咨询效劳,进步心理咨询的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安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性格日趋成熟与稳定,其价值观,世界观根本成型,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但也可能易趋固执、钻牛角尖。一些学生虽然平时不愿意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但对心理咨询却有一定的需求,他们可能从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得到解释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条件下,建议学校在计算机网络上设立采用不见面、不记名的文字、语音同步咨询效劳,以便能

15、使该项工作能得到广阔学生的喜欢,成为学校的现代教育品牌之一。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生、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教育经历中显得尤为重要,孩子的情感、认识及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是以寄宿为主,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并不能及时理解,学校和家庭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沟通,互相配合对孩子进展心理疏导,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调查报告 篇3本次调查报告,我主要从调查的根本情况、调查结果以及对如今的小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的建议三部分来详细表达。一、 调查的根本情况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如今的小学生几乎都有零花钱。即使当地经济仍较紧张,

16、但都能看到我周围的学生每天都在用零花钱。放学前后,校门口及附近的小店总是挤满了买东西的同学。他们有的买零食,有的买玩具,还有的买本子那他们的零花钱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支配的?使用得是否合理?为此,我对本班34位同学进展了调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说明:1、调查目的:理解如今的小学生零花钱的来源;理解如今的小学生对零花钱的支配;以及理解家长对如今的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看法,方便学校对如今的小学生进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使用零花钱。2、调查内容:在当今社会中,物质显得愈加重要。而如今的小学生也同样作为一个消费者,他们也不例外。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他们对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我主要是调查了他们的零花钱

17、的来源、零花钱的用处以及家长对学生拥有、使用零花钱的看法等。3、调查对象: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的34名学生,5位家长和学校里的4位老师。4、调查方法:为了更好的进展此次的调查,我主要是使用文献资料法理解我班学生家庭的根本情况,确定留守学生数量;同时还使用了观察法,利用课前课后对他们使用零花钱情况进展调查;最后还通过问卷调查法,采访了个别家长和老师。二、调查结果1.我通过对五位家长进展问卷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大多数家长是在当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零花钱,少数家长以孩子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孩子零花钱,并且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把钱用在学习上,不允许孩子乱花钱行为。2.我通过对四位老师进展问卷调查分析后,老师

18、认为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但要限量。给他们零花钱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理财观,又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3.通过对我班如今的小学生的调查,我理解到:这个班级的34人中,留守儿童占总数的34%;有零花钱的学生占总数的90%。其中30%的学生是父母主动给零花钱的;10.2%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劳动赚来的;9.3%的学生是亲戚朋友给的;6%的学生是家长以学生的优势及奖励的形式给的。而在零花钱的支配上,14%的学生把零花钱交给父母储存;30%的学生用零花钱买学惯用品;15%的学生把零花钱用在网吧和娱乐;35%的学生用于买零食和玩具等。由此可看出,只有30%的学生对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是比较有规划的。造成这种现象,通

19、过我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1.如今学生家庭根本条件都不错,家长每天给孩子几块钱的零花钱根本不在意。同时一些留守儿童由于家长出远门谋生,加上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都会给一些零花钱。2.得到的钱太容易,同学们就不会去想怎么花钱,平时花钱时,没有方案,甚至大手大脚,大部分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3.家长太溺爱,太相信自己的孩子,只管给钱,不问怎么花钱,导致学生缺乏理财概念,消费随意,未能更有效地使用零花钱。4.学校对学生也缺少相应的节俭节约,艰辛奋斗方面的教育。三、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对如今的小学生合理使用零花钱有以下建议:1、家长应控制给孩子的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经济很宽松,也不能多给。家长应让孩子明确:零花钱也应该用在刀口上,如买学惯用品、乘车,或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2、家长应该经常理解孩子零花钱的使用情况。从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