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正确运用符号_第1页
第二讲:正确运用符号_第2页
第二讲:正确运用符号_第3页
第二讲:正确运用符号_第4页
第二讲:正确运用符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常规符号和格式一作文中正确书写标点符号我在批改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在运用标点符号时很不规范,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这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那么,我们学生为什么在作文中还会出现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呢?也许是出于习惯吧!这种“习惯”一定得改!(一)、首先,我们要清楚标点符号是分“点号”和“标号”的。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点号用在句末的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中的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常用的标号有九种,即:引号(“”)、括号()、

2、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二)、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点号和标号不分;2、点号的书写不知道占格的位置;3、句号的书写空心点与实心点不分;4、文中的点号一律用实心点;5、不知道点号不能放在每一行的开头第一格;6、当点号处在一行的最末无空格时不知道把点号放在这一行的格外紧贴这个字的右下角;7、常用的几个标号不知占几个格;8、破折号不知占几个格,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9、省略号不知占几个格,不知写几个点,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甚至占多个格;10、

3、括号、引号、书名号等不知怎样占格,有的把其前半部分写在了一行的最后一个格了,有的把其后半部分写在一行的第一个格了;11、有的不知道引号、书名号里再用引号或书名号时用单引号和单书名号;12、有的冒号和引号连用时,往往把冒号和前引号挤在一个格里等等。读了这样的文章真的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有的学生的基础太差,而是我们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教学罢了。我们也应该正视这方面的教学了!不信你翻开考场的作文浏览一遍,若没有做这方面的教学,学生一定漏洞百出,令人哭笑不得。(三)、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1、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

4、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其中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这五种点号此时放在下一格左下角的四分之一处;问号、叹号这两种点号放在下一格左半面的二分之一处。但要注意这七种点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点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才对。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但可以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它们的占格方式是前半部分写在一个格的二分之一的右半格处,后半部分写在一个格的二分之一

5、的左半格处。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省略号的六个点要均匀的写在两个方格里,相对紧凑。破折号的两个端点不能与两格的边线相交,相对紧凑。当省略号或破折号行文中正好剩一个格时,不要把该符号分上一行一半下一行一半,尽可能再推敲一下语句,或减字词或加字词,使之错开剩下的这一格。行文中这两种标号都写在下两格的中间位置。4、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格的中间。5、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强调几个字就占几个格,一般不常用。二作文中常见的修改符号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

6、及长句或段落。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

7、顶格。句子的类型以及句子转换,修改一句子的概念: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叹号来表示。二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多表示人或事物,常用名词或代词。说明是“谁”或者是“什么”。简而言之发出动作的主体就是主语。例句:中国人民志气高。那两个服务员忙掏出手机。2、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怎么样”。简而言之主

8、语发出的动作就是谓语。例句:漫天的乌云顿时消散了。树叶黄了。3、宾语: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是谓语动词直接作用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和工具等。可以回答主语做了“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简而言之主语做的事情就是宾语。例句:敌人监视着苇塘。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例句: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三杯)美酒敬亲人5、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

9、分,表示动作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例句: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例如:他们在热烈地讨论问题。 他开心地笑了。他已经走了。6 补语: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这个字写错了。结果心里痛快极了。程度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状态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趋向看了。 等了。数量她生在南海。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处所、时间我们干得。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三句子的主干: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定语、状语、补语是句

10、子的枝干部分,它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但在否定句中,找主干时做状语的“不、没有”等不能删去,否则句子意思会完全相反。课堂练习部分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

11、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四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被动句、把字句、反问句、否定句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叫陈述句。陈述句又肯定的陈述,也有否定的陈述。肯定的陈述,例句:我是一名小学生。北京的冬天真冷。否定的陈述,例句:今年的冬天不太冷。虎虎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2、疑问句:用疑问的语气向别人提问的句子。例句:你看到老师了吗?3、祈使句:用语气表示命令、请求、禁止、劝阻等意思的句子。例句:快把书还给我!你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吧。4、感叹句:用来表示欢乐、悲伤

12、、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例句:秋天的公园真美呀!真没想到你会骗我! 5.被动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前面加“被”字的句子。如:老虎被武松打死了。6.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把”字的句子。如:武松把老虎打死了。7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句分为肯定反问句和否定反问句。肯定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1. 难道我会不知道?-说话者是在强调自己是知道的。2.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13、。8.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就是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就是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这两种句式在表达相同意思时,在语意上往往有轻重强弱的差别。 一般地说,同一句话,用否定句要比用肯定句语意要轻些,弱些。 例如: 1这个道理容易明白。 2这个道理不难明白。 这两句的意思差不多。 例1是肯定的说法,语气强些;例2是否定的说法,语气弱些。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 A.一般否定句。 一般否定句只用一个否定词,常见的有“不”、“没”、“没有”等。 例如: 1激光不是一种普通的光。 2他没有来。 B、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它比肯定句语意要重些、强些。 例如: 我不得不把这件事告诉

14、了他。 例句用双重否定“不得不”表示没有任何理由隐瞒,比“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语意要强,语气也更加肯定。 五.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1)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2)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 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3)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

15、相矛盾。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4)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5)不合逻辑。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6)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16、。(7)形容不当。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8)乱用否定词如:现在努力学习是将来是否成才的关键。病句修改课堂练习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3、经过老师的辅导,使小刚的成绩有所提高。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广场

17、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19、能否用心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

18、球等。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病句修改课后练习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2、老师忽然渐渐放慢了进度。3、经过这次外出调查,对大家的启发很大。4、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6、他那亲切的话语,慈祥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7、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8、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9我看到了乡亲们和幸福的笑脸和欢快的笑声。10、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11、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

19、题进行一次教育。12.今天勤奋学习,是将来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句子主干课堂练习答案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1、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