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_第1页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_第2页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_第3页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指导中国地理http:/www.lwlm.com就考查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中国人文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区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这些内容是新课标考试说明中明确的必考内容,也是历届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同学们在进行该专题的复习时,应在以往“条块分割”复习的基础上,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强化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一、 冲刺复习策略1. 强化区域空间定位,构建区域空间概念学好中国地理首先要解决地理空间定位问题,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纬线定位法:识记一些重要的点、线、面信息,然后利用这些点、线、面对应的经纬度,进行定位(图1)

2、。图1内容说明。(1) 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2) 平原:a松嫩平原;b辽河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长江中下游平原;f珠江三角洲平原。(3) 丘陵:山东丘陵;东南沿海丘陵;辽东丘陵;两广丘陵。(3) 盆地:a准噶尔盆地;b塔里木盆地;c吐鲁番盆地;d柴达木盆地;e四川盆地。(2) 相对位置定位法:以熟悉的地理事物或控制点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去推导陌生的地理事物,实现区域定位。如天山的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3) 区域轮廓定位法:在区域微观图的综合考查中,一般要先解决定位问题。命题中常呈现中国省区的局部轮廓。如“丁”字形是重庆,宁

3、夏像个“十字架”等。特别要注意省区相对于河流、山脉、湖泊、海洋的位置信息。(4) 区域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进行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如热带季雨林在我国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南部等都有分布。2. 探究区域发展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复习中国地理专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区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区域发展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培养和提高“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可结合图2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式复习。3. 突出区域特征,重视区域发展中国区域地理的复习,应结合教材中的重要区域

4、案例,以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的分析为重点。在对具体区域特征进行分析时,应重点把握区域突出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确定区域内国土整治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如江南丘陵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立体农业是符合当地特点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 重要考点整合1. 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从地理位置看,我国既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又有跨越经度多的特点。从地势上看,呈现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从地形类型上看,具有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大的特点;从地形分布上看,具有东部多平原与丘陵,西部多高原和山地的特点。这样的位置与地形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人类活动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 对气候

5、的影响:增强了气候的大陆性,使我国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产生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季风气候显著;增大了热量的南北差异和水分的东西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更为复杂多样;便于海洋上的暖湿气体深入,形成降水,也使气流随地形抬升,造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导致高原气候区的形成和气候垂直差异性的产生;阻碍气流运行,使夏季的湿润气体难以深入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加大了西北内陆区的干旱程度;减弱了冬季南下冷空气对南方地区的影响。例如,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台湾山脉东侧的降水明显多于西侧;秦岭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使汉中谷地与

6、渭河谷地在气温和降水方面存在很大差异。(2) 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向东流入大海;山脉成为分水岭,影响到河流的流域范围;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3) 对植被、土壤的影响:造成土壤和植被在山脉阴坡、阳坡的存在差异;植被和土壤存在水平及垂直的差异。(4)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能带来便利的海运,便于与海外各国交往,因而我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同时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造成东耕西牧的农业生产差异;形成了东密西疏的交通网差异和人口分布差异。2. 中国气候相关考点整合(1) 中国气温分布及成因分析冬季气温分

7、布的特点: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原因是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原因是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虽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南北光热差异小。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总体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由于是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2) 降水分布及成因分析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成因:海陆位置的影

8、响(东南距海近,受夏季风带来水汽的影响,降水多;西北距海远,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季风的影响(东南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东部,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西南及华南地区)。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即夏、秋两季,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左右;南方雨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得晚,结束得早,雨季短;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成因: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夏季风进退的迟早有关;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有关。(3) 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表现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与同纬

9、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都较大;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组合好。成因: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盛行。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的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大风、严寒、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等。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表现为: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成因:跨纬度广;东西距海洋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http:/www.

10、lwlm.com。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从而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高原、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3. 河流主要考点答题技巧分析(1) 河流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河流特征描述一般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河流水系特征描述内容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上游、中游、下游的划分(各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等。河流水文特征侧重描述:年径流量;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如塔里木河水文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成因是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11、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变化影响大。(2) 河流水能开发条件分析及对区域影响的评价。河流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地段水能丰富,水能资源的开发还需有能修筑水坝的峡谷地形、有能蓄水的库区地形(宽谷盆地)。对区域的影响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电力紧张局面;改善环境等。但要注意水能开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如珠江上游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峡谷多、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红水河水能资源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围绕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

12、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环境。(3) 河流航运价值分析。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流平缓;降水分配均匀,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河道深且宽阔,航运条件好。社会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大。注意: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纬度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流域内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运输量小的河流,航运价值不大。如长江航运价值大的原因:自然条件。长江流程长,支流众多,流经亚热带地区,丰水期长,通航时间和里程长,水量大,中下游沿岸为平原,河道宽阔,利于行船。社会条件。长江流经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稠密,货运量大,可以沟通东西联系。荆江经过裁弯取直后河

13、道宽阔,三峡工程改善了川江的通航条件,提高了通航价值。4.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国土整治与开发的任务艰巨。各地区的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历史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均不相同,因而不同地区的开发、建设或整治的重点也就不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从区域特征入手,明确不同地区国土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个区域国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的主要方向与途径。教材中给出的案例主要涉及: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以黄土高原为例);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以三峡工程为例);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

14、;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以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例);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东北地区为例);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工程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以西南地区为例);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以海南岛为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以上海为例)。在对上述十个典型案例分析的同时,应和国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达到学以致用和实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我国东北商品农业与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的对比;长江三峡工程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对比等。该部分知识涉及内容虽然较多,但通过构建答题模型,可以提

15、高复习效果(图3图6)。【创新训练】1. 图中山地是我国(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a. b. c. d. 2. 关于乙处岩石的分类及古地理环境的http:/www.lwlm.com推断正确的是( )a. 岩浆岩 浩瀚大漠b. 沉积岩 温暖浅海c. 沉积岩 冷湿沼泽d. 变质岩 长寒苔原3. 图中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c. 块状山地 d. 地堑4. 关于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按成因分类,甲、乙属同一类岩石b. 丙、丁生http:/www.lwlm.com成的地质环境相同c. 丙

16、、丁是优良的建筑和装饰材料d. 乙受热变成丙5. 关于图中山地南北地域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山地以北高原可以欣赏到“大漠戈壁风情,丝路古道神韵”b. “风吹稻花香两岸”是该山地以南黄河两岸季节性典型农业景观c. 该山地以北高原“秦腔苍凉悲壮”,以南平原“马头琴声悠扬”d. 该山地以北高原草场退化严重,以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乌兰布和沙漠原是黄河冲积平原上的一片草原,西汉时是汉族移民屯垦的重要地区。东汉史学家班固曾描写此处“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10世纪末,宋朝使臣王延德出使高昌国(今吐鲁番),途经该地时载:“沙深三尺,马不能行,行者皆乘橐驼(骆驼)。”晚清时“流沙已抵河岸”。图8为今乌兰布和沙漠区域分布图。材料二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生态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