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PT学习教案_第1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PT学习教案_第2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PT学习教案_第3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PT学习教案_第4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PPT学习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现代环境监测技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54学时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3学时)学时) 第九章第九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12学时)学时) 第二章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水和废水监测(12学时)学时) 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 (9学时)学时) 第四章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3学时)学时) 第五章第五章 土壤污染物监测(土壤污染物监测(3学时)学时) 第六章第六章 生物污染的监测(生物污染的监测(3学时)学时) 第七章第七章 噪声监测(噪声监测(6学时)学时) 总复习总复习 (3学时)学时)

2、 第1页/共31页实验课实验课 36学时学时 实验一、实验一、 CODcr测定测定 实验二、溶解氧测定实验二、溶解氧测定 实验三、实验三、BOD测定测定 实验四、铵离子测定实验四、铵离子测定 实验五、挥发酚测定实验五、挥发酚测定 实验六实验六 、氯离子测定、氯离子测定 实验七、实验七、SO2测定测定 实验八、实验八、NOx测定测定 实验九、矿物油类测定紫外分光实验九、矿物油类测定紫外分光 实验十、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原子吸收实验十、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原子吸收 实验十一、苯系物测定气相色谱实验十一、苯系物测定气相色谱 实验十二、实验考试实验十二、实验考试 第2页/共31页 4、环境监测、环境监测 是环

3、境科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环境科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环境保护的基础。1、环境、环境3、监测(监视、测定、监控等)、监测(监视、测定、监控等) 环境科学包括的学科有: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科学包括的学科有: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 环境监测是所有这些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环境监测是所有这些环境分支学科的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第3页/共3

4、1页 环境环境 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为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即为这个事物的环境。这个事物的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在环境科学中,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 其他的生命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其他的生命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把环境明确中把环境明确定义定义为: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壤、矿藏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

5、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壤、矿藏、森林、草原、森林、草原 、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等 。 第4页/共31页 环境监测环境监测 以环境为对象,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现代技术方法,间断地以环境为对象,运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现代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或连续地监视和检测代表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环境监测包括的内容:环境监测包括的内容: 1、化学监测:对化学污染因子的浓度进行的化学或物理化学测试;、化学监测:对化学污染因子的浓度进行的化学或物理化学

6、测试; 2、物理监测:对物理因子(如: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物理监测:对物理因子(如:热、声、光、电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的强度和能量进行的物理测试;强度和能量进行的物理测试; 3、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进行测试;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进行测试; 4、生态监测:对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生态监测:对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测定。及其组合要素进行

7、系统的观察和测定。第5页/共31页确定目的确定目的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运送保运送保存存分析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综合评价等 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包括各种分析测试技术,还应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不仅包括各种分析测试技术,还应包括布点技术、采样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因此,环境监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专业面宽数据处理技术和综合评价技术等。因此,环境监测技术涉及的知识面、专业面宽,它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分析化学基础,还需要有足够的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它不仅需要有坚实的分析化学基础,还需要有足够的物理学、生物学、生

8、态学、气象学、地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气象学、地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第6页/共31页 环境分析是在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分析是在分析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是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或称之为被动监测阶段;是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或称之为被动监测阶段; 环境监测比环境分析应用的手段更多,监测的范围更广,是对环境分环境监测比环境分析应用的手段更多,监测的范围更广,是对环境分析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环境监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监测析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结果,环境监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监测。 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以化学分析和仪

9、器分析方法为手段,对环境中的是以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方法为手段,对环境中的化学污染因子化学污染因子作定性的检测(作定性的检测(detection)和定量的测定和定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或测量或测量(measurement) ,是间断的、定时的、局部,是间断的、定时的、局部的分析结果,并不与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他的因子进行关联。的分析结果,并不与时间和空间以及其他的因子进行关联。 环境分析的一般工作过程:环境分析的一般工作过程: 取样取样样品前处理和保存样品前处理和保存定性或定量测定定性或定量测定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第7页/共31页 早期的(早期的(50507070年代)环境监测即为环境分

10、析,到年代)环境监测即为环境分析,到7070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技年代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仪器分析、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手段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术的进步,仪器分析、计算机控制等现代化手段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继问世,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各种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相继问世,环境监测从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等,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也从原来的局部监测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监测范围也从

11、原来的局部监测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第8页/共31页一、环境监测的目的一、环境监测的目的第9页/共31页 环境监测可按其环境监测可按其监测目的监测目的或监测或监测介质对象介质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按进行分类,也可按专业部门专业部门进行进行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分类(如气象监测、卫生监测和资源监测等)。第10页/共31页1监视性监测监视性监测(又称为又称为例行监测例行监测或或常规监测常规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简易、低空航测、遥感)、污染事故监测(简易、低空航测、遥感) 、仲

12、裁监测(事故纠纷)、仲裁监测(事故纠纷) 、考核验证监测(人员、方法验收、治理验收)、考核验证监测(人员、方法验收、治理验收) 、咨询服务监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等)、咨询服务监测(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等)(一一)按监测目的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第11页/共31页 3 3研究性监测研究性监测( (又称科研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 、环境、环境本底监测本底监测及研究及研究 、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污染物、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污染物对人、生物和其它物体的影响,如职业病、地方病的研究等)。对人、生物和其它物体的影响,如职业

13、病、地方病的研究等)。 、标法研制监测(统一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物质、标准液的研制等)。、标法研制监测(统一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物质、标准液的研制等)。 、综合评价研究监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规律研究等)。、综合评价研究监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规律研究等)。第12页/共31页 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和光监测、卫生(病原体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和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等)监测等。、病毒、

14、寄生虫等)监测等。(二二)、按监测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类、按监测介质(或环境要素)为对象分类第13页/共31页1、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监测是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及其含量,又可分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大气污染源监测两种。 目前被列为大气污染物的已约100多种,这些污染物以分子和粒子状两种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我国已有多种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排放量作了规定。 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SO2、NO2、 TSP、PM10、 CO、O3、Pb、苯并a芘(BaP)、氟化物共10种物质的浓度标准作了限制性规定。 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对SO2、NOx、 TS

15、P、卤化氢、苯并a芘、碳氢化合物等33种有害工业气体作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限制。 在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又对居住区中的CO、乙醛、乙醚、甲醛、苯、二甲苯等34种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作了规定,对车间空气中的CO、一甲胺、乙醚等111种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也作了规定。 近年来,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酸雨、臭氧层空洞等,与之有关的氯氟烃浓度,温室气体( CO2、N2O、CH4等)也成为大气监测的对象。 第14页/共31页 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如:江、河、湖、海) 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水质监测的项目很多,

16、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物理性状的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电导率、悬浮物(SS)、气味等,另一类是化学指标,如溶解氧( DO)、化学耗氧量( CODcr )、生化需氧量( BOD5)、总有机碳(TOC)、重金属、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等,再一类是与生物有关的指标,如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等。2、水质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3、土壤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所引起,一是工业废弃物(如废水浇灌、废渣的不合理填埋)引起,另一方面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当引起。受到污染的河流的河床底泥污染,也属于土壤污染之列。 土壤污染的主要监测项目是对土壤、作物、有害的重金属如铬、汞、镉、铅、镍等; 非

17、金属类:Sn、CN-、F-、S2-;有机类:苯并芘、三氯乙醛、油类、DDT、六六六等。第15页/共31页4 4、固体废物监测、固体废物监测 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性、急性毒性(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吸收毒性)等。 5 5、生物监测、生物监测 生物群落监测、植物群落监测法、细菌检验监测法、水生生物毒性试验监测法等。6 6、噪声、振动监测、噪声、振动监测 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噪声源、厂界噪声、建筑工地噪声、振动等。第16页/共31页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二、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一、环境监测的发展(自学)一、环境监测的发展(自学)第17页/共31页 (二)、环境监测

18、的特点(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综合性、综合性 、连续性、连续性 、追踪性、追踪性第18页/共31页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很快,最基本的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很快,最基本的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在很多场合还在应用在很多场合还在应用:如重量法常用在残渣、降尘、硫酸盐等的测定中,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如重量法常用在残渣、降尘、硫酸盐等的测定中,容量分析法被广泛用于DO、BOD、COD、酸碱度、总硬度、氰化物等的测定中;应用更多的为、酸碱度、总硬度、氰化物等的测定中;应用更多的为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如:如光谱分析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光谱分析法(可

19、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色谱分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等)等)第19页/共31页,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许多极法、库仑分析法),放射

20、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等。许多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新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应用,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高效液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气相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仪( GC-FTI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流动注射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法(FIA),酶免疫,酶免疫检测(检测(EIA)。)。 遥感(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三S技术技术在环境在环境科技

21、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科技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第20页/共31页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三三S技术技术光谱分析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荧光射线分析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电化学分析法: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库仑分析法放射分析法:同位素稀释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仪器联用及新技术:GC-MS、HPLC-MS、GC-FTIR、ICP-AES、 ICP-MS、FIA(流动注射法)、EIA等(重量法、容量法)(遥感

22、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第21页/共31页 优先污染物:优先污染物: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物质。物积累性、三致物质、毒性较大以及现代已有检出方法的物质。 优先监测: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世界上已知的污染物有世界上已知的污染物有700万种,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达万种,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已达10万种。万种。 我国提出的优先污染物包括我国提出的优先污染物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种化学类别,

23、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种有毒化学物质。第22页/共31页化 学 类 别名 称1、卤代烃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3、氯代苯类氯苯、邻二氯苯、对二氯苯、六氯苯4、多氯联苯类多氯联苯5、酚类苯酚、间甲酚、2,4-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6、硝基苯类硝基苯、对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对硝基氯苯、2,4硝基氯苯7、苯胺类苯胺、二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2,6二氯硝基苯胺8、多环芳烃萘、荧葸、苯并Lb荧葸、苯并k荧葸、苯并

24、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芘9、酞酸酯类酞酸二甲酯、酞酸二丁酯、酞酸二辛酯10、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滴滴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除草醚、敌百虫11、丙烯腈 丙烯腈12、亚硝胺类N-亚硝基二丙胺、N-亚硝基二正丙胺13、氰化物氰化物14、重金属及其化合物 砷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第23页/共31页 环境标准环境标准: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根据国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

25、件和科学技术水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一、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分级:分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分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26、环境基础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六大类。第24页/共31页 (1)、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限制性规定。 (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排放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

27、准和地方标准两种,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排放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种,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应符合的条件:充和完善,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应符合的条件: 、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 、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的综合性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的综合性排放标准和 行业性排放标准,综合性行业性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性排放标准

28、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第25页/共31页 (3)、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如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等。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如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等。 (4)、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质、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质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 (5)、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中对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化工作中对具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对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对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