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_第1页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_第2页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_第3页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 豫剧大师马金凤:不老的“金凤凰”“昵称剧坛寿星,美誉洛阳牡丹。她因豫剧而年轻,豫剧因她而璀璨。她拥有四代观众,她寄托着五大名旦的历史牵挂。马派艺术溪成河,河成江,江成海,她仍然在挂帅,她演绎着九十登台的梨园神话,她是不老仙”今年9月底,90高龄的马金凤走上领奖台时,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为她宣读以上领奖词。与她共同分享“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www.lwlm.com这一殊荣的,是同为83岁高龄的台湾豫剧皇后张岫云。这是马金凤今年的第一个终身成就奖,却不是唯一一个。在10月15日的第12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上,马金凤先生再次赢得最高荣誉奖终身成就奖。这位在豫剧舞台上

2、活跃了83年之久的艺术大师,依然在为豫剧的传承而忙碌着。当经济记者敲开马老师所在的北京商务会馆的房门时,她刚刚午睡醒来,乐呵呵地握住了记者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没有一点架子,非常亲切。洛阳出金凤 老舍是戏迷早期的豫剧名角儿多出身寒门,穷苦人家的孩子去学戏,似乎是较好的出路。从小出生在苦艺人家里的马金凤本名崔金妮,她从六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唱河北梆子,因为小有名气而被老乡称为“七岁红”。“不像现在,那时候都是因为家庭困难才学戏的。家里无田无地,也没有家,我伯父他们都是搞文艺的。”六岁登台唱河北梆子;七岁唱红;八岁时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开始学习豫剧;九岁时为了给奶奶治病被卖入戏班,同年被继父赎出

3、后为了报答恩情,改姓马;十四岁开始正式登台演唱豫剧,通过老征东、对花枪等剧目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我先学的河北梆子,武打戏比较多一点,咱这个豫剧,唱功戏比较多。”这就对演员的嗓子有很高的要求,马金凤说刚开始她其实是没嗓子的,为了练出金嗓子,颇经历了一番痛苦。她练腔从不懈怠,每天坚持站在田地里吊嗓,九年如一日,才有了现在的明亮圆润的嗓音。尽管求生存是马金凤最初走上这条道路上的初衷,能激励她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走得如此坚实的则是她的双亲。当父亲崔合利因贫穷潦倒离世后,母亲便带着她在父亲的坟墓前许下诺言,一定要让她练成一副好嗓子,于是每天趁太阳升起之前叫醒她,因为有内行人指点只有迎着早上的太阳练习,才

4、能练出好嗓子。可怜天下父母心,马金凤没有辜负母亲的美好愿望,坚持练戏,直到现在仍然早晚坚持练功。精湛的表演艺术和“金嗓子”使她的风格呈现出明亮、朴实、圆润、甜美的特色。成名后的马金凤,被誉为“洛阳牡丹”。老舍先生看过她的演出后,曾写诗赞美: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多风雷。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练才。长安春月夜,鼓板绽红梅。在马金凤的众多戏迷中,老舍先生也只是其中的一抹色彩。能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让马金凤感到很自豪。“我这唱一辈子没有唱烦过,我学戏的时候都是在农村唱戏,搭高台子。从小老师教导的就是,唱戏是唱给观众听的,观众要求你唱多少,你就得唱多少,不能说高兴不高兴啊,就不唱了,那不

5、行。那时候有台口(演出任务),三天一个台口,四天一个台口,今年把明年的合同都给签好了。”即使同一天内,跑去两三个地方唱戏,也是常有的事儿。“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在83年的舞台生涯中,马金凤拥有四代戏迷的喜爱,特别到现在,许多80后、90后也很欣赏他们心目中的马奶奶。许多戏迷在网络贴吧中“盖高楼”(跟帖数量多),自发为马金凤健康长寿祈福。“我这一门戏年轻人都比较喜欢,像秦香莲之类的苦情戏,现在好多小青年不喜欢,我这个戏又能唱,又能表演,年轻人比较能接受。”马金凤讲的这门戏便是穆桂英挂帅,而她这一辈子演的最多的戏,就是杨家将,这成了她最为标志性的代表剧目。懂昆曲也懂京剧的马金凤把豫剧看成是最

6、贴近普通大众的,她认为,民众喜欢看豫剧是因为好懂,能听得懂也能看得懂,“普通群众看京剧或者别的剧种,多少都有点费劲,豫剧的戏词比较大众化,不像昆曲京剧那样很多文词。 ”马金凤还指出:“豫剧跟别的剧种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它都是大段唱,每个演员出来都唱一大段,不像别的剧种三言两语、表演多、舞蹈多,咱们山东、河南都喜欢大段唱,山东有山东调,河南有河南调,同是一个系,但是唱起来却是丰富多彩的,群众都很喜欢。” 群众喜欢马金凤的戏,还不得不提这样一件事。“我们河南那流传这样一句话,看看马金凤,一辈子不生病。一是因为我母亲演的戏,悲剧的比较少,精气神都很好,很鼓舞人。再一个原因是,正好有一个小故事,”马金凤

7、的大女儿马浦对经济记者讲起这个典故的由来,“那时候她去河南巩县演出,有一个老太太久病不起,她听说我母亲要去演出,就想看,她的儿女满足了这个要求,结果看完之后,她的精神一下子好起来,回家以后能下地活动了,这个事情就成了奇迹”。“这是真事,”马金凤很高兴地向记者说,“当时她卧床不起,都准备后事了,儿女也很孝顺带她来看戏。看完一场以后,她就不回家了,我在上面唱,她就在底下看,她儿女就给她弄点包子和胡辣汤啊,弄点这吃弄点那吃,哎,好了。老太太以后还把我请到她家。”马金凤把这看成是群众对她的鼓励,“也是她遇到好医生了,凑巧了。但是通过这件事,就开始考虑怎么样为群众服务,怎么样把戏演好,这么多人喜欢咱也是

8、很好的鼓励”。尊师重道演穆桂英获梅兰芳赏识已到耄耋之年仍然挂帅的马金凤随着社会的变迁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仍然不变的是她对豫剧一如既往的坚持。从前出身寒门奔波学戏的她如今也已为人师,带出了马派的独特风格,成就了十代穆桂英的传奇。说到穆桂英挂帅,除了马金凤之外,喜爱京剧的人们也会想到梅兰芳,这也是梅兰芳的经典剧目之一。正是这一部剧,成就了马金凤与梅兰芳的师徒之缘,“1953年我到上海演出,梅先生看到咱这个穆桂英挂帅,就觉得京剧没有这个特长,京剧都是三言两句表演多,咱豫剧特长就是男女演员大段唱。除了京剧就没有这个节目外,我的老师教得好、嗓子又好,梅先生看了,觉得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就喜欢这个穆桂英

9、挂帅了。”让马金凤动容的是梅兰芳对地方演员都很关心,“因为都在农村唱,身段也比较差,我们被叫做土邦子。梅先生作为一个名家看到地方剧种的特长,就放下身段学习,他作为老一代的行为对咱们年轻一代帮助很大。”受到赏识的马金凤成为梅兰芳的外剧种弟子,在梅兰芳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观赏性,“他说从表演上你这个戏不错,但是从服装上就不那么好,梅先生指出,穆桂英是官宦之身,服饰很漂亮,有了他的帮助,咱这个戏才能提高一步。”梅兰芳在看了这个戏后,也出演了穆桂英挂帅,以京剧独有的魅力表现了不一样的穆桂英。穆桂英这出戏能够流传这么久,马金凤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传承者。“我母亲这个戏是后来她口述,我父亲记录下来,经过多次改编形

10、成的,在这之前都没有记录。”马浦说口口相传是当时剧本流传的唯一方式。“现在和过去演戏真的是两个世界。现在老年人喜欢叫自己的子女搞一些文艺,不像我们那时候唱戏就是为了生存。”也许正是因为彼时学戏的特殊目的,马金凤现在对每一位教戏的老师都心存感激之情。“咱们豫剧都是口传,过去没文化都是口传,老师教一句,我学一句,一代一代口传。”喊出嗓子后的马金凤遇到了两位恩师:唱豫西调的燕长庚和唱白句的翟彦身。两位老师一个擅长高调,一个擅长西调,“两个老师的特长都教给我了,既有豫东调,又有豫西调,所以我既能唱高调,又能唱苦戏。老师技艺比较高,我继承的东西也就比较多一些,对我有好处。”两位老师也深深影响了马金凤的为

11、师之道。“到我教学生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尊重老师,知道尊重老师的重要性,所以谁跟我学戏首先要知道尊敬老师。老师跟爹娘一样,爹娘起不到的作用老师能起到,本事和能耐是老师给的。老师在旧社会学的东西不一样,都是挨打受气学来的,教给你了,他也是把饭碗交给你了,对他们要同父母一样的敬重,学了东西不能把他们忘了。”马金凤理解穷人学点东西有多不容易,她的学生大多www.lwlm.com都是来自农村,“不用买点这,送点那的,你有啥就教给他啥,艺术才能发展。”艺术不分派别 同行亦好友人们听戏都喜欢按照角儿划分流派,豫剧按照旦角划分的流派便有九种之多。在马金凤看来艺术是没有派别之分的,大家相互间都是好朋友,“我们都

12、在舞台上演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长,嗓子不一样,唱起来的感觉就不一样,到现在学生跟老师之间的风格,也都不太一样。”对于她来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见到唱豫剧的同行们,“今年春节张岫云过来了,我们就在一块儿。她来一回不容易,大陆有什么活动邀请她,她就过来住一段,有活动就交流交流,接受媒体采访,还参加关于两岸关系的座谈。”昔日和她齐名的其他四位名旦,如今已成为她思念的一部分,只能通过回忆来与之交谈。“我身体比较好,没什么毛病。”现在经常有学生和年轻人找马金凤学点唱腔。“我也唱他们也唱,都是带他们的,边唱边教边学,互相学习,教晚辈都是义务,我小时候都是老师把去教大的,现在青年人需要我来帮助了,那也是好事,咱热情地接待。他们一说来学习,我可高兴了,又说又唱又比划。”记者手记:闲暇时间,上网玩连连看、扑克牌、碰珠,都是马金凤的爱好,用她的话说就是,“可以练眼神儿。”因为从小四处演出,所以马金凤不习惯总在一个地方待着,退休的儿女们常常陪着她四处转转。“这次在北京待的时间可不短了,今天晚上就回郑州。”听她这么一说,记者更感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