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istakes occur in the details, and success depends on the system.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_的生字,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
2、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四、学生字。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2交流汇报。作业:熟读课文小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3、。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二、初读课文,理解_的大致内容。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2)小儿:小孩。(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1)第一
4、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第三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
5、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1)第二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远,中午时离人近?(2)说说他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太阳刚初升时阴阴冷冷,到了中午太阳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去。这不是离着近的热,而离着远的凉吗?)(3)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初
6、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解读课题、了解孔子。二、反复诵读,疏通_。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2.合作学习,疏通_。(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_。3.检查学习效果。(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2)复述故事。(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
7、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2)反复
8、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1.解开“辩日”之谜。(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五
9、、回味“辩日”,师生漫谈。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1) 三人行,必有我师。(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 温故而知新。(4) 学而时习之。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课件出示: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三人行,必有我师。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学而不思则罔(wng没有,无),思而不学则殆(di危险)5、知之为知之
10、,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人不知而不愠(yn发怒),不亦君子乎?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指名让学说背诵或说句子意思)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学生肯动脑理解能力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文言文、告诉学生以上个句子都是两千年前的古人说的,我们把古人写的_叫文言文(板书)。、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读通课文:请同学们自己把这篇文言文反复读几遍,要求能读准_中的每一个字音,学会课后的三个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11、 (课件打出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的 感受,如学生提出难读拗口,师安慰并告诉学生读好文言文的方法。哪位同学愿意读课文,给同学们作个示范,让学生评价该生的读书情况,师也给予充分肯定。如学生读得好就请该生领读,师领读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否则教师范读后领读,学生齐读。、理解课文意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自定完成目标的方法。学生发言。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古文的方法,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示意,老师随时为你服务。学生自学,老师随机辅导。课堂交流: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好吗?学生可一句一句说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说
12、句子意思的过程中师对一些文言词提示学生单独理解,然后课件打出带注释的原文,让每个学生练习说句子的意思。)也可以简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学生质疑,师也可问问“也、乎”这些词的意思。、引导学生审题,理解“辩”及围绕太阳在辩论一个什么问题: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让学生理解课题。、同学们快速阅读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完成填表内容。、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师巡视发现用文言文内容和用自己的理解语言填写的学生。、指名两种不同填写表格的学生,上台分别与大家交流,进一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出示课件分组朗读,使所有学生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及辩斗理由。、创设学习情景,让学说在体
13、验中学习语文: 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一节的“辩斗”一词,让学生分辨与“说”和“吵”的区别,从生活积累中感受“辩斗”的气势,为语感训练作准备。 两两合作模仿古人进行辩斗。 指名一组进行辩斗表演(请一组同学来模仿进行一场辩斗,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演。 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师做评价后,请一组同学用现代语言进行辩斗。 让学生体悟文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我们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认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会有不同的结论,要客观科学地分析事物。)、面对两小儿的争论,孔子怎样?(课件出示:孔子不能决也,理解意思。)、了解孔子吗?能否根据
14、平时的阅读或所查的资料来介绍孔子呢?让学生自由介绍。如不会师说没关系,老师查到了一些,大家一起看看。(课件出示资源共享)10、孔子这个古代博学多才的大家,面对两小儿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没有随意表态,你认为他的态度可取吗?(他实事求是,不怕露丑,值得我们学习)11、孔子的态度两小儿怎么表现,引导理解最后一句话。你对两小儿的言行有什么看法?12、今天我们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能对古人的争论作个判断,给一个明确的观点吗?启发学生尝试用文言文回答13、引导学生课后探究问题:这属于天文学方面的科学问题,课后可以上网或查阅科学书籍或问地理老师或自己做实验去探究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14、分角色朗读。
15、四、总结学法,迁移运用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在分钟内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课件打出守株待兔文言文,检查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老师这里提供了则寓言故事,同学们课后采用课堂上初步掌握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去学习寓言故事。另外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对我们启发很大,课堂上还没有会背诵的同学课后熟读成诵,其他同学可将这则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小同学听,把他们听后的感受就写在书后空白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朗读、背诵课文。3理
16、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4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学生思考并回答。引课激疑:一天当中,太阳什么离地球最近,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远?你的依据什么?二、初读课文1.同桌间互相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2.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斗 盂 沧 为 孰 为 汝 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盂、孰、汝三个字的写法)3. 自读课文,流利朗读。4.齐读三、理解文意1.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2.四人小组间交流
17、,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4.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辩斗、其、故、以、日中、去、及、盂、则、为、沧沧凉凉、探汤、 决、孰、汝、知、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诵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_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2.学生范读3.齐读4.读背课文五、作业布置1.朗读、背诵课文。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应的内容。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5一、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师:在学这篇课文之
18、前,教师想问一下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那么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吧!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好吗?(学生初读课文。)师:大家都读了一遍课文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吗?(学生回答)谁来说说怎么去读这些文言文比较好呢?(学生回答,结合学生回答师作文言文朗读指导。)师:现在你们有信心去再读课文吗?(学生再读课文。)师:谁想读来大家听听?(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谁还想读?让举起手的小朋友一起读吧!(学生读)师:大家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意听吗?(老师范读课文。)师: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谁敢站起来说我比老师还读得好?(指名再读)师:我们读了这么多次了,
19、你们都读出一点什么来了没有?谁想来说说?(学生述说)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师:你想怎么样去学习这篇课文呢?谁来建议建议?谁的建议最好我们就用谁的方法。(学生谈方法。)师:我也有几种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你们想知道吗?老师介绍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诵读)和根据_可采用的好方法(辨论、表演)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吧!可以独自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学生自学课文。)四、学生汇报师:看样子大家都学得差不多了。谁来汇报一下?(估计有分角色朗读、辨论、表演等形式,在学生汇报时可引导其他学生的评价。)五、分清正误师:请读懂了课文的同学举手看看。可老师
20、读来读去却有两个不懂的问题:、这两个小孩倒底为了什么问题争了起来,是争太阳的大小,还是争太阳与人的远近?、他们倒底谁是对的?(无疑这又将引起学生的又一轮争论。在他们的困惑无法得到解决时,我相机给他们科学的解释。)六、弄清寓意师: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学生述说)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七、拓展师:在文言文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呢!你们想去吗?那么赶快行动吧!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6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熟读两小儿辩日;、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
21、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基础知识:、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 孰(sh)为汝(r)多知(zh)乎沧凉(cng) 决(ju)、 解释下列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
22、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_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二、问题探究。、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对两
23、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不能决也。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从“孔子不能决”的
24、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拓展迁移。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选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sh)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1) 庄子欲刺虎(想要)(2) 馆竖子止之曰(劝阻)(3) 两虎方且食牛(吃)(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5) 两虎果斗(果然)(6) 一举果有双虎之
25、功(功效)2.翻译文中句子。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26、?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习学弈的方法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4、继续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关键: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孔子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请学生背诵学弈。(先指一名学生,然后全班齐背。)2、回顾学习学弈的方法。(指名汇报,黑板出示。)(1)自读课文,对照课文的注释疏通文意,朗读课文。
27、(2)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或利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推测或据以往知识经验来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3)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4)领悟道理,熟读成诵。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再来学习一则文言文。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理解课题。4、简介作者,认识孔子。(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二、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学生先自主研究,再在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先在组内尝试解决。师巡视(掌握共性问题)。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一)指读。纠正字音。盂(y)孰(sh)汝(r)(二)探究疑难。(学生提问,讨论解决,师重点句点拨。)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
28、中时近也。”读句子。说重点词意;去:离。 日中:正午。完整说句意。谈感受。通过再读、师领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比喻。交流好处。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日初出沧(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两处应重读,而结尾处则应以反问的语气来读。 孰为汝(r)多知乎?方法同上句。感悟表达方法:反问。交流好处就是表现出两小孩的天真可爱。师范读。该句不仅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29、,还要体现儿童的天真。学生练读。指名读。(三)串联全文,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将每句话的意思串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指名说,老对互相说。(四)体会道理,练习背诵。1、教师质疑: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多角度自由回答)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敢于向有权威的人士求教等方面。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释两小儿所说的现象。2、熟读成诵。分角色读课文学生表演读。背诵文言文。五、总结方法,拓展延伸。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练习。能力语文中
30、的寓言文言文守株待兔建议学生诵读孔子的相关名言锦句。推荐成语故事郑人买履、掩耳盗铃等。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晨 午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两小儿 学无止境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比喻、反问)孔子 不能决也。 (实事求是)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一、上课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_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
31、理。二、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四、教学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3、理解内容,深解“辩斗”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五、具体教学环节一、课前两分钟背诵论语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
32、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二、以“辩”为眼,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上一个部首可以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辩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你是怎样学习的?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三、读
33、通课文,掌握断句生自读课文师: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生练读课文,指一生读课文。师范读: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断句方面存在困难,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认真听,看看你的停顿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师范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读一读。找一生读,师评价学生再练,齐读(课件出示全文断句)四、理解课文,深明“辩日”师提出要求: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小组交流交流共议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东游:向东游学。有一天,
34、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出场人物有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孔子的生平。师大屏幕适时出示孔子像,屏幕介绍: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后世尊称为圣人。师再问:听了同学老师对孔子的介绍,再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孔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师引:这是一场_的辩斗。(激烈、精彩、引人入胜)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2、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以:认为。去:
35、离。日中:中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中午时候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的时候近。师再追问,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 近 远一儿 远 近师:课文中有一个小孩的话没有直接说,你能变成和第一个小孩一样的句式吗?点一生说,大屏幕出示: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指导朗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不服,想用观点压住对方,想找人评评理。)假设你们是两个小儿,你能辩一辩吗?练习一下。一生说一个孩子的观点,再点
36、生,点评,自练。再说另一个孩子观点,练习说好。点两组学生角色对话,点评,让生注意语速快点,观点咬字清晰些。再练习。师:这真是一场_的辩斗。(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3、一儿曰:日出处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一儿曰:日出处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理解:及:到。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为:原因。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拓展“赴汤蹈火”,理解汤的意思。及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意思的?(联系“及”的意思)课件出示“车盖、盘盂”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师完善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 近 远大(如车盖) 小(盘盂)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师
37、: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视觉和感觉)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远。同样的事物太阳,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指导朗读: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胸有成竹。师引读:一儿曰_,指一生读。师点评。师再引,一儿曰_,再指一生读。师点评: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点读,重读。反问句应语气强些。找两生分角色读,反复读几遍,层层深入,语气渐强。师:这真是一场_的辩斗。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决:判断。孰:谁。汝:你。知:知识。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
38、你的知识多呀?师:孔子不能决也。这是这件事的结果。孔子不能决,你能决吗?点生说。师课件出示图解,中午和早上一样远。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这简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知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识。)师:孩子们,你们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公正的看问题,非常了不起。那么你们说,两个小孩的笑是嘲笑吗?谁能读出这种天真?点一生读,点评,师范读,齐读。五、多种角度,
39、升华“辩斗”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3、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4、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5、两小儿天真活泼。师:这一辩,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啊!让我们有感情的再读读这篇课文。齐读。六、拓展延伸,熟练运用1、出示揠苗助长原文,生借助注释理解主要内容。2、推荐阅读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如掩耳盗铃愚公移山郑人买履等。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日始出 日中一儿 近 远大(如车盖) 小(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9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力图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
40、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古文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并且使语文课堂更加原生态,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_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两小儿辩日,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教具准备:课件搜集孔子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1、引导
41、:“三人行,必的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3、老师出示课件孔子的头像,并简介孔子。孔子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博学的人)然而,有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跟老师读课题。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课件出示全文,在需要停顿的地方打上“/”。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
42、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3、选择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老师随机指导朗读。4、听老师范读。(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语速、语气。)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生回答,师板书:一儿、孔子、一儿、日初出、日中。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
43、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_的大意。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a.问其故。b.及其日中如探汤。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孰为汝多知?(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4)小儿的理由各是什么?分别用()和()画出课文中相关语句。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6、分组齐读3、4小节。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
44、决的?(不能决也)(生回答,师板书。)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无止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5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五交流学法,培养能力。1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2课件出示: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3小结。我们可用这样的方法阅读自己
45、喜欢的文言文,这里老师给你们推荐几篇文言成语小故事。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六拓展延伸,张扬个性。同学们,我们通过读看找议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老师下面准备了几分快餐,欢迎你们自行选择。1排练课本剧新编两小儿辩日:一位现代少年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遥远的古代,巧遇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请少年裁决2给两小儿写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以及当今科技发展的现状3手机与太阳有关的资料,举办“你对太阳知多少“的探究活动。4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到的。板书设计:日初出日中一儿:近(大)远(小)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一儿:远(凉)近(热)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0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
46、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_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学情分析: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
47、比较顺利解决。这篇_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_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_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1课时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完成学案(一)导入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
48、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二)文常,关于列子(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斗盂沧为孰为汝知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4、齐读(四)理解文意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5、 齐读_,教师评价在理解文意的基
49、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五)诵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_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2、学生范读3、齐读4、读背课文(六)课文分析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
50、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
51、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七)小结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_。附:板书两小儿辩日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日出远,正午近-感觉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时长: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寓言故事,那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研建设经费管理办法
- 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 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特殊教育班级个别化计划
- 零售行业人力资源年度工作总结与培训计划
- 翻译管理中的敏捷估算扑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梯维修应急响应措施
- 2025年小学教科室教学安全保障计划
- 智能健身指导与记录APP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动物大数据精准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治安防范培训课件
- 带状疱疹护理业务查房
- 2025年人教PEP版(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转租养殖场地合同范本
- 施工工艺标准化做法实施图集汇编
- 二年级上学期收心教育
- 2025年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并购协议样本3篇
- 2025年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2025年中国淄博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 钢结构工程数字化交付标准制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