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设计1(2课时_第1页
《木兰诗》教案设计1(2课时_第2页
《木兰诗》教案设计1(2课时_第3页
《木兰诗》教案设计1(2课时_第4页
《木兰诗》教案设计1(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案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2. 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 彩的特点;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2 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3 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1 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 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2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 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3 生生互动法: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练,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 译,教师适当点拨。4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 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 首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 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它和孔雀东南飞 一起被称为我

3、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 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一一木兰代父 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 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 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创设情境,帼英雄呢?(如:穆桂英、梁红玉、使学生对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红娘子、花木兰等)木兰这一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一人物形象,、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

4、有一个初创影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步的感性设片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的认识。情导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境入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3 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夕卜。可同学们却不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来自于一首诗一一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师课件展示)注意将语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文学习与二、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历史知识背景解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的学习结题认识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合起来,有时代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利于提高制作的诗歌。乐府诗集是宋学生的语朝郭茂倩编辑的

5、乐府总集,它文素养。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等等。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1.教师带表情范读。让学学生认真听课文,勾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划词语。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学生各抒己见,点通过反复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评。的诵读,感点评。受民歌的三、3 .解决生字词。教师重点学生指出自己读不语言特点,初步感强调:(课件展示)准,不理解的字词,其它找出背诵知,诗“十二转”的“转”读zhu同学帮助理解。的规律,为歌诵读m。古代指

6、勋级,每升一级叫 一转,十二转为最咼的勋级。“旧时裳”中的“裳”读“ ch dng ”,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可汗”,读k e h cn ,我国西 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 感。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学生比读,互读互评。背诵全诗 做准备。四、走进木兰整体感悟1 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 复述木兰故事。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与结构。教师利用课件, 引导学生思考、填空: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决心()从军()奔赴()十年()提问两名同学复述。之后,其它同学评价。学生分小组合作探 究,之后,请几名

7、学生回 答。“叹息”、“替父从军”“准备”、“战场”“征战”、“高官厚禄”“团聚”通过学生 复述及分 组探究等 方式,体会 诗歌情节 曲折,富于 戏剧性,充 满传奇色 彩的特点。拒赏()与亲人()。1 人物赏析: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学生四人一小组分通过学生句可以看出?组讨论、探究。之后,统合作探究,例:一结论。深入认识(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木兰这个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勤劳孝顺。古代巾帼息。英雄的形(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愿”一一勇敢坚毅,象,学习古五、爷征。忠孝两全。代劳动人品读探(3) “万里赴戎机,关山勇敢坚强的英雄民的爱国究,人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

8、光照气慨。精神。物赏析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不慕宋华富贵甘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机智、谨慎。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2.学生讨论明确:通过学生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1 )并不繁琐。渲染讨论分析,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深入体会慕名利、谨慎机敏。紧迫。表现木兰准备工诗歌语言2 品读探究: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方面的特(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心情。乐府诗常用的一色,理解诗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种铺陈写法。歌的中心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2 )运用夸张,写思想。

9、西?这样写繁琐吗?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2)第4自然段写木兰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辞官还豕,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3)第5段写木兰回家情操。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3)排比,渲染了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 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 中的愉快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谨慎。什么呢?(5)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3 详略分析:(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 上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民乐观勇敢的爱

10、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 向往。3 .学生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一一详写 出征前准备一一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 场一一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一一详写 豕人迎接详与木兰改装一一详写(在内容上)突出木 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 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 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 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 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 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二个通过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情境教学练习。法,既加深六、(课件展示)学生发挥合理的想了学生对互动释1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像,先由四人小组进行讨人物的认疑,体请你说说替父从

11、车的前前后后论,之后,每小组派代表识,又锻炼验反思的心理活动。在全班交流。了学生的2 .假如“你”就是木兰姑表达能力。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七、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通过加深印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回顾、总象,总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容,进行回顾、总结。结,再次加结储存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深学生对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 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 起。木二的形象,集中体现 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 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教学目标 的印象。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八、背诵。练习巩(2)完成训练与测评学生课卜完成。固,拓的练习展延伸(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深明大义巾板木果敢坚强帼书兰英勇善战设诗不慕名利英计谨慎机敏雄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被选入初中语教学 反 思文课本。在本课设计时,力争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