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家庭因素与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关系研究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二、研究方法2三、心理弹性概述.5 (一)儿童心理弹性概述.6 (二)3-6岁儿童心理特点.7 四、关于3-6岁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因素的关系调查7(一)3-6岁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相关.8(二)家长的职业特点对3-6岁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9(三)家长的期望值对3-6岁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10 (四)家长的教育方式对3-6岁儿童心理的影响.11 (五)家庭结构对3-6岁儿童心理的影响.12(六)家庭居住环境对3-6岁儿童心理的影响.13五、关于改善3-6岁儿童教育状况的建议 14(一)完善家庭
2、结构,营造家庭氛围15(二)端正教育理念,避免过激态度15 (三)提高道德水平,灌输正确三观.15(四)强化教育水平,科学合理教育15(五)增加陪伴时间,参与儿童成长.15结语15参考文献16致谢16附录摘 要3-6岁是儿童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心理弹性培养的重要时期。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越大的人,在生活中各项能力,如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情绪的积极乐观、对工作对家庭的责任感都较好。而家庭的教育对儿童的本性、心理状态、行为和认知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但事实表明,很多家庭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意识。针对这种的情况,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本市不同地区的100名
3、儿童进行了调查,获得实证数据,通过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后发现了3-6岁儿童心理弹性与几种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家庭成员关系、父母职业、家庭教育方式等。最后根据调查结论以及该区的实际情况比较几个变量对于儿童心理弹性影响的差异,提出改善3-6岁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的家庭教育情况的一些建议。关键词:心理弹性;儿童;家庭因素;建议;ABSTRACT3-6 is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thi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resilience training. The study shows that t
4、he resilience of more people, the ability in life, such a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with people, communication ability,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mood, the work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family are all better. And the nature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on childrens mental state, has an important ef
5、fect on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But the fact is that many families lack of cultivation of awareness of childrens resilienc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random sampling of 100 children in different areas o
6、f the city the The survey, to obtain empirical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ummed up after the discove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3-6 years old childrens resilience and some family factors,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parents occupation, family education and so
7、on.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is several variables influence on children mental flexibility, i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family education in terms of resilience of children aged 3-6 years.Key words: Resilience; children; family
8、 factors; suggestions;II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3-6岁儿童处于生命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未来的人格形成、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在这个发展阶段的儿童,除了受到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外,还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是儿童早期自我发展的根本,也对幼儿园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一些家庭因素例如经济条件差、教育不科学、母子分离时间长等因素往往会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使一些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承受着一定压力,与正常儿童的成长产生差异,而有些儿童却与正常儿童无异,这就是心理弹性的不同作用。在笔者周围常常能看到一些孩子具有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等)、面对困难往往采用哭闹耍赖
9、的方式,甚至还有一些孩子在后天教育中因为缺乏关注而患有自闭症、孤独症等等,这些是心理弹性较弱的表现。但是还有另外一部分孩子,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这些是心理弹性较好的表现。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心理弹性的差异呢?是因为年龄大小的差距?还是因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同,又或者还有别的因素在其中呢?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笔者利用平时的幼儿园见习机会,进行了观察与了解。笔者发现,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中,同样的年龄阶段,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下,通过平时的活动我们也能看出孩子们的心理弹性依旧有差异。例如在一个户外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行动能力很好的孩子、善于解决问题的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孩子还有遇
10、到困难发脾气的孩子。于是笔者和主班老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家庭环境的不同也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有些孩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从他的行为中我们就能看出他爷爷奶奶的影子;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表现出了很好的自主性.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在家庭这个环境中,到底哪些因素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弹性呢?而通过了解这其中的关系,能给我们在教育中哪些启示呢?一连串的问题涌上笔者的心头,挥之不去,也激发笔者的兴趣,希望实地调查,用文字、图片等多样化地手段真实地再现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大略粗浅地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包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评价及感悟。并且,通过此次实地、深入的调查、数据分析,引发更
11、多人去关注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教育、家庭教育,为更好地发展3-6岁儿童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本市不同地区的几所幼儿园内3-6岁的儿童为目标人群,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几所幼儿园中的幼儿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2017年12月、1月、2月三个多月的时间在设有适合3-6岁儿童教育的幼儿园、机构与教师交流、挨家挨户走访,与家长沟通,发放家长调查问卷,与3-6岁儿童近距离接触,观察、记录他们平时真实的生活状况,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材料,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较准确的反映部分地区3-6岁儿童心理弹性教育的现实状况。长期的调查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在与那些教师、家长、
12、幼儿等多方面、不断的接触、交流中,笔者收获了许多,其中印象最为深刻就是:而今的当务之急是要重视家庭教育在3-6岁儿童心理弹性教育中的所起作用。(二)搜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问卷:面向部分3-6岁儿童家长发放100份问卷,大致了解易对儿童心理产生影响的几个家庭因素。 文献法:通过网络、书刊等多样化的途径,收集有关3-6岁儿童心理弹性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供研究参考。 观察法:对部分3-6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全面地观察、详细地记录,并对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访谈法:主动、及时与3-6岁儿童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并详细记录,大致了解该区3-6岁儿童的家庭情况,及家长、教师的教育观念。(三)
13、研究步骤:1.综合笔者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家庭因素与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关系研究”,同时通过网络、书籍、期刊等途径来收集有关3-6岁儿童心理弹性教育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2.首先利用假期、实习等机会深入幼儿园与3-6岁儿童密切接触,了解儿童教育主要的教育形式、环境、内容等,并对儿童的实际表现进行观察记录;3按照观察所得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完善调查问卷;4.利用假期时间,走访一些3-6岁农村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家长进行访谈调查。三.心理弹性概述1、 儿童心理弹性概述“心理弹性”这个概念,最初由物理中的“弹性力学”这一理论所延伸而来,“弹
14、性力学”是指物体在受到外力后发生变形并且在外力消失后又恢复原状,这就意味着该物体是具有弹性的。在心理学和生物学中,弹性被认为是物体保护自我的一种手段,也是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笔者认为,人们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也会培养一定的心理弹性,在压力大的情况下,更大的心理弹性将更有助于人正常的自我调节。心理弹性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是意识性,对于外界的变化具有感知的意识,并使主体呈现出积极或活跃的状态。其次是互动性,互动性表现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也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互动性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试和适应外部压力的变化。第三是整合性,心理弹性不仅作用于心理,还使行为作出一系列反
15、应,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链条式结构。第四是差异性,个人在反映客观刺激的过程中,其心理弹性不会一成不变,它也会表现出力量性、平衡性及灵活性等方面的特点,由于主客体的性质差异,作用方法的区别,该特性也会有所不同。以上特征主要体现在主体的顺应性上,这种顺应是主体通过自发调控来达到对客体的一种良性适应,也就是心理弹性的根本所在。心理弹性可以归纳为基于先天条件产生,并在后天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调节功能。心理弹性具有灵活性,它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并在变化中更快地适应环境现状。但同时也受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因此,也可以认为是先天与后天的综合体,总的来说,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能力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心理弹性越强
16、,这个人对外在环境的掌控力就越强,顺应性就越良好。一个人的心理弹性越高,表现在求知、交往和应对挫折等方面,都要优于其他人,把自己调整为最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心理和状态,然后通过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所以,随着家庭因素的完善,心理弹性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也代表着一个人今后适应社会和大环境的能力在提高。心理弹性也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是个人竞争力和软实力的表现。研究表明,心理弹性越大的人,在生活中各项能力,如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情绪的积极乐观、对工作对家庭的责任感都较好,而心理弹性越低的人,在生活中易表现出情绪波动大、与人关系紧张、敏感、敌对等负面情绪。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中所界定的心理弹性的防御
17、机制和应激反应有着单独的意义。防御机制是生物体在本能基础上的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回避性或防御性反射;应激反应则是个体在环境刺激中的一种反应或激活状态。两者都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且存在强度上的适宜性问题,比如,“轻度唤醒或高度激活,都会影响应激发挥,导致防卫不当或失控,从而影响行为表现”。心理弹性并非如此,它不仅避免了防卫与应激中的缺陷,而且可以积极调节这两种机制,使其置于理想状态,实现对外界环境的有效适应。2、 3-6岁儿童心理特点儿童心理弹性主要包括三种,一种是在逆境中,弹性是使人积极生活的一种力量,二是面对生活压力,比如单亲家庭或经济条件不佳等,没有消极地面对,三是经历意外或创伤等打击后,没有留
18、下心理上的阴影。儿童在3岁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了人生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语言基础已经建立,初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已经开始,可以说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3-6岁左右的儿童有了一些基本的发展,可以看到他们生活轨迹的起点和发展方向。儿童的心理研究表明,在3-6岁的发展阶段,儿童具有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特征。首先是一种强烈的好奇心,3-6岁儿童对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兴趣,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教育,并且渴望尝试独立做事。例如,问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等简单新奇又饱含科学道理的问题,这种好奇、简单的背后,隐藏着不可思议的创造力。第二是具有聚众心理,3-6岁儿童的社会交往有了一定的发展,除了与父母和亲人的交
19、往外,还扩展到与教师和小伙伴的交往,他们很乐意和其他孩子一起,这一群体生活扩大了他们的生活圈子,让孩子在学习交流与相处中提高认知,发展能力。三是无意识效仿心理,3-6岁儿童模仿力十分了得,他们模仿的一般是一些具体行为或动作。例如,在家里他们喜欢模仿成年人的活动,装模作样批评人,打电话,或者有模有样的打扫卫生。其他人做什么都会导致他们的新鲜感,都想尝试一下。不要低估3-6岁儿童的模仿性,在儿童周围的成人说话语言、音调、行为、爱好、姿势、习惯等都会被儿童所模仿,如父母的情感不稳定,也会影响孩子情绪障碍等等。所以成人的行为举止切不可随意,往往会导致儿童形成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四. 调查结果分析
20、通过对100名3-6岁儿童的调查显示,不同的因素变量下,儿童的表现上明显存在差异,笔者对幼儿平时在生活中是否表现出少言寡语、积极性差、与人沟通能力差、与人相处能力差、在遇到困难时能否主动想办法解决等几方面为参照,作为弹性心理的依据,制定了如下表格(单位:人)。同时,数据显示,女性儿童的心理弹性略强于男性儿童(轻微影响忽略不计)。毫无影响轻微影响一般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成员关系3132658家长职业特点0192259家长的期望值1231561家长教育方式0163945家庭监护人员6252352家庭居住环境121518581.3-6岁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成员关系之间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从图表看出,
21、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在家庭成员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之间呈现正相关。从具体表格来看,和谐的家庭关系一直以来都被看成是儿童面临困境的时候能够很好应对的关键性因素。在一个家庭中,关系越好、越和谐,儿童心理弹性水平就越高,反之,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或者动手,父母与长辈之间关系不和,家庭关系僵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差,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越低。2家长的职业流动性特点对3-6岁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选项 所占比例() 教师 12.0 医生 12.0 政府机构 11.0 农名工 16.0 个体经营 9.0 普通职员 28.0 其他 12.0 合计 100 调查中,有70%的父亲和57%的母亲职业为行政人员或
22、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有79%的儿童表现出,家长的职业与心理弹性之间呈现正相关。其中,63的家长的职业流动性显示为较小(比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职业),在这类家庭中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比较高。相反的,职业流动性较大的工作(比如农民工、经商、司机等职业),工作稳定性比较差,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就比较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会带给儿童一定的安全感和心理保障,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给儿童多一些陪伴和关注,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都有一定很好的影响,心理弹性的水平也就越好。3. 家长的期望值对3-6岁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 选项 所占比例() 对孩子期望很高 48.0 没有很高的期
23、望 41.0 完全没有期望(让他自由发展) 11.0 合计 100 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对他们的孩子的未来有一个愿景,在脑海中计划好孩子未来的发展路程,这种愿景就是家庭的教育目标。研究表明,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家庭的教育目标直接影响着儿童心理弹性。家庭经济条件较优渥,文化水准和认知水平较高的高知家庭,在儿童的培养上,更倾向于对儿童个性、态度和人格意志等方面的塑造,期望孩子能有较高程度的文化知识水平、成就感、自立自主的精神、自信等;而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认知理念相对较落后的家庭更有可能教会孩子生存的技能,但也不乏一些普通家庭期望子女能取得一定名望,衣锦还乡。此前有相关研究表明,当父母
24、对子女有高的向往和期望,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养成独立个性时,儿童也往往有更高的愿望和更大的心理弹性。其他研究也表明,当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期望值很低时,他们的孩子也往往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在碌碌无为中,选择平庸的生活,心理弹性也就较低。但是这当中还有一些特例,例如期望过高的家庭也会给孩子带来反作用,让孩子过于看重结果导致心理、情绪不稳定等等,这反而会降低孩子的心理弹性,有反作用;相反,一些平困家庭或者普通家庭,在对孩子没有这么高的期望下,给了孩子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这会使他们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对孩子的期望要建立在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上。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3-6岁儿童心理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会
25、给儿童带来较为重要的影响,温柔型或粗暴型可能会导致儿童在行为习惯上发生巨大变化。在被调查者中,约有84%的儿童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一般为父母的教育方式较为严格,有奖有罚,因而对于儿童的心理弹性有较大好处,这可能是因为妈妈不仅能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悉心的照顾,而且在情感上也能给他们以比较恰当的关心与支持,有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培养,从而有利于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而由爷爷奶奶等老人照顾的儿童则心理弹性较差,可能是因为爷爷、奶奶等亲戚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只能局限在生活上,往往对孩子不能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孩子对他们也往往不服管教。 教育采取惩罚、不闻不问方式的儿童心理弹性更为薄弱,而科学
26、教育、体贴入微的方式下的儿童心理弹性较良好。在笔者周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家里有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哥哥小浩,还有一个正常健全的妹妹小泽。在平时的接触与交流中,笔者便会有意识的地去观察、了解这两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及行为性格等等。笔者发现哥哥小浩虽然有智力缺陷,但是行为、心理等别的方面却是正常发展的甚至他还要比一些正常孩子更要有耐心一些。至于妹妹小泽,笔者和这个小姑娘做了一次小小的交谈,笔者发现这个小泽对于哥哥的缺陷并没有表现出反感的态度,甚至当笔者提到一些有缺陷的人的时候,小泽更是表达了一种理解和想要帮助的心态。这两个孩子的心理弹性在笔者看来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于是笔者又对这个家庭的教育方式进
27、行了了解。原来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生,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开放,他们把小浩当做一个正常孩子来抚养,并且告诉小泽,哥哥和我们是一样的。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弹性培养我想是有效的并且是积极的。5.家庭结构对3-6岁儿童心理的影响如今由于许多年轻儿童的父母都是上班族,儿童常常交给父母照顾,因此,家庭的监护成员有些就由父母变成了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或者是父亲上班,母亲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调查结果显示,75%的被调查者心理弹性与家庭监护成员变化呈现负相关,家庭监护成员变动越大,心理弹性就越弱,反之,监护成员变动越小,也就是由血缘关系越近的人照顾,心理弹性越强。由非亲生父母的监护成员照顾,很可能让孩子缺乏
28、必要的来自父母的关心、照顾和支持,同时还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孩子心理弹性的提高。监护人不同的3-6岁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在心理弹性上,依次渐弱的顺序为:父母爷爷、奶奶其他亲戚。如果父母长期在外,很少回家,与每天在父母身边的儿童相比,心理弹性方面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父母都不经常在家时,儿童的心理弹性为最低。进一步的比较发现,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和父母在外时间的长度成反比。 与父母见面次数不同的3-6岁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进一步的比较发现,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随着与父母见面次数的减少而降低。6.家庭居住环境对3-6岁儿
29、童心理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72%的3-6岁被调查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居住环境呈现正相关,居住环境相对稳定、安全、和谐的氛围对于儿童心理弹性有较好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居住环境包括住宅周围的人文气息、地理位置、人员组成和道德素质等,这些因素对此地的儿童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文化氛围不仅能感染家长,而且会优化子女,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家庭居住环境处于不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同样的影响家长和子女,产生消极的作用。结果还表明,不同性别的3-6岁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的表现明显优于男生。此前有研究者认为,女性能从社会上获得更多的益处,3-6岁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
30、寻求和使用周围的力量,而周围力量的改善也影响了心理弹性的提高。男生由于性别特征、人格以及社会角色的不同,同时也由于他们更爱面子,以及先天的生理、心理发展原因,使得他们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都明显低于女生,这影响了他们心理弹性的提高。五、从家庭因素方面提高儿童心理弹性措施1.完善家庭结构,营造家庭氛围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儿童易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弹性,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处于警觉状态或压抑状态,容易冲动。其次,儿童在这种环境中也容易酿就较大的心理问题,容易动怒、或具有强烈的自卑情节、孤僻和自私等,这些问题都决定
31、了儿童心理弹性的形成,通常表现在他们的不良行为上。研究显示,孩子独自玩耍、父母忽视孩子是降低儿童心理弹性的因素,而经常带孩子阅读或讲故事、与孩子玩玩具或做游戏、让孩子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能提高儿童心理弹性。原因可能是当父母与孩子一起玩耍时,可以有眼神与肢体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促进持久的游戏过程,另一方面也使子女学会领会父母的眼神,这对儿童的心理弹性发展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独自长时间地观看手机、电视动画片等,而减少与其交流沟通的时间,可能会造成儿童患上孤独症,不利于心理弹性的提高。2.端正教育理念,避免过激态度3-6岁儿童的心理较为脆弱,经不起过激的打骂或恐吓行为,父母对
32、儿童采取惩罚的教育方式使儿童容易受到惊吓,进而封闭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发生伤害他人等行为问题。而采取鼓励的教育方式则可适当保护儿童心理,更易于3-6岁儿童接受,使他们理性认识到错误,并主动改正。家长应该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教养态度与方式,认识到正确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儿童心理弹性提高,使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3提高道德水平,灌输正确三观家长如果处事带有恃强性、世故性、功利性等特点,也会不同程度传染给儿童,使其人格发生歪曲,与教育理论背道而驰。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把道德教育作为家教的根基,营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不仅要在家庭中倡导传统美德,在社会中也要具有道德责任感,这有利于塑造儿童勇敢、正值、坚韧
33、的品质,对于心理弹性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4强化教育水平,科学合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根基式的作用。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为了孩子健康的发展,家长应该采取更有健康合理科学的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在儿童行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调查显示,过分溺爱和过于骄纵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过分溺爱会导致儿童不能正常和其他同伴相处,可能是因为家长过分满足和保护孩子,从而使孩子缺少对他人的重视。如今,许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渥,物质水平提高,家长对孩子一味地溺爱和骄纵,易导致儿童出现任性、忧郁、焦虑、逆反等心理反常现象,对于心理弹性有不利影响。5增加陪
34、伴时间,参与儿童成长有些父母长期打工在外,与孩子的分离时间过长,调查显示父母离开时间越久,对3-6岁儿童心理健康影响越大,太久与父母分隔会造成儿童心理的不健康发展,而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心理弹性有显著的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在儿童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对儿童的人格、社会交往有明显的影响力,甚至对孩子今后一生的健康发展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不久就离家在外,或者在孩子3-6岁懂事期间离开,而离开的越早,越不容易培养其儿童独立的生活习惯,在儿童3-6岁期间离开的情况稍好,可能由于此时儿童已经培养了良好的人格特质,并拥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比较好的独立生活。对于那些父母离开
35、过久的儿童而言,父母离开之时,他们正处于开始形成人格或人格尚未形成的阶段,就算有其他家庭成员的陪伴和教育,也难以弥补在童年早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缺少共同交流、长期母子分离所造成的心理影响。这对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是特别不好的,因为,人格的不健全也会降低心理弹性。所以,儿童的父母要兼顾事业与儿童的教育,要尽量减少在外时间,尽量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要想办法在儿童能接触到的范围内就业,以免因为一时的失误影响孩子的一生。整体分析来看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如何发挥家庭的作用,养成家长科学的教育观,掌握有效提高儿童心理弹性的措施,使儿童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拥有完善的心智并能在今后的发展中
36、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应该是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极力促成和改变的。结 语本研究主要是针对3-6岁儿童心理弹性与家庭教育关系现状所做的一些粗浅的调查,希望以这些3-6岁儿童的心理弹性现状来折射中国一些3-6岁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但本研究只集中部分3-6岁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现状,而各地区家庭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意识等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因此这次的研究并不能完全反映其他地区3-6岁儿童教育的全貌。可是,笔者认为经济发展迅速的江苏省地区3-6岁儿童的家庭教育对心理弹性的重视状况尚且如此,那其他偏远农村地区又能怎样呢?可想而知,应该不会很好吧!在这里,笔者仅期望由此研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调动更
37、多人积极地、主动地、全力地发展3-6岁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弹性事业。参考文献:【1】郭书芹,孙业桓,范亚平,余向东,周宗国,钮丽,查日胜.家庭因素对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3)【2】张静,赵桂兰,徐翠青,刘华,吴倩岚,刘翠霞.家庭因素与儿童孤独症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6)【3】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5)【4】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4)【5】张丽芳.留守儿童自尊的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D】.江西师范大学,2007(4)【6】
38、卫根泉.论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4)【7】汤圆圆.论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品德形成的影响【D】.2007(11)【8】魏煌忠,刘华,曾玉云,徐美好,张建端,赵桂兰,张静.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影响【D】.中国妇幼保健,2007(22)【9】朱冽烈,易晓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5)【10】单洪文.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及教育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致 谢时光如流水,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顾本篇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从课题的选择、提纲的拟定到全文写作以及最后修改
39、定稿,一路走来我都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有了我今天的学业进步,在这里我谨献上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导师潘扬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潘老师循序渐进的辅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影响着我。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老师更是给予我很大的支持。在此谨向潘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感谢我的家乡,是他养育了我!作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设计,本文在写作方面尚有诸多不足,恳请领导、老师给予批评和指导。附录:关于36岁幼儿家庭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调查问卷(家长卷)尊敬的家长:您好!非常感谢能够参与这次的调查问卷中。这份问卷是为了了解3-6岁幼儿家庭因素对心理弹性的影响,您真实的回答对于我的研究十分重要,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会完全保密。本问卷的结果只用于研究,请如实作答以下的问题,衷心的谢谢您的合作。Q1:您孩子的年龄段:Q2:您孩子的性别: A男 B女Q3:家庭成员有哪些:Q4:孩子平时由谁照看?A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B爸爸妈妈一起 C妈妈全职照看 D其他Q5:平时在家中主要为孩子提供教育指导的是?A爸爸 B妈妈 C祖父母 D其他(注明与孩子关系)Q6:她(他)受教育情况?(她他指为孩子提供教育的人)A初中 B高中 C专科 D本科以上Q7:您的职业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明市人民医院肝癌转化治疗后手术评估考核
- 吉安市人民医院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考核
- 温州市中医院护理质量信息化管理考核
- 福州市人民医院B超检查时间控制考核
- 抚州市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员资格认证
- 烟台市人民医院心力衰竭的社区早期识别与稳定期管理考核
- 莆田市人民医院过氧化氢灭菌考核
- 淄博市人民医院无菌物品追溯考核
- 台州市中医院角膜移植手术主刀资质评审
- 淄博市中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操作资质认证
- 英语A级常用词汇
- DB61-T 1327.8-2023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第8部分: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要求
- 初中英语单词中考必背
- 金色的鱼钩课本剧红色经典长征英语剧本
- 农村留守老年人及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探视巡访记录表
- 王羲之课件完整版
- 设计进度计划安排
- 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书
- 汉语拼音《ieueer》教学课件
- 机电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1
- HY/T 0326-2022无居民海岛使用价格评估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