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经典英译赏析 国学国学,“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including philosophy, history, archaeology, literature, linguistics, etc.)。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 汉赋 、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 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 历史 、 思想 、 哲学 、 地理 、 政治 、
2、 经济 乃至 书画 、 音乐 、 易学 、 术数 、 医学 、 星相 、 建筑 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经典经典就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著作。(易中天)经典:“classics”,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 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典”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看,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合起来就是大本大册的书。 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 典籍典籍:“Ancient books and records”泛指古今图书。典籍在今天的主要含义是历史上重要的文献名录之总称。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代表性典籍。 据光明日
3、报1983 年 11 月 25 日发表题为“我国古籍正在逐步整理出版”的文章反映,我国1911 年辛亥革命以前的古籍约有 810 万种。2008 年,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公布。首批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392种古籍中,计有汉文古籍2282部,包括简帛 117 种、碑帖 73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 110 部。 英国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家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 提出:文本可分为 4种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翻译策略。(There are texts to convey information. texts to entertain, texts to p
4、ersuade, texts that belong to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a given culture.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require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中国古代典籍就是属于中国文化文化资本的文本。中外文化交流现状中外文化交流现状 统计数据表明:从 1900 年到 2000 年的 100 年间,中国翻译的西方文、史、哲、政、经、 法、数、理、化等书籍近 10 万种,但是西方翻译中国的书籍的种类还不到 500 种。关汉卿的作品量比莎士比亚大(前者 60 部戏剧、10 余首散
5、曲、50 余首小令;后者 37 部戏剧、2 首挺诗、54 首十四行诗)。而世界上知莎翁者多,知关翁者寡。 为实现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文化输出,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多家大型出版社近年启动了大中华文库(国家九五、十五图书出版规划重大工程)英译出版工作,选取 100 种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上自先秦,下迄近代,内容涵盖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 学、科技,力图全面展示中国文化基本面貌和辉煌成就。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于2002年增设了汉语典籍英译研究学科委员会,并已召开了五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 2001 年,汕头大学建立了“典籍英译研究中心”;2003年大连理了大学成立了“大
6、连理工大学典籍,英译研究所,并建立了相关网站。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招收了典籍英译研究方向硕士、搏士研究生。 中国典籍英译的意义中国典籍英译的意义 把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文化精髓译成英语,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极好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文化多元性的宣言称: “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犹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必要。” 圣经钦定本(1611 年)译者在序言中对翻阵作了一番形象比喻:“翻泽就是把窗户打开,让光线进入房间;翻译就是把贝壳撬开,这样我们便可以品尝里面的肉核;翻译就是撩开窗帘,这样我们便能窥见最圣洁的地方;翻译就是打开井盖,这样我们
7、便可获得水源。” 典籍英译简史 13 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等人曾经到过中国,并攥有游记传世。 1590 年,西班牙教士高母羡(Juan Cobo) 翻译了一本辑录箴言的启蒙读物-明心宝鉴(Precious Mirror of the Clear Heart),这是中国文学译成欧洲文字的第一本书。 明清之际,随着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的陆续来华,中国文化西传掀开了新的一页。其中比较著名的传教士有: 利玛窦( Matteo Ricci 意大利人,1599 年来华),他撰有四书译本等,开辟了附儒以超儒的道路。不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而且融入中国士大夫的思想,希望从哲学理念入手,说服中国知识阶层。 在 18
8、 世纪的英国,虽然懂汉语者寥寥无几,但值得一提的有两件事:一是威廉 琼斯( William Jones)翻译了诗经中若干片段;二是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 翻 译了好逑传(Hao Chiu Chuan) 等明清小说与元杂剧汉宫秋 ( The Sorrows of Han ) 等作品。翟理斯 ( Herbert Allen Giles) 属于英国第一代汉学家。他的最大贡献是编泽中国文学瑰宝(Ge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和撰写中国文学史) (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英国第二代汉学家中最优秀的人物是亚瑟韦利
9、 ( Arthur Waley ) ,他擅长诗歌翻译,译过诗经、楚辞、唐诗等。亚瑟韦利又培养了第三代汉学家,如翻译过红楼梦的戴维霍克斯( David Hawkes) 、翻译过牡丹亭的白之(Cyril Birch )等。 美国的中国典籍英译及研究起步比英国晚了 200 余年,现有的书籍和博士论文却达1 000余种,它们都问世于 20 世纪。宇文所安编译中国文学作品选:从先秦到1911(An Anthology o Chinese Literature: Beginnings to 1911)是个较新的例子。 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大致有如下几个基本走向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大致有如下几个基本走向:第
10、一,西方汉学在第一,西方汉学在 20 世纪上半叶以法国为中心,世纪上半叶以法国为中心,下半叶以美国为中心。下半叶以美国为中心。 第二,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已经由译介为主发第二,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已经由译介为主发展到翻译和研究并重。展到翻译和研究并重。 第三,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新型研究方法的流行第三,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新型研究方法的流行与继承传统的努力已经形成鲜明的对照与继承传统的努力已经形成鲜明的对照.许多学者许多学者大胆尝试新型研究方法,使西论中用成了西方研大胆尝试新型研究方法,使西论中用成了西方研究中国典籍的一大特色。究中国典籍的一大特色。 第四,中西译者两支队伍都在进行中国典籍英译,第
11、四,中西译者两支队伍都在进行中国典籍英译,相互交流,使典籍英译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大提相互交流,使典籍英译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大提高高。 中国从事籍英译的学者在晚清民初时期有辜鸿铭、苏曼殊等。辜鸿铭辜鸿铭曾推出论语和中庸等英译本。苏曼妹曾英泽古诗 110 首。其中诗经61首、唐代李白、杜甫等诗 51 首。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国人英译中国典籍数量不多。比较突出的是林语堂,他翻译了墨子、镜花缘、老残游记、古文小品选译、老子之智慧、庄子、中国著名诗文选读、英译重编传奇小说等。另外,还有贺敬瞻聊商志异、杨宪益老残游记、林文庆离骚、刘师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朱湘今古奇观等英译作品问世。 中华人
12、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事典籍英译的中国译者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杨宪益( Hsien-yi Yang)和他的夫人戴乃迭(Gladys Yang) 。他们的典籍英译作品主要有红楼梦楚辞、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史记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选儒林外史关汉卿杂剧、长生殿聊斋选老残游记古代寓言选等,共翻译了上千万字。另外还有许渊冲。他在典籍英译方面的成就主要是诗词翻译,包括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李白诗选、苏东坡诗词选西厢记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毛洋东诗词选等,可谓多产。 正如杨牧之在总序中写道:“西学仍在东渐,中学也将西传。各国人民的优秀文化正日益迅速地为中国文化所吸取,而无论东方和西方。也都
13、需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正是基于这一 认识我们组织出版汉英对照版大中华文库,全面系统地翻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我们试图通过大中华文库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追求,五千年的梦想,正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放光芒,中国人民就像火后的凤凰,万众一心,迎接新世纪文明的曙光。”中国典籍英译特点 典籍英译标准之所以与其他翻译不同,是它固有特点造成的。中国典籍的英译过程是一个把古代汉语转换成现代英语的 过程,而从源语(古代汉语)到目的语(现代英语)的转换要经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 中国典籍英译标准 英国古希腊、罗马文学翻译家德莱顿(Joh n Dryden ,1631- 1700)就曾提出文学翻译
14、“三分法” 直译( metaphrase) 、意译(paraphrase) 、仿译( imitation ) 。 我国西方学术经典翻译家严复0854- 1921)提出的“信、达、稚”三原则在国内翻译界可谓家喻户晓。 美国当代学者、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将翻译过程归纳为“四步骤”信赖(trust)一侵入(aggression)一incorporation(吸收)-reciprocity(回应)。 译文要三美(音美、意美、形美),这是许渊冲为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制定的标准。 “明白、通畅、简洁”则是潘文国为翻译古代哲理名言语录而制定的标准 。 我们认为:典籍英译总的标准应该是“传神达意”,更具体地说是“达意地传神”。 首先,“达意”是典籍英译的出发点,译者在自己的 译文中必须准确地体现自己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和阐释。 其次,单纯“达意”还不够,必须是“传神地达意”。“传神”既包括传递外在的形式,也包括传递内在的意蕴,如语篇背景、内涵、语气乃至关联和衔接等。 中国典籍英译基本策略 典籍英译可采取两种基本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细解读国际商事合同通则:跨国交易合同风险控制
- 基于婚姻关系终止的房产转让与补偿离婚协议示范
- 离婚协议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及债务清偿协议范本
- 创业团队合伙经营风险规避及合同签订细则
- 企业融资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接策略-洞察及研究
- 人工智能辅助眼科诊断-洞察及研究
- 小学生竞赛试题及答案
- 检验师技师题库及答案
- 涟水组织设计
- 反洗钱年度工作总结-五篇
- (新教材)2025年秋期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
- 有限空间监理实施细则
- 临床职业素养
- 种子学-种子的化学成分课件
- 教学课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 手术室无菌技术 课件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分数乘法:分数乘小数-人教版
-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考察探究》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模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