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解析_第1页
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解析_第2页
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解析_第3页
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解析_第4页
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第十三标奇克镇堤防防洪墙基础处理施工方案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第十三标项目经理部2015年08月05日1工程概况黑龙江堤防工程13标段奇克镇堤防全长5.57km,其中桩号0+0002+700段位防洪墙段,长2.7km,桩号2+7005+570为土堤加高段,长 2.87km o防洪墙段设计桩号0+0002+700,其中0+0000+400、2+4002+700 段共700m长为1#挡土墙,挡土部分墙高4.18m, 0+4002+400段为2#挡 土墙,挡土部分墙高5.54m。按设计单位2015年07月20日下发的奇克镇城防防洪墙段地基强夯设 计技术

2、方案及2015年08月15日下发的奇克镇城防防洪墙段地基强夯 设计技术方案要求,对0+0002+700段防洪墙基础承载力不足的地段采进 行强夯和换填处理。2基础处理范围桩号处理方式换填深 度(m)换填宽度 (m)换填土质要求0+0000+170换填处理1.75.9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混合料0+3500+500换填处理1.86.4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混合料0+7001+100强夯处理1 +2001 +670强夯处理1 +7501 +870强夯处理2+0002+700强夯处理3基础换填施工3.1 换填料技术要求砂石垫层的材料应选采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粒料,其颗粒的不均匀 系数的不小于10,碎石和卵石占重

3、量比应大于30%,且粒径不应大于 50mm;粒径 小于2mm的重量比不大于45%;粒径小于0.075mm重量比不大 于9%,含泥量 不超过5%,且不应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3.2 施工要点1、基槽开挖采用1.0m3液压反铲配合20t自卸汽车进行,开挖时应避免 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保留20cm厚的土层暂不挖除,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 设计高程。2、基槽开挖时,边开挖边进行排水,防止基础被水浸泡。3、换填料在拌和场(3+000处)进行掺配,掺配比例为砂:碎石 =40%: 60%o由2m3装载机装15t自卸汽车运至现场,推土机分层推平碾 压。分层厚度2030cm,蛙式打夯机夯实。3.3 质量检验1

4、、砂石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可采用环刀法、灌入仪、 静力触探、轻型重 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或标准灌入试验等方法进行检验。2、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 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3、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 度处。检验点数量: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灌入仪或动力触 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o4强夯处理施工4.1 施工技术要求强夯参数一览表强夯工艺试夯区强夯区夯击范围超出建筑物边线1m超出建筑物边线1m加固深度11.4m、03.6m11.4m、03.6m夯击遍次两遍满夯点夯2遍,满夯1遍满夯能

5、量300500KN m300500KN m满夯布置1/4锤印搭接1/4锤印搭接满夯击数2-5击2-5击间隔时间2d2d收锤标准1 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亘大于 50mm;2、夯坑周围降起不宜大于1、最后两击平均分沉量不巨大于50mm;2、夯坑周围降起不宜大于加固后地基承 载力fak 120kpafak 120kpa4.2 主要工程量强夯主要工程量表桩号 桩号克度(m) 范度(m)长度(m) 长度(m)面积(m2)面积(m2)备注 备注0+0000+4006.640026400+4000+4106.6710680+4102+39071980138602+3902+40076.610682+4002

6、+7006.63001980合计2700186164.3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022、软土地基技术规程YSJ209-92 YBJ25-9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岩土工程验收和施工质量评定标准YB9010-984.4 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队在施工现场配置施工技术员一名、试验员一名 质检员一名, 要求熟悉现行标准、规范、图纸,具有娴熟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配置必需 的测量仪器,检测仪器等。2、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任务量,以及工期、质量要求,配置足够数量,能 够满足工程正常使用的机械设备,

7、配置合理,保证各工序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机械设备配备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吨位数量1履带吊W1001抚顺12液压反铲1.0m3小松13夯锤1014脱钩器13、人员配置管理人员:3人施工人员:5人4.5 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施工放样T施工便道整理-清表T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一开挖减振沟一回 填30cm厚砂砾石垫层T强夯T夯平、压实T高程测量T承载力检测T施工放 样T检测交验。2、基础土方开挖利用LOrr?液压反铲配合20t自卸汽车开挖装运,开挖至设计高程后,用 压路机碾压密实。开挖边线需超出强夯范围0.5m以留足工作面。3、开挖减振沟减振沟作用:阻断地震波向邻近建筑物传递。在强夯范围以外0.5m

8、并靠近居民区侧及时开挖减振沟,够深3mo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4、砂砾石垫层回填砂石垫层作用:(D增加地基承载力;(2)加快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3)机械设备便于作业。基础开挖完成后及时铺设一层30cm厚砂砾石 垫层,铺设边线超出强夯范围0.5m。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防洪墙基础强夯减振沟及砂砾石垫层施工示意图5、强夯(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T强夯设计T实验性施工T测试T确定施工参数T夯击计划T夯实T测试T施工记录T夯击面管理T质量检验T加固效果评 价。(2)采用夯击能500KN.m的强夯法进行处理。(3)夯实前应检查地基土的含水量,当地基土的含水量超过20%,改用其 它处治措施。(4)试夯及停夯

9、标准:工程开工前应通过试夯确定施工方案。夯点的夯 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满足下列 条件:当用强夯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试沉量不大于50mm;当采用重夯 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20mm。(5)夯击遍数,一般为3遍,前两遍为间隔点夯,为2至5击,最后一 遍为满夯。(6)质量检验:夯击地基内每个夯点的累计夯沉量,不小于试夯时各夯点 平均夯沉量的95%为合格。检查后,如质量不合格,应进行补夯,直至合格 为止。(7)采用低落距多次夯击,锤印搭接。(8)采用强夯法,以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控制。(9)夯击点布置与间距每个夯点均按设计位置用白灰标示。夯区夯点

10、的 布置及间距如下图:夯点布置图6、强夯方法(D锤重为10t,落距大于5米,夯实遍数为3遍,夯实范围为建筑物外 边线1m范围内(2)在夯击时用水准测量的方式控制沉降量,夯击前测量标高,记录数 据,然后每夯击一次测量一次,计算控制击数及锤的落距。(3)强夯施工注意的事项:a、夯锤上设通气孔,如遇堵塞,要即开通b、夯时因有土块、石子飞出,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起重臂下严禁站人。(4)监测内容包括:、开夯前检查夯锤重和落矩,以确保夯击符合设计要求。b、在每次夯击前,对夯点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位置,发现偏差 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夯沉量。d、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参数

11、及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5)每夯完一遍后,立即检查地基承载力,直至夯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6)检查:按设计要求检查锤重、锤落距、夯点布置、夯前平均地面标局、夯后平均地面标图。(7)整修:但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整修。4.6 质量标准点的夯击次数从现场试夯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中确定(平均每夯点为25击),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每夯点的最后两击平5cm,均夯沉量不大于 夯坑周围不发生大的隆起。4.7 质量记录1、检测强夯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cm,记录击数。2、在施工中检测夯点距离,尺寸。5安全措施1、安全生产必须贯穿工程的始终,各个环节操作必须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工地除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外,各级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生产,做 到管生产必须抓安全的原则,安全工作有专人负责。2、加强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规章制度,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3、凡进入现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穿工作制服,不得衣冠不整、穿拖鞋或 赤脚进入场地,爬高必须系好安全带。4、重锤升高时7米范围内严禁站人,起吊物体上严禁站人。5、在施工现场设立警示牌,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6、禁止夜间施工。7、注意防火,现场配备灭火器材。6环境保护措施1、各种临时设施和场地,一般宜远离居民区,而且应设于居民区主导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