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组合变形实验_第1页
型钢组合变形实验_第2页
型钢组合变形实验_第3页
型钢组合变形实验_第4页
型钢组合变形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型钢组合变形实验小组成员:12010422 秦培铭 12010423 俞泽群 12010424 杨旭飞指导老师:王晶摘要:槽钢是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钢材之一。本实验是通过电子应变仪测出槽钢所受到的应变值,进而确定槽钢所受集中载荷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以探究槽钢的力学性能。关键词:电子应变仪 槽钢 集中载荷一 实验题目:型钢组合变形实验二 实验目的:通过应变分析的方法,求出槽钢所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 仪器和设备:1.XL-2118C静态电阻应变仪 2.63号槽钢(Q235钢)E=206GPa。四 实验方案: 下为63号槽钢图:1、 贴片方案:总共贴有6个应变片,应变片1,2贴在y-y中性

2、轴面与上翼板的交线上,图中所标注距离为 13.6mm;应变片3,4贴在x-x中性轴面与腹板的交线上,图中所标注距离为h/2=31.5mm;应变片5与该轴线呈45度角,应变片6与该轴线呈135度角;用于求出扭转时的切应力。图中L2为已知,L2取20cm。2、 理论计算:首先将加载的力分解成Fx Fy Fz;Fx Fy分别简化到槽钢的弯曲中心计算,下面均默认是通过这种方式计算。Fz简化到槽钢形心计算,由于其在截面产生的弯矩较小,故将其忽略不计。计算扭矩时,再讨论从施力点到弯曲中心的距离。应用弯曲正应力公式: =MyIx故由Fx Fy Fz产生的正应力分别为: =MxIy (1) =MyIx (2)

3、 =FzS (3)故总的正应力为: =+=MxIy+MyIx+FzS (4)由上述结果,可以计算出槽钢上各点正应力的理论值.3、 本实验计算:由于本实验中贴片均在各自所在面中性轴上,所以Fx对贴片1,2没有应力产生而 Fy对贴片3,4也没有应力产生。但是轴力Fz对贴片1,2,3,4均有应力产生。故贴片1,2的弯曲应力可知: 1=M1yIx + FzS (1) 2=M2yIx + FzS (2) M1=FyL1 (3) M2=Fy(L1+L2) (4) 3=M3xIy + FzS (5) 4=M4xIy + FzS (6) M3=FxL1 (7) M4=Fx(L1+L2) (8)联立(1)(2)

4、(3)(4)四个方程可得: Fy= 2- 1IxyL2 (9) Fz= 1S- 2- 1L1sL2 (10)联立(5)(6)(7)(8)四个方程可得: Fx= 4- 3IyxL2 (11)再联立(5)(10)(11)可得: L1= 3- 1L2 4- 3- 2+ 1 (12)L2=0.2 而由广义胡克定律(以应变片1为例):1=1E(x-y) y近似为零;故1=1E,即1=E1 应变片2,3,4同理。由此可求出L1便可知道加力点到贴片1的水平距离。由力的合成定理得: F=Fx2+ Fy2 + Fz2 (13)而加力点到贴片1的沿x-x方向的距离则由扭矩求得;具体方法:槽钢截面最大切应力: ma

5、x=TmaxIt (14)它发生在横截面上壁厚最大的狭矩形长边边缘上。T为整个横截面的扭矩。对于槽钢: It=13i=1nhii3 (15)其中=1.12(对于槽钢)。hi,i对于63号槽钢可以求出。It=1.1213h113+h223+h333=1.1213(h1132+h223) h1=35.2mm h2=63mm 1=7.5mm 2=4.8mm 求得:It=1369010-12下面求整个截面的扭矩:将Fx Fy向弯曲中心简化得到:公式为:T=Me1+Me2 (16) Me1=FyH (17) Me2=Fxh/2 (18)目的是为了求出H;先可以通过应变片5,6求出。对5,6处进行应变分析

6、:(将其分成纯扭和纯拉)由上图:45=+2 135=+245=1E45-135=1E1+121- 135=1E135-45=1E-1+121- 45-135=2E1+ 即有:=E(45-135)21+其中E=206Gpa =0.31 联立(14)(15)(16)(17)(18)则有:H=Itmax-Fxh2Fy其中It为已知,max=d=0.0048m。求出L1和H后,便可以知道加力点的位置;而力的大小由上述可知:F=Fx2+ Fy2 + Fz2亦能求出。4、 最大许用载荷的确立:槽钢为Q235钢,s=216Mpa。下面用第四强度理论对其进行校核。r4=2+42式中:=MW=F0.74.510

7、-6=1.55105FW是由查表得出的。而对于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max=TIt It=1369010-12T=F(b+e-z0)2+(h2)2b1=37.6mm z0=13.6mm h1=55.5mm =7.5mm Ix=51cm4e=b12h124Ix=16mm即T为槽钢上载荷所产生的最大扭矩。有上述可得:T=F52.810-3max=F52.810-37.510-31.3710-8=2.9104F 故r4=2+42=1.655105F=216106故F=1305N。五、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本实验赋予槽钢的载荷是只能分解成二维平面的载荷,故Fz=0。在添加载荷时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分

8、别为0,200,400,600,800N。实验前,先记录载荷的位置。本次实验是把槽钢顺时针旋转15度,即载荷分解后tan15=FxFy。位置是距离应变片1为430mm,距离腹板与翼板交线25mm的点。(该数据作为参考尤为重要)FN1/10-62/10-63/10-64/10-65/10-66/10-60000000200132913201340026503941-10600377841659-208005010462478-25F=2001=132=253=14=75=206=-10由上述之前推导的公式可得:1=E1=1310-6206109=2.678106 2=E2=2510-620610

9、9=5.150106 3=E3=110-6206109=0.206106 4=E4=710-6206109=1.442106 Fy= 2- 1IxyL2=5.150-2.67850.78610-231.50.210-3 = 199.2N Fx= 4- 3IyxL2=1.442-0.20611.87210-213.60.210-3 =54 N 故力的大小为:F=Fx2+ Fy2=199.22+542=206.4N 载荷大小误差:1=F-FF=206.4-200200=3.2% 载荷方向误差:(设为 Fx与 Fy的夹角)arctan= Fx Fy=54206.4 =14.66度2=15-14.66

10、15=2.3% 下面求载荷的位置:L1= 3- 1L2 4- 3- 2+ 1=0.206-2.6780.22.678-0.206-5.150+1.442=0.4m下面求H:=E(45-135)21+=302061032.62=2.36106 H=Itmax-Fxh2Fy=2.361061.3710-84.810-3-5431.510-3199.20.025m 加力点到腹板与翼板交线的距离为:H-e-z0=0.025-(0.016-0.0136)=0.0226m 故载荷的位置误差为:用理论值求出的作用点的L1与实际作用点的误差为:L=0.43-0.4=0.03m 加力点到腹板与翼板交线距离的误差

11、为:h=0.025-0.0226=0.0024m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值和理论值之间的比较,本次试验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一方面实验室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实验要求。另一方面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贴片做实验,还存在着技术上的不娴熟和位置上的不精确,这也使得实验数据存在着一定的误差。2.本次实验我们采用的是逐级加载的方式,并选用逐级加载的量200N作为实际载荷的大小,Fx与Fy夹角15度作为实际载荷的方向,距离贴片1为0.43m,距离腹板与翼板的交线0.025m作为实际载荷的位置。经过理论计算后得到的理论值为载荷大小为206.4N,误差3.2%;载荷的方向为14.66度,误差2.3%;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