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_第1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_第2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_第3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_第4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SSN 100020054CN 1122223?N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T singhua U niv (Sci & Tech) ,2009 年第 49 卷第 6 期2009, Vo l. 49, No. 6 20?348682871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 刘明义 , 于 波, 徐景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 北京 100084) 收稿日期 : 2008204223基金项目 : 教育部博士点专项新教师基金项目 (No. 20070003033)作者简介 : 刘明义 (1977) , 男(汉) , 山东 , 博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 于波 , 助研 ,E2

2、mail: cassy- yumail. tsinghua. edu. cn摘 要 : 电解水与高效清洁一次能源耦合制氢 , 是理想的大 规模制氢技术。该文建立了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评估模型 , 并通过该模型对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池 (SPE) 及固体氧化 物电解池 (SO EC) 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碱性制氢系统电解效率与总制氢效率均较低 , 分别为 56%25%; SPE 制氢系统电解效率虽有提高约 76% , 但其总制氢效率仍较低约35%;而SO EC制氢系统电解效率可达90% 以上 , 总制氢效率高达 55% , 分别是 SPE 与碱性制氢系统的1. 5 和2 倍。高温

3、气冷堆耦合的 SO EC 电解制氢系统是目前 已知总制氢效率最高的大规模制氢系统。关键词 : 氢能 ; 电解水制氢 ; 效率分析 ; 碱性电解池 ; 固体 聚合物电解池 ;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图分类号 : TK 91; TQ 1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20054 (2009) 0620868204 Ef f ic iency of sol id ox ide wa ter electrolys is system for hydrogen product ionL IU Mingyi, YU Bo, XU J ingm ing( In stitute of Nuclea

4、r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 Tsinghua Un iversity , Be ij ing 100084 , China) Abstract : W ater electro lysis coup led w ith an efficient and cleanp rimary energy source is an ideal large 2scale hydrogen p roduct iontechno logy.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 redict the efficiency of awater electro lys

5、is system fo r hydrogen p roduction based on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an alkaline electro lysis system, a so lid po lymerelectro lyte (SPE) system, and a so lid oxide electro lysis cell (SOEC)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 th the electro lysis efficiency, 56% ,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25% , ar

6、e very low. The electro lysis efficiency, 76% , of the SPE system is imp roved, theoverall efficiency, 35% , is still low. However, the electro lysis efficiency of the SOEC ismo re than 90%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isover 55% , bo t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o ther system 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7、 of a h igh 2temperature gas2 coo led reacto r coup ledw ith an SOEC system is the highest among all existing water electro lysis system s.Key words: hydrogen energy; water electro lysis; efficiency analysis; alkaline electro lysis cell; so lid po lymer elect ro lyte electro lysis cell; so lid oxide

8、 electro lysis cell 氢能与清洁一次能源构成的能源系统被认为是 最有希望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体系。当今工业上大规模制氢方法主要有甲烷蒸汽重整 (SMR ) 和电解 水制氢。甲烷蒸汽重整是目前最经济的大规模制氢 方法 , 但其消耗大量化石燃料 , 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目前常规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成本较高、总制氢效 率较低而且大部分发电过程也消耗化石燃料排放 CO 2。但电解水制氢技术工艺过程简单、产品纯度 高 , 若结合高效清洁一次能源构成电解水制氢系统 将最有潜力满足未来氢经济需求。目前电解水制氢 方法主要有 3 种: 常规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 (SPE) 及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

9、SO EC) 电解制氢 1- 4 。 为满足未来氢经济对高效、清洁、经济的大规模 制氢技术的要求 , 本文建立了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 评估通用模型 , 并通过该模型对 3 种不同类型的电 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1 电解水制氢原理 电解水制氢时 , 水分子 (H2O ) 在阴极分解为氢 离子(H+ )和氢氧根离子(0H-),氢离子得到电子 生成氢原子 , 并进一步生成氢分子 (H2) ; 氢氧根离 子(OH-)则在阴、阳极之间的电场力作用下穿过电 解质膜 , 到达阳极 , 在阳极失去电子生成水分子和氧 分子。根据电解质膜的不同 , 电解水制氢可分为碱 性、固体聚合物及固体氧化物电

10、解制氢。电解水制氢时 , 阴、阳极的反应式分别如下。 阴极2H2O + 2e H2 + 2OH- , (1)阳极2OH- 1? 2O 2 + H2O + 2e, (2)总反应式为H2O H2 + 1 ? 2O 2. (3)表1 给出了 298. 15 K 、101. 325 kPa 状态下 , 电解水制氢过程的$H和$G分别为:285. 8 kJ ?m o l和237. 2 kJ ?m o l5 。 $H 为电解水所需的总能量,$G为Gibb s自由能即电解水所需的电能。根据可逆电池电动势 E 和 Gibb s 自由能 $G 之间的关系 :$G = - nE F. (4)其中 : n 为电子转

11、移数 ; F 为 Faraday 常数。由此可 得, 标准状态下 , 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理论分解电压为 1. 23V , 相应的最小电耗为 2. 95 kW h ?m 3。表1 298. 15K、 101. 325 kPa 状态下水的热力学函数$G?(kJ mo 1-1) $H ?(kJ mo 1-1) S?(kJ mo 1-1) $H vap?(kJ mo 1-1) cp?(J mo 1-1 K- 1)H2 (g) 0 0 0. 131 29. 0- 0. 83 X 10- 3 T?K+ 20. 1 X10- 7 ( T?K) 2O 2 (g) 0 0 0. 205 25. 7+ 13.

12、0 X 10- 3 T?K- 38. 6X 10- 7 ( T?K) 2H2O ( l) 237. 2 285. 8 0. 070 40. 7 75. 3H2O (g) 30. 4+ 9. 6 X 10- 3 T?K+ 11. 8 X 10- 7 (T?K) 2(g) 和 (l) 分别表示气态和液态。2 电解水制氢系统组成 电解水制氢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换过程 , 即将一次能源转换为能源载体氢能的过程。因此电 解水制氢系统组成主要由一次能源系统和电解池系 统组成 , 如图 1 所示。由于碱性电解池与 SPE 电解池 的工作温度较低约80 C ,电解过程所需能量主要为 电能 , 所以其制氢系统

13、工作原理为 : 一次能源系统 输出电能 ($G) 至电解池系统 , 在电能作用下 , 将水 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而SO EC电解池工作温度较 高800950 C ,其电解过程与碱性和 SPE电解池不 同, 所需能量除电能之外 , 还需要高温热能 , 所以 SO EC 电解制氢系统工作原理为 : 一次能源系统输 出电能($G)和高温热能(Q )至SO EC电解池系统, 在电能和高温热能的共同作用下 , 将水蒸气电解生 成氢气和氧气。图 1 电解水制氢系统组成示意图3 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分析3. 1 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模型 电解水制氢所需的总能量 ($H ) 来源由电能 ($G) 和热能 (Q )

14、 构成 , 即 :$H (T ) = $G (T ) + Q (T ). (5)图2 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电解液态水和水蒸气所 需的能量图 6- 7 。由于电解制氢过程本质上是将一 次能源转化为二次能源 ( 能源载体 ) 的过程 , 因此电 解水制氢系统效率定义为 : 在电解制氢过程中 , 制 备所得二次能源 ( 氢气 ) 的能量含量与制氢过程所消 耗的一次能源的能量含量之比。则电解制氢系统总 制氢效率模型建立如下。图 2 液态水与水蒸气电解所需能量示意图 电解水制氢过程中 , 所需的总能量 Q t ( 一次能源 系统提供 ) 为 :Q t = Q th + Q el . (6)其中 : Q th

15、 为电解池所需的热能 , Q el 为产生电解池所 需电能所消耗的热能。可得 , 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总制 氢效率为 :G$H HQ th + Q el. (7)其中$H H为氢的焓值。对于碱性电解池与 SPE 电解池在电解过程所 消耗的能量均由电能提供 , 则其总制氢效率为 : Gt =$H H$G (T )?(GelGes). (8)其中 : Gel 为一次能源系统的发电效率 ;Ges = E (T )?V op ( i, T ) ,刘明义 , 等 :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 869为电解池系统的电解效率 , E (T ) 为在温度 T 时水 的理论分解电压 , V op ( i, T )

16、 为在电流 i 和温度 T 时 的实际电解电压。SO EC 电解池在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由电能和高温热能 2 部分组成 , 其总制氢效率为G t = $H H $G (T )GelG es+Q th ( T )G th$G (T ) G esGth (1 - G es)(9)其中Gth为SO EC电解制氢系统热效率,它包括一次 能源系统与电解池系统之间 , 电解池系统本身的热 损失 , 及电解池系统热循环利用效率等 7 。3. 2 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 在标准状态下 , 水的理论分解电压为 1. 23V , 相应的电耗为2. 95 kW h?m 3。由于实际碱性电解 池阴、阳极的极化、电解

17、液电阻都会导致较大的能量 损失 , 使电解池的实际操作电压远高于理论分解电 压。实际操作时,碱性电解池的工作温度为 70 80 C ,电解电压一般为1.82. 2V ,所对应实际电耗为4. 55. 5 kW h。由于其理论分解电压为 1. 12 V (20%KOH溶液,80 C ),因此实际碱性电解池 的电解效率仅为 51% 62%。对于一次能源系统的 发电效率 , 考虑到中国 70% 的电力来源均是由火力 发电厂提供的实际情况 , 因此发电效率的取值参照 目前实际运行火力发电站的发电效率 8 。由电解制 氢系统总制氢效率式 (8) 可计算出实际碱性电解制 氢系统的总制氢效率 , 见表 2。由

18、表 2 可以知 , 实际碱 性电解制氢系统的总制氢效率仅约为 25% , 即使采 用具有较高发电效率的高温气冷堆作为一次能源 , 其总制氢效率也仅能提高到 30%。表 2 不同类型火电厂发电效率及碱性、 SPE 电解制氢 系统总制氢效率 电站发电效率 ?% 总制氢效率 ?% 碱性电解 SPE 电解高温高压 30. 5 19. 523. 7 28. 230. 2超高压 37. 0 23. 628. 7 34. 336. 6超临界压力 40. 0 25. 5 31. 0 37. 0 39. 6高温气冷堆 ( 核电) 45. 0 28. 7 35. 0 41. 7 44. 5由于一次能源系统的发电效

19、率基本保持不变 , 若提高电解制氢系统的总制氢效率 , 需进一步提高 碱性电解池的电解效率。然而由于碱性电解池本身 结构的局限性 ( 如较低的工作温度、较高的溶液电阻 及较大的极化过电位等 ) , 其电解效率的提升空间有 限。因此 , 随着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 , 又开发 了 SPE和SO EC电解水制氢技术。3. 3 SPE 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 对于实际 SPE 电解水制氢系统 , 其实际工作温 度约为80 C ,电解电压一般为1.51.6V , 相应的 电耗为3. 63. 8 kW h。由于其理论分解电压为1. 18V (80 C ),所以实际SPE电解池的电解效率仅 为74% 79%

20、。相对于碱性电解池的电解效率 (51% 62% ) , SPE 电解池电解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对于 一次能源系统的发电效率 , 同理参照目前实际运行 的火力发电站发电效率 , 见表 2, 则由电解制氢系统 总制氢效率式 (8) 可计算得出实际 SPE 电解制氢系 统的总制氢效率。由表 2 可以看出 SPE 电解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 约为 35% , 较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 ( 约 25% ) 提高了约 10% , 但其总制氢效率仍较低。而且 由于 SPE 电解池成本较高 , 因此 SPE 电解制氢系统 难以满足未来氢经济对大规模制氢技术要求。但是 结合 SPE 电解池体积小、质量轻、环境友好

21、、无腐 蚀、安全性高和模块化操作等优点 , 该电解制氢系统 较适于电能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 以及水力、风力、太 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3. 4 SOEC 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SO EC电解池的工作温度较高 800950 C ,水 蒸气分解所需的总能量 $H 由电能 $G 和高温热能 Q 构成。由图 2 可以知电解所需电能 $G 随着温度的 升高而降低,温度由100 c升至1 000 C时,电能$G 占电解过程所需的总能量 ($H ) 比重由 93% 降至约 70% , 从而可提高了系统总制氢效率。另外 , 高温条 件下电解 , 使电解池的极化、传质等能量损失显著降 低, 可使 SO EC

22、 电解效率高达 90% 以上 9- 10 。 由于SO EC工作温度约为800950 C ,所以一 次能源系统一般采用可同时提供电能和高温热能的 高温气冷反应堆 (HTGR ) 。高温气冷堆出口温度约 为750950 C ,若采用先进的氦气透平发电技术 , 其发电效率可高达 42% 47% 11 。将高温气冷堆作 为SO EC电解水制氢系统的一次能源,并假定SO EC 电解水制氢系统的电解效率和热效率均为 90% , 则 由电解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式 (9) 可计算得出实际 HTGR2SO EC 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总制氢效率 , 见表 3。由表 3 可知 HTGR2SO EC 电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

23、 效率可高达 52% 59% , 约是碱性电解制氢系统总 制氢效率 ( 约 25% ) 的 2 倍多 , 约是 SPE 电解制氢系 870 清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9, 49 (6) 统( 约35% ) 的 1. 5 倍, 是目前已知最高效率的制氢 系统 , 最有希望满足未来氢能经济对大规模、可持 续、清洁、高效制氢技术的要求。表3 HTGR -SOEC 电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H? C系统总制氢效率 ?%el= 42 43 44 45 47 750 52. 0 53. 2 54. 3 55. 5 57. 8800 52. 4 53. 5 54. 7 55. 8 58. 185

24、0 52. 7 53. 8 55. 0 56. 1 58. 4900 53. 0 54. 2 55. 3 56. 5 58. 7950 53. 4 54. 5 55. 7 56. 8 59. 1表 4 3 种不同类型电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比较制氢系统类型H? C Ges?% Gt?%碱性80 516225SPE 80 74 79 35SO EC 850 90 100 554结论 本文建立了电解水制氢系统效率模型 , 并通过 该模型对分别对碱性、固体聚合物及固体氧化物电 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 3 种 不同类型电解水制氢系统总制氢效率的比较。 结果表明 : 碱性电解制氢系统尽

25、管是目前最成 熟的大规模制氢技术 , 但其电解效率与总制氢效率 均很低 , 分别约为 56% 和 25%; 固体聚合物电解制 氢系统电解效率有了较大提高 , 但其总制氢效率仍 较低 , 分别约为 76% 和35% , 而且该电解池成本较 高 , 难以满足大规模制氢技术要求。而固体氧化物电 解制氢系统在高温条件下将水蒸气高效电解制氢 , 高温可显著降低系统对电能的需求以及固体氧化物 的极化能量损失等 , 电解效率可达到 90% 以上 , 系统 总制氢效率可高达 55% , 其总制氢效率约是固体聚 合物制氢系统的 1. 5 倍 , 是碱性制氢系统的 2 倍。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26、1 Herring J S, O Brien J E, Stoo ts C M , et al.P rogress inh igh 2temperature electro lysis fo r hydrogen p roduction usingp lanar SOFC techno logy J .Int J H y d rogen E nergy ,2007, 32: 440 - 450. 2 Shin Yj, Park W , Chang J ,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h ightemperature electro lysis of steam to p

27、roduce hydrogen J .Int J H y d rog en E nergy , 2007, 32: 1486 - 1491. 3 M ueller 2L angera F, Tzimasb E, Kaltschm itt M ,et al.Techno2econom ic assessment of hydrogen p roduction p rocesses fo r the hydrogen economy fo r the sho rt andmedium term J .Int J H y d rogen E nergy , 2007, 32:3797 - 3810.

28、 4 Ko thari R, Budhdhi D, Sawhney R L. Comparison ofenvironmental and econom ic aspects of various hydrogen p roduction methods J . R enew S ust E nerg R ev, 2008, 12:553 - 563. 5 Dean J A. L ange s Handbook of Chem istry M . 13th ed,N ew Yo rk: M cGraw H ill Book Company, 1985. 6 J ensen S H, L arsen P H, Mogensen M. Hydrogen andsynthetic fuel p roduction fro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J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