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_第1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_第2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_第3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_第4页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习完材料力学之后, 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 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独立的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 以 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 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 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后继课程(零件、专业课 等)打下基础, 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 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 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 由于选题力

2、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 要结合起来;4. 综合运用以前所学习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只是有机的联系起来;5. 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二,设计题目HZ140TR2后置旅游车底盘车架简化后如下图所示。满载时,前部受重力 FA作用,后部受到重力 FB 作用,乘客区均布载荷 为 q(含部分车身重),梁为变截面梁。计算过程重忽略圆角的影响, 并把梁抽象为等厚度闭口薄壁矩形截面的阶梯梁。 材料的弹性模量 E、许用应力 及有关数据由下面数表给出l1 / ml2 / ml3 / ml4 /ml5 /mh1 / mb1

3、 / mh2 /m1.11.63.11.62.10.10.060.12b2 /mh3 / mb3 /mt /mE/GPa /MPaFA/N0.080.110.070.00521016026801. 计算前簧固定端 C 处,前簧滑板 D 处、后簧固定端 F 处、后簧滑 板 G 处的支反力。2. 画出车架的力图。3. 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4. 用能量法求出车架最大挠度 fmax 的值及所发生的截面,画出车架挠 曲线的大致形状。5. 若壁厚 t 不变,取 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 三,设计计算过程以下计算 q=15400N/m, FA =2680

4、N, FB =4200N.1,计算前簧固定端 C 处,前簧滑板 D 处、后簧固定端 F 处、后簧滑 板G 处的支反力。解:由题得,此连续梁为三次静不定结构, 但由于水平方向外力为 0, 所以此机构可认为是二次静不定结构。 这样此结构梁就满足多跨梁及 三弯矩方程的条件。 左边第一支座为固定绞支座, 其余均为可动绞支 座。支座编号从左向右依次为 0,1,2, 3。以中间的两个支座的约束反 力矩为多余约束, 取静定基的每个跨度皆为简支梁。 这些简支梁在原 来的外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为便于计算,令L0由此可得,w1=2 2 1qL2dL 1 qL13 ,同理得 w2= 1 qL23 , w3

5、= 1 qL330 2 12 12 12由上图可知,各个部分形心位置a1= L1 /2, a2=b2= L2 /2, b3=L3 /2. 梁在左端和右端分别有外伸部分,M0FA L02680 1.1N m 2948N mM3FB L44200 2.1N m 8820N m根据三弯矩方程:M n 1ln2M n lnln 1 M n 1ln 1wnan6(wlnnanwn 1bn 1ln 1对跨度 L1 和 L2 写出三弯矩方程为:M0L1 2M1 L1 L2 M 2L2 6( w1a1 w2b2)L1L2对跨度 L2 和 L3 写出三弯矩方程为: M1L2 2M2 L2 L3 M3L3 6(w

6、2a2 w3b3 )L2L3解上面的方程组可得:M1=-10429.7 N mM2=-8938.39 N m求得 M1 和 M2 以后,连续连三个跨度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可以把它们看成三个静定梁, 而且载荷和端截面上的弯矩 (多余约束 力)都是已知的, 即为原结构的相当系统。对每一跨度都可以求出支 反力和弯矩图,把这些图连起来就是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1如图左端部分: MC M 0 M 1 qL12 Nd1 L1 02可得到Nd1=16996.06 N, NC FA q l2 Nd1=10323.94 N同理可得: Nd2=30117.77 NNf2=17622.23 NNg=16446 NN

7、f1=12394 N其中 Nd=Nd1+Nd2=47113.83 N, Nf=Nf1+Nf2=30016.23 N 从而求出前簧固定端 C处,前簧滑板 D 处、后簧固定端 F 处、后簧 滑板 G 处的支反力。2,画出车架的力图。1)剪力图。单位( N)2)弯矩图:单位( N.m)3, 画出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弯曲正应力的最大值为:其中 I z可由公式:Iz b h3 (b 2t) (h 2t)3 求得 z 12maxM max y IzIz11.9625 106z23.755833 10z32.76417 10各截面上弯曲正应力最大值沿轴线方向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挠曲线的

8、大致形状。解:求出车架上特殊点的挠度, 其中最大的就是车架最大挠度所在截 面。为了便于计算,作出每一个载荷作用下的弯矩图,然后利用图乘 法和叠加原理求其总和。根据上图,作出每个载荷单独作用时的弯矩图:FA 单独作用时 MFAmax FA (l1 l 2)FB 单独作用时 MFB max FB (l 4 l5)Nc 单独作用时Ng 单独作用822 q l422 q l322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M qCDmax q 2l2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M qDF maxFG 段单独作用时 M qFG max1)求 A 点挠度M fAmaxl1 l 2在 A 端加单位力,弯矩图如上图所示由图

9、乘法可知:n wiM Cii 1 EI iFA 单独作用下 A 点挠度:EIz1 12l1 l1l1l2fA max2 l1 M3 l1 l2Fa maxEIz2l2 l1 l1l2 MfA maxl1l12MFa maxl1 l 2EIz2 21l1l22l2 Ml12l2fA max3MFamaxl1 l 21l1M fA max22M FamaxFa max3FB 单独作用下 A 点挠度:fA2EIz21l3 M fA max21M Fb max3 Fb maxNC 单独作用下A 点挠度:fA3EIz212l2Nc l 2l 2l213Ml1 l2fAmax1212l3 Nc l2 23

10、M fAmaxNg 单独作用下A 点挠度fA4EIz2 2l31Ng l4 3 M fAmax3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点挠度:fA5EIz2 13 MqCD maxl2l 3l2l1l1 l24MfA max1 l Ml 3M fAmax2 3 fAmax2 M qCD max3 qCD max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A 点挠度:fA621M qDF max l3M fA maxEIz2 3 qDF max 3 2 fAmaxFG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A 点挠度:fA7综上得:A2f A3 +f A4A6f A7 5.308mm11l3M fA maxM qFG maxEI z2 2

11、z2 2 3 fAmax 3 qFG maxl2 / 22)求 CD 中点 E挠度,在 E处加单位力 1。M fEmaxFA 单独作用下 CD 中点挠度:E1l 5l 21 1 l2fEmax l16 MfE maxl1 l 2EIz2 2 2 MFa max12l3M fEmax3 M Fa maxFB 单独作用下 CD 中点挠度:fE211 1l3M fE maxM Fb maxEI z2 2 3 fEmax 3FbmaxNc 单独作用下 CD 中点挠度:E3E1Iz2 12 l22 M fEmax 56Nc l212l3Nc l2 2 M3fE maxNg 单独作用下 CD 中点挠度1

12、1 1fE4E1Iz2 12l3 Ng l4 13M fEmax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CD 中点挠度:M qED max2q l2 /8 M qCE max3q l22 / 8为便于计算,将 CD 部分一分为二,分别画出其弯矩图。然后图乘11l23MqED maxM fE maxEI z23 qED max24 fE maxfE51 l M21l3 M qED maxM fE max23 fE maxEIz21l222fE max274q l22241M qCE max23M fEmax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CD 中点挠度:fE6121M qDF maxl 3M fE maxEIz

13、23 qDF max 32 fE max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CD 中点挠度:E71EIz2M qFG max1MfE maxl3 / 4综上得: fEfE1 f E2 f E3+f E4 f E5 f E6 f E7 0.802mm3)求 DF中点 O挠度,在 O处加单位力 1。 M fOmaxFA 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fO1EI z21 l M2 l3 M fO max1M2Fa maxFB 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fO 21EIz21 l M2 l3 M fO maxFb maxNc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fO31EIz212 l3 M fO max1 Nc l 22

14、2Ng 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1 11fO 4l3 M fOmax Ng l 4EI z 2 22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 中点挠度:111fO 5l3 M fO max M qCD maxEI z 2 22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 中点挠度:fO 61EIz2qDF maxl32fO max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 中点挠度:fO 71EIz21l 3 M fOmax2qFG max综上得: fOfO1fO2fO3+fO4fO5fO6f O719.134mm4)求 FG中点 K挠度,在 K 处加单位力 1。 M fK max l4/2FA 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

15、 fK 1EIz21 l Ml 3M fK max2 3 fK max3M FamaxFB 单独作用下DF中点挠度:K21ll55l4EIz2 2 2MfK maxl5 l64 M Fbmax1l3 M fK max2 3 fK maxM Fb max3 Fb maxNc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K3EIz2112l3 Ng l2 3M fKmaxNg 单独作用下 DF 中点挠度K41 l 45EIz2 2 24 M fK max 6Ngl412 l3 Ngl42M fK max3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 中点挠度:K5EIz21 l Ml 3 M qCD max21M fKmax

16、3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DF 中点挠度:K62M qDF max l3EI z2 31M fK max2FG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DF 中点挠度MqFKmax23q l42 /8MqKG max/811Ml43M1 l M2MK7M qFK maxM fK maxl3 M qFK maxM fK maxEIz2324231EIz21l4M fK max227 q l422412l3M qKG maxM fk max3综上得: f KfK1 fK2fK3+fK4fK5 fK 6 fK72.16 mm5)求 B端挠度,在 B 处加单位力 1。M fBmax l4 l51M FA max3FA

17、单独作用下 B 点挠度:11fB1 l 3M fB maxEI Z 2 2FB 单独作用下 B 点挠度:B2EIz32l5l4l52 l5l5fB max3l4l5Fb maxEI z2ll5Ml 4M fB maxl 4 l5l5 l452 M Fbmaxl 4 l 5l42 MEIz2 2 l4 l5fB maxl52l43l5 l 4M Fb max1lMl5 M fBmax2 5 fBmax2 M Fb max3Fb maxNc 单独作用下 B 点挠度:B3EIz21 l3 Nc l 22 3 213MfBmaxNg 单独作用下 B 点挠度1 l4 Ng l4EIz2 2 44l 2l

18、 4l5l5 l 43MfB max122 l 3 Ng l4 3 M fB maxCD 部分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B 点挠度:fB5EIz211l3M fBmaxM qCD max23DF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B 点挠度fB621M qDF max l 3M fB maxEI z2 3 qDF max 3 2 fBmaxFG 段均布载荷单独作用时 B 点挠度:B71 M lM qFG max l 4 EI z2 3l 3l 4l5l 5 l44 M fBmax1 l Ml 3M fB max2 3 fBmax2 M qFG max3 qFG max综上得:B1B2f B3+f B 4B5B6B

19、755.44mm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到车架在 B 端得挠度最大max55.44mm车架挠曲线如下图所示,单位 mm.5.若壁厚 t 不变,取 h/b=1.5,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车架截面尺寸。解:根据弯曲正应力的强度条件maxMmaxWz由弯矩图可知,最大弯矩发生在 DF 段距 D 点 1.956m 处的截面:M Zmax 19020.95N mmaxWzIz (b*h3 (b 2t)*( h 2t)3) /12 b*h2 (b 2t)(h 2t)3 Wzz Y h/ 2 6 6h h/b 1.5根据上述方程组,经 mathematica软件求得:其中 b,h0,所以按等截面梁重新设计的车架截面尺

20、寸为: h=0.162m,b=0.108m.四,程序计算部分程序框架图程序如下:#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define PI 3.1415926#define mpa 1e6void main()double l1=1.1,l2=1.6,l3=3.1,l4=1.6,l5=2.1,L0,L1,L2,L3,L4;double q,Fa=2680,Fb,M0,M1,M2,M3;double Nd,Nd1,Nd2,Nf,Nf1,Nf2,Nc,Ng,w1,w2,w3,a1,a2,B2,B3,H1,H2; printf(请输入 q:n);scanf(%lf,&q);printf(请输入 Fb:n);scanf(%lf,&Fb);q=q*1000;L0=l1;L1=l2;L2=l3;L3=l4;L4=l5;w1=q*L1*L1*L1/12;w2=q*L2*L2*L2/12;w3=q*L3*L3*L3/12;a1=L1/2;B2=L2/2;a2=B2;B3=L3/2;M0=-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