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_高炉开炉方案_第1页
新1_高炉开炉方案_第2页
新1_高炉开炉方案_第3页
新1_高炉开炉方案_第4页
新1_高炉开炉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新1#高炉开炉方案目 录1. 开炉组织机构及职责2. 开炉物料物资准备3. 开炉配料计算及装料方案附件1高炉烘炉方案(高炉热风炉已经烘炉完毕,其烘炉方案未纳入本开炉方案)1高炉开炉组织机构及职责 1.1、领导小组下设开炉指挥部1.2职责分工1.2.1总指挥及副总指挥xx:全面负责新1#高炉开炉方案制定及达产工作,负责新1#高炉开炉工艺、技术工作以及指挥开炉各小组工作。xx:全面负责新1#高炉开炉中与公司内外相关部门的总体协调工作。xx:负责设备保障总协调。xx:负责工程总包及设备供应商总协调。xx:负责铁厂内相关工序间及公司内相关部门协调工作。xx:负责设备检查确认及抢修工作。1.2.

2、2生产协调组负责新1#高炉开炉生产组织工作。负责高炉开炉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以及炉内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负责新1#高炉上料系统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上料人员组织、培训工作。负责炉前设备、铁口、渣铁沟的调试、制作与验收;开炉炉前物料、工器具准备,以及炉前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水冲渣系统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水冲渣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鼓风机系统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鼓风机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冷却水系统、气体介质系统(煤气除外)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配管人员组织、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煤气、热风炉系统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热风炉人

3、员组织、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铸铁系统生产调试检查与验收,以及铸铁人员组织、培训工作。1.2.3生产保障组全面负责新1#高炉开炉生产保障,以及开炉相关室、作业区的协调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各种物料的平衡,物料供应保障,以及铁路、汽车运输保障工作。1.2.4设备保障组全面负责新1#高炉设备保障,以及与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负责新1#高炉各设备的单体与联合试车的检查、验收工作,试水、试漏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设备协力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负责新1#高炉机械设备调试检查与整改,备品备件上报,以及机械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负责新1#高炉电器、仪表、PLC设备的调试检查与整改,备品备件上

4、报,以及电器、仪表、PLC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负责新1#高炉冷却水系统、气体介质系统(煤气除外)设备的调试检查与整改,备品备件上报,以及冷却水系统、气体介质系统(煤气除外)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负责新1#高炉液压设备的调试检查与整改,备品备件上报,以及液压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负责新1#高炉热风炉设备的调试检查与整改,备品备件上报,以及热风炉设备故障的处理工作。负责备品备件组织计划、落实及供应保障工作。1.2.5安全保障组全面负责新1#高炉安全保障工作。具体负责新1#高炉的安全设施、安全装置、消防设施的检查及验收,安全隐患检查与落实整改,各危险区域挂牌和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学习。负责劳保用品的计划上报

5、及发放保障工作。2开炉物料物资准备2.1.原燃料条件2.1.1原燃料质量条件烧结矿:TFe 57.0%0.5% 碱度波动 1.90.05 转鼓指数76% 小于5mm粒度 3.0%焦 炭:M4082%, M106.5% 灰分12.5% 水分6.0%,S0.70% 4080mm粒级80% 小于25mm粒级6.0%;CSR65%,CRI28%球团矿:Tfe61.5%锰 矿:Mn含量22.0% 2540mm粒度80%2.1.2原燃料用量:要储备高炉30天用量,包括焦炭、烧结矿、球团矿、锰矿、煤粉和辅助熔剂。2.2开炉物料平衡 通过现有设备产能(烧结机利用系数按1.3t/h.m2,小高炉利用系数按3.5

6、t/h.m3,新1#高炉利用系数按2.5t/h.m3,210m2球团竖炉月产量按95000吨考虑。)进行计算各种物料月度消耗量如下表: 开炉后炉料结构为:67%烧结矿+23%球团+10%块矿 高炉生产的原料准备及联系工作有生产室负责。(负责人:李长江)2.3备品备件计划3开炉配料计算及装料方案3.1配料计算(一)容积部位死铁层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合计V总,m3.227.964398.937319.958237.5251234.433109.4232528.249V填充,m3227.964398.937319.598237.5251234.43318.2372437.063(二)入炉料原始数据1

7、、原燃料化学成分:TFeFeOCaOSi02MgOMnAl2O3S密度烧结54.38 10.14 12.56 5.63 2.39 1.84 0.041 1.800 球团65.05 0.63 0.78 4.81 0.32 0.09 0.61 0.006 2.000 石灰石2.50 0.50 54.91 1.99 1.09 0.21 1.550 硅石1.31 0.00 0.40 93.25 0.46 0.46 1.58 1.440 白云石43.13 3.89 30.81 0.014 锰矿13.49 1.20 4.39 27.24 3.81 23.18 7.56 0.021 2.000 焦炭0.70

8、 0.02 1.00 6.64 0.74 3.00 0.600 0.500 5、原料堆比重:(此表数据与上表不统一,计算以上表为准)高烧低烧球团矿块矿焦炭石灰石硅石白云石锰矿萤石170018002150200053015201500150014001500(三)开炉参数选择:1、炉料结构:高碱度烧结矿60%+球团40%2、负荷料的选择:矿批30000kg,焦批15000kg,负荷2.03、全炉焦比: 3407kg/t4、炉渣碱度:0.955、初次铁水含硅:3.06、初次铁水含锰:0.907、初次渣CaF2含量:5(四)负荷料的计算: 1、料批组成:(kg/批)矿批焦批熔剂高烧锰矿球团焦炭硅石白

9、云石萤石180001150120001500011503505802、计算结果:综合品位:58.65批料体积:V 46.555m3 每批料理论铁量:P18710kg CaO =2704.35kgSiO2=4082.642kgAl2O3=1034.862kgMgO=624.5kgS =109.13kgCaF2=444.23kgMnO=267.46kg还原SiO21202.815kg还原MnO217.38kg计算焦比:801.71kg/t,CaO/SiO2=0.939,计算渣铁比:430.14kg/t,渣中MgO含量:7.76%,渣中Al2O3含量:12.86%,镁铝比0.603。(五)空焦、净焦

10、的计算:1、空焦组成:(kg/批)焦炭白云石萤石150002080580批料体积:V 30.072m3 CaO =1045.78kgSiO2=1169.1kgAl2O3=525kgMgO=639.9kgS =105.35kg2、净焦:15000kg/批批料体积:V 28.302m3 CaO =150.00kgSiO2=996kgAl2O3=525kgS =105kg(六)开炉料柱的组成(料线1.5米): 净焦为J,空焦为K,正常料为Z。1、高炉死铁层和高炉炉缸3/4装木柴(227.96m3+291.22m3)。2、炉缸1/4(99.73m3),炉腹(319.598m3)装净焦(J)18批,焦重

11、270t,净焦体积总体积509.44m3。压缩后超出炉腹8.602m3.(堆比重0.53,压缩率16%)。3、炉腰(237.525m3)、炉身下部(1/3空间411.478m3)装空焦(K)26批,焦重390t,白云石重54.08t,萤石15.08t,体积781.872m3,(压缩率16%)。压缩后体积656.772t,超7.769m34、炉身中下部装轻料:轻负荷料I:2J+3(K+Z),体积为286.485m3,(压缩率14%)压缩后体积:246.377m3轻负荷料II:3(K+2Z),体积为369.546m3。(压缩率14%)压缩后体积:317.809m35、炉身上部和炉喉装正常料:正常料

12、6(Z)批,体积325.89m3。(压缩率14%)压缩后280.261m36、通过计算,开炉料柱组成如下:木柴+18J+26K+2J+3(K+Z)+3(K+2Z)+7Z料柱总体积2437.42m3,料线1.5m。(七)入炉料校核: 全炉出铁量:P=299.36kg铁水预计成分:()TFeSiSMnTiC92.03.00.0500.800.0904.0终渣成分:CaO总量: CaO 80459 kgSiO2总量: SiO292737 kgAl2O3总量:Al2O3 37661kgMgO总量: MgO30789 kgCaF2总量: CaF221560 kgMnO总量: MnO231.8 kgS总量

13、: S5847.28 kgFeO总量: FeO=1327.7 kg全炉渣量:P CaO+SiO2+Al2O3+MgO+CaF2 +MnO+S+FeO 238.89吨终渣预计成分:()CaOSiO2MgOAl2O3CaF2MnOSFeOR2MgO/Al2O333.6838.8512.8815.764.990.22.300.500.870.817全炉焦比: 3407kg/t(八)开炉装料表:序号部位容积比例()容积(m3)炉料压缩比()批数(批)1死铁层100227.96木材2炉缸73291.22木材3炉缸27107.71净焦J1644炉腹100319.96净焦J16145炉腰100237.53空

14、焦K1696炉身下部30370.33空焦K16177炉身中下部20246.89负荷料(K+Z)1438炉身中上部30370.33负荷料(K+2Z)1439炉身上部20246.89负荷料Z14610炉喉1718.6负荷料Z141炉料装入量:(吨)焦炭高烧低烧球团硅石白云石锰矿萤石总量1020288019218.472.1618.427.841636.8备注:1、所有计算为干焦计算,装料要考虑水分,2、开炉料结束后,根据生产情况高炉自行计算配料,以平衡碱度与炉温。3.2高炉装料3.2.1装料前准备:1) 开炉采用18个风口送风(30个115风口,风口总面积0.3116 m2),分别为1#、2#、3

15、#、5#、7#、9#、11#、13#、15#、17#、19#、21#、23#、25#、26#、28#、29#、30#。堵12个风口,送风风口总面积0.1870 m2。2) 向矿槽卸料。锰矿、焦炭可提前12天卸入槽内,烧结矿不宜卸料太早,否则易风化粉碎,装料前8小时即可。3) 准备枕木。加工枕木应提前进行,不准使用带油的腐烂枕木,按尺寸堆放在风口平台或其它运输方便的地方。4) 各阀门应处的状态。高炉放风阀开;热风炉除倒流休风阀和废气阀开启外,其它阀门一律关闭;煤气系统炉顶放散阀、均压放散阀、除尘器放散阀、清灰阀全部打开;煤气切断阀、一二次均压阀全部关闭;上下密封阀和料流调节阀关闭。5) 封闭人孔

16、。冷、热风系统人孔、除尘器人孔全部封闭、料罐天窗打开;封闭炉体所有灌浆孔,关闭煤气取样孔。3.2.2高炉开炉装料:1) 死铁层和炉缸装枕木,间距相当枕木的宽度,按“#”字形排列或散放。2) 炉腹装净焦。3) 炉腰和炉身下部装空料。4) 炉身中上部装空料和正常料。5) 炉喉附近装正常料。填充料装完正常料后料线深度为1.51.7m。3.2.3装料注意事项1) 装料前校正称量设备,确保称量准确。2) 填好上料清单,各料单按规定的装料程序编号,不得有误。3) 装料过程工长要密切注视装料程序和周期变化,如有问题,停止上料,待问题查清后恢复上料。4) 装完空料后,检查其装料位置,料线不足时,添加焦炭填补。

17、5) 炉料压缩率与测料面相结合,在装料测料面时校正3.3测料面(外委)附件1高炉烘炉方案1烘炉前条件的确认1.1供风系统1)高炉鼓风机可正常向高炉供风;2)与风机房的生产联系信号均已经过试验,状况良好;(烘炉前1天)3)热风炉烘炉完毕,气密耐压试验已进行,处理事项已完成;热风炉已进入生产状态。(烘炉前2天,)1.2供料系统 高炉具备受料条件(烘炉前2天,);原燃料运输系统可稳定、连续向高炉供料(烘炉前2天);原燃料计量设备已达标,可正常投运;(烘炉前2天)1.3运输系统1) 有关资材及水渣、焦粉、烧结矿粉、除尘灰、干渣、残渣铁、炉前垃圾等的运输作业计划、制度已排,车辆已落实、派定(烘炉前3天)

18、;相关的计量设施已达标,可正常使用;(烘炉前3天)2)铁水运输计划、配罐方案、开炉用配罐方案已排定,并进行了炉前对罐的演练。(烘炉前2天)1.4能源供应系统1)蒸汽、压缩空气、N2、O2、焦炉煤气均通至现场且用量有保障;(烘炉前2天)2)管道上的阀门已逐个进行关、闭试验,各阀门开关灵活,无泄漏;3)各供气管路排水水封已贮水完毕。(烘炉前2天)1.5通讯系统1)各种联系信号已通过试验,状态良好;(烘炉前2天)2)各种电话已正常投入使用;必要的无线通讯系统已备齐。1.6高炉本体及辅助设备1.6.1高炉冷却系统供、排水系统各项投产准备工作已结束,设备正常,进入生产状态。(烘炉前2天)1.6.2高炉本

19、体1)铁口泥包制作完毕,铁口排煤气管已埋入,烘炉管已安装好;(烘炉前1 天)2)炉前主沟、渣铁沟、摆动流嘴等均已砌筑、浇注完毕;3)炉前行车、开口机、泥炮等设备试车完毕,可正常使用;(烘炉前5天)4)炉前工器具及消耗性资材已准备齐全;(烘炉前3天)5)所有排气孔、灌浆孔均有相应的帽盖,以备高炉气密耐压试验时封堵之用。(烘炉前2天)1.6.3高炉炉顶系统已调试完毕,设备正常。(烘炉前3天)1.6.4上料系统的所有设备均处于正常状态,随时可投入使用;矿槽已可以进料;槽下称量设备已标定;(烘炉前2天) 1.6.5高炉煤气系统的各设备均具备正常投运条件,有关的试验已进行完毕;1.6.6供氧系统调试完毕

20、,运转正常。所有仪表已调试、标定完毕,相关仪表已投入运行;(烘炉前3天)1.7外围配套部分铸铁机、渣处理、除尘等系统均已具备正常生产条件。(烘炉前5天)2烘炉前的准备工作2.1铁口煤气管制作与安装(烘炉前1天)2.2烘炉导管制做与安装(烘炉前1天)2.2.1烘炉前,工长进行烘炉前的高炉操作模拟训练应知应会考试合格。2.2.2制做和安装烘炉装置。烘炉加热管制作与安装(1)烘炉风口导管的结构:烘炉管为内径108mm的钢管,外径与风口三套内径基本相同,焊接成L型的弯管。烘炉管炉外部分与送风直管法兰处用法兰连接,与风口间的缝隙用石棉绳封死;垂直段下端为喇叭口型,距炉底上层保护砖0.7米;烘炉管喇叭口用

21、L6363角钢支架支撑于炉底,角钢底部垫粘土砖,各烘炉导管之间用钢筋点焊连成一体,务使牢固,送风后不位移。 (2)导管在炉内的水平段长度(从风口前端计)有三种类:分别有5.5m(1根)、3.6m(14根)、1.8m(14根) ;垂直段长度5.1米。三种烘炉管的风口布局见下表风口号数炉内水平段长度垂直段长度根数305500mm5100mm1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600mm5100mm141、3、5、7、9、11、13、17、19、21、23、25、291800mm5100mm14烘炉加热管布置水平长度三种mm3600180055005100m

22、m108mm 风口小套与弯头法兰相接支撑物700mm炉底平面布置:留一个风口(15号)卸下二三套,作运料及人员进出用。其余所有风口均安装烘炉管,各烘炉管在炉内保证尽量均匀布置,其中1根水平长度为5.5m的烘炉管布置成90度夹角。炉外的烘炉管要用弯头与法兰连接,与炉内成一体。(3)从30#风口安装炉底环管加热,东铁口安装导出管。按上表规定将不同水平段长度的烘炉加热管装在规定风口位置,烘炉前4小时通知鼓风机启动风机,烘炉前2小时将风引致高炉放风阀。(4)东铁口插入两根电偶,一根至中心,另一根至铁口边缘,西铁口各安装一根电偶至铁口边缘。测试仪表安装在中控室,另外安装0-700风温表及炉顶常压表各一块

23、,并在一次表前管道口安装取样管。(5)安装好测量炉体膨胀量的装置1)膨胀检测装置安装位置:共三层:热风围管平台、炉顶平台、放散平台分四个方向做好膨胀标尺(各上升管方向)2)制做方法:用8mm的圆钢(焊条即可)、头部打出顶尖并弯成直角,上下必须对好零点,焊接在炉体与框架之间。2.3风口上炉缸封板的制做与安装(烘炉前1天,具体方案由设备室制定)2.4烘炉用热电偶安装(烘炉前1天)风口处共安装三个热电偶,安装位置及要求见表1。表1 热电偶安装位置及要求序号名 称数量安 装风口号测量范围 安 装 方 法1风口前端、中心热电偶215#0700 由风口中心插入、深入炉内300500mm; 小风口与电偶间空

24、隙用泥堵堵实不得漏风; 电偶外端应设法固定,以免被风顶出伤人。2风口上方电偶127#0700 由风口中心引入,周围用泥堵死; 电偶热端位于风口中心线上方1500mm靠炉衬处; 炉内应有相应支架,使电偶得以固定。2.5膨胀测量装置安装(烘炉前1天)、分三层设置 炉体热风围管平台;炉顶平台;炉顶放散平台。、每层四个,按煤气上升方向设置。测量装置要制作安装。3、烘炉前有关设备状态的确认(烘炉前2天)表2 烘炉前设备状态确认序号设 备 名 称应 处 状 态1炉顶放散阀关 闭2均排压阀关 闭3炉顶、重力除尘器、煤气系统各吹扫N2、蒸汽阀关 闭4炉顶各人孔关 闭5炉顶上、下密封阀上料闸、下料闸关 闭6炉顶

25、插板阀关 闭 (气密试验时要打开)7探 尺处于检修位置 球阀关闭8气密箱正常通水、通N29下阀箱正常通N2(插板阀关闭时不通N2)10溜 槽处于待机状态11炉顶喷水停水、停N212十字测温正常水量通水13各灌浆孔探瘤孔开启(气密耐压试验时封闭)14各段冷却壁、烘炉中1/2水量通水15风口风口烘炉管已安装好,直吹管装好,窥视孔盖关闭风口电偶已安装好16直吹管冷却烘炉中通4水量17炉底冷却烘炉中通正常水量18铁 口泥包做好,排煤气管已埋入铁口煤气管出口帽盖开启 (气密耐压试验时关闭)19除尘器底部装沙子,盖住排灰孔即可放散阀关闭;遮断阀开启排灰阀关闭20高压阀组全 开烘炉中按顶压要求调节21调压阀

26、组后的放散阀开22高炉放风阀开23倒流休风阀闭24热风炉混风闸阀热风炉混风蝶阀闭开25炉顶摄像孔闭4高炉烘炉操作4.1总则、采用热风炉烘炉,烘炉曲线的温度控制以热风温度为准。风口前端温度做参考,不做调节依据。、烘炉时间计划为7天22小时c、 严格控制炉顶温度和气密箱温度。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炉顶温度超过250和气密箱温度超过60。d、 在炉顶温度、气密箱温度低于上限的情况下,在保持规定烘炉温度的同时,应争取使用较大的风量,以加速干燥过程。e、 顶压一般可控制在0.020.025Mpa范围,用调压阀组进行控制。f、 烘炉结束时间的最终确定,应视实际烘干程度而定: 各排气孔不再有水汽排出,且已持续一段时间; 废气的湿度比较稳定,接近大气湿度(差值小于1g/m3);4.2烘炉曲线4.2.1烘炉曲线与烘炉参数控制风温升温速度时间150-30015/h10h300恒温120h300-60015/h20h600恒温24h600-15028/h16h4.2.2凉炉阶段当风温降至最低后,炉顶、风口前端、风口上方以及炉底温度与风温接近时,即应转入休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