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黄公贤_第1页
三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黄公贤_第2页
三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黄公贤_第3页
三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黄公贤_第4页
三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处理黄公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工贸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 调查和处理调查和处理 讲解人:黄公贤讲解人:黄公贤 1353134525113531345251 省安全协会省安全协会专家专家 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三章第三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四章第四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整改措施和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整改措施和建立 事故档案事故档案工贸行业企业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和处理工贸行业企业隐患排查、事故调查和处理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一、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

2、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生产安全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远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暂时或永远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 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事故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掌握和研究事故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掌握和研究其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其特性,对于指导人们认识事故、了解事故和预防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 (一)事故的

3、普遍性(一)事故的普遍性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人类的生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所以,发生产、生活过程中也总是伴随着危险。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事故的可能性普遍存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危险各不相同,事故不同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危险各不相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差异。发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差异。 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 (二)(二) 事故的突发性事故的突发性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和事故的

4、严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何时、何地、事故的严重程度都是不确定的。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故,其后果如何,都很难预测。发生何种事故,其后果如何,都很难预测。但在一定范围内,事故的随机性遵循数理统但在一定范围内,事故的随机性遵循数理统计规律,在大量事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可计规律,在大量事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可以找出事故的发生规律,预测事故发生概率以找出事故的发生规律,预测事故发生概率的大小。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的大小。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三)事故的客观存在性(三)事故

5、的客观存在性 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人们在危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绝对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必然会发生事故,只不过是事故发生产、生活中必然会发生事故,只不过是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小、人员伤亡的多少和财产损失的严生的概率大小、人员伤亡的多少和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人们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只能重程度不同而已。人们采取措施预防事故,只能延长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延长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不能完全杜绝事故。而不能完全杜绝事故。 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事故的因果性(四)事故的因果性 因果性是指一切

6、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因果性是指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中的人身伤各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产中的人身伤害事故是由物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不安全害事故是由物和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以及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处理行为、管理缺陷以及对突然发生的意外事故处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事故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事故的因果性是事故必然性的反映,若生产中存在着的因果性是事故必然性的反映,若生产中存在着危险因素,则必然发生事故。危险因素,则必然发生事故。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

7、全事故概述(五)事故的隐蔽性(五)事故的隐蔽性 事故的隐蔽性即潜伏性,是指事故在尚未发生事故的隐蔽性即潜伏性,是指事故在尚未发生或尚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一切好或尚未造成后果之时,是不会显现出来的,一切好像都处在像都处在“正常正常”和和“平静平静”状态中。但生产中的状态中。但生产中的危险因素时客观存在的,只要危险因素未被消除,危险因素时客观存在的,只要危险因素未被消除,事故迟早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人们应充分辨识潜事故迟早会发生。在事故发生前人们应充分辨识潜在的危险因素,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在的危险因素,事先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危险因素转化为事故。地防止危险因素

8、转化为事故。 二、事故的特性二、事故的特性 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分类: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以下几种分类:(一)按事故属性分类(一)按事故属性分类1、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事、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灾害而造成的事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滑坡、龙故。如地震、洪水、旱灾、山崩、滑坡、龙卷风等引起的事故。卷风等引起的事故。2、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人为事故。是指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事故,这类事故能够预防。故,这类事故能够预防。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二)按伤害程度分类

9、(二)按伤害程度分类 是指按事故对受伤害者造成的损伤致是指按事故对受伤害者造成的损伤致使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此分类以伤亡使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分类。此分类以伤亡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多少来衡量,而损失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的多少来衡量,而损失工作日是指受伤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简称失工作日是指受伤害者丧失劳动能力(简称失能)的工作日。能)的工作日。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二)按伤害程度分类(二)按伤害程度分类 1、轻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轻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个工作

10、日以下的失能伤害。下的失能伤害。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二)按伤害程度分类(二)按伤害程度分类 2、重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重伤事故。是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个工作日以上(含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事故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重伤事故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日。 3、死亡事故。损失工作日、死亡事故。损失工作日6000日(这是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和平均死亡年龄计算出来的)。龄计算出来的)。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

11、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三)按事故等级分类(三)按事故等级分类 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人以上死亡,或者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三)按事故等级分类(三)按事故等级分类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人以上30人人以下死亡,或者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人

12、以下重伤,或者或者50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三)按事故等级分类(三)按事故等级分类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人以上10人以人以下死亡,或者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人以下重伤,或者者1000万元以上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失的事故。 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三)按事故等级分类(三)按事故等级分类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一般事故。是指

13、造成3人以下死亡,人以下死亡,或者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上述所称的上述所称的“以上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以下”不包括本数。不包括本数。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工贸行业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可分为:工贸行业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可分为: 1、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

14、不包括因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件打击。爆炸而引起的物件打击。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2、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害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车辆运输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车辆运输挂钩事故。挂钩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

15、的、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事故。如工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事故。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机构缠压等,但属于车辆、起重设备的情况除外。除外。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4、起重伤害。是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起重伤害。是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机械伤害事故。包括各

16、种起重作业引起的机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械伤害,但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5、触电。是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触电。是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事故。适用于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裸露的临时引线,漏电的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裸露的临时引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

17、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 6、淹溺。是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淹溺。是指因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内,造成呼吸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是发生的落水事故。停泊、作业是发生的落水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7、灼烫。是指

18、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烫。是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等事故。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失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失等伤害。不包括电烧伤以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的烧伤。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8、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灾害。适用于固体物质、

19、液体和燃烧所造成灾害。适用于固体物质、液体和可溶化的固体、气体、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可溶化的固体、气体、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9、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害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因踏空失足坠入洞、坑、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因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排除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

20、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0、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等的倒、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等的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坍塌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坍塌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的

21、塌方等情况。坑、洞时土石的塌方等情况。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1、锅炉爆炸。是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锅炉爆炸。是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事故。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2、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的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

22、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炸,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3、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为其他爆炸事故,如:(1)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等于空

23、气混合)可燃性气体如煤气、乙炔等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形成的爆炸; (2)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3、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3)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

24、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3、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如:其他爆炸事故,如:(4)间接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间接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可燃蒸气与空气相混合(如可燃固体、自燃物品,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当其受热、水、氧化剂的作用迅速反应,分解出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火源爆炸的事故;遇火源爆炸的事故; 三、事故的

25、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4、中毒和窒息。中毒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中毒和窒息。中毒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窒息是指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毒事故,窒息是指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氧气缺乏而产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氧气缺乏而产生的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两种现象合为生的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

26、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导致的中毒和窒息的事故,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四)按事故类别分类(四)按事故类别分类15、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咬伤,钉子扎伤等。三、事故的分类三、事故的分类第一章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概述生产安全事故概述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 根据根据生产

27、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的要求,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债人接到报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债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

28、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部门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

29、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 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

30、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告国务院。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

31、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一)事故报告的时限和程序 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事故情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小时。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二)事故报告的内容(二)事故报告的内容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

32、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括;、事故发生单位概括;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的简要经过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二)事故报告的内容(二)事故报告的内容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其他应当报告的情

33、况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一、事故报告(三)事故的补报(三)事故的补报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二、事故现场处理二、事故现场处理 根据根据生产安全事

34、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的要求,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二、事故现场处理二、事故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

35、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要痕迹、物证。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第二章、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一)事故报告、现场处理;(一)事故报告、现场处理;(二)成立事故调查组;(二)成立事故调查组;(三)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三)事故有关物证的搜集;(四)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四)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五)事故人证材

36、料的搜集;(五)事故人证材料的搜集;第一节第一节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一、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一、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六)事故现场摄影及录像;(六)事故现场摄影及录像;(七)事故图(表)的绘制;(七)事故图(表)的绘制;(八)事故分析(包括原因分析、责任分析等);(八)事故分析(包括原因分析、责任分析等);(九)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九)事故调查报告的撰写;(十)事故调查结案归档。(十)事故调查结案归档。一、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一、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根据根据

3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各事故等级的事故调查权限如下:的规定,各事故等级的事故调查权限如下: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事故调查的权限二、事故调查的权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

38、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二、事故调查的权限二、事故调查的权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组进行调查。 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上级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调查由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下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事故。二、事故调查的权限二、事故调查的权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

39、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应当由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应当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上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另行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二、事故调查的权限二、事故调查的权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

40、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应当派人参加。二、事故调查的权限二、事故调查的权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根据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如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如下: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则。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

41、安全生产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参加。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系。 事故调查组组

42、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三、事故调查组的组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如下: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如下:(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一)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二)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三)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43、四)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五)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四、调查组的职责四、调查组的职责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一)事故调查取证的原则(一)事故调查取证的原则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事故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 、尊重科学的原则、尊重科学的原则事故取证应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完整的原则事故取证应坚持客观真实、全面完整的原则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二)事故现场处理(二)事故现场处理 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的客观公正性,在事故发为保证事故调查取证的客

44、观公正性,在事故发生后,必须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做到:生后,必须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做到: 1、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迹、状态、不得破坏。 2、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做好现场标志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二)事故现场处理(二)事故现场处理 3、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得破坏现场,、保护事故现场区域,不得破坏现场,除非还有危险存在;准备必要的草图梗概和图除非还有危

45、险存在;准备必要的草图梗概和图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证记录片;仔细记录或进行拍照、录像,并保证记录的准确性。的准确性。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事故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搜集的资料事故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搜集的资料和证据主要包括:和证据主要包括: 事故有关物证、事故事实材料、事故人事故有关物证、事故事实材料、事故人证材料、事故现场图片、事故示意图证材料、事故现场图片、事故示意图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

46、、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1、物证搜集、物证搜集 现场搜集的物证应包括:破损部位、碎片、现场搜集的物证应包括:破损部位、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需贴上标签,注明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需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地点、时间、管理者。 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得冲洗擦拭。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得冲洗擦拭。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据的安全防护措施。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

47、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2、事实材料搜集、事实材料搜集(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等形式;付工资等形式; 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情况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

48、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2、事实材料搜集、事实材料搜集(1)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位置); 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2、事实材料搜集、事实材料搜集(2)

49、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 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或化学性能试验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或化学性能试验与分析;与分析; 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2、事实材料搜集、事实材料搜集(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关

50、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工作面状况以及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工作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2、事实材料搜集、事实材料搜集(2)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质量、使用范围; 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

51、状况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 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3 3、证人材料搜集、证人材料搜集 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性和真实程度。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性和真实程度。 4 4、事故现场照片拍摄、事故现场照片拍摄 应在到达事故现场后的第一时间对现场进应在到达事故现场后的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拍摄行拍摄。第三章、生产安全事

52、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五、事故的调查取证(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4 4、事故现场照片拍摄、事故现场照片拍摄 (1 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 所有照片。所有照片。 (2 2)可能被消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可能被消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 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 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

53、证据搜集 4 4、事故现场照片拍摄、事故现场照片拍摄 (3 3)事故现场全貌)事故现场全貌 (4 4)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整的)利用摄影或录相,以提供较完整的 信息内容。信息内容。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三)事故资料和证据搜集 5 5、事故现场示意图制作、事故现场示意图制作 事故现场察看完毕后,应及时制作现场事故现场察看完毕后,应及时制作现场示意图。示意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示意图。示意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位置、受害者位置等。的信息。如:事故现场位置、受害者位置等。第三章、生产安全

54、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四)(四)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1 1、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2 2、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五)(五)间接原因间接原因 是指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一是指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一般可理解为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般可理解为管理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技术设计上的缺陷、技术设计上的缺陷工业构件、建筑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各、操作方法

55、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各、操作方法 2 2、组织员工教育培训不够或员工未经培、组织员工教育培训不够或员工未经培 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知识; 3 3、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组织不合理;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五)间接原因(五)间接原因 4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 6、没有或认真实施防范措施,对事故、没有或认真实施防范措施,对事故 隐患整改不力等。隐患整改不力等。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

56、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五(五)间接原因)间接原因 在调查分析事故时,必须针对事故的不同在调查分析事故时,必须针对事故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某种因素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情况,具体分析某种因素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从而准确地确定事故的原因。和地位,从而准确地确定事故的原因。 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在确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后,逐笔深入到间在确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后,逐笔深入到间接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而接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

57、部原因。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六、事故性质分析六、事故性质分析 事故可以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事故可以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的失误或失职造成的事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人的失误或失职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故。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条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故。非责任件的限制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故。非责任事故又可分为自然事故和技术事故。事故又可分为自然事故和技术事故。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六、事故性质分析六、事故性质分

58、析 (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 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事故,如自然事故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事故,如地震、洪水,这种自然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地震、洪水,这种自然原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行为人对由于自然移,非人力所能控制,因而行为人对由于自然原因所造成的损失,客观上没有因果关系,主原因所造成的损失,客观上没有因果关系,主观上没有过错,不应当对其承担相关责任。观上没有过错,不应当对其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六六、事故性质分析、事故性质分析 (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一)责

59、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 自然事故有两种情形:一是意外事件引自然事故有两种情形:一是意外事件引起的自然事故,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没有预起的自然事故,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没有预见,在当时情况下也不可能预见;二是不可见,在当时情况下也不可能预见;二是不可抗力引起的自然事故,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抗力引起的自然事故,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已经预见,但在当时情况下不可避免。已经预见,但在当时情况下不可避免。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六六、事故性质分析、事故性质分析 (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 在区分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时,应从以在区分责任

60、事故与自然事故时,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下两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是否存在违章行为。自然事故的引一是是否存在违章行为。自然事故的引起往往与违章行为无关。在没有违章行为的起往往与违章行为无关。在没有违章行为的情况下可以排除责任事故。情况下可以排除责任事故。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第三章、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事故分析六六、事故性质分析、事故性质分析 (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一)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的区分 二是是否存在着主观过失。自然事故的二是是否存在着主观过失。自然事故的引起是超出人的主观意志的,属于意外事件引起是超出人的主观意志的,属于意外事件与不可抗力。只有在排除自然事故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