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_第1页
“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_第2页
“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_第3页
“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_第4页
“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时期”。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其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判断,对“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思考如下。一、转变财政调控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机制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是国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这种“短期”政策“示长期”化问题,出现了新一轮重复建设、夭产业趋同、效益递减,对民间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二是以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拉动

2、经济增长这种有“量”无钕“质”问题,加剧了资源的过度消耗、恶化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三是由内需不足所引致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殁关系失调,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针对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所出注现的结构性矛盾,亟须实现拉动经济增长萜方式的转变,即由主要靠投资拉动转向投鞲资、消费拉动并重,逐步提高消费率,降巽低积累率。对此,在财政政策取向上就要莨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机制。一是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凉工资水平,带动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舟提高居民购买能力,形成“橄榄球”式的抒消费结构,培育一个稳定而庞大的中等收削入消费群体,放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功鹭能。二是增加对“三

3、农”的投入,提高农裎民购买力水平。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趔,继续增加对种粮农民补贴,促进粮食增园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建立农村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农民消费信心。三是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人们的即期消费。通过增加政府投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霾面,消除人们的预期消费心理,增加消费性支出。四是淡出国债投资,跟进适度减洋税政策。进而,弱化“挤出效应”,减轻皋企业宏观税负,鼓励民间投资。五是建立陬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调整资源税税率,提高矿产资源使用费标梦准,用以补偿资源产出地的损失,控制资颊源开采量,促进资源节约使用。二、拓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事权与财权相匹丝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1

4、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经过10多年的裨实践,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由1993年的22提高到2017年的。然而,这种以划分收入为目的的“渐进式歙”改革,具有明显的中央大一统、过渡性镬和让利不分权等特色,属于“非帕累托改舅进”。一是政府职责不具体、不清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存在着“越位”、建“缺位”,表现出“内外不清”的问题。嘘二是事权与财权不匹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财权范虮围划分缺乏法律基础,存在着相互交叉和僧重叠的现象,表现出“上下不明”、“地韦方各级关系不顺”的问题。三是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同科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相比,存在着政策目标不够明确、专

5、项显转移支付规模大、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淫“十一五”时期亟须调整和完善现行疲政府间财政关系:划清各级政府通事权,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按照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和受益范围,合理划分各级九政府的支出责任和范围,属于全国性公共毪产品特征的事项由中央财政负责;属于中童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公共产品特征的事项,缋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并按具体项目确定分担比例;属于中央负有直接或间锘接责任,但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更为高效的公共产品特征的事项,主要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把相应的财力提供给地方剜来完成;其他属于区域内部的地方性公共迥产品和服务,则由地方财政负责。建立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增长机制。一是缠完善地方税制体系,

6、增设保证地方收入增镰长的固定税种。按照适当集中、合理分权的原则,逐步扩大省一级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将一些区域性强、不影响全局经济咐发展和分配格局的地方税种的管理权限下兖放给省级政府。以营业税、财产税和资源率税为主体税种,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芤发债权。二是适当调整中央集中度,增加陆基层政府可自主支配的财力。针对普遍存岙在的“跑部钱进”现象,适当降低中央财终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以中央和地方贿各占50为宜。三是扩大政府非税收入剜征管范围,增加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来源。蜮巩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规范辣化管理成果。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制度。积极探

7、索城市基础设施开喵发权、使用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有效管境理方式,盘活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结构调膂整为核心,对现行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类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大幅度整合,逐步扩蒗大均等化转移支付和与特定政策目标相联叁系的专项拨款规模,削减非规范化的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补助形式。同时,葭建立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转移支付监督考评机制。逐步将现行多种财政转移肼支付形式归并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大类。三、调整和优化财政视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近躺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摞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逍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之政府

8、焉职能转换的迟缓,财政在弥补市场失灵,帱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旧显“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等问钒题。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涝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是“十一五”仄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取向。具体要做到“貉三项调整”、“六个倾斜”:“普三项调整”。一是调整财政供养范围。推俑进事业单位改革,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恒财政供给范围。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镭经营性合理划分财政供给范围,通过精简蜡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二是调整公用蒜经费使用范围。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解决拓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的问题,压缩行政经膀费的过快增长。三是调整财政投资方向。锆财政要逐步退出对竞争性领域投资,转向满足

9、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丛六个倾斜”。一是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本着“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建立财政殓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切实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失衡问题,巩石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让公共财政“阳光邕”照耀农村。二是向社会保障倾斜。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稳健运脾行;支持对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住隙房取暖救助、子女上学援助、突发事件应峁急救助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住、扩大低保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投麻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三是向奖基础教育、基础科研事业倾斜。四是向循垴环经济倾斜。通过提高资源税、城镇土地缔使用税税率及

10、矿产资源使用费的收费标准蝙,实施循环经济型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标施,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五是向区胼域经济协调发展倾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邗,提高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六是向政权运转倾斜。确保县乡政权有效运转桓的经费支出,杜绝拖欠公教人员工资现象然的发生。四、支持企业提高榴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失制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墙。这就决定了财政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坛必须牢固树立财政经济观,把促进经济发惟展作为重要前提。企业是社会的微观经济巅基础。企业自主发展、自我创新、自我搞几活的能力增强,就能保持经济良性增长,痪做大财政蛋糕,财政收入稳

11、定增长就有“改源头活水”。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能忝力迅速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自主创讹新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国制造”多,“康中国创造”少。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调整财政政策取向,推进税制改革,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税制改革。一是统一内外资企业郡所得税和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鞯、信贷、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二是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全部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鼓励痔企业扩大投资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舢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调整出口退舸税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垄的

12、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制造擎”而不是“中国创造”的产品,降低出口镥退税率;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限制坛甚至取消出口退税支持。增加财徜政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对基础科研事业的颞财政投入;调整财政对应用性科研的投入误方向,重点向成果转化倾斜;采取财政贴唤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的恕财政投入;运用“BOT”模式,加大对懵科技风险的财政投入。同时,通过运用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工具逦,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纳筹措企业改革成本。通过履行政锡府的出资人职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找,将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国有控股、参股作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股分享的股息、红

13、利和股利,国有产权或股权转让收入等,集中一部分,用于支付国宜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改革成本。抵五、推进依法理财,构建法治财政的运行雏机制长期以来,由于受法律法规体系痢不健全、法制观念淡化等因素的制约,政胎府在履行职责上,存在着无法可依、有法胝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表现在财政运行上,就是重“人治”轻“法治”,预算的垠法制约束力不强,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孬致使财政管理秩序混乱、财政绩效不高,甚至滋生腐败。“十一五”时期要着翎力加强公共财权的制约,构建法治财政的仿运行机制。一是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将预算编制、收入征管、资金的分配、预算追加、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理财过错责任追究以及财政审批等纳入财当政立法范围。二是创建新型财政预算管理吭制度。通过深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县区财政性途资金财政统管五项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蛔革,建立起新型的财政预算管理机制,规奄范财权运行。三是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依法界定财政决策权是限,建立和完善决策规则、程序,实行科鸲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健全茎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四娲是强化对政府财权的监督。进一步完善人大、审计等专门监督体系和运行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