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_第1页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_第2页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_第3页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_第4页
“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丽乡村”带来“小城之春”这里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这里阡陌交通, 集聚繁华; 这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里白墙黛瓦,绿雨桑麻这 不是古时的桃花源,也不是秀丽的江南,这是中原大地的新 农村,这是河南建设的美丽乡村试点。曾经灰头土脸的小乡 村,抖落了满身尘埃,美得让人惊叹。田园风光的自然美,现代社区的生活美,环境整洁的外在美,富裕文明的内在美豫东小镇美似江南 两年集聚 1 万多人“坞墙” ,读来不 似在中原,倒颇有江南韵味,令人神往。一个秋日的清晨,记者来到商丘市睢阳区坞墙镇,触目 皆是古朴清丽的白墙黛瓦,镌刻着坞墙赋文化墙也是简 洁雅致的徽派风格。赋曰: “涣水安澜,辐辏千帆百橹,故 名曰坞

2、;仁人兼济,高筑黛瓦青砖,因号为墙。据载, 坞墙是古南亳之地,此地南临涣水,北宋开宝年间,水路自 汴京通往江淮各地,船主为防风停船,在涣水北岸筑起一道 防风墙,称坞墙。古时的坞墙是船客避风的港湾,今日的坞墙是百姓安居 的乐土。 2013 年,坞墙镇坞墙村被列入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 试点,利用财政奖补资金,坞墙镇对中心镇区内的 12 条道路进行了整修,并新建了下水道、公厕、太阳能路灯等,彻 底改变了镇区的面貌。在坞墙镇的文化大街,徽派风格的建筑整齐排列,笔直 的大道旁分布着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敬老院。文化区背后 是小型的产业孵化园区,坞墙镇党委书记孟超说,咱小城镇 的产业孵化园不是“高大上” ,而

3、是“小轻密”科技含 量不高,个头不大,安排就业人员多。占地 200 亩的孵化园 一期 60 亩,已有 12 家企业入驻,吸纳本镇 700 多名人员就 业。“大人来上班,孩子就送到前面的学校上学,无人照料 的老人可以托养在敬老院,不但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也解 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 ”孟超自豪地说,咱这切 合实际。脚踏实地,步子才稳。坞墙镇的住宅,群众嫌价格高, 镇里就划出 200 亩作为住宅自建区,统一规划和设计,并打 好地基,由群众自己建造。这一下解决了农民因住房成本高 而不能进城的羁绊, 600 户镇民自建房噌噌噌地长起来了, 2000 多人安居于镇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不仅把居民

4、社区的道路建得宽敞平 坦,也把曾因道路失修、 污水横流而生意萧条的商业救活了。 几条商业街和综合农贸市场新增 1300 多家商户,两家大型 超市和一家汽车 4S 店也陆续入驻。孟超说,坞墙镇经商环境好, 吸纳农民进镇能力强, 2012 年以前,中心镇区人口仅 4000 多人,现在已达到 1.6 万人, 除本地人口外,还吸引了许多外乡镇商户来经营,甚至连温 州商人也来落户。 镇区每天汇聚周边消费群体 3 万至 5 万人, 商品成交额 2000 万元以上。孟超表示,美丽乡村建设点燃 了商贸和小产业聚集,引发了人口快速聚集,加快了城镇化 进程。等社区进一步改造后,全镇可容纳 3 万人,这就是人 口向

5、中小城镇聚集。美丽不只“面子” 乡村“里子”也温暖 经过 105 国道睢阳段时,千万别以为已进入安徽。坞墙 之北,商丘市睢阳区的冯桥镇也是徽派风格。冯桥镇的美丽乡村项目实施比坞墙晚一年。 “旁观者清” , 冯桥镇党委书记杨光磊看了一年,对美丽乡村多了一层体会: 美丽乡村的“美” ,不只是外在美,也要内在美。外在美是 环境之美、自然之美;而内在美则是生活富裕、文化之美、 文明之美。冯桥镇政府所在地曹集村去年硬化了街道,修建了辅道、 下水道、 公厕和垃圾中转站, 绿化、亮化后,面貌焕然一新, 解决了“外在美”,并触及“内在美”,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 乡音大舞台、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学校等,从基础

6、设施 建设向公共服务深入。杨光磊说,我们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街道卫生保持 得干干净净,镇区广播每天进行文明宣传,也通报一些不文 明的工商户和居民,好习惯正在养成。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政府所在地现已成 为吸纳农民的“孵化器” 。冯桥镇的人口,从 2003 年的 2000 人集聚到现在的 8000 多人;纺织、服装加工、铝型材加工 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吸纳了社区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重点就是道路、环境、绿化、亮化 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学校、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 施建设的“内外美兼修” ,美丽的不只是“面子” ,还有温暖 的“里子”。直管县(市)永城市刘河镇的周庄、

7、王浅庄、谢楼等 6 个村庄,地处煤矿采空区和塌陷区, 2012 年启动整村搬迁, 今年已经入住到刘庄镇中心社区。白墙灰瓦间,点缀着红柱 子、红大门,俨然一个徽派小镇。作为 2015 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刘河镇“以镇当 城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品 质的同时,更注重“里子” 。镇中心社区文化广场安装了 24 小时自动图书馆,这样的图书馆在全省都不超过 10 座。社 区服务中心建立了图书阅览室、 棋牌娱乐室、 乒乓球活动室、 居民学校等,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软”需求,使城市文明 向乡镇社区延伸。省界东南西北转一圈处处可见倩影 坞墙、冯桥、刘河,地处河南东部偏远地区,曾经

8、是落 后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遍布这些偏远地区,不光是 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社区,还延伸到中心村。河南南部的南阳市唐河县大河屯镇大河屯村是镇政府 所在地, 2014 年被省财政厅确定为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项目。该村从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入手,进行基 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如今,坑坑洼洼的乡村小道变成平整洁净的水泥路面, 乡村土戏台子被改建成乡村文化广场,村民们吃上了清洁的 自来水村里建了两处广场、一个文体活动中心,每到夜 晚,广场上的音响定时响起,明亮的灯光下,群众在这里跳 舞、唱戏、下棋、打太极、看电影,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 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引导着农民向

9、这里聚集, 目前已吸纳 6 万多居民入住,成长为一个小城市的模样。 河南东北部的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原来只有 701 人。去 年,西辛庄村利用各级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并整合资 金,进行了道路硬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 6 万 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广场,修建了人工湖、健身娱乐区、休闲 活动区、绿化种植景观区等,每晚都有上千人在这里跳舞娱 乐。西辛庄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成了电光源产业园区, 可安置 8000 余人就业;投资 6000 多万元建成汽车销售市场, 吸引大众等 10 余家汽车销售商入驻。村里还建成了全市一 流的村办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医院,村里家家户户 通上了燃气、有线

10、电视、互联网。目前,西辛庄村集聚了 1 万多人口,已经有一个镇的规模。村党委书记李连成说,一 定要让农民过上市民生活。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灵宝市尹庄镇涧口中心村(尹庄镇 城南中心社区)是 2013 年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投资 5354.7 万元用于道路建设、 污水处理、 垃圾治理、 社区绿化、 照明亮化、视频监控、文化服务中心、河滨游园等项目 3 大 类 14 项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焕然一新。尹庄镇 涧口村整体搬迁,相邻的李村、留村 2 个山区自然村落也聚 集过来,集聚人口 5698 人。美丽乡村中心开花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 从郑州沿郑少高速去少林寺,在登封出口东侧,有一个 设施齐全、

11、环境优美、现代化的新型社区一一唐庄乡集镇区。山区面积占全乡总面积 70%的唐庄乡,曾经山路崎岖、 房舍破旧。为改变落后面貌,唐庄乡在靠近登封市区的 4 平 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了唐庄中心社区、玉溪社区和张村社 区 3 个新型美丽乡村社区,计划通过 5 年时间,把全乡 27 个行政村 4.2 万群众通过移民、搬迁等形式全部迁到镇区居 住生活。同时,把全乡产业布局规划为四个片区一一东部工 业产业园、西部农民创业园、九龙潭生态文化旅游区、镇区 三产服务区,众多产业的推进,为入住群众提供了创业就业 机会。人口的快速集聚,使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滞后。 2013 年, 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落户唐庄乡集镇,

12、这可是雪中送 炭。集镇区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荥阳市城关乡王庄村昔日穷乡僻壤, 设施不完善。 如今, 王庄村把村庄规划与郑州新材料产业园区结合,突出村庄宜 居、园区宜工的特色,村里已有 90%的农民由第一产业转向 第二、三产业。 2014 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使村容村貌 得到彻底改变, 这里的社区已实现水电气暖全通, 网络宽带、 有线电视接入每家每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科技 文化中心、社区广场等一应俱全;玉兰、香樟等花草树木郁 郁葱葱,景观绿化错落有致,草长莺飞,碧水蓝天像王庄、唐庄这样地处城市、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附 近的农村,就业机会更多,农民进城更容易,城镇

13、化的步子 也走得更稳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 助推河南城镇化进程 201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即使将来 城镇化达到 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 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 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 一体化发展。这不仅是总书记的要求,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心愿。乡 村重焕生机成为宜居宜业、承载着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愁的桃 花源。“美丽乡村”项目,正是在做这样的努力。河南是农业大省、 人口大省,2014 年城镇化率为 45.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河 南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河南 4.6 万多个行政村,情况千差 万别,实现城镇化的方式、途径也不能“一刀切” ,而是要 因地制宜。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