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1页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2页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3页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4页
第十六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本章提要本章提要以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为中心内容,认识和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基本理论,认识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了解货币供求不均衡所产生的异常货币行为,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的内涵 货币供给的途径、机制和模式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类型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的分类1. 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

2、货币需求。2. 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3. 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 收入状况。2. 信用水平。3. 消费倾向。4. 心理预期。5. 消费偏好。二、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需求理论(一)现金交易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称“费雪议程式”。即: MVPT (二)现金余额说现金余额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庇古根据马歇尔的观点,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马歇尔则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与商

3、业一书。他们都从另一角度研究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MdKPY 这就是剑桥学派建立的货币需求方程式,该方程式表示人们意愿持有的货币存量Md与名义国民收入保持一固定的或稳定的比例。式中K表示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与现金交易方程相比,它是货币流通速度V的倒数。剑桥学派采用K,而不采用V,是与剑桥方程式强调货币需求有关的。因为研究K,就要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即研究决定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因此,K的引入开创了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价格总额币量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四)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流动偏好(liquidity perferen

4、ce)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种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所决定的:第一是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与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人们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在手中,以满足日常交易活动的需要;第二是预防动机,即人们为应付意外的、临时的或紧急需要的支出而持有的货币;第三是投机动机,即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人们便根据对利率变动的预期,为了在有利的时机购买证券进行投机而持

5、有的货币。三种动机对应的货币需求分别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总的货币需求等于交易需求(它包括了预防需求)加上投机需求,即L(Y,r)K(Y)h(r)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M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1/p*dp/dt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表示名义恒久性收入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u)Y,w,dtdpp1,r ,rf(P,Meb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

6、、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货币供给量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也称货币存量),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在某一个时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它主要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所拥有的现金和金融机构的存款等各种金融资产。二、货币供给层次二、货币供给层次(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现金:现金:M0=本币流通中现金本币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狭义货币:M1=M0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可转让本币存款和在国内可直接支付的外币存款支付的外币存款狭义货币和准货币:狭义货币和准货币:M2:=M1一定期限内的一定期限内的(三个三个月到一年之间月到一年之间)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

7、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外汇存款CD广义货币:广义货币:M3= M2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外汇定期存款商业票据互助金存款旅行支票。金存款旅行支票。 (二)美国的划分 M1A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1BM1A所有存款机构的其他支票存款 M2M1B储蓄存款所有存款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 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贷款机构的定期存款协议 M4M3其他流动资产(短期债券、保险单、股票等)(三)我国的划分中国1994年10月份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2001年6月份

8、第一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M2。2002年初,第二次修订货币供应量,将在中国的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业务,分别计入到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2003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就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分类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征求意见和和讨论,我国中央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币层次为:M0现金M1M0单位活期存款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我国目前只测算和公布M0、M1,和M2的货币供应量,M3只测算不公布。三、货币供给渠道三、货币供给渠道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渠道。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由中央银

9、行首先投放出去的。由中央银行投放的原始货币,通过信用的创造和乘数作用,能创造出多倍的货币。银行的原始存款主要来自中央银行对商业银的再贷款(再贴现)。商业银行取得中央银行的再贷款(表现为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后),以此为基础对工商企业、农业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其他对象发放贷款,同时,又可以扩大自身的存款,创造更多的货币。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四、货币供给量的决定(一)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二)财政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三)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四)居民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决定。五、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五、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与货币供(一)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与货币

10、供应量应量(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二)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量(三)黄金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三)黄金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货币均衡与失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是指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二、货币供求均衡的特征二、货币供求均衡的特征 货币均衡有如下特征:一是货币均衡是一种状态,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基本适应,而不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数量上的相等;二是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三是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平衡状况。在 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三、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一)货币

11、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及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联系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任何需求,都表现为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任何需求的实现,都必须支付货币,假如没有货币的支付,没有实际的购买,社会基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不能实现。因此,一定时期内,社会的货币收支流量就构成了当期的社会总需求。社会总需求的变动,一般说,首先是来源于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但是,货币供给量变动以后,能在多大的程度上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的资产偏好和行为,即货币持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以后,人们所持有的货币量增加。假如由于种种原因,人们不是把这些增加的货币用于消费或投资,而是全部用于窖藏,则对社会

12、总需求不会产生影响,因为,这些增加的货币量井没有形成现实的追加购买支出,所以对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没有直接的影响。假如货币供给量增加以后,人们不是将这些增加的货币用于窖藏,而是用于增加对投资品的购买,从而增加了社会总需求中的投资支出,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二)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区别 1. 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二者在质上是不同的2.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量上也是不一致的。3.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的变动在时间上也是不一致的。 (三)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1)MsMd,即价格稳定,预期的短缺趋于稳定,国民收入增加。(2)MsMd,即物价上涨,预期

13、的短缺增加,名义国民收入增加,而实际国民收入增加受阻,或增幅下降。(3)MsMd,即物价下跌或趋于稳定,预期的短缺消失,企业库存增加,商品销售不畅。国民收入下降,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分析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仅从名义的货币供求状况是难作出判定的,必须深入分析实际的经济过程,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四)货币供给、货币需求、总需求和总供给假如把总供求平衡放在市场的角度研究,它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商品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来简要描述。四、货币供求失衡四、货币供求失衡(一)货币失衡的含义货币失衡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

14、,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偏离货币需求,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存在条件可以表示为:在货币流通过程中,MdMs。货币失衡往往是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经济过热或过冷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供给面临两种不同方向的货币信贷压力。(二)货币失衡的类型 货币失衡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二是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三是货币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总量上大体保持均衡状态,却由于货币的供给结构同与之相对应的货币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货币市场上货币短缺与局部货币供给过剩并存,商品市场上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供过于求,另

15、一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则求过于供,它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另外,前两类货币失衡又可合称为总量性货币失衡。(三)货币失衡的原因货币失衡的原因分析如下: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的原因主要是生产规模扩大后货币供给没跟上;货币供给正常状态下,央行收紧银根;经济危机时,信用失常,货币需求急剧膨胀,而央行货币供给没有跟上。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原因主要有政府财政赤字面向中央银行透支;经济发展中,银行信贷规模的不适当扩张;扩张性货币政策过度;经济落后、结构刚性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条件的相对恶化和国际收支失衡,在出口换汇无法满足时,由于汇市崩市、本币大幅贬值造成货币供给量急剧增长。结构性失衡是指货币供给与需求总量大体

16、一致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一致。(四)货币失衡的解决方案1. 加强汇率弹性,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2. 加强对外资流入资产市场的监测和管理。3. 高度关注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4. 合理估计资本外流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第四节第四节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度量一、通货膨胀的内涵及其度量(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超过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二)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物价总水平上涨,因此通过计量物价水平的变动幅度,就可以大致测定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都用物价指数来反映通货膨胀

17、率,一般用的物价指数主要有零售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消费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1. 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 Index 简写为RPI)。2. 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 简写为WPI)。 3.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写为CPI)。4.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The Implicit GNP Deflator,记为PGNP)。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成若干类。(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分为温和型通货膨胀、恶劣型通货膨胀和快步型通货膨胀。(二)

18、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为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胀。(三)按通货膨胀预期,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胀。(四)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财政型通货膨胀(Fiscal Inflation)、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 Inflation)和体制转换型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成因三、通货膨胀的成因(一)需求拉上这种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物价水平上涨是由于过

19、多的总需求拉上来的。主要表现为两个因素的拉动,即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实际因素,由于政府采取措施扩大需求,降低利率和某些产业投资优惠等刺激投资,使投资需求增加,因而使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不断增长。货币因素:经济体系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即使在货币供给无增长的条件下,原有的货币量也会相对过多;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过快,货币量也会相对过多;大多数时候是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货币过多造成的供不应求与投资需求过多所造成的供不应求引起的物价水平上涨是一样的,但也有区别。如投资需求过旺必然导致利率上升,而货币供给过多必然导致利率下降。过旺的投资需求又往往要求追加货币供给的支持,反过来增加货币供给也往往是为

20、了刺激投资,等等。如果投资的增加引起总供给同等规模的增加,物价水平可保持不变;如果总供给不能以同等规模增加,物价水平上升较缓慢;当劳动力充分就业,可用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投资的增加不能再引起总供给的增加,需求的拉动将完全作用在物价上,这就必然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二)成本推进成本推进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而不是总需求。在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最终推动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生产成本的提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垄断商品的价格垄断。追求高额利润。 (三)供求混合推动这种理论认为,虽然从理论上可区分为需求拉

21、上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本推动的作用是混合在一起起作用的,任何单方面的作用只会暂时引起物价上涨,并不能带来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只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拉动和商品生产成本的推动共同作用,才会带来较长时间持续的物价水平上涨。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四)结构性调整这种理论认为,即使总需求不过多,但只要需求在各部门之间发生移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当需求移动时,一些部门需求增加,而另一些部门需求减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需求增加的部门,工资和物价因需求的增加而上涨,需求减少的部门应该降低工资和物价,需求才会平衡;然而由于工资和物价是刚性的,只能涨不能降,结果整

22、个社会的物价总水平就会上升。(五)财政赤字政府一般有两种弥补财政赤字的途径:一种是直接向中央银行贷款。这将直接造成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从而直接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另一种是发行公债。发行公债也有两种结果:一是向中央银行和公众推销,中央银行购买的公债在公债发行总额中占的比重往往很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一是以公债为抵押向中央银行贷款,中央银行对政府发放贷款,易形成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财政收入或支出,变相增加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商业银行以这些存款为基础,向公众和工商企业发放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货币数倍增加,

23、最终导致货币供应总量增加。(六)信用膨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经济危机,或者一味地促进经济的增长,往往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扩大贷款规模和增加消费信贷等办法,以扩大有效需求。同时,工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也经常自发地使用信用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扩大经营和服务范围,以增加利润来源。各种信用方式和信用工具的广泛使用,减少了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由信用直接充当了交换媒介,相当于增加了货币供应量。这样一来,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所必要的货币量,另一方面又增加货币供应。当各种信用规模的扩大,超过了流通的需要,而达到膨胀,使货币供应量超过必要量时,通货膨胀就必然出现。(七)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不均衡当各个

24、经济部门发展不均衡,一些部门发展过快或过慢,都会造成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失调,从而引起部分生产资料供不应求或过剩,部分生活用品过多或过少,部分商品价格经常性地上涨,在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下,另一部分商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同样地,投资与储蓄的失衡,也会造成商品或多或少,供求不平衡,导致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不平衡,结果是货币过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出现。(八)国际传导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国际上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主要途径如下:价格途径。需求途径。国际收支途径。四、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四、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很多,

25、影响的范围也很广泛,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活动以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影响。(一)收入分配效应(二)财富分配效应(三)资源分配效应(四)经济增长效应(五)其他负面效应五、通货膨胀的应对五、通货膨胀的应对(一)紧缩性货币政策(一)紧缩性货币政策1.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 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再贴现率3. 加强公开市场业务加强公开市场业务(二)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开支:削减财政支出,包括减少军费开支和政府采购,限制公共事业投资等。增加收入:提高税率,使可支配收减少,以抑制私人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降低需求。发行公债:用发行公债代替发行货币,弥补财政赤字,减少货币供应量。(三)需求管理

26、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就是指利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统筹运作,改变全社会的总收入与总支出,控制全社会货币供应量,实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四)增加商品有效供给如果说调节、控制社会总需求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增加有效供给则是稳定货币的根本措施。因此,要想方设法扶持国民经济薄弱部门的生产和市场紧俏商品的生产。但一提到扩大生产,往往涉及到增加投资。在资金已经紧张和货币供应已经偏多的情况下,其出路主要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掘生产潜力,“降本挖潜”。从银行的角度来说,就是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支持国民经济薄弱部门和市场紧俏商品生产;同时从严控制对市场滞销商品的生产支持,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五)所得管理政策所

27、得管理就是指对总供给方面进行管理,主要内容是:工资管理、物价管理、利润管理、消费基金管理。很多国家政府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依靠紧缩需求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代价过高,紧缩财政与紧缩货币的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通货膨胀,但往往伴随经济衰退和大量失业,政策的负面效应太大。(六)指数连动政策指数连动政策,又称收入指数化政策,是指对与货币有关的契约与协议附加物价指数条款,使与货币有关的收入和支出能够与物价指数连锁变动的政策,即使工资、利息、各种债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变动的政策与措施。指数连动政策适用于广泛的经济活动,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的支付(保值储蓄)、工资的调整、贸易进出口、同债

28、利息的确定等等。(七)货币制度改革通常这是在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后而采取的措施,其做法是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并制定一些保证新币稳定的措施。其目的是消除原来货币流通混乱的局面,在新的货币制度基础上实现稳定的货币流通。也有的是通过新旧币兑换,附带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但必须指出的是,币制改革本身不能保证消除通货膨胀,关键在于能否实施币制改革中的各项稳定措施,为消除通货膨胀提供条件。(八)世界货币供应量近年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是世界性问题,加之国际传散的原因,不再只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稳定在于“世界货币供应量”。世界货币供应量是指全世界的货币供应量的总和。

29、第五节第五节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定义一、通货紧缩的定义一种表述为,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一种表述为,由于货币供给放慢或负增长,引起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一种表述为,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下跌的现象;一种表述为,物价疲软乃至下跌的持续态势。一般的定义表述为:通货紧缩(持续态势。一般的定义表述为:通货紧缩(Deflation)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或物价疲软,同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或物价疲软,同时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有效需求不时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有效需求不足,生产下降,经济衰退,投资风险加大,失业增加。足,生产下降,经济衰退

30、,投资风险加大,失业增加。二、通货紧缩的度量二、通货紧缩的度量通货紧缩也反映在物价上,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疲软或负增长,前面分析的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速指数的变动,也都可以说明通货紧缩的状况。但其中消费物价指数更具有代表性,其下降幅度更能灵敏地反映居民需求和市场疲软的状况。再一个衡量通货紧缩的重要指标是货币供给量总量增长率。当货币供给总量(M)增长率下降乃至出现负增长,或者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V)明显减慢。因为两者的乘积缩小,表明社会总需求正在萎缩。三、通货紧缩的类型三、通货紧缩的类型通货紧缩也是因多种原因产生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分类。(一)按通货紧缩的程度分:温和型通货紧缩和恶劣型通货紧缩(二)按通货紧缩的表现形式分:公开型通货紧缩和隐蔽型通货紧缩(三)按通货紧缩的形成机理分:供给抑制型通货紧缩、成本推进型通货紧缩、结构型通货紧缩(四)按通货紧缩发生可否预测分为预期通货紧缩和非预期通货紧缩四、通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