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TSP判译准则_第1页
物探TSP判译准则_第2页
物探TSP判译准则_第3页
物探TSP判译准则_第4页
物探TSP判译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南交大地质工程系 王 磊 2012年12月TSP判译准则 一、反射波振幅越高,反射系数和波阻抗的差别越大,说明围岩在此处的变化越大。 譬如在完整岩体与破碎岩体、硬质岩石与土状岩体、干燥围岩与饱水围岩等的交界处,围岩变化都较大,反映在此处的反射波振幅也就越高;因此,可作为岩性变化的界线依据。如表1-1是一些常见岩石材料的波阻抗。 材料名称密度纵波波速 波阻抗 钢7.851304000铜8.48.936703170花岗岩2.63.0400068008001900玄武岩2.72.864500700014002000辉绿岩2.853.054700750018002300辉长岩2.93.156006

2、30016001950石灰岩2.32.8320055007001900白云岩2.32.85200670012001900砂岩2.12.9300046006001300板岩2.32.7250060005751620石英岩2.652.950006500110019003g cm表1-1 一些常见岩石材料的波阻抗 m s2kg cms 二、正反射振幅(红色)表明正的反射系数,也就是刚性岩层;负反射振幅(蓝色)指向软弱岩层。 正反射振幅(红色)表明正的反射系数,也就是刚性岩层,在碳酸盐地区岩溶探测过程中可视为灰岩、白云岩等;负反射振幅(蓝色)指向软弱岩层。在碳酸盐地区岩溶探测过程中可视为透水性差的隔水

3、层,如泥岩、页岩、泥灰岩、泥质粉砂岩等,明确地层的分布状况,对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1为TSP探测结果二维图的一部分,+771处有一条蓝色反射界面(负反射振幅),判定此处有一软弱夹层;在其前后有多条红色反射界面(正反射振幅),判定岩质较硬。实际开挖情况:探测段岩性为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其中在+769+754(对应+771蓝色反射界面)段为页岩,岩体相对较软弱。+771蓝色反射界面图1 TSP探测结果二维图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正(负)反射振幅仅能代表反射界面这一点的地质情况,并不能代表此反射界面到下一反射界面的地质情况:图2在+080、+074处各有一条蓝色反射界面,而+080+

4、056段Vp反而上升(图中红色阴影代表Vp上升,蓝色阴影代表Vp下降),岩体为灰岩;在+056处有一红色反射界面,而+056+020段Vp反而下降,岩体页岩。这是由于仪器本身的分辨率决定的,当一个地质体很薄,小于仪器的分辨率时,就只能探测到该地质体的前界面,而无法探测到后界面。在这种情况下红色反射界面往往代表的是一刚性岩性如灰岩等,而蓝色反射界面代表的是一软弱夹层如页岩、溶槽、溶缝等。图2 反射截面不真实三、 若横波S反射比纵波P强,则表明岩层饱含地下水,比较任何反射振幅必须小心,因为反射振幅易受随机噪音和数据处理的影响。 图3三角反射界面( )代表P波反射,方块( )、圆盘( )反射界面代表

5、SV、SH波反射,在+165+130段显示的均为S波反射,P波反射在反射层筛选一步中被筛选掉,说明S波反射比P波强,判定此段地下水发育,在碳酸盐地区可视为溶隙和溶槽发育区。实际开挖过程中,+165+130段溶隙和溶槽水发育,总出水量约20m/h。图3 三角反射界面四、Vp/Vs有较大的增加或泊松比突然增大,常常是因有流体的存在而引起的,在碳酸盐地区可视为大型溶槽或溶腔的发育位置,通常情况下,泊松比 和Vp/Vs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Vp/Vs较大的增加或泊松比突然增大,常常是因流体的存在而引起的。由于Vs在流体中不传播,所以当Vs下降时,通常是由于地下水存在的原因,与之相对应,Vp/Vs和泊松

6、比增大。图4中+148+140段(黄色阴影部分)Vp/Vs值和泊松比均有较大的增加,且泊松比值达到0.36,实际开挖至此段时,溶槽地下水发育,普遍呈淋雨状出水。图4 Vp/Vs和泊松比的变化趋势五、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密度或孔隙度增加 Vp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关系 岩体裂隙密度增加,也就代表岩体破碎,Vp就相应下降,在碳酸盐地区可视为溶隙发育或是蜂窝状溶蚀作用发育;相反裂隙密度减小,岩体完整时,Vp就上升。如图5所示:在+253+214段,有多组反射界面存在,蜂窝状溶蚀作用强烈,溶隙发育,岩体破碎,Vp下降;在+214+185段有极少反射界面存在,岩体完整,溶蚀作用较弱,Vp上升。由此可以得知:岩体越完整,Vp越高。图5 Vp与岩体完整程度的关系 Vp与孔隙度的关系 在同等条件下,当孔隙度增加时,岩体密度下降;当孔隙度降低时,岩体密度上升。从下图( Vp与孔隙度关系图)阴影部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探测段岩性没有任何的变化,当岩体密度上升时(孔隙度降低),Vp随之上升;当岩体密度下降时(孔隙度增加),Vp随之下降。由此可以得知:相同岩石孔隙度越低,密度越高,Vp也越高;孔隙度越高,密度越低, Vp也越低。六、杨氏模量下降,表明岩体变软弱 右图(杨氏模量与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