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复方研究_第1页
二陈汤复方研究_第2页
二陈汤复方研究_第3页
二陈汤复方研究_第4页
二陈汤复方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员:靳娥娥杨贝贝柳宝宝刘鹏钊张亚亚 【组成】 半夏半夏 橘红橘红 茯苓茯苓 甘草甘草 生姜生姜 乌梅乌梅 【功用】【功用】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现代研究化学成分化学成分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药理研究药理研究半夏 :块茎含挥发油、 少量脂肪酸 淀粉 烟碱、粘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氨基丁酸等氨基酸、-谷甾醇、胆碱、-谷甾醇-d-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生物碱、 化学成份研究u橘红橘红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成分含有大量的挥发油,主成分为柠檬醛,牻牛儿醇,芳樟醇,邻为柠檬醛,牻牛儿醇,芳樟醇,邻氨基本甲酸甲酯。氨基本甲酸甲酯。

2、茯苓:三萜类:茯苓酸 ,16-羟基齿孔酸 )3-羟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hydrox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茯苓酸甲酯(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16-羟基齿孔酸甲酯(tumulosic acid methyl ester),7,9(11)-去氢茯苓酸甲酯7,9(11)-dehydropachymic acid methyl ester,3,16-二羟基-7,9(11),24(31)-羊毛甾三烯-21-酸甲酯3,16-dihydrox-ylanosta-7,9(11),24(3

3、1)-tcmlibien-21-oic acid methyl ester,多孔菌酸c甲酯(polypenic acid c methyl ester),3-氢化松苓酸(tcmlibametenlo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茯苓新酸(poricoic acid)a、b、c、d、dm、am,香树醇乙酸(-羟基-16-乙酰氧基-7,9(11),24-羊毛甾三烯-21-酸3-hydroxy-16-acetylosy-lanosta-7,9(11),24-tcmlibien-21-oic acid及7,9(11

4、)去氢茯苓酸7,9(11)-dehydropachymic acid。多糖:茯苓聚糖(pachy-man)、茯苓次聚(pachymaran)及高度(1,3)、(1,6)、分支的-d-葡聚糖h11(gluan h11)。其他尚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辛酸(caprylic aid),十一烷酸(undecanoic),月桂酸(lauric acid),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以及无机元素。生姜: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

5、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 (citral)、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壬醛(nonyl aldehyde)、d-龙脑(d-borneol)等乌梅:乌梅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在成熟时期含氢氰酸经加工而成的乌梅干含柠檬酸50%、苹果酸20%,亦含有强杀菌性及提高肝脏功能的成分苦味酸及具有热镇痛作用的苦扁桃甙乌梅果肉中尚含有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新鲜乌梅果实含果胶乌梅种子含苦杏仁甙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配伍使用后

6、,煎煮制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将药物单味药的化学成分与中药配伍以后的变化对比发现,这种变化不是药物数及量上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药物之间特定的配伍关系作用使之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因此,探索复方制剂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处方,制订科学的制剂工艺,提高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4。席先蓉等5以橙皮苷、总黄酮为检测指标,观察陈皮、陈皮与半夏、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等不同药材配伍组水煎液中的含量,结果表明,两两水煎液中橙皮甙含量差异均极显著,总黄酮含量,陈皮加生姜与陈皮加乌梅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陈皮加乌梅组与全方水煎液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余两两水煎液之间差异极显著,不同药材配伍对二陈

7、汤中橙皮甙和总黄酮溶出率产生的影响不同。彭欣等6采用 gc ms 分析了二陈汤、缺乌梅二陈汤和乌梅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乌梅对二陈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乌梅既能使二陈汤中部分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增加,也能使部分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含量减少,乌梅对二陈汤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增加或减少,而是多方面影响二陈汤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张超云等7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 的方法测定二陈汤中橙皮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另外还对二陈汤中的 谷甾醇8、柠檬烯9等含量进行测定。药理研究药理研究3 1 降血脂作用二陈汤能降低血中胆固醇 ( cho) 、甘油三酯( tg) 的含量,升高血

8、清中 no 浓度,降低内皮素( et)的含量10。孙蓉等11用大鼠脂肪乳剂高血脂模型观察了二陈汤的降脂作用,对低剂量二陈汤组中,乌梅、生姜对 ldl、tg 有明显的影响。吴同玉等12通过二陈汤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脂研究,结果显示,二陈汤有较好的降低甘油三脂的功能,其中二陈汤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方面的疗效尤为突出3 2 抗肿瘤作用六君二陈解毒汤及其拆方能抑制小鼠 lewis 肺癌肿瘤自发性肺转移的发生,其抗肿瘤转移机制可能与影响 lewis 肺癌细胞 vegf 和 nm23 h1 的表达有关13。王芬等14以 tnf 诱导肺癌 a549 细胞产生 icam 1 高表达,用二陈汤对 cam 1 高表

9、达肺癌a549 细胞进行干预,发现二陈汤可显著降低肺癌a549 细胞的 icam 1 高表达。二陈汤也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通过免疫调节两个途径发挥其抗人食管癌细胞株 eca109 和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效应15。3 3 降血糖作用二陈汤方加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状况及肝功能指标,但不能减轻肝脏组织学病变16。吴同玉等12在观察二陈汤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脂作用的同时也发现二陈汤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3 4 对脂肪肝作用黄静娟等17在观察化痰基础方二陈汤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疗效时,发现二陈汤可降低肝脏脏器系数、胆固醇、谷草转

10、氨酶水平。刘树军等18研究发现,二陈汤对脂肪肝大鼠肝细胞微粒体蛋白具有明显升高作用; 而对 cyp2e1 活性则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另外,二陈汤可以通过降低 tnf 和 il 6在肝组织内的表达起到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和减少肝细胞损伤的作用19。3 5 镇咳化痰的作用梁中琴等20应用二陈汤粗粉与二陈汤提取物观察对小鼠氨水致咳作用及呼吸道酚红排泄作用的影响,发现粉剂和提取物均能抑制氨水的致咳作用及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的排泄,表明二陈汤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在含生药量近似的情况下,提取物的上述药理作用较显著。苏奎国等21用治疗哮喘发作期 wistar 大鼠模型,探讨了桑苏二陈汤加味对哮喘发作期的疗效及作用机

11、制,结果表明,桑苏二陈汤加味低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哮喘大鼠血清中 tnf 、et 1、il 1、il 6、no 含量,有效控制气道炎症,从而改善气道重塑。3 6 其他二陈汤能够提高实验 d 半乳糖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动物脑、胸腺指数,提高血清 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使神经元细胞变性程度减轻。结果表明,二陈汤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22。另外,二陈汤对高尿酸血症均有一定作用23,三子养亲加二陈汤能明显减少模型动物肺组织 hyp、胶原纤维含量244 中药制剂研究余子川等25用不同溶剂提取的部位,采用不同色谱法对二陈汤配方颗粒剂与统煎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发现配方颗粒剂与传统煎剂的色谱图基本一致。

12、王健美等26以陈皮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二陈颗粒剂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经综合评价,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 10 倍量水,浸泡 0. 5h,加热提取2 次,每次0. 5h。汪晖等27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泄实验、氨水引咳实验和豚鼠整体组胺吸入诱喘实验 ,比较二陈汤合煎剂和颗粒剂在祛痰、镇咳和平喘作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二陈汤分煎颗粒剂的药效不亚于传统的合煎剂。将二陈汤提取物作为药效成分制备中药滴丸制剂,中药滴丸具有用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小、药物稳定性好以及制备简单、质量易控制等特点28。将二陈汤按一定比例的原料经过醇水提取、超声波粉碎提取、微波萃取、水煎浓缩、超音速喷雾干燥、高

13、压乳匀、纳米研磨、纳米粒制备等过程发明一种纳米中药,具有多协同、多靶向作用等优点。工业规模化生产后,可大幅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可使药物的靶向性、缓控释性更强,制成膜剂后也可在人体皮肤贴敷、透皮吸收治疗29。5结语二陈汤临床应用悠久,疗效确切,但是用药剂型粗糙,有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等不足,难以适应竞争日夜激烈的市场需求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应加强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药理论的结合、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研究的结合、动物研究与临床药理研究的结合,通过研究真正阐明中药复方发挥作用的科学内涵。通过开发新剂型、改变给药途径、严格控制质量标准等,使其疗效得到更好的发挥。参考文献

14、1 赖昌生,赖祥林 二陈汤临床应用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5,22( 2) : 51 532 贾英杰,李小江,张丽丽,等 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 8) : 578 5803 张超云,赵清超,黄显章,等 混料均匀设计法研究二陈汤的配伍机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 2) : 387 3404 周峰峰,唐文照,贾献慧,等 中药复方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j 2011,20( 7) : 77 795 席先蓉,王支学 二陈汤中陈皮不同配伍对橙皮甙和总黄酮含量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25( 1) : 58 606 彭欣,郭俊国,郭新苗,等 乌梅对

15、二陈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 gc ms 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0,16 ( 4) : 89 917 张超云,黄显章,高言明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二陈汤中 3种成分含量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 14) : 48 58 王宏磊,郭书好,徐石海,等 tlcs 法测定二陈丸中的 谷甾醇j 暨南大学学报,2004,25( 1) : 79 829 胡蓓莉,张艺,李琴韵,等 gc 测定二陈丸中柠檬烯的含量j 中成药,2004,26( 6) : 460 46210 刘秋琳 二陈汤降脂作用的理论探讨及实验研究d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11 孙蓉,刘持年,王平,等 乌梅、生姜对二陈汤

16、降脂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 4) : 10 1112 吴同玉,高碧珍,林山,等 不同方药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4( 7) : 470 47213 崔德利,陈华圣,许爱华,等 六君二陈解毒汤及其拆方抑制 lewis肺癌及对 vegf 和 nm23 h1 表达的影响j 中药材,2010,( 11) : 1771 177314 王芬,胡凯文,肖俐,等 二陈汤对 cam 1 高表达肺癌 a549 细胞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1( 12) : 1126 112715 陈玉龙,苗艳艳,吕翠田 健脾和胃类方对肿瘤

17、细胞生长抑制的比较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 3) : 112 11516 李学军,杨叔禹,聂明,等 二陈汤方加减对 2 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以及肝功能和肝脏脂肪变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11) : 77 8017 黄静娟,刘树军,车念聪 活血与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基本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 9) :633 63618 刘树军,黄静娟,车念聪 活血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cyp2e1 活性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18( 2) : 109 11119 袁梦,车念聪

18、,赵晖,等 化痰与活血基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 tnf 、il 6 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 2) : 170 17320 梁中琴,陈星织,王晓霞,等 二陈汤粗粉与二陈汤提取物镇咳祛痰作用比较j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 9) : 802 80321 苏奎国,姜良铎,郭勇英,等 桑苏二陈汤加味干预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细胞因子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 9) :1950 195322 刘永源,贺松其,张锡滔,等 二陈汤对亚急性衰老小鼠的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 4) : 373 37523 高碧珍,李延平,李灿东,等 不同中医治法方药对高尿酸血症大鼠体重及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 3) :180 18124 袁效涵,黄霞,徐立然,等 不同方剂对肺纤维化模型小鼠的比较研究j 中成药,2009,31(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