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_第1页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_第2页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_第3页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_第4页
云南连续梁桥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桥边跨现浇梁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边跨现浇段设计长度9m伸出盖梁以外由支架承受荷载部分的长度为 6.85m,箱 梁高度2.5m,桥面宽度12m混凝土方量82.16m3,整体浇筑施工。2#墩边跨现浇段 处地势非常陡峭, 采用桩基进行地基处理, 5#墩边跨现浇段处地势较为平坦, 采用原 土夯实、片石台阶挡墙和 C30砼硬化地面进行地基处理。二、施工步骤1 、基底处理为克服地形条件困难,保证支架的稳定,2#墩边跨现浇段基础采用 200cm混凝 土桩基、140cm圆柱及型钢组成平台。混凝土桩基沿桥横向每半幅布置3根,桩与桩横向间距3.5m,桩顶标高为桩所在位置的地面标高,桩基下挖深度视土质而定, 承

2、载力不小于500kpa。桩基上接140cm圆柱,柱顶标高为2#墩承台顶面下42cn, 因右幅圆柱较高,适量配筋(配筋详见附图 11)并在 3根柱之间浇筑混凝土系梁连 接保证墩柱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最后在墩顶和2#墩承台之间搭设纵横向型钢,形成支架承载平台(具体结构见附图 1、 2、 3、 4)。5#墩边跨现浇段左幅地基处理的方法是: 在搭设支架范围内三面设挡土墙, 夯实 原土,浇注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右幅根据地形情况分4级砌筑M7.5浆砌片石挡 土墙台阶,每个台阶面上填土夯实然后浇注20cm厚C30混凝土垫层(具体基础构见附图 5、 6、 7、 8、 9)。2、支架设计根据箱梁结构设计图

3、和荷载情况,2#墩边跨现浇段采用碗扣式支架(由于现场钢管脚手架数量不足,决定 2#墩边跨现浇段支架租赁碗扣式脚手架搭设) ,支架布置 为:横桥方向底板处立杆的间距为 60 cm (在腹板处加设一排间距为 30 cm),箱梁翼 板部位立杆间距按照90cm布置,横桥向布置3+ 13+ 3共19列;纵桥向立杆离墩柱 60cm开始布置13 排,间距60cm;横杆步距120cm立杆上采用可调丝杆上托,丝杆 上顶托内横桥向放置210槽钢,槽钢上纵向摆放12X 12cm方木,方木在腹板下均 匀布置3根,在腹板间均匀布置16根,在方木上钉15mm厚的竹胶板作为现浇箱梁 底模。2#墩支架底部平台结构为:辅助墩柱

4、顶部排列 5根横向 I40a 工字钢与桩基连接 部位设 2cm 厚的钢板座,以保证墩顶处受力均匀,纵向在横向工字钢上与承台上设19根140a工字钢,纵向工字钢上水平设置10槽钢与纵向工字钢焊接,槽钢上搭设 立杆,采用钢管将支架与墩柱连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安全。左幅墩顶 标咼(钢板顶面)为940.219m,右幅墩顶标咼(钢板顶面)为 900.119m。5#墩现浇段支架采用 48 X 3钢管脚手架搭设。底板下支架立杆纵横间距为60cm x 60cm (立杆在腹板处顺桥方向加强一排形成 60cmX 30cm框架),翼板下立杆纵横 间距为60cmX 100cm横杆步距为120cm采用钢管将

5、支架与墩柱连接,增强支架的 稳定性,以确保施工安全。3、边跨现浇段模板:底模、外侧模、内模均竹胶板。外侧模、内侧模采用10x10cm 方木作为竖向背带,间距30cm采用210槽钢作横向背带,沿竖向设置3层,模板 加固采用 25圆钢对拉。内模顶板采用钢管支架支撑。4、支架、模板预压支架、模板搭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预加载试验,以检查支架的性能和安全性,并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同时量测出弹性变形参数。根据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量, 结合监控提供的预拱度值,设置施工预拱度。考虑箱梁底板段和翼缘段混凝土重量差别很大,加载时按实际情况分段堆载,如下图所示。LM仇O1IKqq箱梁荷载分区计算示意图各均布荷载如

6、下:1) 混凝土自重:翼缘段:q1=10125/10000X 26/3=8.78kN/m2底板段:q2=54621/10000 X 26/6=23.67kN/m22) 混凝土振捣动载:翼缘段: q1=2.0kN/m2底板段: q2=2.0 kN/m23) 混凝土超涨:翼缘段: q1=0.05X 8.78=0.44kN/m2底板段: q2=0.05 X 23.67=1.18 kN/m24) 施工机具及人员:q1=q2=10X 10/(4.75 X 12)=1.75 kN/m2内、外托架均布荷载为:q1=8.78 + 2.0 + 0.44 + 1.75 = 12.97 kN/m2q2=23.67

7、+ 2.0 + 1.18 + 1.75 = 28.60 kN/m2预压荷载采用堆载预压方式, 堆载采用土袋, 堆载荷载与支架承重的实际荷载相 同。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同时测定支架的弹性变形量。 待底模、外侧模立好后, 人工在地面装土,将土袋吊到底模上按照上述荷载进行堆放,吊土袋前分次取 10袋 土进行称重, 取其平均重量。 根据单袋土重算出堆码高度, 根据设计均布荷载进行堆 码。经计算,每个边跨现浇段须使用 150.3t 土袋。 2#墩边跨现浇段支架预压用土袋 可使用汽车吊提升至支架平台, 人工堆码。 5#墩边跨现浇段支架预压用土袋可从已架 T 梁上运输。预压开始前将模板按照监控单位提供

8、的预抬高度+设计标高=立模标高进行立 模,并复核后开始堆载。堆载过程中随时观察支架变形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停止施工, 待问题排除后继续施工。 堆载完成时进行标高测 量,并且逐日进行沉降观测,沉降稳定后(标准为沉降量小于1mm/d卸下荷载,观测模板标高,得出弹性变形值和非弹性变形值,根据实测数据对模板进行标高调整, 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钢筋施工 绑扎钢筋,设置波纹管,钢筋骨架制作与悬浇砼梁施工步骤相同。6、混凝土施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后, 即可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过程与悬浇砼梁施工步 骤相同。7、预留孔道、预埋件 提前预留边跨合拢段悬吊支架、模板锚固的预留管道和锚固件

9、。 边跨现浇梁段浇筑安排在 10#悬臂段之后, 11#悬臂段之前进行。三、支架计算(以 5#墩左幅支架为例)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架,钢管为 48mM 3.0mm支架直接支撑在混凝土垫层上,钢管顶部由钢管顶托调节标高,在顶托上沿横向布置 210 槽钢,在槽钢上铺设 12X 12c m方木(详见附图10)。(一)荷载计算1 、箱梁荷载:砼自重:盖梁以上部分荷载由盖梁承受, 伸出盖梁部分为 6.85m 由支架承受, 故 只计算伸出盖梁部分混凝土: 51.28 m3 X 26KN/ m3= 820.5KN(砼自重取26KN/m3) 偏安全考虑,取安全系数取 r=1.2 , 由于腹板处底板上荷载最大,故

10、计算腹板处底模单位面积压力:F仁GX r 宁 S=0.4mX 2.5mX 6.85mX 26KN/mX 1.2 *( 6.85 mX 0.4m) =65KN/m2 两腹板间底板底模上单位面积压力:F1 =23.34 m3 X 26KN/mX 1.2 -( 6.85mX 5.2m) =20.44KN/m22、施工荷载:取 F2=2.5KN/m2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 F3=2.0KN/m24、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冲击荷载:取 F4=2.0KN/m25、箱梁内模板:取 F5=1.5KN/m26、竹胶板:取 F6=0.1KN/m27、方木:取 F7=6.0KN/m3(二)底模强度计算箱梁底模采用高

11、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下方木背肋间距为300mm所 以验算模板强度考虑宽b=300mn竹胶板。1 、模板力学性能( 1 )弹性模量 E=10X 103MPa。(2)截面惯性矩: I=bh3/12=30 X 1 .53/12=8.44cm4(3)截面抵抗矩: W= bh2/6=30X 1.52/6=11.25cm32、腹板处底模板受力计算( 1 )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F5=65+2.5+2.0+2.0 1 .5=73KN/m2q=FX b=73X 0.3= 21.9KN/m(2) 跨中最大弯矩:M=qL2/10=21.9X 0.32/ 10=0.197 KN?

12、m(3) 弯拉应力:(T =M/W=0.197X 103/11.25 X 10-6=17.5MPav c =80MPa 竹胶板强度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 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0.677X21.9X0.34)/(100 X10X106X8.44X10-8)=1.42mm L/400=0.75mm 竹胶板挠度不满足要求。因腹板处底模按上述布置不满足要求,所以在腹板 0.4m 宽度内设置 3 根 12X 12cm方木,间距0.14m,计算如下:( 1 )底模板均布荷载:F= F

13、1+F2+F3+F4F5=65+2.5+2.0+2.0 1 .5=73KN/m2q=FX b=73X 0. 14=10.22KN/m(2) 跨中最大弯矩: M=qL2/10=10.22X0. 142/10=0.020 KN?m(3) 弯拉应力:c =M/W=0.02(X 103/11.25 X 10-6=1.8MPav c =80MPa 竹胶板强度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 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 =(0.677X10.22X0.144)/(100 X0.1X108X8.44X10

14、-8)=0.03mmv L/400=0.7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3、腹板间底模板受力计算调整后腹板间底模方木背肋间距为 313mm。模板力学性能(1) 弹性模量 E=10X 103MPa(2) 截面惯性矩:匸bh3/12=31.3 X 1.53/12=8. 803cm4(3) 截面抵抗矩: W= bh2/6=31.3X1.52/6=11. 738cm3模板受力计算( 1 )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F5=20.44+2.5+2.0+2.0 1.5=31.94KN/m2 q=FXb=31.94X0. 313=10.0KN/m(2) 跨中最大弯矩: M=qL2/10=10.

15、0X0.3132/10=0.098 KN?m(3) 弯拉应力:(T =M/W=0.09X 103/11. 738X 10-6=8.3MPav门 =80MPa 竹胶板板强度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 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0.677X10.0X0.3134)/(100 X10X106X8.803X10-8)=0.74mm v L/400=0.77mm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结论:在腹板0.4m宽度内设置3根12X 12cm方木,间距0.14m,在腹板间均匀 布置16根12X 12cm

16、方木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三) 模板背肋方木强度计算方木为12X12cm,跨径为0.6m。截面抵抗矩: W=bh2/6=0.12X0.1 22/6=2.88 X10-4m3截面惯性矩: I= bh3/12=0.12 X0.123/12=1.728X10-5m41 、腹板处作用在方木上的均布荷载为:q=(F1+F2+F3+F4+F5+F6)X0.6=(73+0.1)X0.6=43.86KN/m跨中最大弯矩: M=qL2/10=43.86X0.62/10=1.579KN?m云南松容许抗弯应力c =12MPa弹性模量E=9X 103MPa(1)腹板处方木弯拉应力:c =M/W=1.57X 103/2

17、.88 X 10-4=5.5MPav c =12MPa腹板处方木强度满足要求。(2)腹板处方木挠度:f=0.677qL4/100EI=(0.677 X 43.86 X 0.64)/(100 X 9X 106X 1.728 X 10-5)=0.25mmv L/400=1.5mm腹板处方木挠度满足要求。 结论:腹板处方木强度满足要求。2、腹板间作用在方木上的均布荷载为:q=(F1+F2+F3+F4+F5+F6)X0.6=(31.94+0.1)X0.6=19.22KN/m 跨中最大弯矩: M=qL2/1 0=1 9.22 X 0. 62/1 0=0.692 KN?m云南松容许抗弯应力c =12MPa

18、弹性模量E=9X 103MPa(1)腹板间方木弯拉应力:c =M/W=0.69X 103/2.88 X 10-4=2.4MPav c =12MPa腹板间方木强度满足要求。( 2)腹板间方木挠度:f=0.677qL4/100EI=(0.677 X 19.22 X0.64)/(100 X9X106X1.728X10-5)=0.11mmv L/400=1.5mm腹板间方木挠度满足要求。 结论:腹板处方木强度满足要求。(四) 横梁计算1 、腹板处横梁计算横梁为210槽钢,跨径为0.6m,间距为0.3m。截面抵抗矩: W= 7.94X10-5m3截面惯性矩: I= 3.966 X10-6m40.3m长横

19、梁上承担2根纵梁重量为:0.12 X 0.1 2X 0.6 X 6X 2=0.104KN 纵梁施加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0.104 - 0. 3=0.347KN/m 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F1+F2+F3+F4+F5+F)6X0. 6+0.173=73.1 X0.3+0.347=25.4KN/m 跨中最大弯矩: M=qL2/10=25.4X0.32/10=0.229KN?mA3容许抗弯应力c =145MPa弹性模量E=2.1 X 105MPa(1)横梁弯拉应力:(T =M/W=0.229X 103/ 7.94 X 10-5=2.9MPav门 =145MPa 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2)

20、横梁挠度:f=0.677qL4/100EI=(0.677 X25.4X0.34)/(100 X2.1 X108X 3.966X10-6)=0.002mmK L/400=0.75mm横梁挠度满足要求。结论:横梁强度满足要求。2、腹板间横梁计算横梁为210槽钢,跨径为0.6m,间距为0.6m。截面抵抗矩: W= 7.94X10-5m3截面惯性矩: I= 3.966 X10-6m40.6m长横梁上承担2根纵梁重量为:0.12 X 0.1 2X 0.6 X 6X 2=0.104KN纵梁施加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0.104 - 0. 6=0.173KN/m 作用在纵梁上的均布荷载为:q=(F1+F2+F

21、3+F4+F5+F)6X 0. 6+0.173=32.04X0. 6+0.173=19.397KN/m 跨中最大弯矩: M=qL2/10=19.397X0.62/10=0.698KN?mA3容许抗弯应力c =145MPa弹性模量E=2.1 X 105MPa(1)横梁弯拉应力:c =M/W=0.69X 103/ 7.94 X 10-5=8.79MPaK c =145MPa 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2)横梁挠度:f=0.677qL4/100EI=(0.677 X19.397X0. 64)/(100 X2.1 X108X3.966X10-6)=0.02mmKL/400=1.5mm横梁挠度满足要求。结论

22、:横梁强度满足要求。(五) 支架受力计算1 、立杆承重计算支架立杆设计承重为:30KN/根。(1) 腹板处立杆1)每根立杆承受钢筋砼和模板重量:N1=0.6X 0. 3X 73=13.14KN2)横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2=0.3 X 0. 2=0.06KN3)纵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3=0.6X0.1 2X0.1 2X 6X2=0.10KN4)支架自重:立杆单位重:0.032KN/m,横杆单位重:0.032KN/mN4=0.032 KN/mX 28.5m+ 0.032 KN/m X 0.9mX 24= 1.6 KN 每根立杆总承重:N=N1+N2+N3+N4=13.14+0.06+0

23、.10+1.6=14.9K* 30KN(2) 腹板间立杆1)每根立杆承受钢筋砼和模板重量:N1=0.6X0. 6X32.04=11.53KN2)横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2=0.6X0. 2=0.12KN3)纵梁施加在每根立杆重量: N3=0.6X0.12X0.12X6X2=0.10KN4)支架自重:立杆单位重:0.032KN/m,横杆单位重:0.032KN/mN4=0.032 KN/mX28.5m+0.032 KN/mX1.2mX24=1.83 KN 每根立杆总承重:N=N1+N2+N3+N4=11.53+0.12+0.10+1.83=13.58KNv 30KN 结论:立杆承重满足要求。2、支架稳定性验算由于横杆步距为1.2m,长细比入=L/i = 1200/15.98 = 75,由长细比可查得立杆 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弯曲系数 = 0.682,截面积为424mm2由钢材容许应力表查得弯 向容许应力 门 =1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