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填空题1. 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2. 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 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3. 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4. 吸收因子为(八_ L ),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mV5. 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 )。6. 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7. 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8. 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 m V/ L )
2、。9. 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10. 吸收有(1 )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11. 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大 10K )以上。12. 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13. 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 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14. 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的浓度。15. 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Pi R*,yi yi* )。16. 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 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
3、温度。17. 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18. 设置复杂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19. 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 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20. 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21. 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22. 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 分时所需的功。23. 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 )和(传质分离)两大类。24.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
4、过程)两大类。25. 分离剂可以是( 能量)和( 物质)。26. 机械分离过程是( 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27. 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28. 平稳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膜分离。渗透。29. 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义为(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30. 理想气体的平稳常数与(组成)无关。31. 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的对挥发度a 12等于(YP10/ YP20)32.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化学位)相等。33.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34. 泡点温度计算时若刀Kixi1 ,温度应调(小 。35. 泡点压
5、力计算时若刀Kixi1 ,压力应调(大 。36. 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37. 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少)。38. 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39. 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不变)。40. 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正。偏差 的非理想溶液。41. 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底。出来。42. 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43. 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难。吸收组分。44. 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易。吸收组分。45. 吸收因子越大
6、对吸收越(有利。46. 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47. 压力越咼对吸收越(有利 。48. 吸收因子A (反比 。于平衡常数。49. 吸收因子A (正比)于吸收剂用量L。50. 吸收因子A (正比。于液气比。51. 从节能的角度分析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最后)分离。52. 从节能的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最后)分离。53.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先)分离第二部分选择题C1. 计算溶液泡点时,若vKjXi -1 .0,则说明(C )i 4a. 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2. 计算溶液露点时,若Vyj/Ki仁:0,则说明(C )a. 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3. 吸
7、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a. 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4. 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c.贫气吸收5. 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 B )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用量c.增加进料量6. 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过程,应该从何处加萃取剂(C )a.精馏段b.提馏段c.精馏段和进料处d.提馏段和进料板7. 简单精馏塔是指(C )a. 设有中间再沸或中间冷凝换热设备的分离装置b. 有多股进料的分离装置c. 仅有一股进料且无侧线出料和中间换热设备8. 分离最小功是指下面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功(B
8、 )a.实际过程b.可逆过程9. 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D )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10.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C)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11. 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A)a. 蒸馏b. c. 膜分离d.离心分离12. 溶液的蒸气压大小(B )a.只与温度有关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13. 对两个不同纯物质来说,在同一温度压力条件下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费点(A)a.越低b.越高c.不一定高,也不一定低14. 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 )a. 易挥发b.难挥发c
9、.沸点高d.蒸汽压小15. 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 C)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 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化学位相等 d.相间不发生传质16. 当把一个常人溶液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的点叫作( C)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7. 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18. 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 D)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19. 系统温度大于露点时,体系处于(B )a.饱和液相b.过热气相c.饱和气相d.气液两相20. 系统温度小于泡点时,体系处于( B)a.饱和液相b.冷液体c.饱和气相
10、d.气液两相21. 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B )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22. A、B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a AB越小(B )a.A、B两组份越容易分离b.A、B两组分越难分离c. A、B两组分的分离难易与越多d. 原料中含轻组分越多,所需的越少23. 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 D )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24. 当蒸馏塔的在全回流操作时,下列哪一描述不正确(D )a. 所需理论板数最小b.不进料c.不出产品d.热力学效率高b. 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25. 吉利兰关联图,关联了四
11、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个不是其中之一(D )a.最小理论板数b.最小回流比c.理论版d.压力26. 下列关于简捷法的描述那一个不正确(D )a.计算简便b.可为精确计算提供初值c.所需物性数据少d.计算结果准确27. 关于萃取精馏塔的下列描述中,那一个不正确(B )a.气液负荷不均,液相负荷大b.回流比提高产品纯度提高c. 恒摩尔流不太适合d.是蒸馏过程28. 当萃取精馏塔的进料是饱和气相对( C )a.萃取利从塔的中部进入b.塔顶第一板加入c.塔项几块板以下进入d.进料位置不重要29. 萃取塔的汽、液相最大的负荷处应在( A)a.塔的底部b.塔的中部c.塔的项部30. 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
12、,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 B)a. 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 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31. 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 )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32. 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 A)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33. 下列哪一个不是影响吸收因子的物理量( D)a.温度b.吸收剂用量c.压力d.气体浓度34. 平均吸收因子法(C)a.假设全塔的温度相等b.假设全塔的压力相等c.假设各板的吸收因子相等35. 当体系的yi-yi*0 时(B)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
13、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36. 当体系的yi-yi*=O 时(D )a.发生解吸过程b.发生吸收过程c.发生精馏过程d.没有物质的净转移第三部分名词解释1. 分离过程:将一股式多股原料分成组成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产品的过程。2. 机械分离过程:原料本身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简单地将其各相加以 分离的过程。3. 传质分离过程:传质分离过程用于均相混合物的分离, 其特点是有质量传递 现象发生。按所依据的物理化学原理不同,工业上常用的分离过程又分为平 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类。4. 相平衡: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的自由焓处于最小状
14、态,从动力学看,相间无物质 的静的传递。5. 相对挥发度:两组分平衡常数的比值叫这两个组分的相对挥发度。6. 泡点温度:当把一个液相加热时,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7. 露点温度:当把一个气体冷却时,开始产生气泡时的温度。8. 气化率:气化过程的气化量与进料量的比值9. 冷凝率:冷凝过程的冷凝量与进料量的比。10. 回流比:回流的液的相量与塔顶产品量的比值。11. 精馏过程:将挥发度不同的组分所组成的混合物, 在精馏塔中同时多次地部 分气化和部分冷凝,使其分离成几乎纯态组成的过程。12. 全塔效率: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13. 精馏的最小回流比:精馏时有一个回流比下,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所需的
15、理论板数无穷多,回流比小于这个回流比,无论多少块板都不能完成给定的 分离任务,这个回流比就是最小的回流比。实际回流比大于最小回流比。14. 理论板:离开板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的板叫做理论板。15. 萃取剂的选择性: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与未加溶剂时的相对挥发度的比 值。16. 萃取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的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 系中任何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底出来的精馏过程。17. 共沸精馏: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或等于1的体系,加入第三组分P,P体 系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形成恒沸物,从塔顶出来的精馏过程。18. 吸收过程:按混合物中各组份溶液度的差异分离混合物的过程叫吸收过程。19.
16、吸收因子:操作线的斜率(L/V)与平衡线的斜率(KI)的比值。20. 绝对吸收率:被吸收的组分的量占进料中的量的分率。21. 膜的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两相之间不连续的区间。22. 半透膜:能够让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通过而其他组分不能通过的这种选 择性膜叫半透膜。23. 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没浓度的溶液时,纯溶剂通过膜向低高浓度溶液流动 的现象叫渗透。24. 反渗透:当用半透膜隔开不同浓度的溶液时, 纯溶剂通过膜向低浓度溶液流 动的现象叫反渗透。Word资料第四部分问答题1. 已知A, B二组分的恒压相图如下图所示,现有一温度为TO原料经加热后出口温度为T4过加器前后压力看作不变。试说明该原料在
17、通过加热器的过程中,各相应温度处的相态和组成变化的情况?tO过冷液体,组成等于XFt1饱和液体,组成等于XFt2气夜两相,yXFxt3饱和气体,组成等于xft4过热气体,组成等于xf2. 简述绝热闪蒸过程的特点。绝热闪蒸过程是等焓过程,节流后压力降低,所以会有汽化现象发生,汽化要吸收热量,由于是绝热过程,只能吸收本身的热量,因此,体系的漫度降3. 图中A塔的操作压力量对比20atm,塔底产品经节流阀后很快进入 B塔。B塔的操作压力 为10atm,试问:a. 液体经节流后会发生哪些变化?b. 如果B塔的操作压力为5atm时,会与 在某些方面10atm下的情况有何不同?(1)经节流后有气相产生,由
18、于气化要吸 收自身的热量,系统温度将降低。B塔的操作压力为5atm时比操作压力为10atm时气化率大,温度下降幅度也大4. 简述精馏过程最小回流时的特点。最小回流比是馏的极限情况之一,此时,未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所需要理 论经板数无穷多,如果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无论多少理论板数也不能 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5. 简述精馏过程全回流的特点。全回流是精馏的极限情况之一。 全回流所需的理论板数最少。 此时,不进料, 不出产品。6. 简述捷法的特点。简捷法是通过N、Nm R Rn四者的关系计算理论的板数的近似计算法,其计算简便,不需太多物性数据,当要求计算精度高时,不失为一种快捷的方法, 也可为精确
19、计算提供初值。7. 简述萃取塔操作要注意的事项。a. 气液相负荷不均,液相负荷远大于气相负荷;b. 塔料的温度要严控制;c. 回流比不能随意调整。8. V萃取精馏塔如果不设回收段,把萃剂与塔顶回流同时都从塔顶打入塔内, 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为什么?在萃取精馏中不设回收段,将会使入塔顶的萃取剂得不到回收,塔顶产品夹 带萃取剂,从而影响产品的纯度,使塔顶得不到纯净的产品。9. 根据题给的X-Y相图,回答以下问题:a. 该系统在未回萃取剂P时是正偏差是负偏差系统?有最高还是最低温度的 恒沸物?b. 回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和提馏段利还是利?a. 该系统在未加萃剂P时是正偏差系统,有最低温度的恒沸物。b.
20、 加入萃取剂之后在精馏段有利,固原来有恒沸物,P加入之后恒沸物消失;在提馏段是不利,因P加入之后体系中组分的相对挥发度降低。10. 从热力学角度简述萃取剂的选择原则。萃取应能使的体系的相对挥发度提高,即与塔组分形成正偏差,与塔组分形 成负偏差或者理想溶液。11. 工艺角度简述萃剂的选择原则。a. 容易再生,即不起化学反应、不形成恒沸物、P沸点高;b. 适宜的物性,互 溶度大、稳定性好;c. 价格低廉,来源丰富。12. 说出4种恒沸剂的回收方尖。a.冷疑分层;b.过冷分层;c.变压精馏d.萃取(5)盐析13. 说出4种恒沸剂的回收方法。14. 恒沸精馏中,恒沸剂用量不能随便调整?为什么?因恒沸剂
21、用量与塔的产品纯度有关,多或少都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目的产物。15. 吸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低温、高压、高的气相浓度、低的液相浓度、高的用量、低的气相量。16. 试分板吸收因子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吸收因子A=L/ (VKi),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有利,所需的理论板数越少,反 之亦然。17. 用平均吸收因子法计算理论板数时,分别采用L0/V N+1(L0:吸收剂用量,VN+1原料气用量)和L平/v平,来进行计算吸收因子 A。试分析求得的理论板 数哪个大,为什因为却A因此M平NL0/VN+1比L平/V平小,故用L平/V平计算的A大,所需的理论板数小。18. 在吸收过程中,若关键组分在操作条件下的吸收因子A小
22、于设计吸收率 ,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此时,吸收塔无论有多少块理论板也完不成给定的分离任务,只能达到小于等于A的吸收率。正常操作时,A应大于吸收率 19. V有一烃类混合物送入精馏装置进行 分离,进料组成和相对挥发度a值如下, 现有A、B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你认为 哪种方案合理?为什么?异丁烷 正丁烷戊烷摩尔 % 253045a 值 1.241.000.34由于正丁烷和异丁烷是体系中最难分的组份,应放在最后分离;进料中戊烷含量高,应尽早分出。所以方案B是合理的。20.吸收为单和传质过刃.吸收剂吸收了厲体中的洛质帀流邑在下降过和屮不断增加气体的沆竝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和流竝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第五部分计
23、算题1. 以烃类蒸汽混合物含有甲烷 a.5%,乙烷b.10%,丙烷c.30%及异丁烷d.55% 试求混合物在25T时的露点压力与泡点压力,并确定在 t=25 C, p=1MPe大气压时的气相分率 解:a.求混合物在25C时的露点压力设 p=1MPa=101.3kPa 由 t=25 C查图 2-1a 得:Ki=165, &=27, K3=8.1,心=3.20.057650.100.3027 870.55= 0.2129 =1选异丁烷为参考组分,则K4 =Kg 、Xj =3.2 0.2129 =0.6813由 K4 =0.6813和 t=25 C查图 2-1a 得 p=650kPa:K=28, 3
24、5.35, K3=1.7 , 0.681_ yi0.05 0.10 0.300.55. X !1.003 : 1Ki285.35 1.70.681故混合物在25r时的露点压力为650kPa。b.求混合物在25E时的泡点压力设 p=1MPa=101.3kPa 由 t=25 C查图 2-1a 得:K=165, K2=27, Ka=8.1 , K4=3.2.二為Km =165 0.05 27 0.10 8.1 0.30 3.2 0.55 =15.14 = 1 选异丁烷为参考组分,则Kg3.2K4 g0.2114Zyi 15.14由 k4 -0.2114和 t=25 C查图 2-1a 得 p=2800
25、kPaK=6.1 , K2=1.37 , Ka=0.44 , K4=0.2114.-.Zy =?Xx =61O.O5+1.37O.1O+O.44O.3O+02114O.52069O31K40.21140.6903-0.306由 K4 =0.306 和 t=25 C查图 2-1a 得 p=1550kPaK1=11.0 , K2=2.2 , Ka=0.70 , 20.306S 八Kxj =11.0 0.05 2.2 0.10 0.7 0.30 0.306 0.55 =1.148=1K4Kg0.3061.148= 0.27由 a =0.27 和 t=25 C查图 2-1a 得 p=1800kPaK1
26、=9.6 , K2=1.9 , Ka=0.62 , 2=0.27.yi=9.6 0.05 1.9 0.10 0.62 0.30 0.27 0.55 =1.004 = 1则混合物在25C时的泡点压力为1800kPa。c. t=25 C, p=1MPa=101.3kPaKi=165, K2=27,心=8.1 ,心=3.2=0.2129 :1-Zi 0.050.100.300.55K _T65 2787 豆Kzi =165 0.05 27 0.10 8.1 0.30 3.2 0.55=15.14 1故在t=25 c, p=1MPa大气压时的气相分率等于1。2. 已知第一脱甲烷塔的进料组成及操作条件下
27、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如下表所 示,要求甲烷的蒸出率为98%乙烯的回收率为96%试分别按清晰分割和不 清晰分割方法计算馏出液和釜液的组成,并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序号1234567组分14CHC2H4GHbGI4C4XiF/摩尔%33.85.833.225.70.500.200.70K/1.70.280.180.0330.0220.004解:取100Kmol进料为基准,选取甲烷为轻关键组分,乙烯为重关键组分。按清晰分割的概念,组分1为轻组分,全部从塔顶馏出液在采出,组分4、5、& 7为重组分,全部从塔釜液中采出。由于甲烷的蒸出率为98%D2 =5.8 0.98 =5.684Kmol ;B2 = 5.8
28、5.684 =0.116Kmol乙烯的回收率为96%B3 =33.2 0.96 =31.872Kmol .7D3 =33.2-31.872=1.328KmolD 二D1 D2 D3 =33.8 5.684 1.328 =40.812KmolB=F -D =100 -40.812 =59.188Kmol、7或 B = Bi =0.116 31.872 25.7 0.50 0.30 0.70 = 59.188Kmoli =2X6B_ D133.8D40.812D31.328-D_40.812B20.116-B_59.188B425.70-B_59.188B60.30= 0.828=0.033X3D
29、=0.002=0.434X2B59.188-B0.005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X2Dx5BX7BD2B3B5B75.6840.13940.81231.87259.1880.5059.1880.70= 0.538= 0.0080.012组分ZixiDxiBDiBi0.3380.828/33.8CH0.580.1390.0025.6840.116759.188C2H40.3320.0330.5381.32831.872C2H60.257/0.434/25.70C3H60.005/0.008/0.50C3H80.003/0.005/0.30C40.007/0.012/0.701.0001.0001.0
30、0040.81259.1883. 要求在常压下分离环己烷a.(沸点80.8 C)和苯b.(沸点80.2 C),它们的 恒沸组成为苯0.502 (摩尔分数),共沸点77.4 C,现以丙酮为恒沸剂进行恒 沸精馏,丙酮与环己烷形成恒沸物,共沸组成为0.60 (环己烷摩尔分数),若希望得到几乎纯净的苯,试计算: 所需恒沸剂量。 塔顶、塔釜馏出物量各为多少。(以100kmol/h进料计)解:以100kmol/h进料为基准,设丙酮恒沸剂的用量为 Skg,恰好与料液中的环 己烷组成恒沸物,进料量和塔顶恒沸物的量和组成分别为F,D,XFi,XDi 。Fxfi对环己烷作物料平衡Dxdi = FxfiXD1100
31、 0.4980.60=83kmol恒沸剂S的用量为S = Dxd3 =83 0.40 =33.2kmol由于塔釜希望得到几乎纯净的苯,WrFXF2二100 0502 =5.2kml4. 四氢呋喃a.-水b.混合液当X1 =0.854 (摩尔分数)时形成恒沸物,恒沸温度 为63.4 C,当以呋喃(S)为恒沸剂时,则与其水成为非均相恒沸物,恒沸温度为30.5 C,恒沸组成为X2 0438。要求该溶液分离得为=0.999 (顶)及为0.001 (釜),试以简捷法计算所需理论板数 N。已知.A12=0.42 ;A21=1.068 ; As=0;AS1=0 ;A2S=1.95 ;As2 =2.59。30
32、 5时各饱和蒸汽压:p0 =27.359kPa ; p0 =4.833kPa ; pS =100.418kPa5.某裂解气组成如下表所示。组分H2CHCHC2H6CHi-C 4H10y 0,i0.1320.37180.30200.0970.0840.01321.000现拟以i-C 4HI0馏分作吸收剂,从裂解气中回收 99%勺乙烯,原料气的处理 量为100kmol/h,塔的操作压力为4.052Mpa,塔的平均温度按-14 C计,求: 为完成此吸收任务所需最小液气比。 操作液气比若取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试确定为完成吸收任务所需理 论板数。 各个组分的吸收分率和出塔尾气的量和组成。 塔顶应加入的吸收剂量解:选乙烯为关键组分,查得在4.052Mpa和-14 C下各组分的相平衡常数列于下 表。a. 最小液气比的计算在最小液气比下 N二二,A关二关=0.99,LV min K 关=0.72 疋 0.99=0.7128b. 理论板数的计算L 1.5 L 1.5 0.7128 二 1.0692操作液气比V V min关键组分的吸收因子为LVK关1.06920.72= 1.485理论板数lgN =-AIgA,0.99 -1.485 lg0.991lg 1.485一1 =8.868C.各个组分的吸收分率和出塔尾气的量和组成N卅A关K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心理学角度的策略解析
- 学生目标设定与动机激发的关系探讨
- 施工合同的条款解读考查题
- 智慧城市办公空间的未来趋势预测
- 智慧城市公园的数字化公共艺术空间设计
- 教育心理学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 江西省上饶市“山江湖”协作体统招班2025届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智慧办公青岛企业智能化的新篇章
- 医疗健康领域的政策变革与未来趋势
- 2025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三中学物理高一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培训
- 2025年管道工职业技能竞赛参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
- 天线原理与设计习题集(含答案)
- 2025年度基因编辑动物模型构建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上半年驻村工作总结范例(三篇)
- 养老院文娱活动意外应急预案
-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复习 专题18 作文(学生版)
- 热气球晚会活动方案
- 工艺流程卡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