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铸古岭传说_第1页
日铸古岭传说_第2页
日铸古岭传说_第3页
日铸古岭传说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铸古岭道遗迹传说多日铸岭,原名太平岗,是平水境内上灶与王化的界岭。呈东南走势,海拔 516 米,山形陡峭,岩石突兀,岭阶逶迤,地势险要,历来系兵家必争之地。日铸岭古道,南起祝家金山寺,北至梅园锁泗桥,全长约5公里,其间的遗迹和传说宛如其蜿蜒曲折的2500 多级石阶一样神秘而诱人 .道其数说:一谓岭名日铸之由。 相传,越王勾践之父允常时, 为抗击吴、楚,大兴冶炼之工,制造兵器。当时,有位叫欧冶子的工匠,善于铸剑。允常命他造剑,可惜,尽管欧冶子分别从上灶、中灶、下灶和铸铺岙等地, 多次冶制, 却怎么铸也铸不出越王满意的宝剑,于是,一直往南寻觅铸剑地 . ,一日,欧冶子来到日铸岭巅,见一深潭,水清

2、见底,凭他多年淬火的经验这是一泓圣水,利于淬火造剑,于是即垒灶生火,按五方之位,采五精之气,精心锻造,说来也怪, 多年铸剑不成的欧冶子竟一日铸成越王满意的五把越王剑,取名为: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崛起了一个青铜时代,而太平岗也就易名为日铸岭。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有载为证: “昔欧冶子铸剑,它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 。二谓下马桥之名。经传,北宋崇宁一年(公元 1101 年),北方金兀术进犯中原, 徽宗赵佶被擒, 俘至南方,宋室南迁杭州,史为南宋。公元 1226 年,南宋建炎三年十月,金兀术为消灭南宋,又举兵南下。时为驸马的祝太公(民传祝驸马留在日铸山岭1道旁,成为祝家村的祖师爷,现在祝家村还

3、有驸马楼遗址),带着南阳公主,拥着高宗赵构(民传小康王)和朝廷文武官员 300 余人,从上灶往日铸岭方向逃避,行至锁泗桥里许,人疲马乏,骑马者过路亭时,人高亭低,头碰亭檐,无法前进,面对陡峭山岭,官员们只得下马下轿就地休息,故此地名曰“下马桥” 。其实,说为亭,实为桥,共三间,石柱上有联, 正面墙用溪石垒筑而成,后墙砖砌,屋顶瓦盖,此地山道狭窄,亭子跨山道和溪沟而建,亭内半是岭道半是沟壑,上铺木板,道板相平,浑成一体。民间为纪念南宋小康王逃难路过此处, 当地百姓在此修造凉亭, 下马桥名由至此。三谓议事坪名由。议事坪就在下马桥南行数百米处。据传,赵钩从下马桥休息后, 继续南行到一平坦处, 有一大宅,深三进,两厢房,中天井,忽听后面马报,金兵正大举南下,赵钩急召集主要官员在此议事,商讨如何北伐抗金,救回徽宗皇帝等大事。出得议事坪后,道边有一大石块,正好给赵构踏石上马,继续南行上岭。后来人们就把此亭改名为“议事坪” ,大石称为上马石,还扩建凉亭。说是坪,其实是亭,虽经近千年的岁月苍桑,经历几度兴衰交替更换,但至今,下马桥(亭)和议事坪(亭)二亭仍在,它们似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