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7教案(质量检测)_第1页
实训7教案(质量检测)_第2页
实训7教案(质量检测)_第3页
实训7教案(质量检测)_第4页
实训7教案(质量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铜 仁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教 案 首 页(实训)课程: 注射剂生产与检测技术 班级: 153高药班 周别: 8 日期: 2016年 10 月 日实训课次别:第7次 实训学时:2学时课 题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教学目标1、能熟练、规范地操作检验用仪器;2、能按检验操作规程,独立完成检验操作任务;3、能根据检验数据进行结果判定,填写检验记录,出具检验报告单4、能分析检验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重点注射剂成品检验操作、检验记录填写难点检验仪器原理、维护实训地点药品检测室实训设施PH计、电导仪、层流净化台、显微镜、微孔滤膜、滤过器、显微镜、照明灯等实训方法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1、注射剂成品装

2、量检测(20分钟)2、注射剂成品不溶性微粒检测(30分钟)3、注射剂成品内毒素检测(30分钟)4、清场(10分钟)5、填写检验记录(10分钟)教学内容(一)注射剂装量检查本法适用于50ml及50ml以下的单剂量注射液的装量检查,其目的在于保证单剂量注射液的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以达到临床用药剂量要求。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注射液和注射用浓溶液,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检查,应符合规定。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注射液(如塞替派注射液),可不进行“装量”检查。1、仪器与用具注射器及注射针头。量具(量入型)规格1、2、5、10、20及50ml的量具,均应预经标化。2、操作方法2、1按下表规定取用

3、量抽取供试品。标示装量供试品取用量(支)2ml或2ml以下52ml以上至50ml32、2取供试品,擦净瓶外壁,轻弹瓶颈部使液体全部下落,小心开启,将每支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包括注射器针头)抽尽,注入预经标化的量具内,在室温下检视。2、3如供试品为油溶液或混悬液时,检查前应先微温摇匀,立即按4.1.2.2项下方法操作,并冷至室温后检视。3、注意事项3、1所用注射器及量具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容量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或使 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3、2注射器应配上适宜号数的注射针头,大小与临床使用情况相近为宜。4、记录与计算 主要记录室温,抽取供试品支数

4、,供试品的标示装量,每支供试品的实测装量。4、1结果与判定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装量(准确至标示装量的百分之一);如有少于其标示装量者,即判为不符合规定。(二)不溶性微粒检查(显微计数法)1、主要仪器显微镜。 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0.050.1ml)。坐标轴前后、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投射角度、光强度均可调节的照明装置。检测时放大100倍。镜台测微尺(用于目镜测微尺的标定)。微孔滤膜。 白色,孔径0.45m、直径25mm(或13mm),一面印有间隔3mm的格栅;膜上如有10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m以上的微粒,

5、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使符合要求。直径25mm(或13mm)夹式定量滤器。平皿、平头无齿镊子、计数码器。2、检查法2、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静脉注射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为25mm)中,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置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无齿镊子将滤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干燥后,将平皿闭合;另将显微镜按规定组合1

6、00倍的物、目镜,将平皿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用移动尺夹子固定,调好入射光(保持灯光的入射角1020),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检测有效过滤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m的微粒数,以及大于25m的微粒数。边缘清晰可见、具有立体感的微粒方可计数。2、2标示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注射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净化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静置1分钟,照5.2.2.1同法测定。2、3静脉注射液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检查法4.2.2.3项

7、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照4.2.2.1同法测定。3、记录 记录应包括所用仪器型号;样品包装情况,检验数量;测定用滤膜直径及处理前后为微粒数,净化水来源或制备情况与含微粒数。4、计算用手揿计数码器分别统计滤膜上直径大于10m的微粒数,以及大于25m的微粒数,计算,即得每1ml供试品溶液(或每个容器)中10m和25m的微粒数。5、注意事项5、1各种形状的微粒应以实测到的最长粒径计算,重叠微粒和聚合胶体微粒均以单个微粒计数;结晶析出不属于检测范围,故不应计算。5、2必要时可另取净化水(或其他溶剂)25ml照6.2.2.1项下自“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起,依法操作,

8、此项空白试验仅可视作操作环境、实验用具的认证,所得数据不必在供试品检查结果中扣除,但对检测结果的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此项实验必须检测全滤膜,达到6.2.1的要求后方可进行样品检测。5、3本法不适用于乳液型和混悬型注射剂,用于黏度过高,光阻法和本法均无法测定时,可用适宜溶剂经适量稀释后测定。5、4供试品的检查数量:为确保检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取供试品3瓶(支)以上进行不溶性微粒检查。 6结果与判定6、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注射液 。 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12粒,含25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2粒,均为符合规定。如果每1ml中含10

9、m以上的微粒数超过12粒;或虽未超过12粒,但其中含25m以上的微粒超过2粒时;均判为不符合规定。6、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中含10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3000粒,含25m以上的微粒不超过300粒,判为符合规定。如果每个容器中含10m以上的微粒数超过3000粒;或虽未超过3000粒,但其中含25m以上的微粒超过300粒;均判为不符合规定。(三)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标准操作程序1、主要仪器。采用冰点下降的原理设计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通常由制冷系统、用来测定电流或电位差的热敏探头和振荡器(或金属探针)组成。测定时将测定探

10、头进入供试溶液的中心,并降至仪器的冷却槽中。启动制冷系统,当供试溶液的温度降至凝固点以下时,仪器采用振荡器(或金属探针)诱导溶液结冰,自动记录冰点下降的温度。仪器显示的测定值可以是冰点下降的温度,也可以是渗透压摩尔浓度。2、操作程序2、1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基准氯化钠试剂,于500650干燥4050min,置干燥器(硅胶)中防冷至室温。根据需要,按下表所列数据精密称取适量,溶于1kg水中,摇匀。表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仪校正用标准溶液每1kg水中氯化钠的重量(g)毫渗透压摩尔浓度(mOsmol/kg)冰点下降温度T()3.0871000.1866.2602000.3729.4633000.5581

11、2.6844000.74415.9165000.93019.1476001.11622.3807001.30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如为液体,通常可直接测定,但如其渗透压摩尔浓度大于700mOsmol/kg或为浓溶液,可用适宜的溶剂(通常为注射用水)稀释至表中测定范围内;如为固体(如注射用无菌粉末),可采用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中的规定溶剂溶解并稀释至上表测定范围内。需特别注意的是,溶液经稀释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于原溶液有所不同,一般不能简单地将稀释后溶液渗透压的测定值乘以稀释倍数来计算原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例如,甘露醇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等高渗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可用适宜的溶剂(如注射用

12、水、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等)经溶解、稀释后测定,并按照正文品种各论项下规定具体的溶解或稀释方法。2、3测定法。 按仪器说明书操作,首先取适量新沸防冷的水调节仪器零点,然后由表中选择两种标准溶液校正仪器,再测定供试品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比或冰点下降值。(注:供试品溶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比应介于两种标准溶液之间;在0100mOsmol/kg测定范围内,水(0 mOsmol/kg)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溶液的使用)。3、 注意事项3、1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并有良好的重现性,应按各仪器说明书规定的取样体积准确取样至测定管中,避免测定溶液中存在气泡。在每次测定后应用水清洗热敏探头并用滤纸吸干。3

13、、2如重复测定一份样品,需重新取样至另一干净的测定管中,因为降至冰点再融化的溶液,溶质可能已不是均匀分布于溶剂中,易导致过早结晶,影响测定结果的重现性。(三)注射剂内毒素检查1、实验准备 试验所用器皿需经处理,除去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250干烤至少1小时,也可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并应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的检查。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2、检查法 取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5支,其中2支加入0.1ml按最大稀释倍数稀释的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管,1支加入0.1ml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制成的2

14、.0浓度的内毒素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管,1支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管,1支加入0.1ml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用被测供试品溶液将同一支(瓶)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制成2.0浓度的内毒素溶液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管。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适宜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3、判断结果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时,管内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凝胶不能保持完整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供试品管2支均为(-),应认为符合规定;如2支均为(+),应认为不符合规定;如2支中1支为(+),1支为(-),按上述方法另取4支供试品管复试,4支中1支为(+),即认为不符合规定。阳性对照管为(-)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管为(-)或阴性对照管为(+),试验无效。四、实训报告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