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榆阳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 期 实 施 方 案第一章 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的主要成效与经验我区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期为2001年至2010年共10年,参与实施的有24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和陕西省治沙所、榆林市樟子松种子园共31个单位。实施区国有林场在册职工304人,安置富余人员203人,其中公益林建设89人,森林资源管护90人,公安人员24人。实施重点管护面积185.8万亩,建立29个基层管护站,划分44个责任区,设置508个护林站,聘任1170名专职护林员,设立166座管护区标志牌。一期工程规划投资10011.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209万元,地方配套1667.9万元,政策性费用1135万元(含历年
2、拖欠职工工资121.3万元)。截止2010年底,实际完成投资8705万元,其中完成中央投资6861万元,地方配套1107.2万元,政策性费用736.8万元。一、主要成效通过天保工程一期实施,给我区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一是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形成全社会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共识,所有林地林木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国有林场职工由差额工资变成了全额工资,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全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10年,共实施人工造林1.7万亩,飞播造林51万亩,封山育林3.9万亩。新增林地面积56.6万亩,重点抚育管护生态公益林185.8万亩。使全区的林木覆盖率增加5.5%,达到45
3、.4%,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四是在全面实行限额采伐的基础上,商品林采伐全面停止,每年森林资源消耗量减少14384立方米。五是分流安置国有林场职工203人,向农村招聘管护集体林的专职护林员1080人,相当于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再就业1080个岗位。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职工和群众的经济收入,大大促进了我区农村脱贫致富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开展。二、主要经验1、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实行使用林地管制制度。我区是榆林市的中心,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为了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我区全面实行使用林地管制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法定程序申报审批,同时还制定了批准后跟踪监督
4、使用和督促恢复治理制度,坚决制止乱征滥占、少批多占、占而不用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的发生。2、天保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森林资源全面管护目标。在天保工程启动实施的当年,我区制定出台了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封山(沙)绿化推行舍饲养畜的通告,除了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的185.8万亩林地重点管护外,全区所有林地全面封禁管护,至此彻底结束了我区养羊靠放牧的历史。3、灌木饲料的开发利用有效地带动了群众抚育管理的积极性。在实行封禁管护以来,为了解决舍饲养畜饲草严重不足的问题,区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开发利用灌木加工饲料,既开发了饲草资源又调动了群众平茬复壮加强抚育管理的积极性。4、集体林权制度的改
5、革促进了农民爱林护林意识的增强。通过林权改革,明确了群众对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用权,使其在自己承包的林地内发展林业经济,满足了群众的生活需求,增加了对林地林木的依赖性,自然增强了对林地林木的保护意识。三、主要问题1、公益林建设任务较少,与我区造林绿化需求有较大差距。我区现有林木以灌木为主,林分结构简单,树种单调,防护功能差,效益低下,为此市、区两级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针叶树(樟子松)、保护利用乡土树(沙地柏、长柄扁桃)、上规模建设基地的绿化要求。与我区公益林建设现状相比,省下达我区的公益林建设任务少、投资标准低。2、没有与天保工程实施相配套的专职机构和工作人员。天保工程是国家批复实施的一项林业重
6、点工程,投资大、期限长、内容多、范围广、管理严格,而我区在第一期实施的10年过程中,无专职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业务工作由3个股室配合完成,职责不明确,工作任务难以按时完成。 3、参加业务学习培训机会太少,未能培养出精干专业的工作人员来。第二章 工程区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一)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榆阳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地南缘,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74815385514,东经10856201102404 之间, 总土地面积7053平方公里。区境西北与内蒙古乌审旗接壤,西南与横山毗邻,东北、东南与神木、佳县相连,南与米脂相接。南北长128公里,东西宽124公里,呈不规则平行四边形,万里长城
7、由东北向西南横贯全境。、地形地貌。榆阳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东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701405米。大地貌属鄂尔多斯地台东南洼地,西北部为结构疏松极易风化的沙页岩及沉积物就地起沙吹扬,堆积而成绵延不断、星罗棋布、沙梁滩地交错相间的风沙地貌;东南部为质地疏松,遇水极易溶解、崩塌的风尘黄土,又长期遭受侵蚀和切割而成沟壑纵横、梁峁叠复、地形破碎的丘陵地貌,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河谷川道地貌,全区形成“七沙、二山、一分田”的地貌自然景观。、主要流域部位及水系分布。我区有无定河、秃尾河、佳芦河三大水系,均是黄河的支流,其中无定河流域面积约6205平方公里,秃尾河流域面积620平方公里,佳芦河流域面积31
8、0平方公里。全区有大小河流沟道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中型水库4座,抽水站、淤地坝、多管井、小型渠道等水利设施1.1万处。无定河在我区境内的较大支流有海流兔河、硬地梁河、榆溪河、峁沟、小川沟、金鸡河等6条, 除海流兔河及硬地梁河的全部流域和榆溪河红石峡以上及红石峡以下的河流右岸属风沙区外,其余部分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秃尾河在我区的较大支流有红柳河、扎林河、杨家畔河、开光川等,除红柳河与扎林河流域属风沙区外,其余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佳芦河在我区的较大支流有沙河川、康家湾川等2 条支流,均属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的榆溪河、海流兔河多年平均常流量为9.2 立方米/秒
9、,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419万吨和58万吨;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1.5万吨/ 年平方公里,沟壑密度1.21.5公里/平方公里,沟蚀面积 6070%。、气候及水热条件。榆阳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寒冷,风多雨少,冷热剧变,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358.1毫米,大多数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平均蒸发量1905毫米,年平均气温为8.8,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气温为32.7,10的积温3217.6,年总辐射量145.3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666.6小时,无霜期155天。冬春多西北风, 风力较强,一般48级,最大10级,风沙日数年均81天,夏秋多东南
10、风,风力较弱,一年中西北风频率为25%30%,东南风频率为15%。、土壤条件。榆阳区土壤共有13个地类,24个亚类,36个土属,115个土种。在北部风沙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流动沙地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固定风沙土。在湖盆滩地有潮细风沙土和轻度盐化潮土,还有潜育潮风沙土、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白泥沼泽土和泥岩沼泽土等。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绵沙土、黄绵土、红土、黑垆土、淤土、红黄土、淡栗钙土。在无定河及其支流河谷川道主要土壤类型有潮土、淤土、水稻土、草甸土、盐土等。(二)自然资源1、森林资源。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我区现有活立木蓄积量103.6万立方米,造林保存面积495.5万亩。其中
11、有林地28.6万亩,疏林地5.2万亩,灌木林地461.7万亩。这些林地的78.3%分布在长城沿线以北的风沙草滩区,21.7%分布于南部丘陵沟壑区。野生动物资源鸟类主要有金雕、白肩雕等17种;兽类主要有石貂、荒漠猫等。2、水资源。区内水资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境内地表径流水,年平均径流量为4.538亿立方米;二是外来水,系由鄂尔多斯市通过地下入渗汇集而来的径流达1.316立方米,此二种水合计共5.854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09亿立方米,占总量的18.6%;三是地下潜水可开发量为1.36亿立方米,利用量为0.52亿立方米,占38.2%。风沙草滩区相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在
12、本区大面积的沙地中还有一种沙层凝结水,一般含量为23%,可满足沙生灌木和草本植物生长需要。3、矿产资源。榆阳区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北部是世界级特大优质动力和化工煤田神府侏罗纪煤田的组成部分,煤炭储量达500亿吨。区境东北部与神木西部为榆神煤田,与神府煤田并列,为特低硫、特低磷、特低灰优质动力和化工用煤。西部、北部、南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南部镇川一小块,探明天然气储量35.2亿立方米。南部还属巨型地下盐矿的一部分,该矿区预计总储量1.31.8万亿吨,占全国岩盐资源总量的1318%,氯化钠含量8398.8%,是优质的食用盐和化工用盐。市区
13、内的“普惠泉”、“榆阳泉”泉水,俗称“桃花水”,为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此外,石油、高岭土等也有相当规模的储量。二、社会经济概况截至2009年底,榆阳区辖24个乡镇,7个办事处,486个行政村,总户数10.8万户,其中农业户7.06万户;总人口5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7万人。全区有耕地129.6万亩,人均4.6亩,粮食总产量2.37亿公斤,人均占有粮725公斤,人均纯收入5321元。第三章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的必要性一、战略定位我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沟壑区交接地带,属黄河上中游地区,区境全部处在黄河一级支流区域内,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约766万吨。这些泥
14、沙主要来源于南部丘陵区,北部风沙草滩区是天然的蓄水库,一般降水很少产生地表径流,但干旱、风蚀和沙埋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致使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是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风沙区也是矿藏集中分布区,是全市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采和边开采边治理,尽最大努力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艰巨任务和必经之路。 二、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的必要性国家批复实施的天保工程一期于2011年到期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而停止天保工程实施,由此引发的不仅仅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还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是生态建设、国有林场脱贫、还是巩固建设成果,在一定
15、时期内连续实施天保工程都是十分必要的。(一)连续实施天保工程是生态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把生态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区地处黄河流域上中游,是主要的泥沙输入区域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尽管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全区生态脆弱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等问题仍然突出,严重威胁我区生态安全。天保工程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承担着保护森林资源、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的重任,在推进生态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连续实施天保工程是国有林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区有5个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的主要是公益林,只
16、有投入无产出,单位和职工主要靠财政拨款维持生产生活。在天保工程实施之前,国有林场被区财政确定为工资差额单位,财政只承担职工基本工资70%的部分,职工收入不足,生活水平低下,人心不稳、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致使国有林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不仅提高了职工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补助和政策性费用开始拨付,而且随着公益林建设和森林资源管护资金的逐年投入,国有林场生产经营状况和职工生活工作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这些变化只是初步的和不稳定的,还需要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连续扶持,即只有天保工程连续实施才能让我区国有林场彻底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三)连续实施天保工程是巩固一期建设成果的客
17、观要求我区是畜牧业大区,为了确保一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区从2001年8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封山(沙)绿化,推行舍饲养畜,对全区所有林地实行封禁管护。经过全区上下近十年的努力工作,封禁管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羊子饲养量一直居高不下,达到180多万只,相对饲草资源已经超载,封禁管护工作稍有松懈,偷牧乱牧现象就会出现反弹,势必对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我区也是资源富集区,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深入推进,带动各行各业对林地的使用也达到最大需求。正是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壮大了保护森林资源的声势,营造了全社会爱林护林的氛围,促进使用林地申报审批工作日臻完善,建立了保障生态安全机制,有效地制止了一
18、些非法使用林地现象的发生,促进我区生态环境和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协调发展。如果天保工程停止实施,势必对刚刚形成的有效保护局面和良性发展势头产生釜底抽薪的作用,对一期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第四章 主要目标与任务一、实施期限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期限为10年,即20112020年。二、指导思想以巩固天保工程区一期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公益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林区改革,提升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高、生态良好、民生改善和林区和谐。三、方案编制依据 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2、
19、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2-2001)3、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4、飞播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2005)5、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6、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7、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规发201121号)8、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3号)9、关于编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省级实施方案有关事宜的通知(林规发2011168
20、号)四、编制原则(一)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三)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四)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五、二期实施范围我区二期工程实施范围涉及21个乡镇、6个国有场圃和省治沙所、市樟子松种子园,共29个单位。详见附表1。 六、实施目标通过二期工程的实施,到2020年工程区新增造林面积27万亩,蓄积新增11000立方米,森林碳汇增加20130吨,提供社会再就业岗位700多个。造林保存面积达522.73万亩,林木覆盖率增加2.6个百分点。567.58万亩林地纳入管护范围,其中498.04
21、万亩得到中央财政重点扶持。335名国有林场职工得到就业安排,其中288名享受中央财政社会保险补助,2000年后新上岗的47名职工享受地方财政社会保险补助,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生活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整体实现森林资源由数量向质量提高转变,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工程区社会和谐的目标。七、主要建设任务继续停止商品林采伐,使有限的乔木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继续加强森林管护,把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与封禁管护工作结合起来,将全区所有林地林木纳入管护范围,国家级公益林和重点工程区为重点管护对象,全区管护面积567.58万亩。(详见附表5)加
22、强公益林建设。完成人工造林7万亩、 飞播造林20万亩。(详见附表8)实施中幼龄林抚育。我区中幼林树种主要有杨树和针叶树,对杨树采取根部培土、修枝、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对针叶树采取抗旱浇水、有害生物防治、森林防火等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落实政策和工程项目,增加林区和周边群众就业机会,提高职工和农民收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职工和社会保障接近或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第五章 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一、全面停止商品林采伐在工程区内,除为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保留一部分农民自用材、薪炭材及经过核准的项目建设区和速生丰产人工林的资源消耗以外,严禁其他人为的森林资源消耗。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一)强化森林资源
23、保护1、搞好封山(沙)禁牧舍饲养畜工作。全面执行2011年区上制定出台的关于封禁管护工作的管理、考核等办法,继续加强封禁力度,大力发展饲草产业,使林牧业和谐发展。2、继续加强森林防火和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有效防治有害生物,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林地生产力稳步提高。(二)加强林政管理 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坚决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征滥占,并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案件及时查处,要限期恢复治理。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在坚决制止群众性乱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的同时,严禁政府部门和法人乱砍滥伐和非法侵占林地的行为。(三)加强
24、森林管护。一是认真抓好森林分类区划的落实,严格按照区划实施保护、管理和经营,同时加大检查、稽查的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二是强化领导干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确定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量化指标,层层签定责任状,严格落实责任制。三是结合工程的实施,加大对木材市场和小型木材加工点的管理和整顿力度。四是建立年度资金拨付调控制度,对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不力,资金使用效果不佳的单位,实行投资调控,必要时暂停资金拨付进行管理整顿。1、国有林管护在封山(沙)禁牧基础上,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实行个体承包,用合同方式确定承包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承包者的权益,实行责、权、利挂钩的管护经营责任制,充分调
25、动林区干部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森林管护措施落到实处。2、集体林管护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成立专业管护队伍和配备专职护林员,由区政府制定出台护林员工资管理办法,各乡镇具体操作实施,一个责任区设置一名专职护林员。管护经费与业绩挂钩,实行动态管理,乡镇人民政府管理考核,区封山(沙)禁牧工作队监督指导,由区林业局按报账制拨付。三、分类经营(一)公益林区划界定全区林地面积825.9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209.94万亩,地方公益林317.35万亩,商品林298.63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中,2004年国家认定的为203.1万亩,2010年国家补充认定6.84万亩。(详见附表2至表2-2
26、)(二)分类经营1、森林管护面积。全区划定二期管护面积567.58万亩,其中国有林113.16万亩,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159.84万亩,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294.58万亩。2、中央财政森林管护补助面积。国家确认中央财政补助面积498.04万亩,占管护面积的88%。其中国有林补助78.16万亩,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助159.84万亩,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补助260.04万亩。(详见附表5)第六章 加强公益林建设一、资源状况评价全区有林业用地825.92万亩。其中有林地28.6万亩,灌木林地461.74万亩(全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疏林地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85.33万亩,苗圃地0
27、.57万亩,无林地244.29万亩,其他林地0.19万亩。在495.5万亩造林保存面积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就有461.74万亩,占到93%,显示了我区林地以防护效益为主的功能,而且防护林体系建设整体档次不高,结构松散,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低下。特别是风沙区的沙柳纯林,只能阻沙,不能改土,整体防护性能差,急需改造提高。同时还有244.29万亩的无林地急需新造治理。在中、省通过多种形式投资公益林建设的基础上,市区两级也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2011年8月10日,经榆林市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印发了关于贯彻省委赵乐际书记视察榆林市指示精神加快生态建设的会议纪要,确定按照建设“生态名市”目标要求,高标准、
28、高质量实施好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榆发20096号)文件所确定的建设任务。我区按照市上部署编制了榆阳区三年植绿大行动规划方案,计划在三年植绿大行动中实施环城防护林带建设造林绿化4.5万亩,投资38063.49万元;飞播造林25.5万亩,投资2160万元;绿色长廊建设绿化总里程470公里,投资32000万元;能源企业绿化新造林5.4万亩,投资5400万元;千村万户绿化实施27个村、270个农户,投资540万元;樟子松、长柄扁桃、红枣、优质杏基地建设15.85万亩,投资17760万元;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投资1500万元。总投资按来源分,中、省投资612
29、0万元,市财政专项投资59005.3万元,区财政筹资26898.19万元,厂矿企业投入5400万元。二、立地区划及营造林方式确定1、北部风沙区,宜林地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迎风坡较缓,1015度,背风坡较陡3050度,坡向与主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一致,沙丘及沙丘链的走向大多数与主风方向垂直,沙地表层疏松干燥,植被覆盖度15%30%,主要适宜花棒、踏榔等飞播造林和人工营林紫穗槐、樟子松等防风固沙林。2、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土质梁峁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采用针阔叶混交,乔灌草相结合的模式,荒山荒沟营造侧柏、紫穗槐、沙棘、柠条等为主的水土保持林。三、公益林建设我区计划实施人工
30、造林樟子松7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结合我区三年植绿大行动,力争于2014年前完成。共需投资9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500万元,省市各需投资1470万元,区财政解决1960万元。樟子松造林中主要推广坐水深载、覆膜套笼、保水剂和生根剂使用等技术;飞播造林中主要应用大粒化处理、地面处理、障蔽搭设等技术。四、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我区各国有林场实际生活、生产条件和生产经营发展要求,制定出未来十年建设目标。新建林区道路399公里,防火瞭望塔3座,物资储备库300平方米,供水工程50公里,供电工程50公里,通讯工程50公里,管护站3400平方米,危房改造9800平方米,购置防火视频监控系统2套,办公设备1
31、68套,巡护车10辆,巡护摩托车9辆。共需地方财政投资13715万元。(详见附表81、表91)第七章 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10年底,我区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在册职工总人数为335人。其中288人基本养老纳入省级统筹的范围,社会保险每年每人中央财政补助6226元,地方财政承担2864元,47人为2000年以后新进职工,社会保险每年每人地方财政补助9090元。二期实施中,我区5个国有林场社会保险需中央财政补助1793.11万元,地方财政承担1252.07万元。(详见表9、表91)二、扩大林区就业渠道(一)森林管护。我区国有林地113.16万亩,由122名职工负责指导管理,具
32、体划分为132个管护责任区,聘任132个林区村民为国有林场专职护林员,采取以林养林的护林政策,既促进了抚育管理工作,又节省了管护经费,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了管护任务的同时创造了就业岗位。全区有集体林464.92万亩,按我区新出台的天保工程护林员工资管理办法的要求,原则上一个单元责任区,由一名专职护林员负责护林,工资待遇与管护业绩挂钩,实行动态管理,每月最高为1500元。我区二期启动实施后,仅森林管护一项就能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可以解决5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二)公益林建设及提供的就业岗位数。我区二期将实施公益林建设2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根据建设规模和当
33、地社会平均劳务费标准,可估算出200多人工龄为10年的就业岗位。第八章 政策与资金投入一、测算的主要依据1、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继续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林规发201121号)。2、关于编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省级实施方案有关事宜的通知(林规发2011168号)。二、主要政策(一)财政资金投入标准1、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费。中央财政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0元/亩年,省执行标准9.75亩年。2、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参照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
34、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实施意见中,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每亩年5元的补助费,由省、市、区各级财政按8.8:0.6:0.6的比例承担。3、国有林及集体所有地方公益林管护费。中央财政对国有林安排每亩年5元的管护费,对集体所有地方公益林安排每亩年3元的管护费,省执行标准2.7元/亩年。4、社会保险补助费。人均社会保险补助以我区2010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为基数计算,缴费比例按30%执行,确定2000年以后新进职工社会保险人均年9090元,统筹外养老金补助标准人均年2864元,由区财政承担。(二)基本建设投资标准1、人工造林投资。我区按榆林市三年绿化大行动实施方案中确定的樟子松造林投资标准1
35、000元/亩执行,其中中央基本建设投资300元/亩,下剩700元/亩,由省、市、区各级财政按3:3:4的比例承担。2、飞播造林投资。按中央基本建设投资120元/亩标准执行。三、资金投入(一)财政资金投入估算1、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费。国家认定面积159.84万亩,按省执行标准每亩年9.75元计算,需中央财政补偿15584.4万元。 2、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费。纳入森林管护范围面积294.58万亩,按每亩年5元计算,需各级地方财政补偿14729万元。其中,省级补偿13002万元,市级补偿863.5万元,区级补偿863.5万元。3、国有林及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管护费。纳入森林
36、管护范围国有林面积113.16万亩,确定中央财政补助面积78.16万亩,按每亩年5元计算,需中央财政补偿3908万元。纳入森林管护范围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面积294.58万亩,确定中央财政补助面积260.04万亩,按每亩年2.7元计算,需中央财政补偿7021.08万元。4、社会保险补助费(1)社会保险中央财政补助,需补助人数288人,按每人年6226元计算,需中央财政补助1793.1万元。(2)2000年以后职工社会保险补助,新进职工47人,按每人年9090元计算,需区级财政补助427.23万元。(3)养老保险统筹外养老金补助,需补助人数288人,除中央财政的6226元补助外,还需区级财政按每
37、人年2864元补助,共计承担824.84万元。(二)基本建设投资估算1、人工造林投资。拟7万亩全部营造樟子松,亩均投资1000元,共7000万元。其中中央基本建设投入2100万元,各级地放财政承担4900万元。2、飞播造林投资。飞播造林20万亩,中央财政亩投资120元,共2400万元。第九章 相关保障措施一、保障措施1、加强工程实施的组织领导。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的面广、地域大、部门多,政策性很强,必须精心组织,周密规划,加强领导。为此,我区保留了一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协调,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区林业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管理,精心指导实施,认真检查验收。各实施单位也成立了
38、基层天保工程管护站,负责护林员招聘、管理、考核及管护经费申报。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强化工程管理。工程实施将试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和报帐制,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二是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审计稽查等方式,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对任何形式的截留、挤占、挪用资金,要会同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对其严肃处理。3、科技先行。首先,根据不同立地类型,进行科学分类,确定不同林种结构及主要造林树(草)种;二是在工程组织实施中,强化推广先进、适用、成熟的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三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组织科研单位对工程建设存在的科技问题进行攻关;四是建立健全各级科技支撑体系,发挥各自功能
39、,做好科技支撑指导及科技服务工作;五是对各级工程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特别是对农民也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工程建设者的整体素质。4、依法治林。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新的毁林开荒及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强化林地林权管理,严格禁止林地逆转和非法流失。三是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工作。四是加快对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和保护体系建设,大力强化森林、林木、林地消长变化动态的监测与评价工作。5、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一是发动和组织新闻单位将工程
40、宣传列入宣传报道的重点,通过宣传,切实使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关心和支持这一举世瞩目的生态工程建设。二是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强工程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规程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二、建议1、增加公益林建设任务,适当提高中央投资标准。2、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仅靠区级财政难以承担,中央财政应适当予以补助。3、根据实施区的建设规模,设置专职管理机构和岗位,安排专业工作人员,对天保二期加强组织领导,统一管理实施。第十章 效益分析一、森林资源天保工程二期实施完成后可增加樟子松造林面积7万亩,花棒、沙蒿混交林20万亩,567.58万亩林地得到重点保护和恢复提高,部分低产有林地得到抚育改造,林分结构中针叶树的比例增大,林分质量得到改善,木材生产和防护效能得到提高,新增樟子松蓄积11000立方米。二、生态效益二期工程完成后,可新增林地27万亩,保护森林面积567.58万亩,造林保存面积达到522.73万亩,林木覆盖率由45.4%提高到48%,沙区大部分荒沙被林草覆盖,固沙效益明显增强。据在红石峡、麻地湾等地观测,沙地经造林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学设计-2.4 查找-
- 地铁建筑空间陈设方案设计(3篇)
- 城市建筑围挡方案设计(3篇)
- 新版新媒体运营培训专题
- 月子期间的护理课件
- 儿童化妆品市场现状与发展预测
- 月子护理培训课件
- 小学阅读之星评选活动方案及规则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医学心理学-外科护理学(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备课素材:细胞的衰老和死亡“问题-合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 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 瑞雪迎春春节家宴主题说明书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25年版)全文培训课件
- 乘客遗失物品处理课件
- 美编设计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
- 肿瘤患者有效沟通技巧
- T/CIE 161-2023工业软件成熟度分级与评估指南
- 大型养路机械司机(打磨车)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课件】酷家乐工具操作基础课程-云设计5.0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