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章节_第1页
X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章节_第2页
X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章节_第3页
X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章节_第4页
XXX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水土保持章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 概述1.1.1.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审批的主要内容及结论性意见1.1.1.1.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工作概况XXXXXX院于XX年X月编制完成了XXXXXX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XXXX年X月XX日,湖北省水利厅在武汉组织专家对XXXXXX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进行了评审,会上对报告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会后,XXXXXX院根据审查会的评审意见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对工程数据进行了核对;对有关附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完成了XXXXXX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湖北省水利厅于2014年10日该报告进行了批复。1.1.1.2. 审批的主要内容

2、及结论性意见(一)基本同意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二)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执行建设项目二级标准;(三)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83.99hm;(四)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与防治责任范围;(五)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六)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依据、方法和防治效果分析的结论。该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1418.3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990.50万元,植物措施68.80万元,临时工程58.35万元,独立费用131.35万元(工程建设监理费为12.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为45.00万元,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25.00万元),损坏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4.44万元,

3、基本预备费74.94万元。所以本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1418.38万元。(七)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安排,要严格按照审批确定的水土保持方案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八)同意水土保持监测时段、内容和方法。下阶段应做好监测实施方案。1.1.2. 水土保持方案相关结论复核1.1.2.1. 工程占地、扰动地表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复核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库淹没处理及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章节,对防治区进行实地调查、量测的基础上,结合1/1000的设计图纸,经复核,大坝区、水库淹没区等永久占地面积略有调整;导流洞、输水工程区、工程管理区、施工场地区占地面积基本不变。交通道路区占地面积减少,主要为临

4、时施工道路占地减少,料场区占地面积及选址不变;弃渣场区占地面基本不变。经计算,本项目共计占用地表面积66.91hm,其中永久占地40.51hm,临时占地26.40hm。占地类型包括农村道路、旱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内陆滩涂、河流水面等,详见下表11.1-1。 表11.1-1 工程占用土地一览表 单位:hm项目占地类型合计占地性质交通运输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农村道路旱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内陆滩涂河流水面大坝区大坝0.020.560.060.640.64围堰0.060.050.110.11导流洞0.040.040.04输水工程区0.160.20.360.36工程管理区0.28

5、0.280.28施工场地区0.231.251.481.48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1.632.994.624.62施工临时道路1.335.348.4715.1415.14料场区石料场0.682.3233土料场0.150.150.15弃渣场区0.492.183.816.486.48水库淹没区0.819.690.688.734.7134.6134.61合计2.150.6430.1920.188.735.0266.9140.5126.4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占压的土地除水库淹没区不计入扰动地表面积外,其余全部扰动,所以本工程扰动地表面积为32.3hm。根据湖北省颁布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收缴标

6、准和使用管理办法、水利部水保1996393号文(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本项目扰动地表面积除河流水面不计入损坏水保设施面积外,全部计入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经初步测算,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61.9hm。1.1.2.2. 土石方平衡及弃渣场的复核(1)土石方平衡经计算,XXXX水库工程土石方开挖量67.85万m,回填量45.65万m,共产生弃渣约22.35万m,其中永久弃渣16.60万m,临时弃渣5.75万m。产生的永久弃渣全部运至规划弃渣场。土石方平衡见表11.1-2。表11.1-2 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项目开挖回填借方弃方备注表土土石方小计永久临时小计大坝区(包括围堰)13.

7、713.7010.960.152.892.89大坝弃渣场导流洞区0.450.450.450.45大坝弃渣场输水工程区16.7216.723.4613.2613.26大坝弃渣场、支沟弃渣场工程管理区0.061.061.121.060.060.06表土剥离施工场地区0.32.662.962.670.290.29表土剥离交通道路区4.0727.531.5727.54.074.07表土剥离料场区0.030.030.030.03表土剥离弃渣场区1.31.301.31.3表土剥离总计5.7662.0967.8545.650.1516.65.7522.35(2)弃渣场布置根据土石方平衡,本项目主体工程共产生

8、永久弃渣16.6万m,主要为坝肩及输水隧洞工程开挖,支沟弃渣场交通道路利用各支洞口的施工道路,所以不再新增弃渣场的运渣道路,弃渣场规划见表11.1-34;大坝弃渣场大坝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左岸750米处公路旁,堆渣高程978985m,占地2.45hm,渣料主要来自于大坝开挖,过沟建筑物及1#隧洞加上2#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4.51万m。板桥湾弃渣场板桥湾弃渣场位于板桥湾下游约310m处,堆渣高程为963m-970m,占地约0.30hm弃渣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2#隧洞的一半加上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

9、推土机平整并碾压,总弃渣量0.90万m。小寨沟弃渣场小寨沟弃渣场位于小寨沟上游左岸200m处,堆渣高程975982m,占地0.34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3#隧洞的一半加上4#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03万m。黑沟弃渣场黑沟弃渣场位于黑沟上游左岸100m处,堆渣高程980987m,占地0.42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4#隧洞的一半加上5#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27万m。红山沟弃渣场红山沟弃渣场位于红山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3980m,占地0.47hm,渣料主要来

10、自过沟建筑物及5#隧洞的一半加上6#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40万m。斗子沟弃渣场斗子沟弃渣场位于斗子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4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6#隧洞的一半加上7#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20万m。钟家沟弃渣场钟家沟弃渣场位于钟家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4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7#隧洞的一半加上8#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72万m。寨沟弃渣场寨沟弃渣场位

11、于寨沟洞口下游200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8#隧洞的一半加上9#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1万m。渣刺沟弃渣场渣刺沟弃渣场位于渣刺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90997m,占地0.0.2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9#隧洞的一半加上10#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1万m。庙沟弃渣场庙沟弃渣场位于庙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7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10#隧洞的一半加上11#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

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81万m。清明垭弃渣场清明垭弃渣场位于清明垭洞口处,堆渣高程965972m,占地0.45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11#隧洞的一半加上12#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34万m。淹水淌弃渣场淹水淌弃渣场位于淹水埫洞口处,堆渣高程973980m,占地0.51hm,渣料主要来自自过沟建筑物及12#隧洞的一半加上1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52万m。龙洞湾弃渣场龙洞湾弃渣场位于龙洞湾洞口处,堆渣高程960967m,占地0.23hm,

13、渣料主要来自1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8万m。表11.1-3 弃渣场特性表 序号名称地点容渣量(万m)占地(hm)平均堆高(m)最大堆高(m)1大坝弃渣场下游左岸750m4.512.452.972板桥湾弃渣场板桥湾支沟0.90.3363小寨沟弃渣场小寨沟支沟1.030.34364黑沟弃渣场黑沟支沟1.270.42365红山沟弃渣场红山沟支沟1.40.47366斗子沟弃渣场斗子沟支沟1.20.4377钟家沟弃渣场钟家沟支沟0.720.24368寨沟弃渣场寨沟支沟0.610.2379渣刺沟弃渣场渣刺沟支沟0.610.23610庙沟弃

14、渣场庙沟支沟0.810.273711清明垭弃渣场清明垭支沟1.340.453612淹水淌弃渣场淹水淌支沟1.520.513713龙洞湾弃渣场龙洞湾支沟0.680.2337合计16.606.48表11.1-4 弃渣场特性续表 序号名称地点汇水面积(km)类型占地类型1大坝弃渣场下游左岸750m0.03坡面型有林地、旱地2板桥湾弃渣场板桥湾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有林地3小寨沟弃渣场小寨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4黑沟弃渣场黑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5红山沟弃渣场红山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6斗子沟弃渣场斗子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7钟家沟弃渣场钟家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8

15、寨沟弃渣场寨沟支沟0.01沟谷型灌木林地9渣刺沟弃渣场渣刺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10庙沟弃渣场庙沟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11清明垭弃渣场清明垭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12淹水淌弃渣场淹水淌支沟0.01沟谷型灌木林地、有林地13龙洞湾弃渣场龙洞湾支沟0.02沟谷型灌木林地、有林地现阶段主体工程对弃渣场场址进一步进行了核实,根据引水方案调整,考虑弃渣场地质条件及交通道路的布设,对原有弃渣场进行了优化。弃渣场本着“先拦后弃”的原则,渣料及时运到场地平铺,平整压实,随着渣料的增加,渣顶高程也相应抬高,弃渣边坡侧控制在1:2.0左右,因弃渣场为人工再塑地貌,对渣场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再采用植物

16、措施进行防治。拟对渣场坡、顶面进行土地整治后。顶面上覆耕织土,用于土地恢复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1.1.2.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复核根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章节,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占地面积有所调整,故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相应变化。项目建设区大坝区、导流洞、输水工程区、工程管理区、施工场地区、交通道路区、料场区、弃渣场区、水库淹没区等共66.91hm,直接影响区包括大坝区周边、导流洞周边、输水工程区周边、工程管理区周边、施工场地区周边、交通道路区周边、料场区周边及弃渣场区周边,所以本工程的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78.05 hm。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系统见表1

17、1.1-5。 表11.1-5 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一览表 单位:hm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小计大坝区大坝0.640.210.85围堰0.110.120.23导流洞0.040.020.06输水工程区0.360.130.49工程管理区0.280.090.37施工场地区1.480.752.23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4.622.276.89施工临时道路15.144.2619.4料场区石料场30.723.72土料场0.150.120.27弃渣场区6.482.458.93水库淹没区34.6134.61合计66.9111.1478.051.1.2.4. 水土流失预测的复核(1)预测时段的划

18、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总工期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建期,工程准备期为5个月,主体工程为20个月,完建期为3个月,总工期为28个月。施工结束后,因施工引起水土流失的各项因素逐渐消失,地表扰动基本停止,水土流失将明显减小,但由于植物措施防护效果的相对滞后性,在自然恢复期项目区仍会有一定的水土流失,自然恢复期按一年计算。 表11.1-6 各预测单元预测时段一览表项目预测面积(hm)预测时段(a)施工期自然恢复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大坝区大坝0.642围堰0.112导流洞0.040.0421输水工程区0.360.3621工程管理区0.280.2821施工场地区1.481.

19、4821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4.620.5521施工临时道路15.1415.1421料场区石料场3321土料场0.150.1521弃渣场区6.486.4821合计32.327.48注:水库淹没区自然恢复期蓄水后该区相对闭合,水土流失忽略不计(2)预测结论施工期水土流失量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面积为32.3hm,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0799.40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9662.58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本项目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27.48hm,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538.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82.59t。水土流失总量经预测计算,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为11337.41t,新增水土流失

20、总量为9945.17t,1.1.2.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总体布局的复核(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水土保持方案总目标为: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并在工程顺利建设和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重建新的更好的生态环境。经复核,本项目的防治标准采取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及项目的降雨和水土流失情况,本项目总得防治目标见下表11.1-7。表11.1-7 水土流失分区防治总目标表指标二级标准降雨土侵蚀地形其他拟定防治目标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52*87土壤流失控制比0.50.70.20

21、.50.9拦渣率(%)9095-59090植被植被恢复率(%)*952*97林草覆盖率(%)*202*22(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大坝防治区、导流洞防治区、输水工程防治区、工程管理防治区、施工场地防治区、交通道路防治区、料场防治区和弃渣场防治区8个水土流失防治区构成。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和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不同的防治区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及布局,从而形成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施工过程中以临时拦挡和临时苫盖为先导,确保临时弃渣得到最大化的防护,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重点保护各防治区的表层腐殖土,便于后期植被恢复。以拦挡及截排水工程措施为重点,

22、发挥其速效性和保障作用。扰动后期及时进行适地适生的植物防护,起到长期稳定的水土保持作用,保证大坝的建设和营运的安全。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图见表11.1-8防治体系图见图11.1-1。表11.1-8 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表分区措施类型本方案中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主体已有措施方案新增措施大坝区工程措施排水沟、挂网喷护、围堰拆除截水沟、沉沙池导流洞区工程措施截水沟、挂网喷护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输水工程区工程措施截水沟、沉沙池、挂网喷护植物措施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工程管理区工程措施挡墙表土剥离及返回、土地平整、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施工场地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

23、返回、硬化层疏松、土地平整、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交通道路区永久道路工程措施镇脚、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施工临时道路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返回、硬化层疏松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排水沟、沉沙池、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料场区石料场工程措施生态混凝土挂网喷护、拦挡、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种草土料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返回、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弃渣场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及返还、拦挡、排水沟、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防雨布苫盖注:图中带为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措施 图1

24、1.1-1 防治体系图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1.2.1.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本项目为水库供水工程,项目区属中低山区,项目区属中、低山峡谷区,河谷深切,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项目不在泥石流易发区,项目区内也不存在滑坡体等不良地质;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及重点试验区,也未占用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项目区降雨充沛,光照充足,生态自然恢复相对较容易;项目选址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明确规定的强制性条款,包括对项目建设的一般规定,对主体工程选线、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的约

25、束性规定以及点型建设类工程的特殊规定等结合本项目特点进行分析,本项目在工程选线、选址、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等方面均能满足规范中要求的约束性规定及线型建设类项目的特殊规定,不存在限制项目建设的绝对限制类行为,项目建设可行。1.2.2. 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6.91hm,其中永久占地40.51hm,包括大坝、导流洞、输水工程、工程管理区、永久道路及水库淹没区。临时占地26.40hm,包括围堰、施工场地、施工临时道路、料场区、弃渣场区。占地类型涉及有农村道路、旱地、灌木林地、有林地、内陆滩涂、河流水面等。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其中大坝工程的主坝体和围堰占用河流水

26、面,坝肩占用河岸两侧山坡其他草地,供水工程也主要占用有林地及其他草地,扰动范围呈线状。交通道路、料场、施工场地及弃渣场区等临时占地以占用旱地、其他草地和有林地为主。其中,料场集中开采,即可满足工程所需,又避免了乱挖乱采。施工场地分别集中布置在坝址下游右岸,便于防护及管理。临时占地根据施工需要布置,无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现象。因此,本项目永久占地主要影响了项目区植被,并且水库蓄水后会淹没少量的耕地和林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项目的兴建提高了项目区的灌溉供水能力,保护区内的烟草种植区和耕地的可耕作时间及使用效率会大大提升,从侧面弥补了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临时占地在施工过程中对草地及林地的影响是暂时的,施

27、工完毕后,根据原用地要求进行恢复,基本不会对项目区的土地结构产生影响。1.2.3. 工程料场选址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共布设了2处料场,石料场及土料场各1处。本工程规划一处石料场,该料场位于下坝址下游约0.60km,运距较短,交通较便利。料场所在山坡现为林区,石质坚硬,山体稳定,无强风化层分布,不属于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不会因为开采而诱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石料场采取必要的拦挡和排水措施等措施,以及施工期的临时防护措施,可有效减少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在开采完毕后尽量回填表土,能有利于开采面植被的恢复,杜绝地表裸露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化。主体工程设计确定土料场位于库区下游,距大坝约0

28、.70km,料场岩性为粘土、壤土夹碎、块石,分布高程上游料场1100m以上,土料场选址不属于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不会因为开采而诱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土料场在开采的过程中要做好拦挡、排水及其他临时防护措施,有效减少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并在开采完后回覆表土进行复耕或植被恢复。土、石料场地质条件稳定,开采容易,利于防护及恢复,且两处料场交通条件均比较便利,故选址基本合理。1.2.4. 工程弃渣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与评价在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填、挖方平衡问题,采取横向、纵向调运方式,尽量尽可能地避免、减少弃方或借方。本工程共产生永久性弃渣16.6万m,经过现场踏勘,综合考虑后,本项目共布

29、设13处弃渣场。大坝弃渣场大坝弃渣场位于大坝下游左岸750米处公路旁,堆渣高程978985m,占地2.45hm,渣料主要来自于大坝开挖,过沟建筑物及1#隧洞加上2#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4.51万m。板桥湾弃渣场板桥湾弃渣场位于板桥湾下游约310m处,堆渣高程为963m-970m,占地约0.30hm弃渣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2#隧洞的一半加上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总弃渣量0.90万m。小寨沟弃渣场小寨沟弃渣场位于小寨沟上游左岸200m处,堆渣高程975982m,占地0.34hm,渣

30、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3#隧洞的一半加上4#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03万m。黑沟弃渣场黑沟弃渣场位于黑沟上游左岸100m处,堆渣高程980987m,占地0.42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4#隧洞的一半加上5#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27万m。红山沟弃渣场红山沟弃渣场位于红山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3980m,占地0.47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5#隧洞的一半加上6#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40万m。斗子沟弃

31、渣场斗子沟弃渣场位于斗子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4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6#隧洞的一半加上7#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20万m。钟家沟弃渣场钟家沟弃渣场位于钟家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4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7#隧洞的一半加上8#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72万m。寨沟弃渣场寨沟弃渣场位于寨沟洞口下游200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8#隧洞的一半加上9#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

32、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1万m。渣刺沟弃渣场渣刺沟弃渣场位于渣刺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90997m,占地0.0.20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9#隧洞的一半加上10#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1万m。庙沟弃渣场庙沟弃渣场位于庙沟洞口处,堆渣高程970977m,占地0.27h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10#隧洞的一半加上11#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81万m。清明垭弃渣场清明垭弃渣场位于清明垭洞口处,堆渣高程965972m,占地0.45h

33、m,渣料主要来自过沟建筑物及11#隧洞的一半加上12#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34万m。淹水淌弃渣场淹水淌弃渣场位于淹水埫洞口处,堆渣高程973980m,占地0.51hm,渣料主要来自自过沟建筑物及12#隧洞的一半加上1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1.52万m。龙洞湾弃渣场龙洞湾弃渣场位于龙洞湾洞口处,堆渣高程960967m,占地0.23hm,渣料主要来自13#隧洞一半的土石方挖,堆渣坡降为1:2,渣场周边排水沟相连,推土机平整并碾压,堆渣0.68万m。(1)通道路便捷主体设计的

34、临时道路均可以到达各个弃渣场。(2)弃渣对过洪影响较小各个弃渣场汇水面积均较小,且堆渣量及堆渣高度均不打,渣场底部高程高于青龙口和洪水位,渣场不会受到洪水影响,可以通过在弃渣场周边修建截排水沟将来水导入河道,对沟道的过洪基本没有影响。(3)位置偏避本工程弃渣场所在处,周边没有居民点、工业企业及公共设施,对人民的生活生产不会产生影响。从以上分析与评价看,本工程选择的13处弃渣场均比较合理,一:道路便利,运距较短,二:占地类型为其他草地及有林地,没有占用旱地,三:没有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四:工程为点状工程,将进行集中堆渣,减少弃渣场占地面积;五、弃渣场的容积较大,六、弃渣场周边汇水面积较小,不影响

35、过洪。从以上分析得出:本工程选择的13处弃渣场是比较合理、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1.2.5.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一)大坝工程区主体工程设计为混凝土拱坝,施工内容主要为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固结、帷幕灌浆等。施工对坝肩山体及坝基河床扰动较严重,由于山体陡峻,上面各层石碴将回落至集碴平台,后由推土机、反铲挖掘机配自卸汽车出碴,防止过多开挖渣料落入河床,避免河道淤积。同时两岸坝肩山体修建排水幕,横河向、顺河向排水洞和导流洞内钻设铅直的仰孔,可有效排除山体汇水,防止坝体渗水。同时,主体工程已在两坝肩处设计C20混凝土排水沟,排水沟沿坝肩横向布置后竖向向下,开挖裸露面采用

36、挂网喷护(喷护厚度12cm),以及上下游围堰的填筑与拆除,围堰的新墙料从土料场取土,围堰拆除后的弃渣均弃至去大坝弃渣场。(二)导流洞工程区导流洞利用导流洞改建而成,由导流洞封堵段、“龙抬头”进口段、控制段、连接段、洞身段和出口消能段等组成,洞身为城门洞型,全断面衬砌,减少洞口及洞内冲刷,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三)输水工程区输水工程包括输水隧洞和过沟箱涵等建筑物。其中,进水口基础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爆破开挖,开挖后的石碴翻至河床出碴平台,有效防止石渣落入河床。引水隧洞断面为圆型,隧洞石方洞挖采用支腿钻钻孔全断面掘进,配1t自卸车出碴。输水管道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地表开挖直埋,全线扰动。输水工程除进

37、水塔配有出渣平台外,无其他明显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四)工程管理区工程管理区是在工程建成后建在施工场地区拌合站处,占地面积0.28hm,分布高程1000m,管理区包括工程的管理用房及厂区,主体工程已经考虑在靠山侧设立挡墙措施,在工程管理区完工后种将对该区域进行植物点缀绿化等措施。(五)土料场区本项目土料场距大坝约0.70km,占地面积约1500m,为平地开采,根据地勘调查,料场表层剥离厚度0.2m,净挖深度1.0m左右。主体工程设计未考虑土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本方案需补充设计表土剥离及防护措施,挡水措施,表土返还及料场恢复措施,杜绝地表裸露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化,可有效减少开采造成的水土

38、流失。开挖的土料均用于围堰的填筑,围堰拆除后的弃渣堆于大坝弃渣场。经过开采时和开采完后的实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1.3. 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和设计1.3.1. 水土保持工程级别和设计标准1.3.1.1. 工程级别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的要求,本方案主要确定弃渣场、斜坡防护工程级别及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级别。(1)弃渣场级别:本项目共设置13处弃渣场,每处渣场量均小于50万m,堆渣高度均小于20m,同时结合主体工程建筑物级别,弃渣场级别为5级,挡渣工程级别为5级,排洪工程级别为5级。(2)斜坡防护工程级别:石料场为坡地料场,地形平缓,且开采深度

39、较浅;施工临时道路都是平底填方便道。边坡对周边设施安全的影响程度、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较小,边坡失事后的损失、社会和环境等因素等影响相对较轻,斜坡防护工程等级定为5级。(3)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级别:经分析,XXX水库工程永久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次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相应永久占地区的植被恢复和建设工程等级别区12级;永久占地区的弃渣场、料场、便道及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植被恢复和建设工程级别取为2级;临时占地区的弃渣场、料场、便道及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植被恢复和建设工程级别取为3级。1.3.1.2. 设计标准(1)防洪标准:弃渣场级别为5级,弃渣挡墙防护标准按5级建筑物设计,设计洪水重现期10年

40、,校核洪水重现期为30年。(2)排水标准:弃渣场区排水设计标准采用10年一遇短历时设计暴雨。料场、施工便道、施工生产生活区排水设计标准采用5年一遇短历时设计暴雨。(3)稳定安全系数:本项目弃渣挡墙防护标准按5级建筑物设计,挡渣墙抗滑安全系数不小于1.20,抗倾安全系数不小于1.40。(4)植被恢复与建设工程设计标准:1级标准应满足景观、游憩、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的要求;2级标准应满足水保持和生态保护要求,适当结合景观、游憩等功能;3级标准应满足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要求,执行生态公益林绿化标准。1.3.2. 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及设计1.3.2.1. 大坝工程防治区大坝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大坝及上

41、下游围堰等,工完毕后,将拆除下游围堰,围堰的拆除量为1.05万m,拆除的弃渣集中堆放于大坝弃渣场,大坝浇筑完成后,开挖面均进行了硬化。此外还需新增相应的措施,本报告对大坝两侧坝肩处设计截流沟,截流沟底宽0.4m,边坡1:1,估算截水沟长度30m,及沉沙池2个。表11.3-1 大坝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大坝防治区措施项目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排水沟长度m30.00土方开挖m22.20浆砌石m15.90沉沙池数量个2.00土方开挖m10.00浆砌石m6.001.3.2.2. 导流洞工程防治区导流洞进出口对地表扰动较严重,洞口高程在987.0m左右,为城门洞型,拟定导流洞,洞净宽3.0m,直墙高

42、3.0m,拱顶中心角180。为防止洞口开挖方滚落下方及落入河道,设计在洞口下方相距5m的地方布设袋装土挡墙,挡墙为顶宽高=5050cm、边坡1:1的梯形断面,根据洞口尺寸,估算袋装土挡墙的长度为10m,为防止洞口上部开挖面的雨水冲刷,所以设计排水沟,洞口衬砌后,拆除拦挡。并在施工是在洞口上部进行挂网喷护措施,喷护量约为30m,表11.3-2 导流洞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导流放空洞防治区措施项目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排水沟长度m40.00土方开挖m29.60浆砌石m21.20挂网喷护m30.00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长度m10.00土方量m5.00拆除m5.001.3.2.3. 输水工程防治区本

43、项目输水线路总长23.70km,其中,隧洞长23.7km;过沟建筑物总长0.4 km。主体工程设计了出碴平台,为防止洞口上部开挖面的雨水冲刷,所以设计排水沟及沉沙池,排水沟长度260m,沉沙池26个,在将在空口上部进行挂网喷护,为防止洞口开挖初期,土石渣滚落下方及落入河道,设计在出渣平台下坡侧布设袋装土挡墙,挡墙为顶宽高=5050cm、边坡1:1的梯形断面,根据洞口尺寸及数量,并考虑袋装土挡墙可重复利用,估算袋装土挡墙的总长度为520m。洞口衬砌后,拆除拦挡,后期箱涵完工回填完毕后进行播撒白三叶植物措施。过沟建筑由于占地类型为河流水面,所以不新增水土保持措施。表10.3-3 输水工程防治区水土

44、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输水工程防治区措施项目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排水沟长度m260.00土方开挖m192.40浆砌石m137.80挂网喷护m234.00沉沙池数量个26.00土方开挖m130.00浆砌石m78.00植物措施播撒白三叶草籽面积hm0.36 种籽用量kg28.80 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长度m520.00土方量m260.00拆除m260.00防雨布苫盖m1560.001.3.2.4. 工程管理防治区水库建成后,在施工场地区的施工拌合楼处建水库管理站,管理站所需建筑面积为0.14hm,管理站厂区永久占地0.28hm。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已经考虑在靠山侧设立挡墙措施,主要工程量见表5-5,新增措施

45、有:在场地平整前,为了利于后期植被恢复,需要将施工场地区硬化区域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cm。表土集中堆放于场地的一角,堆土边坡控制在1:2左右,堆土高度控制在2.0m左右。表土共剥离560m。在工程管理区周边设立排水沟沉沙池,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5cm,深0.4cm,坡比1:1,浆砌石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0cm。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沉沙池尺寸为长1.5m,宽1.0m,高1.0m,衬砌厚度40cm。植物措施在工程管理区完工后种将对该区域进行植物绿化,主要措施有栽植月季、紫穗槐、刺槐、爬山虎及在其周边区域撒播白三叶。1 时措施永久道路旁堆放的表土周边利用袋装土挡墙临时拦挡,袋

46、装土挡墙采用梯形断面,顶宽50cm,高50cm,边坡1:1,并在表土表面采用防雨布苫盖,防止土壤侵蚀,完工后用于场区绿化用土。表11.3-4 工程管理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措施项目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土地平整hm0.28 表土剥离m560.00 表土回覆m560.00 排水沟长度m200.00 土方开挖m202.00 浆砌石m130.00 沉沙池数量个2.00 土方开挖m10.00 浆砌石m6.00 植物措施栽植月季株40.00 栽植紫穗槐株40.00 栽植刺槐株40.00 栽植爬山虎株40.00 撒播白三叶面积hm0.06 草籽量kg4.48 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长度m35.00 土方量

47、m280.00 拆除m280.00 防雨布苫盖m105.00 1.3.2.5. 施工场地防治区施工辅助企业集中布置在下游右岸进场公路边的场地上,生活营地集中布置在左岸进场道路附近平地上,占地1.76hm,因为水库建成后,要在施工场地区的施工拌合楼处建水库管理站,管理站永久占地0.28hm,所以施工场地临时占地面积为1.48hm,后期的植物措施及表土剥离及恢复等措施均按施工场地临时占地面积1.48hm计算,主要占用有林地。工程措施在场地平整前,为了利于后期植被恢复,需要将施工场地区硬化 区域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20cm。表土集中堆放于场地的一角,堆土边坡控制在1:2左右,堆土高度控制在2.

48、0m左右。表土共剥离2960m。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区建筑物区产生的硬化层进行疏松,疏松厚度按照10cm计算,共计疏松量1480m,后用于工程管理区基础回填,然后对整个占地范围进行平整,便于复耕,土地平整面积共计1.48hm。为防止周围雨水对施工场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平整过程中,在施工场地区外围及每座建筑物周边开挖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cm,深0.4cm,坡比1:1,浆砌石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0cm。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沉沙池尺寸为长1.5m,宽1.0m,高1.0m,衬砌厚度40cm。植物措施将在施工场表土恢复及硬化层处理后种植紫穗槐,及撒播白三叶。临时措施场地内堆放的表

49、土周边利用袋装土挡墙临时拦挡,袋装土挡墙采用梯形断面,顶宽50cm,高50cm,边坡1:1,并在表土表面采用防雨布苫盖,防止土壤侵蚀。表11.3-5 施工场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措施项目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硬化层疏松m1480土地平整hm1.48表土剥离m2960.00表土回覆m2960.00排水沟长度m860.00土方开挖m868.60浆砌石m559.00沉沙池数量个4.00土方开挖m20.00浆砌石m12.00植物措施栽植紫穗槐株148撒播白三叶面积hm1.48草籽量kg118.40临时措施袋装土拦挡长度m185.00土方量m92.50拆除m92.50防雨布苫盖m555.001.3.2.6. 交通道路防治区(一) 永久道路工程措施在施工前对需要将永久道路区域内的表土进行剥离(550m改造道路不剥离),剥离厚度20cm。并设立排水沟沉沙池,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4cm,深0.4cm,坡比1:1,浆砌石全断面衬砌,衬砌厚度30cm。在排水沟出口处设沉沙池,沉沙池尺寸为长1.5m,宽1.0m,高1.0m,衬砌厚度40cm,此外在填方侧下边坡设置浆砌石脚槽,脚槽高约1m,埋深0.5m,顶宽0.5m,底宽0.7m,外侧直立。经估算,需设置脚槽535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