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1页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2页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3页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4页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单位:邮编:)【关键词】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危险因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卫生保健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是制定妇幼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为保 护儿童生存发展及健康成长奠定基础,进一步降低早期新生儿窒息死 亡率是省、市近年来儿童死亡评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全市早期 新生儿窒息死亡原因的分析,找出死亡的危险因素,提出和制定有针 对性的干预措施,更好地指导全市妇幼保健工作,现将2009年上半年全市监测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资料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本市2009年11个县(2区1市

2、为城镇,8个县为农村) 常规监测的出生活产儿、7 d内新生儿及新生儿死亡病例。2. 监测方法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手册执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统一使用国家卫生统计46表,调查表统一使用湖南省五岁以下儿童死亡专用表。由全市11个县(市、区)接诊的临床医生根据各个病例情况逐项填写死亡报告卡和表或县、乡保健医生到医疗保健机构调查(查阅病历)后填写后死亡报告卡和表, 由各县(市、区)妇幼保健院审核上报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死亡 报告卡填写率为100 %,死亡调查表填写率为 70.2 %(33/47)。按照2005年湖南省、市妇幼卫生信息质量工作规范要求,市级每半 年对50 %

3、勺县(市、区)按好、中、差各抽取1个乡(镇)中10 %勺村; 县级每季度随机抽取25 %勺乡(镇)中10 %勺村;乡级每月对各村组全 面开展自查。市、县、乡三级质控均包括漏报调查,及核对原始资料 时准确性和完整性。质量要求,完整率为100 %;活产漏报率10 %;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率5 %;死因诊断不明率5 %质控上报时间为每 季度下个月的20日前上报。3. 诊断方法和标准:新生儿窒息死亡,由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临床 医师根据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出生后 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内评分, 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1。早期 新生窒息死亡指出生后1周以内的窒息死亡。结果1.

4、 各年龄组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09年上半年,全市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0 %。(339/28 149),其中,婴儿死亡率为8.7 % (246/28 149),1 4 岁儿童死亡率为 3.3 %(93/28 149),新 生儿死亡率为 5.7 % (160/28 149),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4.3 %(121/28 149) ,24 h内新生儿死亡率为 2.3 %(66/28 149);男童死 亡率为 12.6 % (193/15 260),女童死亡率为 11.2 % (145/12 888), 性别不明死亡1例;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为1.7 %(47/28 149)。2. 早

5、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病例复苏方法:新生儿窒息死亡患儿出生后1 h内死于复苏现场的占12.8 %(6/47);面罩拟气囊加压给氧占29.8 %(14/47),其中与其他多种新法复苏技术与手法如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应用的比例分别占92.9 %(13/14)、42.9 %(6/14) 、14.3 %(2/14);面罩拟,气囊加压给氧应用不详占70.2 %(33/47);应用肾上腺素占34.0 %(16/47),其中与其他药物,如纳洛酮、生理盐水+5 %葡萄糖、5 %碳酸氢钠液同时应用的比例分别占 81.25 %(13/16)、43.75 %(7/16)、25.00 %(4/16);药物应

6、用不 详占 65.96 %(31/47)。3. 早期新生儿前5位死因顺位及构成比:前5位死因占早期新生 儿死亡的83.5 %(101/121)。死因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意 外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构成比分别占37.2 %(45/121)、28.9 %(35/121)、8.3 %(10/121)、6.6 %(8/121) 与 2.5 %(3/121)。4.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城乡分布:城镇和农村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分别为0.6 %。(4/6 453)与2.0 %。(43/21 696),早期新生儿 窒息死亡率农村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 2=5.54,P0.05

7、)。5.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出生体重分布:出生体重2 500 g与2 500 g,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分别为 7.1 %(5/701)与1.5 %(42/27448),低出生体重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98,P0.01)。6.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分娩地点分布:住院与非住院分娩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分别为 1.2 %(32/27 137)与14.8 %(15/1 012)。非住院分娩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住院分娩,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X 2=108.92,P0.01)。7.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分娩方式分布: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早期新生儿窒

8、息死亡率分别为 1.8 %。(42/22 805)与0.9 %。(5/5 344)。 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2.13 , P0.05)。8.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出生季度分布:2008年第4季度与2009 年第1季度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分别为 1.9 %(24/12 417)与1.5 % (23/15 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92 , P0.05)。9.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性别分布:男、女童早期新生儿窒息死 亡率分别为1.8 %(28/15 260)与1.5 %(19/12 888),男、女童早 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9、意义 (x 2=0.55 , P0.05)。讨论1. 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自2004年以来,湖南省市卫生厅(局) 妇社处(科),相继组织国家级新法复苏专家,下市级培训市、县两级 产、儿科医师(生),每年12次,坚持至今。学习新生儿窒息国际 统一规范的新法复苏技术。旧法复苏偏重于药物复苏,新法复苏方法 偏重于器械和手法复苏2。2009年上半年新法复苏与2003年上半 年新法复苏前,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分别为1.7 % (47/28 149)与8.1% (154/1902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46,P0.01),新法复苏前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新法复苏 后。提示,继续坚

10、持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是当前与今后的重要课题,是降低或杜绝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的有效措施。本市2009年上半年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为1.7 %。(47/28 149),与河南省周口市中心 医院9年前报道的7d内窒息死亡比较,死亡率低。河南省周口市中 心医院妇产科华素丽报道该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分娩活产数 2 180例,7 d内窒息死亡12例,死亡率为5.5 %3。两地死亡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5.33,P0.01)。表明,随着科学发展和知 识不断更新,新法复苏技术抢救水平不断提高,本市早期新生儿窒息 死亡率明显低于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9年前报道的资料。表明,推广新法复苏技术对

11、进一步降低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是一项非常有 益和重要的工作。2. 新生窒息早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一是农村应用新法复苏技 术欠佳。本文分析47例新生窒息早期死亡病例,城、乡新生窒息早 期死亡率分别为 0.6 %(4/6 453)与2.0 %(43/21 696)。死亡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54,P0.05);二是新法复苏技术现场应用可能 不规范。本文新生儿窒息死亡在出生后1 h内死于复苏现场的占12.8 %(6/47);肾上腺素药物静脉或脐静脉用药占34.0 %(16/47),大于各项新法复苏技术的应用。在死亡47例中,用面罩拟气囊加压给氧29.8 %(14/47),其中与胸外心脏

12、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 时应用的比例分别占 92.9 %(13/14)、42.9 %(6/14)、14.3 %(2/14), 应用不详占70.2 %(33/47)。在药物抢救应用方面,肾上腺素占 34.0 %(16/47),其中与纳洛酮、生理盐水+5 %葡萄糖、5 %碳酸氢钠 液同时应用的比例分别占81.2 %(13/16)、43.7 %(7/16)、25.0 %(4/16),应用不详占66.0 %(31/47)。正常情况下,各项新法复苏技术临床应用大于药物的应用,大部分通过新法复苏技术就能成 功复苏,只有少数窒息患儿需加用药物抢救而复苏。研究表明,现场新法复苏技术可能仍存在不按常规操作和

13、流程执行所致。建议,一是每 位助产人员都要熟练掌握新法复苏的常规操作和流程,同时在助产现场应有1名受过新法复苏培训并全面掌握复苏技能的人员在场助产 或指导助产,各自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提高现场抢救水平。二是新法 复苏技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探索和思考。新法复苏技能切实掌握三大 适宜技术,(面罩正压给氧、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三是出生体重的 影响。出生体重2 500 g, 2 500 g,死亡率分别为7.1 %。与1.5 %。, 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2.98,P0.01),低出生体重早期新生 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儿体重儿。建议,积极防治低体重儿 的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四是分娩地点的影响。 住院分娩与非住院分生体重儿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分别为1.2 %与14.8 %。,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08.92,P0.01)。研究 表明,非住院分娩早期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明显高于住院分娩。建议,提倡住院分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