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指导书武汉科技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黄翠蓉2005 年 11 月目 录1、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教学大纲2、实验一:来样分析实验3、实验二:简单组织织物的设计与试织4、实验三:变化组织织物分析5、实验四:联合组织织物分析6、实验五:配色模纹组织结构分析7、实验六:经起花组织织物分析8、实验七:起毛起圈织物分析9、实验八:双重复杂组织织物分析10、实验九:设计与试织复杂组织织物12、实验十:精纺毛织物仿样设计与试织13、实验十一:粗纺毛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14、实验十二:仿毛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15、实验十三:仿麻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16、实验十四:装饰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17、实验十
2、五:毛条混色18、实验十六:小样织物后整理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011004201、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2、课程英文名称: 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3、课程适用层次:本科4、总学时: 525、实验学时: 8课外学时 46、学分: 37、目的与要求:初步了解织物分析以及织物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来样分析和小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织物分析和小样试织的基本操作方法。进一步理解上机图的意义和各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所织小样的分析,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8、课程简介:本课程结合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论教学,介绍了织物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介绍了织物设计
3、的要点和小样织造的要领,是织物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9、教学大纲:( 1)来样分析( 2)简单组织设计及试织( 3)复杂组织设计及试织10、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学时数学时合计1来样分析4(课外) 122简单组织设计及试织43复杂组织设计及试织411、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先修课程:织物组织与结构选用教材:自编教材实验一:来样分析实验由于织物所采用的组织、色纱排列、纱线的原料及线密度、纱线的密度、纱线的捻向和捻度以及纱线的结构和后整理方法等各不相同, 因此形成的织物在外观上也不一样。为了生产,创新或仿造产品, 就必须掌握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上机技术条件等资料。为
4、此就要对织物进行周到和细致的分析,以便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为设计、改进或仿造织物提供资料。为了能获得比较正确的分析结果, 在分析前要计划分析的项目和它们的先后顺序。操作过程要细致,并且要在满足分析的条件下尽量节省布样用料。织物分析一般按下列顺序进行。一、取样分析织物时, 资料的准确程度与取样的位置、样品面积大小有关,因而对取样的方法应有一定的要求。由于织物品种极多,彼此间差别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选择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取样位置织物下机后,在织物中因经纬纱张力的平衡作用, 使幅宽和长度都略有变化。这种变化就会造成织物边部和中部, 以及织物两端的密度存在着差异。 另外在染整过程中
5、,织物的两端、 边部和中部所产生的变形也各不相同, 为了使测得的数据具体准确性和代表性,一般规定: 从整匹织物中取样时, 样品到布边的距离不小于 5cm,离两端的距离在棉织物上不少于 1.5-3m ,在毛织物上不小于 3m,在丝织物上约 3.5-5m 。此外 , 样品不应带有显着的疵点 , 并力求其处于原有的自然状态 , 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二)取样大小取样面积大小 , 应随织物种类、 组织结构而异。 由于织物分析是项消耗试验,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在保证分析资料正确的前提下,力求减小试样的大小。 简单织物的织物试样可以取得小些,一般为 15cm15cm;组织循环较大的色织物可以取 20cm
6、 20cm;色纱循环大的色织物(如床单)最少应取一个色纱循环所占的面积;对于大提花织物(如被面、毯类)因其经纬纱循环数很大,一般分析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即可。因此,一般取为20 cm 20 cm或 25 cm25 cm。如样品尺寸小时,只要比5 cm5 cm 稍大亦可进行分析。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对布样进行分析工作时, 首先应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织物的正反面一般是根据其外观效应加以判断。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判断方法。1一般织物的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2具有条格外观的织物和配色模纹织物,其正面花纹必然是清晰悦目的。3凸条及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
7、有较长的浮长线。4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其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则以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5观察织物的布边,如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织物正面。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如正反面的经纬度不同时,则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的原料较佳。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织物正面。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多数织物其正反面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不少织物的正反面极为近似,两面均可应用。因此对这类织物可不强求区别其正反面。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在确定了织物的正反面后, 就需判断出在织物中哪个方向是经纱,哪个方向是纬纱,这对分析织物密度, 经纬纱线密度和织物组织等项目来说
8、,是先决条件。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1如被分析织物的样品是有布边的,则与布边平行的纱线便是经纱,与布边垂直的则是纬纱。2含有浆的是经纱,不含浆的是纬纱。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筘痕方向为织物的经向。5织物中若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 捻纱为经向,而S 捻纱为纬向。7若织物成纱的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多数为经向,捻度小的为纬向。8如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都差异不大,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10条子
9、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线密度时,这个方向则为经向。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无扭绞的纱线为纬纱。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 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 棉为经纱;毛丝交织物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物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由于织物用途极广, 因而对织物原料和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多种多样, 因此在判断时,还要根据织物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在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织物密度的计算单位以公制计,是指 10cm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密度的大
10、小,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手感、厚度、强力、抗折性、透气性、耐磨性和保暖性能等物理机械指标,同时它也关系到产品的成本很生产效率的高低。经纬密度的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直接测数法直接测数法凭借照布镜或织物密度分析镜来完成。织物密度分析镜的刻度尺长度为 5cm,在分析镜头下面,一块长条形玻璃片上刻有一条红线,在分析织物密度时,移动镜头,将玻璃片上红线很刻度尺上红线同时对准某两根纱线之间,以此为起点,边移动镜头边数纱线根数,直到 5cm刻度线为止。 数出的纱线根数乘以 2,即为织物的密度值。在数纱线根数时, 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落在纱线上,超过 0.5 根,而不足 1 根时
11、,应按 0.75 根计算,若不足 0.5 根时,则按 0.25 根计算,如图 1-20 所示。织物密度一般应测得3 4 个数据,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二)间接测定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大、 纱线密度小的规则组织织物。 首先经过分析织物组织及其组织循环经纱数(组织循环纬纱数) ,然后乘以 10cm中组织循环个数, 所得的乘积即为织物的经(纬)纱的密度。例:沿纬向 10cm长度内,检查出织物的组织循环经纱根数为j, ,其组织循环个数为 nj 。则经纬密度 Pj =Rj nj ( 根/10cm)同理,沿经向 10cm长度内,检查出织物循环纬纱根数为 Rw,其组织循环个数为 nw。则纬纱密度
12、 P W=Rw nw (根 /10cm)五、测定经纬纱缩率经纬纱缩率是织物结构参数的一项内容。测定经纬纱缩率的目的是为了计算纱线线密度和织物用纱量等。由于纱线在形成织物后,经(纬)纱在织物中交错屈曲,因此织造时所用的纱线长度大于所形成织物的长度。其差值与纱线原长之比值称为缩率。以a()表示。 aj ()表示经纱缩率,aw()表示纬纱缩率。aj () =( L 0j - L j )/ L 0j 100aw()( LowLw)/ L ow100式中: L0j (L ow) 试样中经(纬)纱伸直后的长度;Lj (L w) 试样的经(纬)向长度。经纬纱缩率的大小, 在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它多纱线的用量
13、,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织物的外观均有很大的影响。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多, 织物组织,经纬纱原料及线密度,经纬纱密度及在织造过程中纱线的张力等的不同,都会引起缩率的变化。分析织物时,测定缩率的方法,一般在试样边缘沿经(纬)向取 10cm(试样尺寸小时,可量 5cm)的织物长度(即公式中的 Lj 或 Lw)并记上记号,将边部的纱缨剪短(这样可减少纱线从织物中拨出来时产生意外伸长) ,然后轻轻将经(纬)纱从试样中拨出, 用手指压住纱线的一端, 用另一只手的手指轻轻将纱线拉直(给适当张力, 不可有伸长现象)。用尺量出记号之间的经 (纬)纱长度(即 Loj 或 Low)。这样连续作出 10 个数后,取其平均
14、值,代入上述公式中,即可求出aj ,a w之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确程度较差。在测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拨出和拉直纱线时,不能使纱线发生退捻或加捻。对某些捻度较小或强力很差的纱线,应尽量避免发生意外伸长;2分析刮绒和缩绒织物时,应先用火柴或剪刀除去表面绒毛,然后再仔细地将纱线从织物中拨出;3粘胶纤维在潮湿状态下极易伸长,故在操作时避免手汗沾湿纱线。六、测算经纬纱线特数纱线线密度是指1000cm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计算公式如下:Tex=1000G/L式中: tex 经(纬)纱线密度;G 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g);L 长度 (m)纱线线密度的测定,一般有两种方法。1. 比较测定
15、法; 此方法是将纱线放在放大镜下, 仔细地与已知线密度进行比较,最后决定试样的经纬纱线密度。此方法测定的准确程度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由于做法简单迅速,所以工厂的试验人员往往乐于采用。2称重法:在测定前必须先检查样品的经纱是否上浆,若经纱是上浆的,则应对试样进行退浆处理。测定时从 10cm10cm织物中,取出 10 根经纱和 10 根纬纱,分别称其质量。测出织物的实际回潮率, 在经纬纱缩率已知的条件下, 经纬纱密度可用下式求出:Tex=g(1-a)*(1W )/(1+w)式中: tex 10 根经(或纬)纱实际的质重量(g) ;a- 经(纬)纱缩率 (%);W织物的实际回潮率 (%);W 该种
16、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七、鉴定经纬纱原料正确、合理地选配各类织物所用原料,对满足各项用途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布样的经纬纱原料要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1织物经纬纱原料的定性分析:目的是分析织物纱线是什么原料组成,即分析织物是属纯纺织物、混纺织物, 还是交织物。 鉴别纤维一般采用的步骤是先决定纤维的大类,属天然纤维素纤维, 还是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或是化学纤维。 再具体决定是哪一品种。常用的鉴别方法有手感目测法、燃烧法、 显微镜法和化学溶解法等,其具体方法与纤维的鉴别方法相同。2混纺织物成分的定量分析:这是对织物含量进行的分析。一般采用溶解法,选用适当的溶剂,使混纺织物中的一种纤维溶解,称
17、取留下的纤维质量,从而也知道溶解纤维的质量,然后计算混合百分率。具体方法同混纺线含量分析法。八、概算织物重量织物重量是指织物每平方米的无浆干燥质量。它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也是对织物进行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根据织物样品的大小及具体情况,可分两种试验方法。1称量法用此方法测定织物重量电动机使用扭力天平、 分析天平等工具。 在测定织物每平方米的重量时,样品的面积一般取 1010( cm2)。面积愈大,所得结果就愈正确。在称量前,将退浆的织物放在烘箱中烘干,至重量恒定,称其干燥重量。G(g/m2 )=g 104/(L b)式中: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质量,g/m2g 样品的无浆干重, g;L 样品
18、长度, cm;b 样品宽度, cm,2计算法在遇到样品面积很小、用称量法不够准确时,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所得的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缩率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G(g/m2)=10PjTex /(1-aj) 1000+10P Tex /(1-a) 10001/(1+ w)jwww=1/100P j Texj /(1-aj )+PwTexw/(1-aw)1/(1+ w )=1/100(1+ w)P j Texj /(1-a j )+Pw Texw/(1-aw)式中: G样品每平方米无浆干燥质量,g/ m2 ;Pj 、 Pw样品的经、纬纱密度,根/10cm;aj 、 aw样品的经、纬纱缩率;w
19、样品的经、纬纱公定回潮率;Texj、Texw样品的经、纬纱线密度。九、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对布样做了以上各种测定后,最后应对经纬纱在织物中交织规律进行分析,以求得此种织物的组织结构。 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织物经纬纱所用原料、 线密度、密度等因素,正确地确定织物的上机图。在对织物组织进行分析的工作中, 常用的工具是照布镜、分析针、剪刀及颜色纸等。用颜色纸的目的是为了在分析织物时有适当的背景衬托,少费眼力。 在分析深色织物时, 可用白色纸做衬托, 而在分析浅色织物时, 可用黑色纸做衬托。由于织物种类繁多,加之原料、密度、纱线线密度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应选择适应的分析方法,以使分析工作能得到事半功
20、倍的效果。常用的织物组织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拆纱分析法这种方法对初学者很适用。 此法应用于起绒织物、毛巾织物、纱罗织物和纱线线密度低、密度大、组织复杂的织物。这种方法又可分为分组拆纱法与不分组拆纱法两种。( 1)分组拆纱法:对于复杂组织或色纱循环大的组织,用分组拆纱法是精确可靠的,现将此法介绍如下。确定拆纱的系统: 在分析织物时,首先应确定拆纱方向,目的是为看清楚经纬纱交织状态。因而宜将密度较大的纱线系统拆开, 利用密度小的纱线系统的间隙,清楚地看出经纬纱的交织规律。确定织物的分析表面:究竟分析织物哪一面,一般以看清织物的组织为原则。如:若是经面或纬面组织的织物, 以分析织物的反面比较方便;
21、 若是表面刮绒或缩绒织物,则分析时应先用剪刀或火焰除去织物表面的部分绒毛, 然后进行组织分析。纱缨的分组: 在布样的一边先拆除若干根一个系统的纱线, 使织物的另一个系统的纱线露出 10cm的纱缨,如图( 1)所示,然后将纱缨中的纱线每若干根分为一组,并将 1、3、5 奇数组的纱缨和 2、4、6 偶数组的纱缨分别剪成两种不同的长度。如图( 2)。这样,当被拆的纱线置于纱缨中时,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与奇数组纱和偶数组纱的交织情况。 填绘组织所用的意匠图若一大格其纵横方向均为八个小格,正好与每组纱缨根数相等, 则可把每一大格作为一组, 亦分成奇、偶数组与纱缨所分奇、偶数组对应,这样,被拆开的纱线在纱缨
22、中的交织规律,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记录在意匠纸的方格上。例如某织物的布样, 拆的是经纱,每组纱缨是由纬纱组成。 从右侧起轻轻拨出第 1 根经纱,它与第一组纬纱的纱缨交织规律是:经纱位于三、四、七、八纬纱之上,与第二根纬纱的纱缨交织规律是:此经纱仍位于三、 四、七、八纬纱之上, 与第三根纬纱仍以此规律交织。于是将第 1 根经纱与各组纬纱交织的规律, 分别填绘在意匠纸各组中的第一纵行上,如图 3 所示。然后再分析第 2 根经纱与各组纬纱交织的情况, 并记录在意匠纸的第 2 纵行上,依次类推。当分析到 16 根经纱后,就可得出这块布样的组织和经纬纱循环数,其经纬纱的交织规律已有 2 个循环。( 3)不分
23、组拆纱法:当了解了分组拆纱法后,不分组拆纱法就容易了解了。首先选择好分析面,拆纱方向与分组拆纱相同, 此法不需将纱缨分组, 只需把拆纱轻轻拨入纱缨中,在意匠纸上把经纱与纬纱交织的规律记下即可。2局部分析法有的织物表面局部有花纹, 地布的组织很简单, 此时只需要分别对花纹和地布的局部进行分析, 然后根据花纹的经纬纱根数和地布的组织循环数, 就可求出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纱数, 而不必一一画出每一个经纬组织点, 需注意地组织与起花组织起始点的统一问题。3直接观察法有经验的工艺员或织物设计人员, 可采用直接观察法, 依靠目力或利用照布镜,对织物进行直接的观察, 将观察的经纬纱交织规律, 逐次填入意匠纸的
24、方格中。分析时,可多填写几根经纬纱的交织状况, 以便正确地找出织物的完全组织。这种方法简单易行, 主要是用来分析单层密度不大、 纱线线密度较大的原组织织物和简单的小花纹组织织物。在分析织物组织时, 除要细致耐心外, 还必须注意布样的组织与色纱的配合关系。对于白坯织物, 在分析时不存在这个问题。 但是多数织物的风格效应不光是由经纬交织规律来体现,往往是将组织与色纱配合而得到其外观效应。因而,在分析这类色纱与组织配合的织物(色织物) 时,必须使组织循环和色纱排列循环配合起来,在织物的组织图上,要标注出色纱的颜色和循环规律。在分析时,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当织物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等于色纱循环数时
25、,只要画出组织图后,在经纱下方,纬纱左方,标注颜色和根数即可。( 2)当织物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不等于色纱循环数时,在这情况下,往往是色纱循环大于组织循环纱线数。 在绘组织图时, 其经纱根数应为组织循环经纱数与色经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纬纱根数应为组织循环纬纱数与色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实验二 :简单组织织物的设计与试织一、目的与要求1、初步了解织物设计的有关知识,掌握小样设计的方法。2、掌握小样试织的基本操作方法。3、进一步理解上机图的意义和各图之间的关系。4、通过对小样的分析,了解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二、设计内容1、设计织物的组织(地组织和边组织,画出组织图)。2、设计配色(经、纬色纱的排
26、列) 。3、设计织物的规格( 1)纱线的规格(原料、粗细) 。( 2)纱线的密度(经密、纬密) :通常选用的纱较粗、较松、刚性较大,密度可小些;反之,当选用的纱较细、较紧、刚性小,密度可大些。( 3)确定幅宽: 10 15cm。4、工艺参数的计算( 1)筘号:N 公 Pj ( 1 aw%) / 筘入aw%一般为 37。修正方法:参照所计算的, N 公在现有筘号中选择近似N 公 并代入, P N 公 筘入 /(1-a w%)。测算:若 P在合理的范围内, N 公 可行;若 P超出合理范围,重新调整筘入,再重新测算,直至可行。( 2)总经根数:ZPj L/10+ 边经根数( 1地经纱筘入 / 边经
27、纱筘入)地经根数边经根数L 为幅宽; Z 应修正为筘入的整数倍。5、填写小样规格、工艺表:包括纱线的原料、纱线的号数、经纬纱密度、织物的幅宽、筘号、总经根数(地经根数和边经根数) 、上机图、配色模纹等。例:经中长 18 2(小样经向选股线)、组织 3/1 破斜纹、 Pj Pw=284.5251.5 (根 /10cm),aw%=5.2%,纬纱 36 号,幅宽 15cm,边经 24 根。( 1) N 公 284.5/3(1-5.2%)=89.9,选 91#P 913/(1-5.2%)=288( 2)总经根数 ZPj /10 L+边经根数( 1地经纱筘入 / 边经纱筘入) 288/10 1524(
28、13/3 ) 432 根, 取 432 根填表如下:原料密度(Pj*Pw) 幅宽(cm) 筘号总经根上机配色模纹数图图182 中288 251.51591432略略长三、布边设计1布边的作用( 1)锁边;(2)增强;( 3)美化2布边的宽度在生产中,为布幅宽度的0.5%-1.5%,在小样中为12 12 根、 162 根或182 根等。边经根数为边筘入数的整数倍。3对组织的要求( 1)边组织和地组织的织缩率要相近(交织次数相近) 。( 2)两侧布边都要织上,无松散、脱落的现象。4 ( 3)尽量不加边综2 常用的边组织有:平纹、 2/2斜纹、 2/2 方平、 2/2 重平。4边经密度 依地经的密度
29、确定:当 Pj 地较大时, Pj 边 Pj 地当 Pj 地较小时, Pj 边Pj 地当 Pj 地很大时, Pj 边Pj 地四、试织1整经; 2上机; 3穿经; 4编制纹板; 5试织五、实验分析六、试验报告实验三:变化组织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织物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掌握织物组织与外观效果和影响织物外观的因素。2在掌握和巩固基本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学会一些简化的分析方法。3分析时要认真仔细。二、实验仪器与工具照布镜、针、意匠纸、笔。三、分析方法及内容(一)确定织物的正反面1一般织物正面纹路较反面清晰、匀直、光泽好,并且凹凸感强。2印花织物则印花的一面为正面。3从纱线结构上分, 至少有一个系
30、统为股线的织物,其正面的斜纹线向右倾斜;若都是单纱则其正面的斜纹线向左倾斜。(二)判断织物的经纬向1一般情况下经纱密度大于纬纱密度,所以取密度大的系统为经向。2条格组织条子方向为经向。3从纱线结构上分,至少有一个系统的纱线是股线,则其股线系统为经向;如果两个系统都是单纱,则上浆系统的纱线为经向。(三)变化组织织物的种类略(四)分析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1直接观察法在照布镜的帮助下,直接观察布面,分析出结构,画出组织图。2拆线法3某些织物组织的简单分析方法要领( 1)山形斜纹组织首先分析出它的基本组织结构, 然后数出右斜经纱根数, 再数出左斜经纱根数,注意此时右、 左斜经纱交界处共用一根经纱对称排
31、列, 则可画出一个完全组织图。( 2)破斜纹组织先分析出基础组织图, 然后以一条线为对称轴, 另外一半组织图用照片翻转法画出即可求出组织图, 同时应数好一个循环多少根纱, 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3)菱形斜纹先分析出一个完全组织循环的四分之一,然后沿对称线推理画出整个组织图。实验四:联合组织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织物进行分析,了解掌握有关于联合组织织物的外观、特点及其效应和影响,以及外观效应的原因。2加强分析织物的技术和技巧。3要求分析时要认真仔细。二、实验仪器与工具剪刀、照布镜、意匠纸、笔、针。三、分析内容及方法(一)织物正反面的鉴定1一般织物的正面花纹细洁、光泽好、美观。2条格组
32、织织物的正面纹路较反面清晰。3提花组织织物花纹整齐、美观的一面为正面。4凸条组织织物其正面细密,凸条凸出、整齐,而反面有较长的浮长线。(二)织物经纬向的鉴定1一般来讲经密大于纬密,则密度大的为经向。2条格组织条子方向为经向。3网目组织,网目长的方向为经向。4小提花织物组织,提花系统的纱为经纱。(三)分析织物组织画出组织图1直接观察法借助于照布镜不用拆纱,用眼睛观察判断出组织点,画出组织图。2拆线分析法参照前面所讲的拆线法进行分析。3简单方便的分析法( 1)对于分析条格组织来讲,该组织的分界线清晰,一般是找出对称处用底片翻转法画出组织图。分析方法是: 先数好一个组织循环的经、 纬纱数在意匠纸上画
33、出范围,然后画出分界线, 在左下角处画出并填充组织点, 然后按底片翻转法画出其它区域的组织点。( 2)绉组织、蜂巢组织、凸条组织织物在分析时,可用拆线法,也可用直接观察法。其中绉组织较难分析,这是因为其组织点规律性差,不容易找出循环,可用拆线法认真分析就可得出准确答案;蜂巢组织织物,其外观凹凸感强, 正反面不容易分清,所以要求不严格,但组织点必须准确,因为有时不是规则蜂巢,而是稍有变化; 凸条组织要求对每个凸条之间的组织点结合处的组织分析准确,特别是花式凸条,通过凸条之间位置的变换构成图形,所以要仔细分析。( 3)透孔、网目、平纹地小提花织物,一般织物组织循环比较大,所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 它
34、们一般都与一些简单的组织构成织物, 所以本实验只要求在分析时,准确分析出特定组织的组织结构, 并且与地组织如何结合起来的组织图即可。实验五:配色模纹组织结构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学会对配色模纹织物的组织分析。2掌握一般的色纱与组织结合构成图案的知识。3了解配色模纹织物构成的特点。二、实验仪器与工具照布镜、剪刀、意匠纸、针、彩笔。(一)织物正反面的鉴定1配色模纹织物的正面,图案清晰、美观、平整。2配色模纹织物的反面,色杂、不美观、较粗糙。(二)织物经纬向鉴定1经向密度大,纬向密度小,密度大的为经向。2色纱颜色多的为经向,颜色少的为纬向。3与布边平行的为经向,与布边垂直的为纬向。4色纱排列复杂的为经
35、向,排列简单的为纬向。(三)组织分析并画出组织图1先数出一个配色循环的经纬纱根数及每种颜色纱的根数和排列次序,然后在意匠纸上画出组织范围。2经纬纱各拆去一部分,做成纱缨并使经纱和纬纱的配色循环成为整数时即可开始分析。3先在配色模纹图的一侧标出织物上先有的配色循环,在配色模纹图的下侧划出一排格子备用。4利用拆线法分析组织,先将一个配色循环的配色模纹图案,用彩笔直接填在配色模纹图中,拆出左侧第一根纱,首先在配色模纹图中画出组织点,然后填在左侧的组织图中,直到整个配色模纹图填满为止。5可用推理方法进行分析。先分析出织物组织图, 然后根据经纬纱的色排与组织图对应结合推出配色模纹图。以上这些方法均可使用
36、。实验六:经起花组织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学会对经起花织物分析的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经起花织物的基本结构,对复杂组织有初步的认识。二、实验仪器与工具照布镜、剪刀、针、意匠纸、彩笔。三、分析方法与步骤经起花织物是由两个系统经纱(地经和花经)和一个系统纬纱构成的。( 一) 先分析出地经的基本组织, 然后按照地经与花经的配比在意匠纸上将地经填充,完成一个提花循环。 然后分析花经的组织, 按它与地经的正确关系填充到组织图内。(二)有时经起花的组织循环很大,而且为上下左右对称图形,此时可分析整个组织的四分之一,然后利用对称的方法推出其它部分。实验七:起毛起圈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起毛、起圈织物的
37、基本结构及构成原理。2观察起毛、起圈织物的外观效果。3学会对起毛、起圈织物的分析方法和基本要领。二、实验仪器与工具照布镜、针、意匠纸、笔。三、实验方法与步骤(一)织物正反面鉴别1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起毛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毛织物,毛绒光洁、整齐、丰满的一面为正面。2起圈织物单面起圈织物, 起圈的一面为正面;双面起圈织物,起圈密度大且起圈较均匀的一面为正面。(二)织物经纬向的鉴别1起圈织物沿毛圈的方向,即与起圈纱同向的纱为经纱。2起毛织物,纬起毛织物经密小于纬密,与绒纱垂直的纱为经纱。3经起毛织物,纬密小于经密,与绒纱垂直的纱为纬纱。(三)织物分析画组织图利用特殊的织物组织和整理加工, 使部分
38、纬纱(或经纱)被切断而在织物表面形成毛绒的织物称为纬起毛(经起毛)织物。纬起毛织物是由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两个系统的纬纱构成的。经起毛织物是由一个系统的纬纱和两个系统的经纱构成的。地经与毛经分别卷绕在两个织轴上,可用单片起毛杆或用双层制织法织成。地经纱分成上下两部分, 分别形成上下两层的梭口, 纬纱依次与上下两层梭口的经纱进行交织,形成两层地布。两层地布间隔一定距离, 毛经位于两层地布中间,与上下两层纬纱同时交织, 两层地布之间的距离等于两层绒毛高度之和, 织成的织物经割绒工序将连接的毛经割断,形成两层独立的经起毛织物。毛巾织物的毛圈是借助于织物组织及织机送经、打纬机构的共同作用所构成。制织毛巾织
39、物需要两个系统经纱(毛经和地经)和一个系统纬纱相交织。1纬起毛织物的分析一般纬起毛织物常见的为灯芯绒织物, 因为其正面都是由割断的纬纱形成的绒毛覆盖,所以从正面不容易分析。 一般都由反面着手, 灯芯绒织物的反面可以直接观察出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 然后拆去一部分经纬纱做成纱缨, 然后轻轻拉出一根经纱,按照实际的组织画在意匠纸上, 应多分析几根以确保准确性, 然后用翻转法画出该织物正面的组织图即可。2经起毛织物的分析经起毛织物的代表产品是经平绒和长毛绒。我们介绍经平绒。分析时,也是由反面开始,一般都采用“ V”型固结法,此时分析应拆纬纱。因为该组织的绒毛是由经纱构成的, 它们被固结在地纬上, 最后
40、应在意匠纸上画出正确的正面组织图。 注意,该织物分析时是单层的,而实际上它是一个双层织物,因为它是由特殊的加工方法从该织物两层中间割断,成为两块织物的, 所以最后结果须把另外一层的织物组织, 同已分析的组织结合在一起, 画出完整的组织图。3起圈织物的分析分析时先将正面的毛圈分开, 看其地经与毛经的排列形式, 然后分析地经的基础组织,画在意匠纸上, 再分析其为几纬毛巾织物, 确定后再分析毛巾与地纬之间是如何配合的,画在意匠纸上即可, 要求多分析几个循环, 最后结果只画一个组织循环就可以了。实验八:双重复杂组织织物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学会对双重复杂组织织物的分析。2了解双重复杂组织织物的内部结构及
41、外观和特点。二、实验工具照布镜、针、剪刀、笔、意匠纸、火柴。三、实验方法与步骤双重组织包括有:经二重、纬二重、双层组织、管状组织、双幅织物或多幅织物、表里换层组织、双层接结组织。最常见的是纬二重、表里换层、双层接结和双幅织物。(一)织物的正反面鉴别1纬二重织物,一般为大衣呢等厚重织物,所以其正反面均由其外观效果来确定的,一般正面毛绒光泽好、平整、均匀,反面次之。2表里换层织物一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换层,此时应为色重的一面为正面,如有图案则花纹整齐美观、图案清晰的一面为正面。3双层接结织物一般两面的颜色不一样,应以深色的一面为正面。(二)织物经纬向鉴别1纬二重织物经密小于纬密,而经二重织物经密
42、大于纬密。2表里换层和双层接结织物及双幅织物,均经密大于纬密, 则密度大的为经纱。3管状织物,管子的方向为经向。(三)分析方法1纬二重织物的分析纬二重织物是由两个系统纬纱和一个系统经纱构成的, 其特点是纱线在织物中成重叠状配置。 不需采用粗号纱线就可增加织物厚度和重量, 又可使织物表面细致,并且可使织物正反面具有不同组织、不同颜色的花纹。( 1)用火柴将织物表面的毛绒烧去,正反两面都烧。( 2)拆去部分经纱和纬纱做成纱缨。( 3)将第一根经纱拔出悬浮在纬纱缨中,分析组织点,多分析几根,此时组织图为一个笼统的组织图,并未分清表、里纬,要根据组织规律分析出表组织、里组织图。2双层接结织物分析分析时
43、首先应看清经纬纱排列必和接结法,然后分析其表、里组织结构,用拆线法分析。3表里换层织物分析分析时应首先看清经纬纱的基础组织和其经纬纱排列比, 画出表组织和里组织的组织图,然后重点分析其换层处的组织, 此时应注意, 在换层处原来若表里组织点用两种不同符号表示,那么换层后, 表里组织点表示符号交换, 分析之后要求用粗线画出换层的分界线。实验九:设计与试织配色模纹织物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配色模纹织物的配色方法。2了解色纱排列和织物组织的配合关系对配色模纹效果的影响。3进一步了解色彩配合的效果。二、方法及步骤1设计配色模纹图,画出上机图。2确定色纱的颜色。3确定织物规格及工艺参数。4纱线准备及上机试织
44、。( 1)按照设计方案试织一块样品 A。( 2)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改变纬向色纱的排列或织物组织后试织一块样品B。三、实验分析1对比 A、B 两块样品,观察模纹的变化,并画出样品B 的配色模纹图。2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四、实验报告对实验的内容及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后,写出包括下列内容的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及要求;3小样规格及工艺表;包括原料、纱支、密度、幅宽、筘号、总经根数、配色模纹图、上机图。4样品;5实验分析。实验十:设计与试织复杂组织织物一、目的及要求1进一步了解复杂组织织物的形成原理。2掌握复杂组织织物的设计,上机织造方法,及应采取的技术措施。二、方法及步骤
45、1设计花型、配色及织物组织。2确定织物规格及工艺参数,并画出上机图。3确定织造过程所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4上机试织。三、实验分析1分析样品的各项规格指标,并与设计方案对比,找出差距及产生原因。2根据样品效果,分析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否得当,提出改进意见。四、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及要求;3小样规格及工艺表包括以下内容:原料、纱支、密度、幅宽、筘号、总经根数、色纱排列、上机图。4采取的技术措施;5样品;6实验分析。实验十一:精纺毛织物仿样设计与试织一、目的1通过对典型精纺毛织物(如:华达呢、哔叽、毛花呢、礼服呢等)的分析、设计、试织,掌握其风格特征、结构及规格参数。2掌握精纺毛织物的设计要
46、点。二、要求1对原样进行分析,掌握有关参数。2参照原样的结构及参数,自行设计出织物规格、工艺参数,并进行试织。3所试织的小样与原样进行对照分析,对小样的风格、质量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三、思考题1定重设计法与仿样设计法有何异同?2在仿样设计时,当来样的纱线号数与现有纱线号数不同时,如何确定纱线密度及色纱排列方案?实验十二:粗纺毛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一、目的1通过设计与试织典型的粗纺毛织物,进一步掌握此类产品的风格特征、结构及规格参数。2掌握粗纺毛织物的设计步骤及方法。3为毛织物染整实验准备坯布及其技术资料。二、要求1查阅参考资料,掌握所设计产品的有关工艺参数。2逐项设计和计算织物规格及工艺参数。3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小样试织。4对所织小样的风格、质量及设计合理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酒瓶销售合同范本
- 承包荒山流转合同范本
- 嫁接果树售卖合同范本
- 社工站站长合同范本
- 餐饮加盟投资合同范本
- 单位汽车出租合同范本
- 深圳购房预售合同范本
- 租赁渔场合同范本
- 管道经销合同范本
- 物流报关合同范本
- 微纳尺度熔覆涂层制备-洞察及研究
- DB33-1036-202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2025年水发集团权属一级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的浸没式液体冷却技术仿真与实验
- 新能源汽车技术试题库+答案(附解析)
- 教培收费合同协议书
- 幼儿园一日流程消毒培训
- 英语四级考试大纲词汇【全本】
- 2025至2030中国拉面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 2024年温州市鹿城区区属国有企业社会和招聘聘考试真题
- 财险公司未决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