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8页_第1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8页_第2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8页_第3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8页_第4页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疏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也称为“不和拍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心理伴随着生理的变化,会出现很多的困惑与烦恼,如渴望独自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等等。它会使中学生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以上原因,中学生在这一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辅导与精神鼓励。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个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这就要我们承担起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医

2、生”这个重任。因此,班主任必须全面掌握心理学知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等各方面的心理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症状和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1、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 情绪极不稳定,喜怒无常。一方面,从外部看,有来自家庭的因素。有的父母过分溺爱、宠爱孩子,造成孩子任性、易冲动的情绪;有的父母离异或不和,形成学生偏执、孤僻、内向的个性。还有来自学校的因素,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没有及时得到帮助,而造成沉默或烦躁等情绪;班级中集体舆论,过分的批评,也可致学生出现恐惧、沉默、自卑或攻击性言语、行动

3、。另一方面,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看,学生性格发展扭曲,意志脆弱,自制力差,心理承受力差,也会引起不良情绪。(2) 意志优柔寡断,自制力差。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3) 性格因素影响。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甚至耿耿于怀;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和群,做事优

4、柔寡断,唯唯诺诺。(4) 青春期综合症。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也称为青春烦恼;一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疏导,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1) 关于不良情绪方面的心理疏导 中学生不良情绪引起的原因有外部的、内部的,作为班主任,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

5、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从细微处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出对策,及时疏导。我教过一个学生小汪,平时比较调皮,但不会主动去欺负别人。一次上完体育课,班上两个同学跑来告诉我,他们被小汪打了脸。起因是在排队时,小汪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于是他也开始回击。而这个举动引起了另一个同学的不满,因此他便又去打另外一个同学。我知道后先从正面讲道理的角度对他进行了批评。第二天,我又找他进行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通过谈话,又加上我对他平时的了解,我弄清了原因。原来,由于调皮,他经常被任课老师批评,在同学中没有地位,有些同学在下课时也不愿意和他玩。他想在班中被得到尊重,又想显示自己的

6、厉害,这样,便形成了不良的情绪。可又不能无缘无故去发泄,便借这个机会把气撒在同学身上。针对这一原因,我首先指出班内同学也有不对的地方,然后和他一起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归结到最后,我让他认识到自己平时要遵守纪律,争取得到表扬,与班内同学交往时,不要斤斤计较,要气量大,多帮助别人,必然会获取大家的信任,大家一定会喜欢他。以后,我有意识地抓住其闪光点,进行表扬,他在同学中也有了一定的地位,不再动手打人,人际关系比以前和谐多了。古语说得好:“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对学生进行不良情绪的疏导,先要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理的需要,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鼓励他们完善自我,愉悦

7、地接纳规范,不断形成良好的情绪。(2) 关于意志力方面的心理疏导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成绩是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当学习中碰到困难,就会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常常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有的学生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我所任教的班级,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小钟同学是一名学习非常认真刻苦的孩子,在一次语文测试后,我忽然发现她上课心事重重,注意力不够集中;下课了,她也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我单独和她谈了一次话。原来,小钟同学自入学以来每次测试总是准确无误,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可是在这次测试中由于失误,她在一个小题上出了错,没能全对

8、。尽管考核成绩也很不错,可是回到家里,小钟却因为那一道题的粗心,而受到了外公严厉的责备和训斥。于是,这件事给她内心深处蒙上了一层阴影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后,我一方面肯定了她的上进心,并鼓励她把经验教训化作动力,重新振作,把精力全心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我主动接触了她的家长,把这一情况告知家长,希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要太急切,并和家长一起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以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女同学又回来了。可见,老师要想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另一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

9、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3) 关于与父母关系方面的疏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和同学、朋友、家长以及老师的关系。此时的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在心理上产生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成人感”,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他们,而不希望父母还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对待,也不愿意再受到小孩子般特殊的照顾。这种“心理上的断乳”如同幼儿的断奶一样,并非易事。他们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可他们发现事实上又摆脱不了。为了消除这种矛盾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父母极力反对小邓同学上网,他就每日与父母怒目

10、相对,完全不与父母沟通,他对其他同学说:“父母太过分,整天罗嗦,他们根本就不理解我!”他甚至星期六在外面上网不回家。我找到他,没有立即批评他,而是倒了一杯水放在他前面,他有点忐忑不安。我对他说:“你是真的要在外面上网不回家?”他回答:“是的,我父母一点也不爱我,一天到晚只知道管我上网。”我说:“你真要走我也拦不住你,你能先喝口水听我讲个故事吗?我讲完了你再走,好吗?”“好的。”他回答。我说:有一个女孩,和你一样,和妈妈吵架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她走了很久,看到前面一个面摊,感觉肚子饿了,可她摸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才发现自己一分钱也没带。面摊的主人是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女孩站在那里,很关切地

11、问:“小姑娘,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了带钱。”小姑娘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吧。”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孩子,你怎么啦?”老婆婆关切地问。“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擦了一下眼泪,说:“我不认识你,你却对我这么好,可我的妈妈却老是管着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了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是煮了一碗馄饨给你,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为你煮了十多年的饭,你怎么一点不感激她呢?还要和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吃完馄饨,她匆匆赶回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看到妈妈正在门口张望,看到她妈妈

12、脸上露出了笑容,“快回家,饭早做好了,再不吃就凉了。”我讲完故事,发现小邓端杯子的手在微微的颤抖,就问他:“你妈妈是没事找你茬,故意说你吗?”“不是,她管我上网也是为我好。”“那你妈妈是爱你还是害你呀?”“是爱我的。”“你说父母不理解你,那你理解他们吗?”他哑了,他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接着说:“父母为你好,你就接受嘛,接受了,他们还会罗嗦吗?父母爱你,你也应该爱父母才对,现在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向她说声对不起,好吗?”“ 嗯。”他顺从地接过电话。晚上他妈妈给我打来了电话,听得出他的妈妈非常激动,因为这是她儿子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向她道歉。(4) 关于青春期方面的中学生心理疏导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

13、上的变化,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体态和容貌,有的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有的为自己长得不漂亮而烦恼,怎样让这些同学消除烦恼,树立自信呢?小宋是个皮肤略黑、身材略矮、容貌一般的姑娘,在她的书桌里总放着一面小镜子,上课的时候也时常拿出来照一下,无法集中注意力。原来,进入初中以后,她看到身边的女孩落得亭亭玉立,而自己却又瘦又小,她觉得自己像个“丑小鸭”,整日为这件事郁郁寡欢。我还了解到和她有类似情况的同学,班上还有好几个,既有女同学也有男同学。摸清情况之后,在一次班会课上,我拿了一张列夫托尔斯泰的挂图走进了教室,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是谁呀?长得这么难看。”我又问:“你

14、们知道列夫托尔斯泰吗?”同学们回答:“知道,他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我马上接着他们的话语告诉大家:“我现在挂着的这幅肖像就是他。”看得出,同学们有多么惊讶,等大家平静之后,我接着告诉他们:“年轻时的托尔斯泰也曾对自己的体貌绝望过,他曾经发出这样的唉叹:我常常不知不觉陷入绝望,感到这个世界是不会给这样一个丑陋的人给予幸福的。鼻子这么宽,嘴唇这么厚,眼睛这么小,还是灰颜色。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外貌更能影响他的前程呢?但是,他并没有自甘落后,自认为丑陋的托尔斯泰,将全部精力转移到挖掘自己潜能上。他深入研究哲学、文学和当时的俄国现实,在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不断探索俄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在文学、哲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人们敬仰的艺术大师。”讲完之后,我发现那些同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从此再也没看见有同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