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探究辅导:缙云县仙都风光_第1页
我的家乡探究辅导:缙云县仙都风光_第2页
我的家乡探究辅导:缙云县仙都风光_第3页
我的家乡探究辅导:缙云县仙都风光_第4页
我的家乡探究辅导:缙云县仙都风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仙 都 风 光 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升天之地,仙人荟萃之都;是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区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青水秀,云霞辉映,景色秀美,素有“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的美誉。历代文人 墨客、达官显贵足迹遍布,留下无数珍贵的文化。 仙都风景名胜,志载三百里,由仙都、黄龙山、大洋山、岩门四个景区,鼎湖峰、黄帝祠宇、倪翁洞、芙蓉峡、小赤壁、小仙都、狮子岩、独峰书院等500余个景点组成,集中了山、峰、岩、洞、湖、溪、泉、潭、洲之景,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 仙都主峰 海拔477.8m,山为东西走向,与步虚山并列,一直延伸到上下前

2、湖村后。主要景点有仙都山、天池、天堂洞、八仙洞、香炉岩、彩云洞、蟾蜍石、忘归洞、石禅床、徐氏山居等。 鼎湖峰是整个名胜区的核心,是仙都的标志。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拔地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誉称“天下第一峰”。鼎湖峰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中有天然小湖,大旱不竭,称鼎湖。大诗人白居易曾感慨而诗“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由于仙都风光秀丽,建国以来,上海、长春、北京、浙江等电影制片厂,在此拍摄了凤凰之歌、摩雅傣、阿诗玛、连心坝、漂泊奇遇、八仙的传说等二十多部影片。仙都是我国东南沿海投资最省、风光最美、交通便利的最佳天然摄影棚。 仙都山,

3、古称缙云山,缙云县以山得名。隋书地理志“括苍有缙云山。”唐初为全国十道名山之一。唐元和郡县志“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比。”一统志“在缙云东二十三里,高六百太,周三百里,本名缙云山。天宝七载有彩云仙乐之异,敕改今名”。诏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以为第二十九洞天,奇峰凡百有六。太平寰宇记引谢灵运云孤石干云,可高三百太,黄帝炼丹于此。”又郡国志云“缙云有瀑布,日照如晴虹,风吹如细雨”即此。 宋人吴说有诗云“佳住从来说鼎湖,兹游直欲到清都。参天玉笋千寻许,附地金莲十丈无。江观便思眠一柱,海山今喜误解方壶。直须买取鹅城绢,要图沧州水墨图。” 鼎湖峰鼎湖峰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

4、的核心,主要由仰峰洲、练金溪、鼎峰潭、登仙桥、鼎湖峰、童子峰、丹穴、仰子亭、鼎湖胜迹题刻、沈括摩崖题刻、叶清臣独峰山铭摩崖、毛维瞻题刻、仙都草堂等组成。 鼎湖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山为屏,西北傍练溪碧 水,高170.8米,底部面积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小湖泊,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步步 虚虚 山山 步虚山景点,主要由步虚山、步虚亭、轩辕辙迹、斗

5、岩、龙脉檀、凌虚洞、仙水洞、滴水岩、坐禅岩、葛坑葛山、纱帽岩、高天坪等组成。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是仙都的主山之一。它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海拔高364米。宋楼钥北行日录鼎湖“峰后大山如屏,奇石(山每)(山卒)。始望之,高列峰外。自谓倘登其上,必可俯瞰鼎湖。下有锐石如一笋,及即之,后山靡迤而退,听石笋亦不可个及。而此独上摩穹汉,巍然削立。无阶可升,人有扪葛登后山之巅者,犹觉未及强半,是知此峰真众山之宗,非凡目所可窥测也。”步虚,道家名词,道教斋本领醮中道士在醮坛上边赞诵边步行的仪式动作。 宋刘敬叔异苑“陈思王游山冈所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鲜音者则而写之,为

6、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世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风化(垂直节理),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鼎湖峰就是其中最高最大的石峰,故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元仙都志支“步虚山,在仙都山前,下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南朝顾野王撰)云缙云堂,即三天子都。山巅平敞,有若坛,是其地也。“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有诗云“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明青田知县丹阳丁一中诗云“名山应称列仙居,曾是轩辕脱履余。柱顶有湖留玉液,岩阿无路接金舆。瑶坛欲长新芝草,丹洞犹存古篆书。空负

7、灵宗华表语,未能招鹤此踌躇。” 凌凌 虚虚 洞洞 步虚山,奇峰嶙峋。在步虚这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不逾一寸,有的足为二三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来。据地质专家考察后认为:步虚山巅原来是个小小的火山口,当喷发结束后,洞口立即被回填的岩浆牢牢封住。这时管道内炽热的岩浆,由于所含物质不同,其冷却的方式和速度也不同。它们在火山口高温高压骤然冷却时,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熔岩球、球泡和石泡。后来经过一亿多年的流水冲刷和自然风化,火山口通道内壁也逐渐破裂坍落,慢慢露出这古怪而神奇的洞壑来。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

8、峭壁之上,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蝠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游到此,可望而不可及,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相传唐道士许惜曾居此洞僻谷养气十余年,石洞中至今留有“许惜自峨嵋月子到此”十二个小字。后来天台山道士刘处静,也曾隐居此洞,故也叫隐真岩。如今,这人迹罕至的古洞,已有栈道可上。宋赵忭有诗云“仙洞长年卧白云,灵丹成寿养天真。汉廷轻为东宫出,应笑商山四老人。” 下官坑下官坑 下官坑,又称缙云涧,位于仙都山与步虚山之间的山岙,主要景点有:黄帝祠宇(玉虚宫)、丹井、双龙洞、金龙洞、妙庭观、元墟等。 黄帝祠宇是仙都景区的灵魂,是江南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黄帝祠宇的前身称为缙云堂,约建于东晋成

9、帝咸和咸康年间(公元326-342年)。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由著名小篆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撰额。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56年),朝廷下旨改为玉虚宫。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毁于战火,后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修复。到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两浙转运使潜说友拨款扩建达到鼎盛,总共占地30多亩。有殿、堂、祠、宫、轩、廊、亭、门等共99间。到了明朝末年,它仅存亭一座。现已部分修复。倪翁洞倪翁洞 倪翁洞景点,东临练金溪,西至古丽尖,南达华阳,北至板壁岩。主要由好山、初阳山、云英谷、群玉山、独峰书院和湓谷六部分组成。以

10、奇峰嶙峋、岩幽谷和文物荟萃为特色,是仙都风景区中的景点之一。 倪翁洞,位于“阳谷三窍”最北。洞高二丈,方五太。洞有两口,一为东北,二为东南,洞正中有楷书“初阳谷”三大字。仙都志云:“宋嘉泰间郡人陈百朋括苍续志云:洞正属仙都山,练溪旁。初阳谷中崖上有洞名三字,或云李阳冰篆。”其中“初”字,缺一点,只有在清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时,才可补全,持续时间极短,机遇十分难得。 倪翁洞东南洞口处,立有三角锥体山石一块,石的南 面、有篆字“倪翁洞”三字,是唐缙云县令李阳冰所书。李阳冰是唐代小篆书法大家,宣和书谱称:“方时颜真卿以书名世,真卿书碑,必得阳冰题其额,欲以擅连壁之美,盖其篆法妙天下如此。”“议都以虫蚀鸟

11、迹语其形,风行雨集语其势,太阿龙泉语其得,嵩高华岳语其峻,实不为过论,有唐三百年以篆称者,惟阳冰独步。”李阳冰所书碑版,据史籍蓍录,可见者六十五通。宋时存世尚多,元明后大都亡失。虽经重刻,亦多见失真,且盛名之下,必多伪托。据缙云县志记载,李阳冰在缙云的篆书真迹作吕有十通。现存世者仅为四处,即倪翁洞、黄帝祠宇、城隍庙碑(宋拓)、忘归台记。 倪翁,仙都志:“古老相传昔有倪长官隐居于此,今失其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称“缙云之隐者。”后人认为:“彼以此遁俗为高,而终以无名于后世,可谓获其志矣,倪翁颇类是在传 不传 之间耶。”(今有人考查认为倪翁即倪子,范蠡之师)宋乾道间处州郡宋钱竽题仙都诗云“初阳使

12、是扶桑谷,洞里神仙招我来。”洞中有石孔四个,俗称天来仓,自来油。一个盛米,一个盛油,一个盛菜,一个盛水,是当年倪翁生活用具。据说用了自然会冒出来。- 仙都的摩崖石刻,主要是集中在初阳山,共60多处,占总数55。其中字径最大的就是读书洞中外南壁的“旭山”两字,它幅大260500,字径2M以上。“旭山”两字苍劲有力,十分醒目。光绪缙云县志碑碣:“旭山二字,李志书,在初阳谷。”李志(15351625),字廷新,号旭山,缙云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 旭山摩崖的说明,在其右下,由樊献科四子樊问德题记:“李中丞公名志。少游初阳谷,受此朝爽,因自号旭山。公历宦芳洁。抗疏折貂挡,奉身而退。海内方之,善感

13、朝阳,其出处光明,无愧期号,盖山灵所藉胜云。群玉主人樊子问德,镌石志之。万历甲辰仲春望日。”- 独峰书院在倪翁洞景区内,位于好山山麓,面临好溪(练溪),正对独峰,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的纪念地。 元仙都志载:“独峰书院在练金溪西,正对独峰。宋淳熙壬寅(1182)晦庵先生持常平节上疏台守(唐仲友)未报,倘徉于此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之语。”同时,作追和徐氏山居韵七绝一首:“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任连环。解鞍盘礴忘归出,碧漳修筠似故山。” 朱熹徜徉仙都后,他的学生建读书堂于仙都岩。 小赤壁小赤壁 小赤壁景点是仙都主景区的入口区,它主要由姑妇岩、小赤壁、天鹅孵蛋、桑岩寨等景观组成。 姑妇岩,俗称婆

14、媳岩,在仙都主景区入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明括苍汇记:“迤为姑妇山,上下二石对峙,如姑妇。”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北,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静坐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兴许是大自然的疏忽,没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残酷虐待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红的呢。宋赵拱展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尔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说行人望妇姑。” 小小 赤赤 壁壁 下洋村隔溪对岸有山一线,长数里,临溪一面绝壁陡峭,高达百米

15、;下有碧潭,深不见底。那峭壁红白相间,远远望去,犹如焰火烧过,和长江赤壁相似,由于规模较小,故又称小赤壁。小赤壁,古称白岩,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北行日录和游白石岩、游仙都及白岩等诗文中,均有记载。峭壁上的“小赤壁”三字,署名“印海”。明缙云樊献科有诗云“削壁入云天,凌空几岁年。石桥藏野艇,幽谷泻飞泉。涧隐诸峰合,林荫一鹤眠。草堂归路近,明月半溪烟。” 小赤壁悬崖陡壁上,断断续续地横亘一条天然栈道,长数百公尺,栈道最高二三米,最宽处三四米,最窄处一二米。人们在虎迹岩处,从古人凿成的石级攀援辗转而上,然后沿栈道缓步前行,其险无比,其趣无穷。相传东汉光武皇帝刘秀,不满王莽纂夺刘家江山,举兵起反。开始时寡

16、不敌众,逃至仙都。在悬崖陡壁下,眼看无路可走,又闻追兵将至,危急万分。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暴雨倾盆。只见南面山上巨龙倏然而至,从岩壁间耕出一条路,让刘秀脱险,于是这栈道,就叫龙耕路。这龙耕路和上下峭壁比起来,颜色较白,也有许多人说是白蛇路。善良的许仙中了法海奸计,端午节上让妻子喝雄黄酒,白蛇现形吓死丈夫。白素贞悲痛万分,为救夫君,飞越山山水水到仙山采药。在仙都山口,她打败狮童,冲到二关,又被守侯水边的虎将拦住,只好和狮虎大战。它们从水中打到空中,从空中打上峭壁。白蛇情急之下,顿发神威从岩壁中间硬穿而过。最后在鼎湖峰后的玉虚宫中,南极仙翁让她采去灵芝草。龙龙 耕耕 路路 芙芙 蓉蓉 峡峡 芙

17、蓉峡景点,是仙都主景区的重要景点。主要有芙蓉芙蓉峡景点,是仙都主景区的重要景点。主要有芙蓉峡、碌碡岙、石壁潭、截脉岭、胡塔地等景观。峡、碌碡岙、石壁潭、截脉岭、胡塔地等景观。 芙蓉峡,南距鼎湖峰三公里。好溪水从胪膛、东方、靖岳奔流而来,经胡截地,过截脉岭,入石壁潭,就进入仙都的北大门芙蓉峡。此处,东有马鞍山高踞云空之上,山的沟壑如龙蛇,逶迤而下,那沐白、上章、梅宅的农舍,散落其间,烟村暮树、仪态万方,是人间又一处桃花源。好溪西畔,山崖临水,嵯峨,延绵数百米,远远望去,如万朵芙蓉浮水而开。相传东海八仙从西王母蟠桃会回来,见此处紫芝从生,一起按下云头,入山采摘。那性急的兰采和不小心将何仙姑的花蓝撞

18、翻。芙蓉散落一地,吸水而化成,故称芙蓉峡。 芙蓉峡,三面围抱,一谷出口。中心低凹成洞天,相传是仙人僻五谷茹草的地方,故称紫芝坞。坞:土堡,小城和四周高,中间低的谷地之意。坞外峡谷长数百米,最窄处仅容一人过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谷口往里看,这山壁像钢铁铸成的城墙,故芙蓉峡又名铁城。影片阿诗玛中,阿黑为救情人阿诗玛,跃马直奔。见前方有山岭挡道,怒发神箭,射裂山崖,接着纵马穿峡而过的镜头,即摄于此。明李永明有诗云:“乱削芙蓉傍水开,碧潭钓艇日徘徊。花迷谷口连环迥,雁落峰头卓锡嵬。题石令公传铁峡,茹芝仙客吊荒石。好溪更有千秋月,曾照青莲作赋才。” 黄黄 龙龙 山山 相传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

19、,东海老龙王三太子奉命到仙都玉虚宫朝圣,见浙闽一带溪河断流、田禾枯列、百姓苦难。遂起怜惜之心,私地放雨。上天闻知,雷霆震怒,着张天师将小太子锁在仙都附近的一块平地上,天长地久,这蛰伏盘卷的小龙,就变地了山。为了纪念好心的小龙,人们取山名为黄龙山。 黄龙山,在城北乡境内,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它屹立于新建小平原的东部,它西面平坦开阔,东、南、北三面的低丘环绕。山梁下,有绿雾航的青松族拥着;山梁上,高踞着许许多多不可名状的奇石,跆籍相接;梁下悬崖似鼓如屏,连亘五六里。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盘旋蠕动的苍龙。山中谷幽潭深,古木参天。有金猴捧桃岩、角锥岩、八窗洞、蝙蝠洞、飞舟、铁扁担、珍珠洞等景观,是一处罕有

20、的世外桃源。它四周陡绝,地热血险要,古代建有山寨 一处,是处州北部的军事要塞。山中的黄龙寺,建于唐代,梵音远播,香火不绝,为浙南名刹。宋代文人胡份,元代石抹宜孙,明初名将胡大海、耿再成,农民起义领袖陈滥胡,清代诗人朱彝尊、蔡启樽、袁枚等都留下活动的足迹。 金猴捧桃岩金猴捧桃岩 在城北秀花果园,朝丁南眺望黄龙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猴捧桃岩,它是黄龙山的第一景;山巅上有一中活蹦乱跳的石猴子,捧着大蟠桃,正大胆地张开咀笑呢!如果是晴朗的早晨,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通红似金,故称金猴捧桃岩。 大大 洋洋 山山 大洋山,是括苍山脉中段的山名,在缙云县东南,山体雄峻,奇峰突兀,主峰海拔1500.6米,是浙江东

21、南沿海的第一高峰。大洋山,原名大(土羊)山。(土羊),古越方言了,田地之意。(土羊)大山中有石亭、田(火羊)、鸟外、高宅、四大畈、田地万余亩,连亘十几里,大(土羊)山因此而得名。解放后,文化普及,崇尚简化,(土羊)洋同音,洋字妇幼皆识,因此,以大洋取代了大(土羊)。山中主要是花岗岩,地质上属白垩纪的“侵入岩。”由炽热的火山岩浆沿裂缝侵入,在近地表的情况下,次序却而形成。它们经过一亿多年的大自然水流冲刷,形成了类似黄、华山、庐山的雄奇景色。明何镗括苍山记:“大(土羊)山,在县南一百四十里,界青田中,有七十二洞,峻绝幽邃”。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大体可分为大洋山、大洋湖、蛟坑、槽头的四个

22、景点,叠箱岩、佛升岩、神女峰(飞来石)、铜罐岩、槽头寨背、凌霄石、龙崆洞、下白岩山、上白岩山、石奶洞等景观,还有豫庵、大灵寺等人文景观。 大大 洋洋 湖湖 大洋湖,即大洋水库,位于大洋镇西五公里的深山峡谷间,1970年7月动工,1973年8月竣工。是缙云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大坝海拔805M,坝顶170M,高45.6M,总库容1520万立方米,水库水面1150亩,灌溉农田4000亩。库下沿溪水建有六个梯级电站。1979年由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小水电会议在此召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大洋湖在大洋山的群峰峡谷之间,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可见,水波粼粼,时有野鸭出没,茶花红、青松绿,湖光山色,人们似乎处在九天瑶池之中。 叠箱岩叠箱岩 叠箱岩,在佛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