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辐射防护和安全年度评估报告为贯彻科学发展观,保障本校教学科研与临床疾病诊断中安全高效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保障全校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与环境安全,依据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三十条和国家环保总局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我们编制了本报告。一、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本校使用V类放射源和三类射线装置进行核仪器示教与疾病放射诊断活动。有两个丙级放射工作场所,一个是校医院放射科,利用三类射线装置一 F52-8C程控500mA遥控医用诊断X射线机进行疾病诊断;另一个是北楼一层核医学教研室,采用放射源与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进行基础核医学教学。放射源为137Cs
2、源,放射性活度为7.4X 103Bq,属于V类放射源,用于放射性探测仪器示范教学;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为含125i标记抗原的放射免疫试剂盒与3h标记的脱氧胸腺嘧啶核苷(3H-TdR ), 125I与3H的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别为2.4X 103Bq、8.1X 102Bq。前者主要让本专科生熟悉放免法测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的步骤;后者用于研究生教学和教师科研活动,以3H-TdR示踪进行放射自显影实验可检测正常及病理条件下或由环境毒素 (包括射线)所致机体损伤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癌变细胞及各种人工培养细胞株的 DNA合成情况,根据不同人细胞DNA合成情况结合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
3、微核分析,可区分不同人种或不同个体的放化疗敏感性。全年使用125I 8.88X 104Bq、3H-TdR 4.44 X 104Bq。二、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运行良好为加强放射工作区与放射源的安全监管,本校核医学教研室设专人24小时值班,并在2006年底将北楼一层东侧的放射工作区大门由栅栏式防盗门改为全封闭式防盗门;针对137Cs源储存室原来只有木版门和一把小铁锁不符合放射源防盗要求的实际情况,专门加装了全封闭式防盗门,该门钥匙由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与核医学教研室主任分别掌握。在储存室正对面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并将其接入校保卫处的安全监控网络,做到24小时不间断监控。本年度这些设施均正常运行。为
4、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我们在137Cs储源室门与放射科大门均设置了电离辐射警示标志,2006年本校核医学教研室购置了R200型个人剂量计(基本做到每人一支)、RM905a型放射性核素活度计、BH3103-B型X- Y剂量率分别用于监测个人受照剂量、放射性液体物质活度、放射源储存室内外及医院X线诊断机机房与候诊区的空气剂量率,进行经常性的辐射防护监测。加上原有用于测量 a 3射线活度的a 3表面沾污仪本校的辐射防护监测仪器均能正常运行,基本满足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七条第三款要求。另外,核医学教研室在北楼东侧建有容积为48m3的二级废水储存池,用于存放长寿命的3H放射性废液。
5、同时教研室设有废物存放室存放实验产生的少量固体放射性废物。这些措施有效减小了放射性废物可能对环境和公众的辐射危害。校医院放射科X线摄影透视隔室操作, 机房四周墙体由24cm实心砖砌成,暗室和控制室均加2mm厚铅板防护。主屏蔽墙和天花板均进行了加厚加固处理,达到2mm铅当量厚度。观察窗用2mm铅当量厚度的铅玻璃,门由铅板构成,能屏蔽该机发射的最大能量 X线,实现了对医技人员的最有效防护。机房设有安全连锁装置和指示灯,以免医技人员在机房受照。同时在进行 X线放射诊断时,给受检者配带铅围脖、铅围裙和铅玻璃眼镜,使其非检查部位不受照射,尽可能减小 X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危害。三、建立了完善的辐射安全和防护
6、管理制度为保障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校成立了张学军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及教学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分别任副组长,包括保卫处、设备处、校医院和核医学教研室负责同志在内的放射源安全领导组,统管全校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同时依托核医学教研室成立本校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监测小组,负责对本校放射工作区及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30米内的环境放射性水平的定期监测,并制定了安徽医科大学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案,由核医学教研室具体实施。同时核医学教研室制定了放射工作区安全与卫生防护制度、放射性药品试剂安全防护措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制度、同位素的储存和保管制度、放射自显影操作规程、安徽医科大学放射性制剂购买使用管理制度,
7、校医院制定了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及校医院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案、X射线诊断机使用维护管理规定等一整套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全校教学、科研与医疗活动中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行为,至目前为止,全保障校没有发生放射源丢失、放射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医护人员和患者过量或意外受照事故,了全校教学、科研与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校内各放射工作区及其室外环境放射性水平如下表:表1、本校放射工作区及环境X- Y空气剂量率水平暗室废物储存室核医学教研室放免室 液闪室 储源室(地面、桌面、操作台)剂量率22.1825.0723.523.8826.9522.8625.528(10- Gy/h)核医学教研室137
8、Cs储源室门旁137Cs源室示教室地面、桌面室外污水池、池旁(20米)剂量率36.7135.2517.7218.7517.7317.54(10-8Gy/h)校医院放射科放射科大门外办公室 控制室(未开机时、开机摄影时、透视时)对照剂量率19.9519.9221.3223.3624.3114.89表2、3放射性活度本校放射工作区表面场 所储源室地面、桌面、操作台暗室桌面、地面示教室地面、桌面废物储存室137Cs源室活度(Bq/cm2) 2.273.67 4.423.533.193.723.474.172.83由上表可知,本校校医院放射科与核医学教研室所有清洁区、控制区X或丫空气剂量率8(10-
9、Gy/h)均低于医用 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4.2.1要求的“ X射线管运行时,其泄漏辐射距焦点1m处,在任一 100cm2区域内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率不超过0.25m Gy/h (2.5 X 10-4Gy/h)。”5 cm的任何可接近位置不及医用丫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5.2.1款要求的“放射源置于贮存位置时,放射源防护屏蔽周围杂散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限值在源防护屏蔽表面大于0.2m Gy/h ;距放射源1m的任何位置上不大于 0.02m Gy/h”。另外核医学教研室放射自显影室、贮源标记室及放射操作台、示教室B放射性水平均小于 3.7Bq/ cm2,表明本校放射源与射线装置的使用未对放射工
10、作者、公众和环境带来有害影响。四、制定了事故应急处置方案和放射工作者健康档案按照放射性同在事故应急方面,本校从对人民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负责的角度出发,的要求,由校办公室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二条和放射事故管理规定 与设备处、保卫处为主构建安徽医科大学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放射事故应急处置办法,一旦发生事故能做到领导组织有力,沉着对付,妥善处置,尽量缩小事故后果,同时及时向 环保、公安与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学校依托核医学教研室与校医院放射防护与临床医学专业优势成立放射事故医学应急小组和辐射监测小组,若发生人员意外受照,可以快速估算剂量, 确定放射病类型并对症施治, 挽救受照者生命;若校
11、内发生小型放射性物质泄漏或放射源丢疏散学生和家属,避免事态扩失事故,可启动应急监测,迅速查明污染范围和放射源踪迹, 大。同时,为避免辐射事故发生,学校加强密封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北楼一层大门与贮源室门对面增设全校统一联网的摄像头,并安防盗门,安排专人值守。同时加强各类放严格按放射性操作训练与辐射防护知识培训,使放射工作者知道辐射危害及如何防止事故,射操作规程和辐射防护制度进行放射性操作。为使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保卫人员与防护专业人员熟悉辐射事故应急程序,做到临危不乱,今后宜加强应急演练, 使各类人员明确自身2004 与责任与应急时采取的行道措施。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方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2006年分别组织我校所有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