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_第1页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_第2页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_第3页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_第4页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五章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一、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概念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一定区域、一定规划期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行的测算。 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二、土地需求量预测的任务三、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制约因素三、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制约因素 (一)以人口发展战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一)以人口发展战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二)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二)以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需求需求 (三)土地资源的自身条件(三)土地资源的自身条件四、土地需求量预测

2、的内容四、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内容 (一)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一)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二)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二)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五、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类型五、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类型 (一)宏观土地利用结构常规预测 (二)宏观土地利用优化结构预测六、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程序六、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程序 (一)确定预测目的 (二)制定预测计划 (三)基础资料的收集 (四)检查现有资料 (五)选择预测方法 (六)分析预测误差:上述预测程序用框图表示。见图5一1。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图图51 51 土地需求量预测程序框图土地需求量预测程序框图预测目的提出预测课题制定预测计划工作组织工

3、作方法预测期限预测范围基础资料观念数据定性分析推理定量数学模型预测范围预测范围综合分析 定性 定量经验思考决 策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预测人口预测一、部门规划预测法一、部门规划预测法二、数学模型预测法二、数学模型预测法(一)总人口预测(一)总人口预测 1.1.自然增长法自然增长法 2.2.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3.3.人口统计学法人口统计学法(二)城镇人口预测(二)城镇人口预测 1.1.劳动平衡法劳动平衡法 2.2.城镇乡村增长差法城镇乡村增长差法 3.3.劳动力转移法劳动力转移法(三)农业人口预测(三)农业人口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自然增长法自然增长法计算公式: P=B(1+Y

4、)nG 或 P=B(1+K)n 式中:P规划期末的人口总数 B基期的人口数 Y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K规划期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n规划期到基期相隔的年数 g人口机械增长数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计算公式: Pb0bt式中:P预测人口数; t年代序号数; b0和b两个待定参数。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人口统计学法人口统计学法具体做法:具体做法:1.1.将现有的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确定各年龄将现有的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确定各年龄组的出生率、死亡率;组的出生率、死亡率;2.2.根据本地区经济活动的历史和未来趋势确定人根据本地区经济活动的历史和未来趋势确定人口的迁移率;口的迁移率;3.

5、3.求一个周期内的人口变化,它等于各年龄组的求一个周期内的人口变化,它等于各年龄组的人口数量乘以个年龄组的比率求和;人口数量乘以个年龄组的比率求和;4.4.把每一组人口推向年龄较大的一个周期,如此把每一组人口推向年龄较大的一个周期,如此反复地推到任意远的未来。反复地推到任意远的未来。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劳动平衡法劳动平衡法 Z= )(121WWJ 式中: Z规划期末城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J规划期末的基本人口; W1服务人口所占比例; W2抚养人口所占比例。 此方法适用于新建城市的人口预测。此方法适用于新建城市的人口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城镇乡村增长差法城镇乡村增长差法 U(t)= 式中:U(

6、t)t年城镇非农业人口; T(t)t年县内总人口; d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增长率之差; R(t-1)上一年农业人口; U(t-1)上一年城镇非农业人口。此方法适用于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此方法适用于经济比较发达,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 1()() 1()(tUtTtdRtT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劳动力转移法劳动力转移法 劳动力转移法的劳动力转移法的基本点基本点是认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发展的根本动是认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产业结构变化形成的农村外推力和城镇吸引力。农村游离因是产业结构变化形成的农村外推力和城镇吸引力。农村游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城镇所吸引,导致城镇人口的不断增

7、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被城镇所吸引,导致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描述这一现象可设计多项目间的相关等式。加,描述这一现象可设计多项目间的相关等式。 Pn= P0et+(gB0 et-) 式中: Pn一规划期末城镇非农业人口; P0一下基期城镇非农业人口; g一农业人口中劳动力比例; B0一基期农业人口数;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概率余数; t一预测时间; 一劳动力平均带眷系数; r一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率; Q一规划期末农业劳动力平均负担耕地亩数; S一规划期末总耕地数。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化水平与消费水平预测城市化水平与消费水平预测一、城市化水平预测一、城市化水平预测(一)城市化

8、的概念(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都市化或城镇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城市化(都市化或城镇化)是指人类社会逐步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状态不断推进的过程。衡量城市化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态不断推进的过程。衡量城市化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两种方法。方法。 (二)城市化预测方法(二)城市化预测方法 1.1.转化法转化法 2.2.相关法相关法二、消费水平预测二、消费水平预测(一)人体营养与食物构成(一)人体营养与食物构成(二)不同消费水平的营养标准与食物构成(二)不同消费水平的营养标准与食物构成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转转 化化 法法 此法根据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迁移量和农

9、此法根据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机械迁移量和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量进行推算,预测模型为: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量进行推算,预测模型为: Yn= Y0(1+r)n+Cn+ A0(1+r)nd-S/t R 式中:Yn规划年城镇人口; Y0基期城镇常住人口; C机械迁移量; n预测年限; r人口自然增长率; A0基期年农业总人口; d劳动力系数; S规划年耕地面积; t每劳动力负担耕地面积; 剩余农业劳动力转化率; R带眷系数。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相相 关关 法法预测模型为: Yn=Y0(1r)n 式中:Yn规划年城镇人口; Y0基期年城镇人口; r预测期城镇人口年递增率; n预测年限。土地需求量预测课

10、件第四节第四节 粮食产量预测粮食产量预测一、因素估计法一、因素估计法二、趋势外推预测法二、趋势外推预测法三、多元回归预测法三、多元回归预测法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因素估计法因素估计法 农作物的产量与土壤、气候、肥料、农作物的特农作物的产量与土壤、气候、肥料、农作物的特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等有关,故我们可以将产量性,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等有关,故我们可以将产量看成是上述要素的函数,看成是上述要素的函数,即: y=f(x1,x2,x3xixn) 式中:y农作物的产量; xi影响作物产量的第i种因素(i1,2, 3n)。 因素估算法预测产量就是根据每项因素对产量影因素估算法预测产量就是根据每项因素对产量影响

11、程度的大量检验数据,以及未来各因子水平的预响程度的大量检验数据,以及未来各因子水平的预测资料,对未来农作物产量进行推测,一般用单因测资料,对未来农作物产量进行推测,一般用单因子进行估算。子进行估算。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趋势外推预测法趋势外推预测法 根据历年的产量资料,绘制出历年的产量动态变根据历年的产量资料,绘制出历年的产量动态变化趋势图形;再根据图形选择合适的线性趋势预测化趋势图形;再根据图形选择合适的线性趋势预测模型(直线型模型(直线型y=ay=abxbx,指数曲线型,指数曲线型y=aby=abx x,二次抛,二次抛物线型物线型y ya abxbxcxcx2 2)直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方)

12、直接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方法是建立在将产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应法是建立在将产量的过去变动趋势外延到未来,应用上述预测模型可以得到预测期的亩产水平。用上述预测模型可以得到预测期的亩产水平。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多元回归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一般数学表达式为: yf(x1,x2,x3)+ 式中:y预测的产量值; x1,x2产量影响的诸因素; 随机误差(未知部分)用此表示无法 确定的影响产量的因素。只有当诸影响 因素(x1、x2、x3)处于最佳配合 时,未知部分才能达到最小量值即 min,通常只能接近它。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五节第五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常规预测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常规预测一、居民

13、点用地需求量预测一、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一)部门规划法(一)部门规划法 (二)指标概算法(二)指标概算法 (三)农村个人建房系数法(三)农村个人建房系数法 (四)两区累加法(四)两区累加法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一)渠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一)渠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 (二)水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二)水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三、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部门规划法部门规划法 部门规划法就是根据建设部门提供的城市和城镇部门规划法就是根据建设部门提供的城市和城镇规划确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规划确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在调查分析的基础

14、上,确定区域内各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八十年代以来,虽确定区域内各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八十年代以来,虽然建设部门已经制定了城市和村镇规划,但随着时间然建设部门已经制定了城市和村镇规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划成果的内容可能不完善或不符合区域实的推移,规划成果的内容可能不完善或不符合区域实际。因此,在应用成果时,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和分际。因此,在应用成果时,一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确认这些资料符合实际时再应用。确定区域析论证,确认这些资料符合实际时再应用。确定区域居民点用地规模,当成果与实际不符时,应在调查研居民点用地规模,当成果与实际不符时,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建设部门协商,共同确定居民点的用

15、地究的基础上与建设部门协商,共同确定居民点的用地规模。规模。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指标概算法指标概算法 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人均占地指标或按常用指标有每户宅基地指标,人均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耕地面积概算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乘以总户数、总人口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居民点内居住用地面总人口和总耕地面积即可概算居民点内居住用地面积,再按居住区与生产区占地比来推算生产区面积,积,再按居住区与生产区占地比来推算生产区面积,两者相加即为居民点用地面积。两者相加即为居民点用地面积。 依据人均用地定额指标(依据人均用地定额指标(J2)计算居民点用地面)计算居民点用地面积:积

16、: Z2=NJ2 式中:Z2居民点规划占地面积; N规划人口数; J2人均用地定额。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农村个人建房系数法农村个人建房系数法 首先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首先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 H=(N/P+F0)n/2de式中: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户需占用土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P户均人口数; F0规划期农村总户数; n规划年限; d规划期间建房户所占比例; e一每户宅基地占地定额标准。 再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再考虑到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公共建筑、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

17、即:产占地,推算农村居民点新增占地面积。即: Z=H(lK)式中: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 K一公路、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一般取0.30.6。 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也可以采用人口与用地面积之间的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用地也可以采用人口与用地面积之间的回归方式或灰色系统模型进行预测。回归方式或灰色系统模型进行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两区累加法两区累加法 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累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要依两区占地面积累加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要依次计算居民点内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面次计算居民点内居住建筑、

18、公共建筑和生产建筑面积再进行累加。居住建筑面积应依据住宅建筑标准积再进行累加。居住建筑面积应依据住宅建筑标准和户室比,公共建筑通常以千人指标(如一千人中和户室比,公共建筑通常以千人指标(如一千人中应有医院病床应有医院病床46张等)和远景人口数进行计算。张等)和远景人口数进行计算。生产建筑面积一般依据其生产规模占地指标(如年生产建筑面积一般依据其生产规模占地指标(如年产产3万吨水泥占地万吨水泥占地21亩等亩等)进行计算。)进行计算。 居民点用地概算公式为:居民点用地概算公式为: M=M1+M2 M居民点用地面积; M1生活区用地面积; M2生产区用地面积;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渠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

19、渠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 根据灌区的控制面积、灌溉制度、渠系输根据灌区的控制面积、灌溉制度、渠系输水损失等常数,确定渠道的设计流量,然后水损失等常数,确定渠道的设计流量,然后利用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经过反复的试利用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经过反复的试算,就可确定渠道的过水断面积(算,就可确定渠道的过水断面积()、底)、底宽(宽(b b)、水深()、水深(h h)、边坡()、边坡(m m),最后确定),最后确定渠道的占地宽度。渠道的占地宽度。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水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水库工程用地面积计算 水库工程用地面积可依据水位水库工程用地面积可依据水位库容关系曲线(根库容关系曲线(根据水位求出相应

20、的库容)和水位据水位求出相应的库容)和水位面积关系曲线(根据面积关系曲线(根据水位求出相应的库水面积)估算。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地水位求出相应的库水面积)估算。水库库容估算方法有地形图法、断面法和系数法。地形图法是依据库区实测地形形图法、断面法和系数法。地形图法是依据库区实测地形图和拟建坝高,求出水库的淹没面积和库容;断面法是沿图和拟建坝高,求出水库的淹没面积和库容;断面法是沿一定的方向施测断面,据其估算水库库容和库水面积;系一定的方向施测断面,据其估算水库库容和库水面积;系数法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库容的方法数法是根据经验公式估算库容的方法,即: V=HBL/K 式中:V库容; H近坝处水库蓄水深

21、度; B近坝处水面宽度; L水库内水面长度; K系数,狭窄地形K=6,开敞地形K=4。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公路工程用地需求量 公路工程用地取决于其长度和宽度。其长度依据选线公路工程用地取决于其长度和宽度。其长度依据选线方案在图上截取。公路的宽度与其技术等级有关。公路方案在图上截取。公路的宽度与其技术等级有关。公路技术等级依据其交通量来确定。我国的公路技术等级标技术等级依据其交通量来确定。我国的公路技术等级标准中规定: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为准中规定: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为25000辆以上,一级公辆以上,一级公路为路为250005000辆,二级公路为辆,二级公路为50002000辆,三级公

22、辆,三级公路为路为2000辆以下,四级公路为辆以下,四级公路为200辆以下,依据公路技辆以下,依据公路技术等级即可确定公路的路面宽度和路基宽度。公路交通术等级即可确定公路的路面宽度和路基宽度。公路交通量一般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即:量一般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即: A=2N/dp 式中:A昼夜平均交通量(辆昼夜); N公路年平均货运强度(吨); d汽车运输天数(天); p每辆汽车载重量(吨)。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六节第六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模型化预测非农业建设用地需求量模型化预测一、趋势预测法一、趋势预测法 规划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是在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规划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是在

23、时间序列上展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时间的推移,可以得到一系列依赖于时间的数据YtYtf(t)f(t)。以时。以时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能间为参数的数列称之为时间序列。若假定变量的过去变动趋势能外延到未来,就可从中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外延到未来,就可从中得到预测期的变量数值,这就是趋势预测法。常用的趋势线方程有以下几种:法。常用的趋势线方程有以下几种: 1.1.直线方程直线方程 2.2.二次曲线方程二次曲线方程 3.3.指数方程指数方程二、回归预测法二、回归预测法 回归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它变量的回归

24、预测法是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其它变量的已知值来推算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已知值来推算预测变量的数值,是通过表明两个或几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七节第七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一、耕地需求量预测一、耕地需求量预测二、园地需求量预测二、园地需求量预测三、林地需求量预测三、林地需求量预测 (一)用材林用地面积预测(一)用材林用地面积预测 (二)防护林用地面积预测(二)防护林用地面积预测 (三)薪炭林用地面积预测(三)薪炭林用地面积预测 (四)经济林用地面积预测(四)经济林用地

25、面积预测四、牧草地需求量预测四、牧草地需求量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第八节第八节 土地需求量灰色预测土地需求量灰色预测一、灰色预测概述一、灰色预测概述(一)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一)灰色预测的基本原理 灰色预测是建立一种以灰色模块为基础的描述系统动态变灰色预测是建立一种以灰色模块为基础的描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的模型。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随机量都是在一定化特征的模型。灰色系统理论认为:一切随机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和灰过程。范围内、一定时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和灰过程。 (二)灰色预测方法的基本类型(二)灰色预测方法的基本类型 以上方法可大致归纳为以上方法可大致归纳为: 序列移动预测序列移动预测 数列预测数列预测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等维灰数递补动态预测 残差辨识叠加预测残差辨识叠加预测 时序灾变预测时序灾变预测 灰色预测灰色预测 灾变预测灾变预测 季节灾变预测季节灾变预测 拓扑预测拓扑预测 系统关联预测系统关联预测 系统预测系统预测 系统结构预测系统结构预测 系统控制预测系统控制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课件二、灰色数列预测二、灰色数列预测 (一)基本方法与计算步骤(一)基本方法与计算步骤 (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