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孩子的方法全在里面了!看看这精心挑选的30 个案例究竟什么才是适宜的爱?如何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在 琐碎的大小事件中,诉说传递爱,并被爱滋养? 2015 年“全 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给孩子适宜的爱”为主题,围绕这 一主题,教育部基础二司与教育部新闻办官方微信“微言教育” 面向全国征集案例。经过精心筛选、整理和讨论,在此展出 30 多个家庭教育案例。 看看这些案例中是否有你的影子?家 长们不妨仔细读读,同时听听专家的点评。案例一:被强迫 的交往 女儿桐桐 2 岁时,我通过看书认识到她应该多交朋友,所以 总是特别热情地拉着她跟小朋友打招呼。可桐桐偏偏不爱说 话,急性子的我就替她说,不想玩
2、游戏我就替她参加,桐桐 总是默默地跟在后面。后来,我发现桐桐一个人的时候,竟 然不知道自己玩什么,而且特别在乎别人是否把她当朋友。 上幼儿园之后,她经常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没有好朋友。 我开始意识到我强迫孩子交往已经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焦虑 和不安。我再也不强迫桐桐了,开始带她出去慢慢引导她自 己玩。我的转变也带来了孩子的转变,她变得越来越自信, 跟小朋友打招呼也很自然,朋友逐渐多起来。这件事让我深 深感到:每个孩子有他独特的个性,他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 成长,父母只要适宜呵护就好,而不是去干涉甚至包办他的 人生。专家点评:孩子各有不同,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更不 可能从书本中找到适合每个孩子的方法。家
3、长与其抱着书本 焦虑,不如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尊重了孩子,孩子 才会获得安全自信,自然而然地学会交往。案例二:为什么不给爷爷奶奶吃?侄子有什么好东西总愿意和我分享,老爸对此“颇有微词”:“什么东西都要给姑姑吃,爷爷奶奶要尝尝都不给, 这孩子白 疼了。”其实,侄子原来是很大方的, 有好吃的都愿意和爷爷 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却经常逗他:“好吃的也给爷爷奶奶分点啊! ”孩子的手马上递了过去,他们赶紧又说:“爷爷、奶 奶不吃,你自己吃吧! ”几次之后,孩子就不再当回事儿了。 而当侄子与我分享时,我会道谢并真的与他分吃,还夸他的 东西好吃,侄子也乐得与我分享。 老爸甚至还责怪我说:“大 人怎么还吃
4、孩子的东西! ”专家点评:孩子的心是单纯而美好 的,他会把成人世界的每个要求都当真。作为成人,最重要 的是尊重孩子的这份单纯和美好,而不是为了好玩或者表示 亲昵逗弄孩子。生活中很多对待孩子看似搞笑的无意之举, 背后却是对孩子深深的不尊重。爱孩子,就请将他作为一个 平等的人来对待。案例三:“揠苗助长”的孩子能幸福吗?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老师,今天你们学习了 7 的分解吧?怎么孩子回来就只会两种呢?我朋友的孩子都 学到 13 的分解了,她是不是太笨了?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 今天教她认识钟表,教了很多次,她都不认识,我还拍了一 个视
5、频, 您看看她的表现怎么是这个样子?!”视频中, 孩子 趴在桌子上使劲地哭泣。联想到平时,这个小女孩在班里一 遇到小小的困难就退缩: “老师,这个太难了, 我不想参加。 我终于明白,生活在这样急迫、焦虑和否定的环境中,孩子 能自信起来吗?专家点评:赶在前面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早 或晚不应成为孩子成长的标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再迫切, 也不要让互相攀比和盲目跟风蒙蔽了自己的心,否则最终伤 害的是孩子的心。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用微笑静待他 的绽放,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案例四:“蜗牛”带我去散步 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催促儿子快点起床去幼儿园,然后好去 练车,第二天要考试了。我心急火燎,却发现儿子把牙
6、刷咬 在嘴里,站在玩具架前玩玩具。 我气坏了, 大声喊他的名字, 并狠狠打了他屁股一巴掌。儿子被我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坏了, 傻傻地站在那儿,眼里充满了恐惧,手里还拿着没拼好的磁 力棒。等我批评完,儿子怯怯地说:“妈妈,我想拼一个太阳 花,你对着太阳花许愿, 明天考试就一定会通过。 ”我愣住了, 一把把他拥在怀中,说不出话来。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 我身心俱疲、浮躁焦虑,难免迁怒于儿子。可我的“小蜗牛” 却用他的爱和善良把我浮躁的心熨平了。专家点评:当孩子 表现出不符合成人期望的行为时,成人常常会简单、粗暴地 加以批评,甚至打骂,这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其实,如 果耐心倾听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7、你会发现,回报你的, 一定是像“太阳花”一般温暖幸福的爱和惊喜。案例五: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女儿朵朵还没出生,我就开始规划她的未来。 7 个月起开始 识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贴上汉字标签;从三字经 、千字 文到唐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朵朵的记忆力非常好, 背得又快又准。 这令我骄傲不已。 可等她 3 岁,问题却来了: 她太安静了,同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看 书。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操之过急会不会毁掉她本该快乐 的童年?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快乐无忧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 然亲密接触哪有什么早教?哪认得什么字?现在我不 是也很好吗?我决定改变,不再强迫朵朵额外学太多知识, 而朵朵的成绩却
8、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着朵朵自由、开心的 笑脸,我感到无比知足。专家点评: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 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 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7 个月就提前教识字、 背唐诗“不 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 可喜的 是,妈妈及时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果断“放弃”,让女儿回归 了快乐童年,获得了健康成长。案例六: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我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 比如周末,我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 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 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每当孩子厌烦的时
9、候,我又是 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 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 开始极力地避开我。“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 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去年我参加了教育 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作为 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 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 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专家 点评: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 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让孩子成
10、为他自己,按他的 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案例七: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 他撅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乱涂上颜色老师也会夸她,还给她和我一样的 奖品,真没意思! ”薇薇也是从小被爸爸妈妈夸大的, 偶露微 笑,大家就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刚咿呀学语,大家就 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忘 赏识:“薇薇真有个性!”可随着她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 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薇薇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 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在我带过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 盲目的表扬
11、和肯定中极易自以为是,甚至出现沮丧、愤激、 退避或敌对的行为,家长却浑然不觉。专家点评:过度赏识 和不必要的赞美,并不能有效表达你对孩子的喜爱,在一定 程度上还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没有真正投入到 事物本身,久而久之,还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缺 乏做事的动力。案例八:打碎的是碗还是心?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碗里的小料溅了我一身, 我不禁大喊一声,女儿看看被惊吓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 惊慌失措起来,怯怯地对我说:“妈妈,你打我一下吧! ”她 的表情与话语告诉我她已经知道错了,我为什么还要再责备 她?于是我微笑着对她说:“妈妈原谅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哟! 女儿嘴角重又露出了笑容
12、, 感激地对我说“嗯,妈妈,我记住 了!”于是又开心地玩了起来。事后回想她的那句话, 我还是 颇为吃惊。为什么她让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时对她伤害太多 了?多少次,我在干家务,女儿无意“添乱”,我会不耐烦地 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惫,女儿找我读书,我头 也不抬地拒绝她;又有多少次,女儿磨磨蹭蹭,我会一边责 备一边“拎”着她下楼女儿怕自己做不好惹妈妈生气,更 害怕妈妈的责备和惩罚。打碎了碗可以再买一个,但打碎了 孩子的心却无法再挽回;作为父母,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就 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专家点评:打碎碗的刹那,家 长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接纳了孩子“冒失”的行为,还给孩子 一份安全感;平静的
13、背后,家长的心却波澜起伏,我们看到 了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觉察,与孩子的对话。当个好妈妈 不容易,就是要经历这样的成长!案例九:“填鸭”弥补不了爱的空白我曾经在上班路上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妈妈看上去很博学, 一直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一听显然 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结果孩子很少回应,连一点表情都 没有,谁知道孩子听进去多少呢?还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 到有一个妈妈一直在给四五岁的孩子读书讲故事,一本接一 本,一个接一个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从孩子 呆滞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听烦了。我不禁感慨,这些妈妈 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 能孩子能马上全
14、部吸收,快快长大成才。然而事实呢,孩子 被填鸭,没有透气的机会,最后变得麻木厌倦,成了妈妈手 中的傀儡。专家点评:能说这样的家长不爱孩子吗?他们的 爱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识信息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 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自然沟通,更剥 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终究是伤害。案例十:我要画不一样的牛今天,孩子们要画牛。我让孩子们观察了关于牛的图片和范 画,然后便开始画了。“快来看呀,笑笑的牛身上长刺了。” 孩子们都凑过去。“她画的牛棚好乱! ”“你画的小孩手里怎么 就拿一根草来喂牛呀?” “你画的和老师的不一样! ”孩子 们七嘴八舌,我也走过去。笑笑显得有点尴尬。我鼓
15、励笑笑 讲讲她的画。“这是牛毛,我姥姥家的牛身上就长了好多牛 毛。”“这是草栏子,是装草的地方,姥姥家的牛草就装在那 里。” “我姥爷每天中午都会赶牛去小河喝水,我画的小孩是 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富有创造力的、有思想的 个体。笑笑的画让我反思美术活动不应用范画束缚孩子的思 维。经验来源于生活,真实体验远比图片和范画更能激发孩 子创作的热情。我要多为孩子们创造条件,丰富他们的生活 经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有更精彩的表现!专家 点评:教师聆听并鼓励孩子的创造表现值得点赞!爱孩子 就让他充分地感受生活,并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绽放吧!案例十一: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伟伟身患残疾,单眼失明
16、,且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入园 前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 表达能力也较弱。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与爱心,对他格外关注和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牵着他的小 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悄 悄挣脱,并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我对他的特别呵护已经形成了对他 的束缚,甚至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受伤的小鸟”也有自己小 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想象和飞翔。 我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 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长;我还应该 启发别的孩子学会帮助有需要
17、的小伙伴,营造人人平等、和 谐相处的愉快氛围。专家点评:爱他,不是让他觉得他很软 弱;爱他,是让他充满生命的力量! 案例十二: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 3 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 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这条浴巾可是我 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就要呵斥女 儿。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 跳舞呢! ”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 我一愣, 再也呵斥不出 来。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她一会儿 跳跃,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那一脸陶醉 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 挥洒。跳了
18、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我不禁感 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 云端之舞。专家点评: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 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 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 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 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 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所以,当 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案例十三:孩子,你可以说“不”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 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在我和女儿之间 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
19、拿装着奶粉 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 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 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 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 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后来我问她为 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 自己冲奶粉。”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虽然奶粉撒了, 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专家点评: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 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 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 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
20、,这才是对孩子的爱。案例十四: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 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 见。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我 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 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几 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有一 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在一次孩 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 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 我生气地说 : “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专家点评
21、:紧张 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 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 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 一个台阶, 比如说: “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有时你 是在心里叫人了 (打招呼了) ,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 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案例十五: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 壮做不好一件事,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前段时间,我给 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就很生气,索 性不滑了。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 的
22、差别震惊你! ,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 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 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专家点评:孩子对 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 自己不够好。欣赏这位家长积极的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 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 性品质(如聪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 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但你是好的!”案例十六:“你能行! ”和“你不会!”你能行妈妈:“轩轩,今天帮忙妈
23、妈做事,好吗? ”轩仔:“好 啊,我最喜欢做事了。 ”妈妈:“那我们今天一起洗碗。”轩仔:“好的,我最喜欢洗碗了。”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 精)。”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 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 的!”妈妈:“对!你能行! ”你不会!!几天前我给孩子买了 一双鞋,周六早上刚一起床,我就看见孩子在自己刷鞋,我 还是头一次看见孩子刷鞋呢! 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 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孩子:“不用,我喜欢这 双鞋子,我要自己来把它刷干净! ”妈妈:“你不会,你从来 没有刷过鞋是刷不干净的, 到时候我还得再费一遍事。”
24、专家 点评: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我能做多少”来获得成长的心理营 养,需要多多体验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 越多,孩子获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 语言暗示,当家长对孩子说“你不会”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真 的不会,然后放弃尝试!案例十七:童言童语 诺诺:一个妈妈不够,要去超市再买一个回来。买一个会讲 故事的妈妈, 一个会做游戏的妈妈, 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妈妈。 虓虓:奶奶,你再生个爸爸嘛!一个上班,一个陪我玩,要 不就再生个妈妈!点点:妈妈,我什么都不想吃,就想和你 在一起!”专家点评:无论是“买一个妈妈”还是“再生一个妈妈”, 都是孩子因父母陪伴不足而造成情感缺失的内心呐喊
25、。父母 的陪伴和呵护,是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凡是童年获 得充足而又高质量陪伴的孩子日后都会情绪积极稳定、乐于 交往、敢于探究。爱他,就多陪陪他吧!案例十八:锁住的爱去年开学, 我们班转来了一位女孩 ,我观察发现她平时总是两 眼无神,很害羞,很少主动跟小朋友一起玩儿, 也很少说话, 偶尔说一句还咬字不清。其实,我能看出来,女孩儿还是很 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的,她笑起来连眼睛都是亮的。通过与 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家长竟然因为做生意太忙,常常把 女孩儿一个人锁在屋子里!家长也给孩子买许多玩具和图画 书,但是,爱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吗?专家点评:陪 伴,是孩子对爱最大的渴求。当今社会家长很多
26、时间都被工 作和事业侵占,留给家人和孩子的少之又少,所以又常常通 过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补偿对孩子的亏欠。正是“陪伴”的 缺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日 后在她内心挥之不去的恐惧和不安。锁上一扇门,也隔离了 亲子之爱,爱就变得苍白而无力。案例十九:探索的路上不设障碍周末的一天,我在阳台上发现了一个旧的小蛋糕盒,盒中装 满了液体,层次分明。最上面一层呈金黄色,中间一层是透 明的,下面一层则呈浑浊状。不用说,就知道一定是孩子在 做实验。我第一反应是感觉这个三层盒子看上去挺漂亮的, 第二反应就是觉得有点浪费。我问孩子这是在做什么?好端 端地油和淀粉怎么能放进水里呢?孩子说是想冻
27、有颜色的 冰块,于是就在水中放了白色的淀粉和金黄色的油。原来如 此!孩子是一个好奇心强,又喜欢动手操作的探索者,他一 定是受了什么启发和促动,才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他反复 试验,对勾兑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除了惊讶于他一个 接一个积极的探索尝试之外,更令我愧疚与反思的是,我在 指责孩子“浪费”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尊重和鼓励他的探索。 专家点评:在孩子的世界里,所有的生活材料都服务于他的 游戏和探索;是否漂亮、是否浪费,是家长在意的,但对孩 子来说都不重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探索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案例二十:在尊重和爱的世界里尽情涂鸦所有的孩子都爱涂鸦,朵朵也不例外!最开始,她只在画板 上随
28、便画。后来,她发现墙上也能画,以至于家具、渔缸、 衣服、电器、包装盒都没能幸免!我总是不经意地发现,这 儿多了几笔,那儿又画了一团,到处是像龙卷风、毛线团那 样的痕迹。虽然一眼看上去乱乱的,但仔细欣赏,你会发现 这里面的乐趣和美!后来,我和朵朵约定好,戈扮了可以涂 鸦的区域。餐厅区和电视背景墙归姐姐,沙发背景墙和书房 是她的底盘,大家只能在自己的区域画。朵朵牢牢记住了这 个约定。从此以后,朵朵就在自己的区域画画,一有时间就 去画几笔,不知不觉,整面墙都快画满了!后来,我又在卧 室开辟了一面墙给她,她常常一边画一边还喃喃自语地讲她 画出来的故事。虽然每次讲,可能都有新的发现。这是女儿 创作的迷宫
29、。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她都会上去添几条路。如此 超强的表现力令我惊讶!朵朵在不知不觉中,用画笔表现自 己的感情和思想,不仅充实了她的心灵, 也美化了我们的家, 愉悦了我们的心情。每天看她在墙面上安静专注地涂鸦,总 有一种感动充盈于我的心间专家点评:没有一个“爱”字,去卩看到浓浓的爱与发自内心的欣赏。从图文中源源不断 地涌出来。充分的自由与适度的规则,孩子只有在充满尊重 与安全感的世界里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潜能,创造精彩。如果你还在阻止孩子涂鸦,那么你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天才! 案例二十一:在爱的目光中远航当当快 2 岁了,喜欢扭动自己的身体,像跳舞一样。于是我 们给他安装了一面镜子墙,想让他的“舞蹈更
30、有乐趣”。没想 到不粘胶纸引发了他的兴趣,他想把不粘胶纸贴到镜面上。 他一只手拿起纸片,另一只手按住纸片,被按住的纸片越来 越多,但是稍不留神,纸片就从手上滑落。这是他的第一次 探究尝试。纸片偶然落在贴脚线上恰好“贴在”了镜子上,于 是当当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探究尝试。接着,他又发现纸片还 可以卡在镜子之间的缝隙里,他开始第三种探究。不到 2 岁 的他,竟然有如此强的专注力和探索欲望!第四次探究尝试 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纸片经过反复摩擦而产生了静电, 有些纸片真如他所愿乖乖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兴奋了起来。 我打来半碗水,带着当当开始第五次探究。我拿起纸片沾了 沾水然后贴在了镜子上。当当像发现了新大
31、陆,模仿着、摆 弄着,实现着自己的愿望。爸爸用小纸片折了一艘小船,在 船底沾沾水贴在镜子上,船慢慢地向下游去,儿子激动地拍 起了小手。和孩子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 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如此快乐,我们需要容忍孩 子因探究而弄脏、 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 真诚地接纳、 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专家点评:一幅幅温馨 和谐、富有童趣的画面,展示的不仅仅是孩子专注持续的探 索之旅,更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理解、关注和支持。真正创 造的原动力在于童年的安全感,父母是港湾,是基地,在爱 的目光里,孩子才能远航!案例二十二: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小女孩说:“妈妈,
32、这车怎么这么挤 ! ”妈 妈说:“这是公交车,肯定人多呀。 ”小女孩还是不解的问: “那 上次我们坐公交车,不是也是坐着的吗?”妈妈接着说:“宝 贝,我们现在能站在车上不是也挺好的吗?一会就可以回家 和爸爸一起吃饭啦, 如果我们没上车, 还站在车站吹冷风呢! ” 女孩笑着说:“对呀,到家就可以和爸爸一起吃蛋糕了 ! ”伴着 母女的欢笑声,汽车继续行驶着。不一会到站了,她们开心 地下车了。专家点评:童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儿时的心 境会像底片一样成为人生永久的心理版本。生活中孩子们会 无时无刻地用纯净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用稚嫩的生命记录和 储存我们的行为,并在日后的生活中自然折射出来。面对生 活中
33、诸多的不如意,这位妈妈注重用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改 变孩子的心境, 让孩子学会正向思考, 在不如意中选择快乐。 孩子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就拥有了幸福的一生。案例二十三:糖果的冷静太空糖果是一位 3 岁 4 个月的小朋友, 她有着这个年龄段所有小 朋友拥有的情绪状态,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这个年龄段 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控制的突如其来的怪情绪。于是,最爱宝贝的妈妈左思右想,有了一个好主意。“砰”门被猛地打开,糖果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妈妈说:“宝贝,妈妈看得出你现在很生气,你想说说怎么了吗?” “就不不,我不要。 妈妈伸开双臂:“过来,妈妈抱抱!”糖果躲进妈妈的怀里。 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抱着糖果轻
34、轻拍着这位发脾气的小姑 娘。妈妈左思右想,有了一个好主意妈妈带着糖果来到 书房,准备好纸和绘画笔,开始创作一个属于糖果自己的“情 绪脸谱图”。糖果很认真地在纸上涂色, 妈妈在糖果身边创作 图谱。妈妈说:“你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把这张脸谱贴 起来,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来到这里冷静一下,也可以告 诉妈妈你选择哪一张脸谱。如果你愿意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 么。发脾气、伤害自己、损坏东西都是不好的。”“我们给它 起个名字吧?这个地方只属于糖果自己。”糖果说:“就叫冷 静太空吧!” 有了自己的“冷静太空”,糖果似乎不再那么生 气,她告诉了妈妈她是怎样摔倒并弄脏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熊“布布”专。家点评:我
35、们感受到了糖果妈妈那浓浓的爱意、 深深的理解和满满的智慧。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 妈妈没有指责和制止,而是用亲切的询问和拥抱,让孩子感 到自己的情绪是被重视、被接纳、被理解的,进而使情绪得 以宣泄、安抚和转化。更可贵的是,妈妈通过脸谱图的建立, 帮助孩子在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学习识别、接纳自己的不同 情绪。研究发现,当孩子的情绪被正确识别和表达后,孩子的情绪强度就会下降 20-40% !案例二十四:妈妈也会疼2 岁的豆豆无意间打到我的眼睛,他愣了一下没事似地就跑 到一边玩了。我却难以平静了。平时如果我不小心磕碰了孩 子,我会向他道歉,但是我磕碰了却总对孩子说没事,妈妈 不疼,孩子会不会觉得
36、妈妈是不会疼的,是不需要关心的呢? 于是,我拉着他的手认真地说:妈妈眼睛很疼,你如果帮我 揉揉,我会很舒服。”豆豆认真听完,帮我揉揉,问:“还疼 吗?”我笑着说:好多了,谢谢你!” 孩子的眼睛瞬间亮了, 露出兴奋的笑容,原来当关心别人的时候, 孩子也是快乐的。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我一直认为母爱是无私、 不求回报的, 但却忽略了让孩子学会爱。应该让孩子知道“爱”是相互的, 妈妈也需要孩子的关心。专家点评: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直 被认为是应该的,习以为常的,却很少能够理性地想到孩子 在接受爱的同时也需要付出爱。这里没有强迫,只有一句简 单的描述:“你如果帮我揉揉,我会很舒服。”将孩子关注自 我的目
37、光引向关注他人的感受,同理共情是心中有爱的开始。 辛苦付出的同时,请别忘了跟孩子说:“妈妈也会疼!”案例二十五:明镜 一天,我跟孩子奶奶因一件小事儿吵了起来,奶奶哭了。女 儿看到后赶紧给奶奶擦眼泪, 还安慰地说: “奶奶,我以后养 你,爸爸不是好孩子!”她还冲着我喊:“你不是好孩子,我 不理你了! ”说完便哇哇大哭。我这才意识到:我伤害了一心 为家操劳的妈妈,也伤害了可爱的女儿。我立即向妈妈道了 歉,也向女儿道了歉。过了一会儿,我跟女儿一起搭积木, 眼看就要成功却被我不小心弄倒了。她盛气凌人地冲我喊道:“你走开!”顺手还给了我一巴掌。我愣了,但还是耐住性子 问她:“你怎么打爸爸呀? ”“你刚才
38、还说奶奶,把奶奶气哭了! 我心里难受极了。女儿看见我很难过, 又跑过来摸着我:“爸 爸,对不起! ”我的言行不仅直接影响我和家人的情感关系, 也影响到了女儿的言行。她就如同一面明镜,折射出了我的 问题!专家点评: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言行举止深受父母 和家庭的影响。案例中女儿对奶奶的呵护、对爸爸的不满和 责备让爸爸意识到了自己的粗暴言行不仅伤害了奶奶,也伤 害了女儿。当发现孩子有不好的言行习惯时,不要急于批评 孩子,而要更多从自身查找原因,纠正和改善自身的毛病,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案例二十六:当孩子输不起时每天晚上我和孩子他爸都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搭积木、拼 图,有时还会用竞赛的方式,因为
39、这样孩子更有积极性,同 时也能培养他的竞争意识。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故意示弱, 让孩子赢,藉此让他更自信,也更有胆量。每次赢了,他都 特别有成就感。可是有一次,孩子和爸爸玩滚球游戏,孩子 赢了两次,后来再玩的时候,爸爸没让着他,结果他输了。 输一次情绪不对了,输两次就没耐心了,输到第三次的时候 就开始发脾气大哭起来。这时我才意识到孩子早已习惯了胜 利,对失败竟然无法承受。可是现实生活中怎么可能一直保 持不败呢?是不是我的爱有了偏差,带给孩子的并不完全是 积极乐观的性格?专家点评:虚假的胜利,并不能真正带来 自信的成果。专注于兴趣探索,在游戏过程中忍受挫折、克 服困难、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40、,才是真正的成就感。案例二十七:对抗“粗口”记 儿子一向懂礼貌,可有一次他要买玩具我没同意,他甩出一 句脏话“ X!我生气地质问他跟谁学的,他就是不说,我只好 努力控制情绪,转移了话题。回家后,和儿子一起吃红薯, 他有礼貌地说:“谢谢妈妈给我吃红薯。”我抓住这个时机, 首先肯定他是个讲礼貌的孩子,然后跟他交流了不能说脏话 的原因。谁知儿子却理直气壮地说:“可是爸爸和爷爷都讲, 妈妈也没有生气啊。 ”我这才意识到儿子讲粗口的根源, 家长 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我请他当家里的“文 明用语监督员”,发现谁讲粗口就制止。 此后, 儿子果然不再 讲粗口了,在他的监督下爷爷和爸爸也开始注意
41、自己的言行。 我庆幸自己没有粗暴的呵斥、 生硬地处罚, 而是用疏而不堵、 柔而不躁的方式,建筑了一条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彩虹桥。 专家点评:小孩子说脏话,常常是出于好玩、无意识的模仿 行为,家长及时控制情绪, 巧妙地运用转移话题、 及时肯定、 阐明原因、 沟通感受、赋予责任感等正面疏导的方法, 将“对 抗”变为了一种“引导”。更可贵的是,倾听了孩子的心声,找 到了问题的根源,家长与孩子在平等相处中共同进步。案例二十八:爱的惊醒小豹子是个刚满 2 岁半的男孩,家里的独苗苗,这是一个很 平常的晚饭时间,晚餐中有一盘非常美味的卤肉。妈妈:小 豹子,这么好吃的东西,给大家尝尝啊。小豹子看了看地下 和桌子
42、上说:不行,现在不能给爸爸妈妈吃。妈妈:为什么 呢?小豹子:地上和桌子上都没有掉啊,掉在地上的才给爸 爸妈妈吃,盘子里的给宝宝吃。听完这场对话,全家人的内 心都震颤了一下,空气顿时也凝固了。只有小豹子像往常一 样欢喜地吃着。专家点评:很感动和欣赏这位家长的反思, 他实际上也是在邀请所有的家长反思。孩子“独占”盘子里的 美食,家长吃掉在桌子下的,显然,在孩子眼里,家长这样 爱我是应该的。很多家长有时爱孩子爱到失去了自己。心理 上人格的成熟,需要家长去示范“我爱你,同时我也爱自 己!”“孩子你很重要,而我自己也很重要!”这样孩子才会学 到完整和成熟的爱!案例二十九:爱说“我不会”的孩子 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不假思索地说 “我不会”而,后就等待老师解决。 穿袜子,“我不会”扣;衣扣,我不会”;吃饭,他把头扭向一边,还是“我不会”;小朋友活 动时他坐在那里不参加,问他还是“我不会”;今年开学,我 让每个小朋友说说过年都做什么了,有的说和爸爸放鞭炮了, 有的说吃饺子了,还有的说看烟花、看灯展了,最后一个让 他说,还是那句“我不会”。通过了解发现,孩子这种过度依 赖、不自信的表现,主要就是因为他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长代 劳了,只要说“我想要”“我不会”就能得到满足。专家点评: 这 是一个被家长剥夺了成长能力的孩子!家长的代劳导致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朔州市中医院药学带教资格考核
- 白城市人民医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重建技术考核
- 2025年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项目创业计划书
- 晋城市中医院科室发展战略规划能力考核
- 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意识障碍患者护理考核
- 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急救护理考核
- 以课标厘清教考关系及其教学实现
- 中国镀钛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人造岗石树脂项目投资计划书
- 2025年中国软磁铁氧体项目商业计划书
-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家博会合同协议书
- 叉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高速双针链缝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项目三铁路客运运价第三节行李包裹运价19课件
- 幼儿园小班科学《蔬菜奶奶过生日》课件
- 鱼塘尾水治理施工方案
- 园区能耗管理制度
- 2025年江苏泰州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水泵更换施工方案
- 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要求变化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