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上册第五册语文教案 反思32篇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难点
2、:初步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国许多地方是民族集居地。我们班中也有少数民族朋友。2 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应该怎样读课题呢?学习完课文后我们就知道了。3教师配乐蝴蝶泉边范读。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真吸引人,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
3、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第一自然段:坪坝(b) 绒(rng)球花 傣(di)族 景颇(p) 阿昌(chng)族 德昂(ng)族 绚(xun)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h di) 孔雀舞(kng qu w) 摔跤(jio) 山狸(l)第四自然段:凤尾(wi)竹 摇晃(hung)三、分组朗读。 各组练习朗读,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语(如:坪坝、绒球花),大致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 指名读生字,新词。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
4、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初步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指名朗读生字、新词,用生字组词,用新词造句。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到西南边疆地区的小朋友共同生活、学习的情况。下面通过大家朗读继
5、续学习课文,我们与课文中的小朋友感受这所小学带给我们的快乐。二、读议想象感悟。1第一自然段a. 民族小学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b. 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c.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么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朗读。d.学生初步知道排比句。(读、背句子体会,仿照着样子说一说)整体朗读,尝试背诵。2第二、三自然段。a“当,当当!当,当当
6、!”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相互交流。特点:安静c.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进入情境感悟窗外的安静,利用文中提到的小动物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想象一下那里的学生上课时的景象。(被吸引
7、、不想打扰)d想象描述: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有关句子。c.想象:学生们还会在课间做些什么?(用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练习说话) 为什么松鼠和山狸会过来看热闹?(羡慕 吸引)d.整段朗读。3第四自然段。a 想象:在这所小学生活、学习的学生,他们有什么感受?应该怎样朗读课题学生自豪、充满感情朗读。b这节课,我们与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了解了他们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在这如诗般的环境中我们仿佛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欢快的笑声,使我们如痴如醉,仿佛我们置身在那里。4、感情朗读,背诵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背给同学听。 教师推荐:背诵第3段
8、。描写窗外“安静”的 句子。三、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四、布置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你的画笔描绘出来,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板书:1我们的民族小学 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 成为好朋友一起听讲 一起游戏 真是很团结美好 幸福 在教学时,我尝试着在初读、品读后分别让学生来填“这是一所( )的小学。”初读后,有学生说是:热闹的,因为有各个民族的小学生;有学生说是:美丽的,从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等句子中体会到
9、的;还有学生说是:快乐的,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中读懂的。品读这些句子后,再让学生说( )的小学。还有学生填出了(团结)的民族小学,同学们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滑板、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3、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教学重
10、难点:能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任务:初读课文,解题,借助拼音、查字典、分析笔画结构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你们在草地上都玩些什么?你见过()的草地?2、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课文中是怎样说的了。二、自读讨论1、轻声读课文。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答案,如:(金色 可爱 绿绿)的草地三、初读感知1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11、?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3、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玩耍 谢寥(lio)沙 绒毛 假装 钓(dio)鱼花瓣 手掌 一本正经(什么意思?用词造句)观察 有趣(平时你都喜欢观察什么有趣的事物?有什么收获?)合拢(lng)(用手做动作以及反义词)3、 同桌配合识字。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与要区别)“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钓”,右边是“勺”,与钩区别。“瓣”,中间是个“瓜”,左
12、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与辫、辩、辨区别)b.学生练习写。4、 同桌互相检查,把课文读通。5、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四、 作业:思考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呢? 第二课时教学任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
13、文。二、学习一、二段1指名朗读一自然段。思考:从中你都知道什么了? 2 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了,目之所及的地方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来了,蝴蝶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这时,你最想做什么?3 “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感情朗读,读出高兴。4指导“层”的概念,如何分层,为什么这样分?三、感悟第三自然段。1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眼前的景象多美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读课文。a. 指名说说草地在什么时
14、间都变了哪些颜色。b.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c. 完成填空。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早晨,花朵 ,它是 ,草地就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d. 读课文第3自然段。 谁说说蒲公英一天中的生长规律?e. 讲解:因果结构。练习造句。 2. 草地为什么会变成金色的?你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蒲公英有什么新的认识?四 学习第四段。 读第四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体会对它的喜爱)4读这一段你还有什么想法?(不忍心揪蒲公英)四、总结课
15、文1、朗读课文。读出神奇、喜爱。 看来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需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体会。2、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会变色的蒲公英五、 文海冲浪: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板书:2金色的草地吹蒲公英 发现蒲公英花瓣可以张开、合上 有乐趣草地可以变颜色 在本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从哪可以感受到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由于学生体验的先后顺序是不确定的,所以我根据课堂的实际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设计,适时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哪儿学到哪儿。但这并不等于脚睬西瓜皮,
16、滑到哪里算哪里。在课堂信息的重组中,我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3 爬天都峰教学要求: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的词语。 2、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体会天都峰的险要。 3、理解两次对话,通过揣摩词语,体会“我”和老爷爷奋力登攀、勇往直前的精神。4、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体会天都峰的险要。 2、理解两次对话,通过揣摩词语,体会“我”和老爷爷奋力登攀、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两次对话,通过揣摩词语,体会“我”和老爷爷奋
17、力登攀、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知识,独立识字。分段,初步感受天都峰的险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关于黄山的文章,谁能给我讲讲文章讲了黄山的特点。黄山风景美丽。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板书:天都峰2 天都峰这样险要,因此课文用了“爬”字。(板书:爬)3 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
18、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扫清生字障碍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三、感知大意,检查生字词语1.根据在家预习情况,找一找你不理解的词语,请班内同学联系课文帮助大家讲讲它的意思。石级:石头台阶。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 练习造句。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19、。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汲取:近义词吸取。4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5 指导给文章分段。(自然段与意义段的区别)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 勇 上半部分 组词:仰 与印的区别 还有哪些词语表示“看”3 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
20、 复习巩固。大家看课题:“爬天都峰”你能用其它的词语替代“爬”字吗?为什么?二、学习课文。1 (出示天都峰的图片)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爬天都峰有多难你想象一下。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2 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3 天都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4 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1) 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2)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3) 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
21、,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烘托了天都峰的陡。5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6如果你站在天都峰的山脚下,仰视峰顶你心里怎么想?7.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8 正在我有些想退缩时,听到有人叫我,他是谁?9我们说了些什么?画出我们的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
22、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10后来我是怎样爬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11爬到山顶后,我和老爷爷又进行了对话。读一读。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五、总结课文。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
23、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板书:3、爬天都峰 爬山前 有点害怕 爬山时 相互鼓励 汲取 勇气 爬山后 互相学习在这一课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预习,也可以称作简单的自学。要求是:1、自己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语和自然段。2、再读课文,把生字和词语多读几遍,把生字和词语记住。并且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再读课文,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以下形式说一下。(什么时间,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4、再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并试着自己再读课文解决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有课前进行了自学,如果学生能够自己把课文预习好的话,上课就事半功倍了。课堂上,老师对生字和词语进行听写,检查过关(过不了关的让组长下
24、课后再听写过关,直到全部过关为止),这就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就把重点放在朗读感悟上。这一课中我把朗读感悟重点放在了对天都峰的高和险上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的话语上面。比如在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险上,我让学生多次朗读第二段,并在范读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如:“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体会天都峰的高。在朗读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体会到天都峰的陡和险。在学习我和老爷爷相互的激励话语上面,我重点抓住了老爷爷和小作者的对话进行体验。让学生把下面两句话中体验:“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以及在体会爸爸的话中知道我和老
25、爷爷是从别人身上得到力量的。“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到这里学生就能够全部的体会到课文的用途和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了。因为十四条没有多媒体,所以一些图片看不了,于是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孩子展开观察,并结合语言文字,再加上想象,充分体会。 4*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独立阅读,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边读边思考,槐乡孩子的可爱之处。4、通过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难点:1、能独立阅读,体会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2、通过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
26、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你们在成长中都享受到哪些快乐?你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吗?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交流资料。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3结合课文内容思考: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b.槐米有什么用处?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描
27、述后朗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6、 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花的时节,他们是怎么割槐花的?他们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协同配合,干得可欢了。7重点体会:“女孩小鸭子”这句话。 指导“;”的用法,体会女孩劳动中的美。句子写出了女还劳动中的动态。三 总结课文。1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2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四 布置作业:劳动并且体会快乐。语文园地一教学要求: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 展示作品2、
28、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在背诵中积累。在展示中扩大见识3、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教学重难点: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第一课时一、日积月累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2、指名横着诚。3、揭示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4、齐读巩固。二、读读认认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4、齐读巩固。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三、读读背背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2、师范读,学
29、生跟读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四、展示台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2、了解展示准备。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4、评选优秀展示组。第二课一、 导入二、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交流看相片的感受三、 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图表。四、 讲自己的课余生活1、 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发生在课余中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开拓思路)详细说一说情节2、 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感受。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最
30、近假期的也可以)3、 讲讲今后的打算。(读书 锻炼 旅游 游戏 学本领)五、 评比。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六、 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一 导入并且指导 我们课余的生活丰富多彩,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享受到快乐。平时你都与哪些课余活动呢?2、生选择写作题材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3、写法指导: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例文:茶海飘香 假期中一日茶活动参观 买茶 包绿茶饺子 观看茶艺表演 茶的礼仪例文
31、:小蚕 养小蚕观察 采桑叶 喂桑叶 清洁 记录二 学生相互说一说。(说什么重点指导)三 当堂作文。5 灰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说出事情的经过。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揣摸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
32、实的表现。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深入揣摸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具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了解有关列宁的事;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一、 新课导入:1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让我们敬仰的名人们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事。2 出示列宁的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一位,有人认识他吗?你对他了解多少呢,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了解列宁其人)3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灰雀写的就是发生在列宁身上的一件小事,列宁和灰雀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吧。二、 读通过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
33、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自学生字词。2 小组内读文,讨论正音。3 分自然段指名读文:注意听同学读文,找出读错的音。4 集体正音,并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5 两人一组读文,看看谁读得最好。6 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请同学试着说说,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尽量说得简洁些)7 思考: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主要写列宁找灰雀?(210) 课文中又有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灰雀回来了的呢/(1113)三、 理解词语意思,指导书写。1 提问:在刚才我们读书时,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词语吗?2 引导集体讨论大家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有意
34、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体会:婉转、仰望、自言自语、果然等词语的含义。3 看课后生字表,试着写写这几个字,你会写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记这些字吗?4 交流: 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郊效;散撒;步(下半部分不是少);渣(形声字);或(不要少写一提);惜错;胸(右内是一个凶字);低底;诚成5 练习写字,教师指导。四、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任务: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学习多种对话形式。一、 复习导入:1 自由读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事?2那么这是三只什么样的灰雀,让列宁那样牵挂呢?我们来读读课文有关的内容。二、 学习课文。1 自由读文,思考:这是三只什么样的
35、灰雀?你是从哪个自然段里了解到的呢?2 可爱、漂亮。指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3 出示图片:看,这是三只多么可爱的小灰雀啊。谁再来读读有关的语句,把它那活泼可爱的样子通过读表达出来。 如果你见到这样可爱漂亮的灰雀,你 会怎样做呢?4 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个自然段,我们除了了解到灰雀的可爱,你还看出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可以画一画。5 组织讨论思考题。出示“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抓住描写列宁的语句,体会“每次、仰望、经常”等词语的表达的情感受,感受列宁对小灰雀的喜爱之情。)6 有语气地完整读第一自然段。7
36、 过渡:列宁太喜欢它们了,和它们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有一只小灰雀居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我们继续读读下面的课文。8 练习默读第310自然段,思考:用画出列宁说的话,用画出小男孩说的话,再连起来读读,通过他们的对话,你都读明白了什么呢?9 出示列宁说的话:反复读读,看看列宁说的话中,哪一句给你的感受深,和大家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从列宁话语中体会到,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后心情着急、担心、惋惜、心疼、期盼等心情。 体会列宁的心情,师生合作读对话。10出示小男孩说的话:联系列宁说的话,反复读读小男孩说的话,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你是怎样读懂的呢?11师生再次合作,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组织大家对
37、读男孩儿话的同学进行评议。(1) 小男孩什么心情,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 重点引导“一定会飞回来!”。你为什么这样读呢?你知道那个小男孩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吗?(请学生说出小男孩儿心中所思所想,从而进一步体会小男孩儿的心情,读出他下决心要把灰雀送来的语气。)(3) 提问:小男孩儿为什么要把小灰雀抓走呢? 是啊!那么可爱的小灰雀谁不喜欢呢?列宁和小男孩儿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吗?你更赞赏哪一个,为什么呢?12 分角色练习朗读310自然段。13过渡:第二天,那只灰雀果然回来了,大家读读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你都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1)自由读后三个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问题。(2)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鼓励
38、学生质疑(学贵有疑,你能提出问题,说明你认真思考了,真不错。还有谁也像他这样动脑筋了?)(3)重点讨论: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提问:看到灰雀回来了,列宁看了看小男孩,他心里想些什么呢?小结:是啊!“小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短短的一句话里,既包含着对小灰雀的关心,也蕴含着对诚实的小男孩儿的爱和赞赏啊!你能读好后三个自然段吗?练习朗读。三、 总结全文: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形式自由选择,可个人读,也可分角色朗读。2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吗?3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呢,你还知道哪些呢?四、 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找有关列宁的故事读读。1 课文有几句描写灰雀的语句,写得特别
39、美,我们把它抄下来吧。抄完后好好读读,看看谁能最快地背诵下来。2 检查背诵。3组词: 郊( ) 散( ) 胸( ) 惜( ) 诚( ) 校( ) 撒( ) 凶( ) 错( ) 城( ) 效( ) 低( ) 底( ) 4 造句:从以下词语中选择两个写句子诚实、果然、自言自语、婉转。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我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说:“是呀,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为什么?” 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40、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6小摄影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及对人物情感的感受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边读边画边思的过程中,
41、抓住人物语言及神态,揣摸人物的心理,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高尔基说的话,体会他对小男孩子无比慈爱与关怀之情。教学准备 :查找高尔基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节教学任务: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学习生字词。一、 课题导入:1 出示课题,齐读。2 提问:谁知道摄影师是做什么的?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文,思考:本文中主要写谁给谁摄影?2 出示课件(图片):你知道高尔基是谁吗?(引导学生运用资料介绍对高尔基的了解。) 教师总结:
42、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发表了童年人间我的大学母亲等多部小说以及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和一系列剧本。他的作品在我国广为流传,得到人们的喜爱。3 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工作繁忙的人物,和一个小男孩儿小摄影师之间产生了一个故事,那是一件什么事呢?我们读读这篇文章。4 再次自由读文,读后和同伴试着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5 组织交流:(1) 标出自然段。(注:小男孩儿的信属于第一自然段。)(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事情的梗概。(提示:什么时间,一个小孩要_,高尔基_.小男孩_,可是发现_,哭着跑开了.高尔基_.)三、 学习生字词。1 指读课文,集体正音
43、。 重点指导:鞠(j)躬(gng)”、“胶(jio)卷”,轻声字“停当(dang)”、“打量(liang)”、注意:摆弄(nng)2 出示生字词:(1) 读字并组词。(2) 观察这些字,想想如何记住它们,并在小组里交流好的方法。(3) 集体交流,指导易写错的字。(4) (卷多音字、秘多音字和笔顺、杂与“朵”的区别)(5) 利用田字格,指导突和秘的书写。小结:我们在写别的字时,也应这样,先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动笔写。四、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节教学任务:学习课文。一、复习导入:1自由读文,思考:这篇文章写了高尔基和小男孩儿之间的什么事?二、精读课文。1默读全篇文章,用画出描写
44、高尔基的句子,想想通过这些内容,你体会出了高尔基怎样的情感?重点语句:(1)“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工作繁忙出示他一天工作表;正在工作的时候,不愿被人打扰的情况下说的。)(2)“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孩子的吩咐坐下。(抓住吩咐一词,理解词意,再引导学生讨论一个地位如此之高的人,为什么会按小孩子的吩咐做呢?从而感受到高尔的平易近人及对小孩子的喜爱。)(3)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多么亲切啊,这微笑流露着一个伟人对孩子的喜爱和鼓励。)(4)“你怎么了?”(指导读,读出亲切的语气。)(5)出示句子: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评读这句话,深
45、入对人物心情的体会,通过高尔基焦急的心情,进一步体会对孩子的关心之情。)(6)出示句子:“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一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提问:你们知道杂志社记者找高尔基会有什么事吗?是啊,这个记者来采访他,是要宣传他的呀,可是他却推说没有空。然而他叮嘱秘书要是一个小男孩子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此时是怎么想的呢?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盼望着小男孩来,帮助他实现他的愿望。从中进一步感受高尔基对小孩子们的关怀和喜爱。)2 集体交流:说说你从中感受到高尔基的情感,并与大家交流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按上述要点引导大家深入体会每句话的意思,并从中深
46、入体会高尔基对小男孩儿的喜爱与关怀之情。3 提问:在我们读书过程中除了高尔基给我们留下了这样深的印象,那个小男孩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抓语句,谈谈自己对小男孩儿的感受。如:有礼貌,热心,敬爱高尔基等)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形式自选,可以自读也可分角色朗读。四、布置作业:联系续写:高尔基一直都在盼望着那个小男孩回来,那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爱戴板书:喜爱、关怀 小摄影师 高尔基这课,我通过让学生勾画高尔基的语言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了如何把人物写具体。归纳出了“语言”“动作”“神态”这些方面。另外,体会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点标点也在课上重点提出,课下出了一些练习。7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目
47、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训练学生读懂一段话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读读议议过程中,体会大石头的奇怪之处,明白李四光产生疑问的原因及解决疑难的经过。通过信息的搜集帮助理解文章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体会大石头的奇怪之处,明白李四光产生疑问的原因。明白大石头产生的原因。教具准备 :搜集李四光及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教学课件。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
48、程 :第一节教学任务: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一、 新课导入:1这个单元我们已读了两位名人的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名人,他的名字叫李四光。2 提问: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人呢?学生把查找有关李四光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李四光的什么事?2 交流思考题,继续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文章梗概的能力。3指名读文,读准字音。陨(yn)大坑(kng)、突兀(w)孤零零流域(y)、藏是多音字。三、 学习生字词:1 出示生字,齐读。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说说怎样记住每个字的字形;找出易错的字。3 集体交流: 重点指导:旅、秦、卧、
49、震、藏 如:“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4 利用田字格指导写好字:藏5 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学。6 说说自己通过自学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重点: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突兀:高耸。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
50、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孤零零:只此一个。著名:非常出名的,有声望的。四、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 梳理问题,易解决,难留做下节课讨论。 从哪能感受到石头的奇怪?2 布置作业:带着这些疑留的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查找资料。第二课时感知巨石形象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
51、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4) 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感受好问精神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
52、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解开巨石之谜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交流读后感想1完整地朗读课文。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
53、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第三课时教学任务:指导课后练习。一、 复习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2 集体交流:可以从知识方面谈,也可以从情感方面谈,说说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二、 拓展练习:1 李四光从小爱思考,奠定了他长大后成为刻苦钻研,取得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成为人们敬仰的科学家,为祖光争光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定会有很多让你产生疑问的地方,你有没有注意过他们呢?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2 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写在小卡片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丰都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毛皮市场:繁荣与机遇
- 河北省文安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石子行业绿色采购与销售战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消防设备租赁与维护三方合作协议
- 2025版网络安全软件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定制加工合同范本:珠宝首饰定制加工合作协议
- 2025版新媒体内容运营与推广社会化媒体营销服务协议
- 2025版石材进出口贸易与金融服务合同
- 2025版彭园一处场地招租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协议
- 新译林版高一必修三单词表全套
- 现代智力七巧板课件
- 孕妇孕期保健的重要性与方法
- 摄影技术新闻摄影培训
- 2024年2024年2024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 《红楼梦》中的家族兴衰与社会变革
- 济公(粤语版)全剧本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三亚-(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工程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清单
- 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