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建新街坊3号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五建新街坊3号院项目部年 月 日 五建新街坊3号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人:_核对人:_审核人:_五建新街坊3号院项目部年 月 日郑五建新街坊3号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施工准备1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2五、温度监测及控制3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5七、应急措施9八、安全生产措施9九、绿色施工9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市建设西路100号五建新街坊3号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该工程为五建新街坊3号院工程,地点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协和路与煤机路交叉口东南角。工程包含18#、19#、20#楼、地下车库,其中19#楼

2、为33层,地下3层(含夹层),建筑高度为99.2米,建筑面积为15137.75m2,20#楼为33层,地下3层(含夹层),建筑高度为99.2米,建筑面积为18420.26m2,18#楼为8层,地下3层(含夹层),建筑面积为6002.7m2;地下车库为2层。主楼结构类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标准层层高为2.9米,地下车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9、20#楼基础筏板1600mm厚,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混凝土量19#楼约960m3,20#楼约1084m3,均属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质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二、编制依据1、五建新街坊3号院工程图纸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三、施工准备1、机具准备为确保地下室砼的连续施工,对进场机具提前进行检查,主要进场机具见下表:序号机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汽车泵台22振动棒50型套123平板振动器2KW台4 2、材料要求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掺加适量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能增加可泵性并减少混凝土的温升,每立方米降低水泥用量10,可降低水化热温升1。粗细骨料:粗骨料选用不含有机杂质、含泥量1%的石子;细骨料选用

4、细度模数为2.53.0,含泥量3%的中砂。3、人员分工 生产负责王祥义 技术负责孙兴凯19#楼楼长许帅磊20#楼楼长周 阳配合比监控张鹏飞设备管理韩亚军砼试块留置张鹏飞电 气张 杰测温、养护负责张鹏飞砼供应翟 亮、郭黎民4、劳力组织(1)作业人员分为昼夜两班,每班砼工15人,木工4人,钢筋工4人,连续作业。(2)振动棒手固定为专人,交接班时振动部位交接清楚。(3)现场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发生的问题。(4)模板工、钢筋工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5、现场准备(1)筏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已施工完毕,并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2)将控制筏板上表面的标高点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

5、记。(3)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及保温所需的毡毯等准备齐全。(4)项目经理部应与供电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1、19#、20#楼分别布置两台混凝土汽车泵,19#楼自东向西浇注,20#楼由西向东浇筑,两道泵管同时向后退着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必须连续进行,浇筑方式采用“斜面分层,一个坡度,逐层浇捣,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原则。2、斜面分层浇筑厚度为350mm,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将上层混凝土覆盖捣实。每层混凝土浇筑最大间隙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免形成施工缝。 3、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的情况,在每个浇筑层下料处布置两排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6、第一排布置在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排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确保下部的振实。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在振捣时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消除层面接缝,振动棒应快插慢拔,每点振捣时间2030秒,以表面不溢出气泡为止,每点距离不大于500mm,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移动间距。4、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外,其它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5、在砼浇筑过程中,为了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砼振捣实,应在下层砼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cm。 6、当底板砼浇筑到一半后,随即进行墙体砼的浇

7、筑,因为墙体与底板砼硬化时,收缩的方向不一致,在接缝处容易产生裂缝。7、在浇筑和振捣过程中,上浮的泌水和浮浆顺砼面流到坑底,随砼向前推进,由集水坑处抽排。8、泵送砼排除泌水和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砼浇筑后一定要认真处理。按标高用长刮杆刮平, 然后用圆盘机械磨光机收面,初凝前不少于两遍,终凝前再使用带刀片机械磨光机抹压一遍。使收缩裂缝闭合,然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9、为防止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裂缝,养护工作尤为重要,故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法。混凝土初凝后即覆盖湿润的毛毡,防止水分蒸发,等地下室放线完毕后蓄水养护。10、底板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养护期

8、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1、混凝土试块留置,试块必须有监理在场的情况下现场留置,除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块外,还应按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不少于2组。同时取样测定坍落度,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控制在180mm以内。五、温度监测及控制1、测温孔的设置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底板平面按50m2 留一孔,每处测温孔采用预埋内径12mm金属套管制作,预埋三根测温套管,第一根埋设在筏板底往上50mm处,第二根埋设深度为混凝土厚度的1/2,第三根埋设在板下200mm深处,每根套管均露出混凝土面50mm。每根套管在接触砼的端部应加盖密封,

9、不得漏水。套管应垂直放设并与钢筋网焊牢,测温时使用精度准确100的温度计。注意留孔时要有专人看管,以防施工踩(压)测温孔,测温孔布置见图5-1、2。 图5-1 19#楼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孔布置图图5-2 20#楼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孔布置图2、测温方法和要求测温时按测温孔编号顺序进行。温度计插入测温孔后,堵塞住孔口,留置在孔内35min,然后迅速取出,使温度计与视线成水平,仔细读数,并记入测温记录表,同时将测温孔用保温材料按原样覆盖好。坚持24h连续测温,待混凝土终凝后两天内,每2h测一次,以后每4h测一次。温控指标应符合: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降温

10、速度不宜大于2/d。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保温覆盖层可全部拆除,测温结束。3、测温孔处理测温孔使用完毕后,采用与底板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砂浆填塞。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地下室筏板厚度1.6m,属大体积砼,在大体积砼的施工过程中,由于砼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大体积砼自身又具有一定的保温性能。因此,其内部温升幅度较其表面的温升幅度要大得多,而在混凝土上升温峰值过后的降温过程中,内部降温速度又比其表层慢得多,在这些过程中,砼各部分的热胀冷缩及外界约束的作用而在砼内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砼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砼就会出现裂缝。因此要采取防止大体积砼表面裂缝的措施。1、

11、大体积砼裂缝控制计算(1)最大绝热升温Th=(mc+KF)Q/c =(414+0.3073)375/(0.972400) =437.1314/(0.972400) =58T3=58 经计算,3d温升最大,故以下所有计算均采用3d温升。式中 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kg/m3); F 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 K 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0; Q 水泥28d水化热(kJ/kg)查下表;不同品牌、强度等级水泥的水化热水泥品种水泥强度等级水化热Q(kJ/kg)3d7d28d硅酸盐水泥42.5314354375 c 混凝土比热、取0

12、.97Kj(kgK); 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e 为常数,取2.718; t 混凝土的龄期(d); m 系数、随浇筑温度改变。查下表: 浇筑温度()51015202530M(1/d)0.2950.3180.3400.3620.3840.406(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j+Th(t)T3=15+580.507 =42.89 式中 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t龄期降温系数、查下表: 浇筑层厚度m龄期t(d)369121518212427301.000.360.290.170.090.050.030.011.250.42

13、0.310.190.110.070.040.031.500.490.460.380.290.210.150.120.080.050.042.500.650.620.570.480.380.290.230.190.160.153.000.680.670.630.570.450.360.300.250.210.194.000.740.730.720.650.550.460.370.300.250.24(3)混凝土表层(表面下50100处)温度 (1) 保温材料的厚度=0.5hx(T2-Tq)Kb/(Tmax-T2) =0.50.58181.6/2.3322 =0.016m式中 保温材料厚度(m);

14、 x 所选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查下表: 材料名称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K)材料名称密度(kg/m3)导热系数 W/(mK)建筑钢材780058矿棉、岩棉1102000.0310.065钢筋混凝土24002.33沥青矿棉毡1001600.0330.052水0.58泡沫塑料20500.0350.047 T2混凝土表面温度(); 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Tq); 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K); Tmax计算得混凝土最高温度(); 计算时可取T2- Tq=1520 Tmax- T2=2025 Kb传热系数修正值。取1.32.0,查下表: 保温层种类K1K21纯碎由容易透

15、风的材料组成(如:草袋、稻草板、锯末、沙子)2.63.02由易透风材料组成,但在混凝土面层上再铺一层不透风材料2.02.33在易透风保温材料上铺一层不易透风材料1.61.9注:1. K1 值为一般刮风情况(风速4m/s。结构位置25m); 2. K2 值为刮大风情况。 (4) 蓄水养护深度hw=xM(Tmax-T2)KbW/(700Tj+0.28mcQ)=1680.667(221.60.58/70030+0.28450314)60564=0.038m式中 hw养护水深度(m); x混凝土维持到指定温度的延续时间,即蓄水养护时间(h) M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1/m),M=FV; F与大气接触表面

16、积(m2); V混凝土体积(m3);Tmax-T2一般取2025(); Kb传热系数修正值; 700折算系数Kj/(m3K); W水的导热系数,取0.58W/(mK)。 (5)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的传热系数 =1/i/i+1/q =1/0.005/0.14+1/23 =12.7式中混凝土表面模板及保温层等的传热系数W/(m2K); i各保温材料厚度(m); i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W/(mK); q空气层的传热系数,取23W/(m2K)。 (6)混凝土虚厚度 h=k/ =2/32.33/12.7 =0.122m式中h混凝土虚厚度(m); K折减系数,取2/3; 混凝土导热系数,取2.33W/(m

17、K)。(7)混凝土计算厚度H=h+2h =1.5+0.244 =1.744m 式中H混凝土计算厚度(m); h混凝土实际厚度(m)。(8)混凝土表层温度 T2(t)=Tq+4h(H-h)T1(t)-Tq/H2 =15+40.1221.722(42.89-15)/1.8442 =22.39 式中T2(t)混凝土表面温度(); Tq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 h混凝土虚厚度(m); H混凝土计算厚度(m); T1(t)混凝土中心温度()。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工程筏板砼在浇筑后3d时,温升最高,但仍然能够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下,故本工程在浇筑砼时,不考虑采用附加降温措施,仅考虑采用外敷毡毯保温层及蓄

18、水养护措施。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措施(1)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掺加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2)掺加复合型减水剂,尽量降低每立方砼的用水量。(3)选择适宜的砂石级配,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4)配置优质砼,控制砂石含泥量,以减少砼的收缩。(5)做好砼的养护,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减少砼表面的温度梯度。(6)加快基础回填土,避免基础结构侧面长期暴露。(7)掺加高效抗裂防水剂,配置补偿收缩砼,部分抵消约束应力,防止或减少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出现。(8)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表面与外界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急剧冷却,筏板混凝土表面采用蓄水养护措施。七、应急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通过网络提前了解天气状况,躲开大暴雨天气。2、雨天浇筑混凝土要有防雨措施。现场备有足够的覆盖材料(2000m2塑料薄膜和8000条麻袋),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不被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