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1页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2页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3页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4页
心理学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第五章 思思 维维2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二、表象二、表象与想象与想象三、概念与推理三、概念与推理四、问题解决四、问题解决3第一节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思维的一般概念4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什么是思维(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地反映。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和间接地反映。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与感觉、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6思维的特征思维的特征:v 1 概括性 v 举例: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等

2、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v 2 间接性v举例:早上推窗看到对面屋顶和地上湿漉漉的,推测昨晚下雨了。v由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四季更替,揭示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7v3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v 思维是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8二、思维的过程二、思维的过程v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程。9二、思维过程二、思维过程(一)分析与综合(一)分析与综合 1. 1. 分析分

3、析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部分、各特性的思维过程。各部分、各特性的思维过程。 2. 2.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特性或个别联系和关系总和起来形成整体的各种特性或个别联系和关系总和起来形成整体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之谜 “什么东西早晨用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四条腿走路, ,中午用中午用两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 ,晚上用晚上用三条腿走路三条腿走路? ?” 分析分析: :四条腿四条腿爬爬, ,两条腿两条腿走走, ,三条腿三条腿拄拐拄拐杖杖; ;早晨早晨婴儿婴儿, ,中午中午青年青年,

4、,晚上晚上老年老年综合综合: :婴儿期四脚爬行婴儿期四脚爬行, ,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青年期两腿直立走路, ,老年老年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期拄拐杖两腿直立走路人人12二、思维过程二、思维过程(二)比较和分类(二)比较和分类l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比较是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的相同点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不同点及其关系。 eg:购买衣服l分类分类: :按事物属性的异同按事物属性的异同, ,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程把事物分为不同种类的过程。13二、思维过程二、思维过程(三)抽象与概括(三)抽象与概括 1. 1. 抽象抽象: :抽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抽取同类事物本质

5、属性, ,舍弃非本质舍弃非本质属性。属性。 交通工具的抽象交通工具的抽象 2. 2. 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是在抽象基础上进行的, ,将抽取出来的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本质属性综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交通工具的概括交通工具的概括 14二、思维过程二、思维过程(四)具体化(四)具体化 通过抽象和概括所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通过抽象和概括所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用于实践中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Eg:Eg:举例举例 15三、思维的种类三、思维的种类v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动作

6、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思维v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 :形式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v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分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分: :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16(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分:v1. 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v2. 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v3. 抽象思维

7、。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抽象思维。17(二)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二)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分: : 1.1.形式逻辑思维指有明确的逻辑形式形式逻辑思维指有明确的逻辑形式, ,遵循一定的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逻辑规则的思维。 2.2.非形式逻辑思维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非形式逻辑思维指不具有明确的逻辑形式或不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18(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三)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1.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

8、方向思考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方向思考, ,得出得出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大量不同结论的思维。 头脑风暴头脑风暴 19二、思维的种类二、思维的种类(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三)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2.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辐合思维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向一向一个方向思考个方向思考, ,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第二节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表象与想象21一、表象一、表象v1、表象的概念、表象的概念 内涵: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理解: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2v2、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特征v直观性直观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v3、表象

9、在思维中的作用、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的基础 表象促进问题解决。23二、想象二、想象v(一一)想象的概念想象的概念 内涵: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理解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v想象和表象的区别与联系:v 区别:v 1、定义不同v 2、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v 3、表象无创造性,想象有创造性。v 联系: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25v(二)想象的分类(二)想象的分类v 1、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 v (1)含义: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 v (2

10、)梦与幻觉。 26v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v (1)含义: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v (2)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幻想。27v A、再造想象、再造想象 v 含义: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 v 任何再造想象均要求具有相关充分的记忆表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28v B、创造想象 v 含义: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的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v 特点: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 v 创造想象的加工过程也是词的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是语词思维指导下的形象思维过程。 v

11、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v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v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的顿悟。v v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团团转,而发现了苯的六角环行结构。29v C、幻想、幻想也是一种想象v (1)含义: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v (2)幻想是基于个人具有某些向往和追求时出现的;v (3)理想与空想;第三节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概念与推理31v(一) 概念的涵义v1 概念是人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是高级认识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词)的形式表现。v2 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v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

12、性。v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v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成反比关系 。v(二)掌握概念的途径:日常概念、科学概念一、概念一、概念32二、推理二、推理v概念概念 内涵: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v种类种类: 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v 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未婚者都不戴结婚戒指。v 小李未戴结婚戒指。小李未戴结婚戒指。v 所以所以,小李未婚。小李未婚。33 线性推理: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 如如,AB,AB, ,BCBC, ,所以所以ACAC。 条

13、件推理: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理。 在条件推理中在条件推理中,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就是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而很少去证伪它们少去证伪它们,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证实倾向证实倾向。 如:沃森实验:“四卡片选择作业”第四节第四节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35一、问题解决的概念v(一)什么是问题解决v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36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二、问题解决的过程v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提出

14、假设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假设37(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v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v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38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客观因素:v1 1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 :问题呈现时的方式v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越接近,问问题就越容易解决题就越容易解决;v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越远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与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相差越远,问题就越难解决。问题就越难解决。39v“卖马问题卖马问题”:密机安大学的梅尔和柏克的实验密机安大学的梅尔和柏克的实验:v有一个人用有一个人用 60 美元买了一匹马美元买了

15、一匹马,又以又以 70 美元之值美元之值卖了出去。然后卖了出去。然后,他又用他又用 80 美元买了回来美元买了回来,在用在用 90 美元之值卖了出去。在这桩交易中美元之值卖了出去。在这桩交易中,他赚了多少钱他赚了多少钱? v A 失去了失去了 10 美元美元 B 收支平衡收支平衡 C 赚了赚了 10 美元美元 D 赚赚了了 20 美元美元 E 赚了赚了 30 美元美元 v2 2 刺激数量刺激数量: : 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刺激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40v3 3 问题的具体性问题的具体性: : 问题越具体问题越具体,越容易解决。越容易解决。v问题本身是否问题本身是否具体具体,

16、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对问题解决有直接影响,尤其尤其是当个体对问题所在领域较为是当个体对问题所在领域较为陌生陌生时时,其影响更为其影响更为显著。显著。 v如如:让一些未经逻辑训练的人解决如下问题让一些未经逻辑训练的人解决如下问题:有些有些 A 是是 B ;有些有些 C 是是 B ;因此因此,有些有些 A 是是 C。 41v1 1 问题表征问题表征: :v问题在头脑中存在和表现的形式。问题在头脑中存在和表现的形式。v如果问题表征恰当如果问题表征恰当,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对问题有清晰、准确的理解,那么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那么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

17、素 :42v2 2 知识经验知识经验 v贾德在贾德在“水下击靶水下击靶”实验中实验中, ,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被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试, ,分成两组。分成两组。v实验者要求他们练习用标枪投射水下的靶子。实验实验者要求他们练习用标枪投射水下的靶子。实验组组: :讲授水的折射原理讲授水的折射原理; ;v控制组控制组: :则只让他们投射。则只让他们投射。v在开始的一些投掷练习中在开始的一些投掷练习中, ,靶子置于水下靶子置于水下 12 12 英寸处英寸处。结果。结果, ,学过和未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学过和未学过折射原理的学生, ,成绩相同。成绩相同。v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会运用标枪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必

18、须学会运用标枪, ,因此理论学习因此理论学习不能代替练习。不能代替练习。43v改变条件改变条件,把水下把水下 12 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英寸处的靶子移到水下 4 英英寸处。寸处。v结果结果:差异显著。差异显著。v实验组实验组:迅速适应了水下迅速适应了水下 4 英寸的条件英寸的条件,v控制组控制组:表现出极大混乱表现出极大混乱,前面的练习不能帮助其改前面的练习不能帮助其改进投掷水下进投掷水下 4 英寸的靶子。英寸的靶子。v说明说明:水的折射原理在新情境中得到了应用水的折射原理在新情境中得到了应用,知识促知识促进了对问题的解决。进了对问题的解决。 44v3 3 思维定势思维定势v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

19、心理操作从而影响了该活动效果的准备状态。v思维定势一般有利于常规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利于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46v4 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问题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问题答案485 5 动机与情绪状态动机与情绪状态v动机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动机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在一定范围内问题解决的效率随着问题解决者动机围内问题解决的效率随着问题解决者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增强而提高,但是动机强度超过了一定限但是动机强度超过了一定限度之后度之后,问题解决的效率反而越来越低(欲问题解决的效率反而越来越低(欲速则不达)。速则不达)。v良好的情绪状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积极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